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绿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71-572,共2页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研究 遗传代谢性疾病 早发冠心病 心肌梗死患者 血浆胆固醇水平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灌注显像对复合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研究
2
作者 焦建 王绿娅 +3 位作者 董薇 李珺奇 米宏志 秦彦文 《中国医药》 2024年第7期985-988,共4页
目的评估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复合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CHFH)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经基因检查确诊为CHFH,且在2010年6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行负荷+静息MPI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 目的评估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复合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CHFH)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经基因检查确诊为CHFH,且在2010年6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行负荷+静息MPI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图像分析采用17节段5分法获得左心室心肌血流灌注参数负荷灌注总积分(SSS)、静息灌注总积分(SRS)、灌注积分差值(SDS)。随访患者全因死亡事件,采用Cox回归方法分析与全因死亡风险有关的预测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因子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CHFH患者全因死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45例CHFH患者入选,中位随访时间6(4,9)年。随访期间共11例(24.4%)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左心室心肌血流灌注参数SSS、SRS、SDS在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SRS(风险比=1.362,95%置信区间:1.029~1.802,P=0.031)是与CHFH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ROC分析确定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为SRS≥2.5分,曲线下面积为0.749。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RS≥2.5分组患者全因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SRS<2.5分组患者(Log-rankχ^(2)=14.991,P<0.001)。结论MPI是对CHFH患者进行全因死亡风险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参数SRS是预测此类患者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心肌灌注显像 全因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海燕 刘舒 +1 位作者 吕树铮 王绿娅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14-416,共3页
关键词 激素类 异黄酮类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降脂治疗中胆固醇合成与吸收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武文峰 陈盼盼 +1 位作者 聂绍平 王绿娅 《中国医药》 2017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脂治疗过程巾血清胆固醇合成与吸收标志物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6-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52例,...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脂治疗过程巾血清胆固醇合成与吸收标志物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6-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5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4周,根据危险分层治疗目标值判断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否达标继续分组治疗:血脂达标者入选单纯他汀组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血脂未达标者入选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10mg/d治疗,至8周结束.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以气相色谱法测定2组患者血清胆固醇合成标志物(7-烯胆甾烷醇和2,4-脱氢胆甾烷醇等)与吸收标志物(菜油同醇和谷同醇等)水平。结果52例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1±0.11)mmol/LEE(4.67±0.15)mmol/L、(2.20±0.09)mmol/L比(2.94±0.15)mmol/L](均P〈0.05),总达标率为63.5%(33/52);联合治疗组治疗8周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较治疗4周后明显降低[(3.69±0.15)mmoL/L比(4.41±0.13)mmol/L、(1.72±0.12)mmol/L比(2.78±0.14)mmol/L](均P〈0.01),其中63.2%(12/19)患者达标;联合治疗组治疗前7-烯胆甾烷醇水平明显低于单纯他汀组[(11.0±2.5)mg/L比(17.2±3.5)mg/L](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8周后,菜油同醇、谷固醇及菜油固醇/总胆固醇比值均明显低于治疗4周后[(3.5±0.5)mg/L比(7.2±1.0)mg/L、(12.4±1.1)mg/L比(14.6±1.2)mg/L、(2.5±0.3)μg/mg比(4.3±0.5)μg/mg](均P〈0.05)。结论基线胆固醇高合成状态的,冠心病患者可能通过降低胆固醇合成效率从阿托伐他汀治疗中获益;基线胆固醇低合成状态患者在他汀基础上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胆固醇吸收效率使血脂达标率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降脂治疗 胆固醇合成与吸收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心凹无血管区损害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广峰 孟忻 +9 位作者 范颖 顾铮 朱岩 高新晓 苗森 王华 贾宇颂 付秀稳 蔺洁 汪军 《中国医药》 2013年第6期832-834,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中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损害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4例(128眼)纳入研究,受检者均行最佳视力矫正、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裂隙灯前置镜检查及彩色眼底照...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中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损害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4例(128眼)纳入研究,受检者均行最佳视力矫正、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裂隙灯前置镜检查及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测量FFA中黄斑中心凹FAZ的直径,并依据FAZ的直径、FAZ的边界和FAZ周围毛细血管网的损害对环黄斑病变进行分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FAI直径与FAI的轮廓、FAI毛细血管缺失程度黄斑水肿的类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级、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和视力的相关性。结果128眼FAZ平均直径为(604-4-136)仙m。依据FAZ直径分级,1级68只眼,2级58只眼,3级2只眼。Sperman相关分析:FAZ的直径与FAZ的轮廓损害(r=0.197,P=0.026)和黄斑水肿的类型(r=0.192,P=0.030)相关;FAZ的轮廓与FAZ毛细血管缺失的程度(r=0.725,P=0.000)、黄斑水肿的类型(r=0.355,P=0.00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级(r=0.245,P=0.005)、视力(r=-0.275,P=0.002)相关;FAZ毛细血管缺失的程度与黄斑水肿的类型(r=0.326,P=0.0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级(r=0.275,P=0.002)相关。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无血管区的损害与糖尿病患者的视力、黄斑水肿的类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心凹无血管区 糖尿病黄斑水肿 荧光素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文峰 陈盼盼 +1 位作者 聂绍平 王绿娅 《中国医药》 2017年第8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 分析绝经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女性冠心病患者243例。根据是否已经绝经,将患... 目的 分析绝经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女性冠心病患者243例。根据是否已经绝经,将患者分为绝经前组(116例)和绝经后组(127例)。选择同期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的非冠心病女性患者112例为对照组。分析绝经前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绝经前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绝经前组单支血管病变和完全闭塞病变比例高于绝经后组[60.3%(70/116)比45.7%(58/127);54.3%(63/116)比15.7%(20/127)],钙化病变比例低于绝经后组[1.7%(2/116)比11.8%(15/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均以前降支病变为主[69.8%(81/116),70.9%(90/127)],其次是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病变[38.8%(45/116)、34.5%(40/116),51.2%(65/127)、46.5%(59/1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前冠心病的发生与2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和吸烟史存在相关性(比值比=4.722,95%置信区间:2.903~8.612, P=0.021;比值比=10.036, 95%置信区间: 5.372~25.634, P=0.004;比值比=3.627, 95%置信区间: 2.416~6.879, P=0.017)。结论 绝经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主要累及前降支。2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和吸烟史是绝经前冠心病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病变 绝经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谷固醇血症与心血管病变研究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宇帆 王绿娅 杨娅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88-692,共5页
β-谷固醇血症(Beta-sitosterolemia,STSL,OMIM#210250),也称为植物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脂质代谢性疾病。既往认为ABCG5和ABCG5两个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是STSL的发病基础[1]。Tada等[2]最近报道了由ABCG5和ABCG... β-谷固醇血症(Beta-sitosterolemia,STSL,OMIM#210250),也称为植物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脂质代谢性疾病。既往认为ABCG5和ABCG5两个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是STSL的发病基础[1]。Tada等[2]最近报道了由ABCG5和ABCG5基因双重杂合突变引起的谷固醇血症的病例。STSL的临床表现从完全无症状到多器官系统受累,使临床医生难以诊断,其最显著的表现是血浆植物固醇(谷固醇、菜油固醇、豆固醇等)明显升高,可达到正常范围的30~100倍。部分STSL患者表现为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出现心源性死亡[3-4]。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对于避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事件至关重要。随着越来越多的报告将STSL误诊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人们对STSL的真实患病率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固醇血症 植物固醇血症 心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武迎 王绿娅 +3 位作者 张慧信 王伟 方微 肖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葛根总黄酮低剂量组、葛根总黄酮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常规生物化学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 目的探讨葛根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葛根总黄酮低剂量组、葛根总黄酮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常规生物化学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主动脉根部连续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管腔面积比。结果4组小鼠共检出斑块65个,4组虽都有典型的粥样斑块或/及纤维斑块等中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但组织学观察发现模型组部分斑块体积较大,汇合成片,管壁弥漫性增厚,管腔较狭窄,而葛根总黄酮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较局限,管腔狭窄程度较轻,并且葛根总黄酮高、低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之比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0.11%±0.04%、0.27%±0.04%和0.76%±0.33%,P<0.01),葛根总黄酮高剂量组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显著低于葛根总黄酮低剂量组(P<0.01)。结论葛根总黄酮一定程度抑制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该作用可能与降低小鼠血脂作用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葛根总黄酮 血清学与病理学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栽脂蛋白E基因缺陷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氧化应激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何继强 刘晓惠 +5 位作者 王绿娅 秦彦文 杜兰萍 方薇 王伟 武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氧化应激及主动脉粥样斑块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数量影响,探讨氯沙坦稳定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7只8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等分三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氧化应激及主动脉粥样斑块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数量影响,探讨氯沙坦稳定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7只8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等分三组:对照组、氯沙坦低剂量组[5 mg/(kg.d)]及氯沙坦高剂量组[25 mg/(kg.d)],20周后处死动物。常规生物化学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及血脂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粥样斑块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结果三组间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氯沙坦低、高剂量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丙二醛水平显著减低(P<0.05和P<0.01),且氯沙坦低剂量和高剂量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氯沙坦干预后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厚,脂质核心小;氯沙坦治疗组斑块中平滑肌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巨噬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1),且氯沙坦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作用更明显(P<0.01)。结论氯沙坦在不影响血脂水平情况下,可通过减轻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氧化应激,增加斑块中平滑肌细胞数量,降低巨噬细胞数量,可能起到稳定粥样斑块作用,且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氯沙坦影响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 HE染色 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 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斑块 氯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减少高脂血症对兔动脉壁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绿娅 王大全 +6 位作者 潘晓冬 杜兰平 石风茹 秦彦文 蔺洁 郭恒怡 张兰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余甘子能否减少高脂血症对兔动脉壁的损伤及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余甘子组(4g·kg^(-1)·d^(-1))和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组,每组8只。酶法检测3组血脂含量,8周后处死,组织匀浆测定主动脉和肝脏... 目的探讨余甘子能否减少高脂血症对兔动脉壁的损伤及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余甘子组(4g·kg^(-1)·d^(-1))和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组,每组8只。酶法检测3组血脂含量,8周后处死,组织匀浆测定主动脉和肝脏脂质含量,图像分析法测定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光镜观察动脉内膜病变。结果实验8周后余甘子组与高脂组相比,(1)能显著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上升,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降低主动脉和肝脏脂质含量;(3)主动脉斑块面积、内膜厚度与中膜厚度比值明显降低。结论余甘子可能通过调整家兔脂质代谢,防止兔实验性粥样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余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彦文 方微 +6 位作者 王绿娅 何继强 李晋生 杜兰平 潘晓冬 张云凤 王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8-411,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抑制AS病变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组、模型...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抑制AS病变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组、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8只,给药第8周后全部处死。酶法检测血清脂质含量;比色法检测氧化指标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C)及丙二醛(MDA);病理图像分析法测定主动脉AS斑块面积及其与管腔面积的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主动脉壁VCAM-1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apoE-/-小鼠比较显示:(1)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1);(2)明显增加血浆NO及TAC(P<0.01),减少MDA的生成(P<0.01);(3)阿托伐他汀可减少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P<0.01);(4)阿托伐他汀可下调VCAM-1的表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调节apoE-/-小鼠血脂代谢、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及下调主动脉壁VCAM-1表达,抑制apoE-/-小鼠AS病变形成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载脂蛋白E类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抗胆固醇血症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患者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武文峰 陈盼盼 +1 位作者 王伟 王绿娅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SYNTAX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根据SYNTAX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0~22分)40例、中危组(23~32分)37例和高危组(≥33分)27例,采...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SYNTAX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根据SYNTAX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0~22分)40例、中危组(23~32分)37例和高危组(≥33分)27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脂蛋白(a)水平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高危组脂蛋白(a)水平与中、低危组比较显著增高(4.95±1.45)vs.(4.81±1.23)vs.(4.70±1.30)m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脂蛋白(a)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吸烟和脂蛋白(a)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SYNTAX评分正相关,随着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升高,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加重,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a) SYNTAX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继强 刘晓惠 +3 位作者 王绿娅 秦彦文 方薇 王伟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07-610,613,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方法27只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9只:对照组、氯沙坦低剂量组[5 mg/(kg.d)]及氯沙坦高剂量组[25 mg/(kg.d)],灌胃,...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方法27只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9只:对照组、氯沙坦低剂量组[5 mg/(kg.d)]及氯沙坦高剂量组[25 mg/(kg.d)],灌胃,1次/d,0.3 m l,16周后处死动物。酶法测定血脂水平,比色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水平;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结构;采用HE染色法,计算机图像扫描、定量分析主动脉斑块大小及斑块占管腔面积之比。结果3组间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氯沙坦低、高剂量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丙二醛水平显著减低(P<0.05和P<0.01),且两治疗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氯沙坦干预后主动脉内皮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氯沙坦组主动脉斑块面积及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之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作用更显著(P<0.01)。结论氯沙坦可通过增强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抗氧化能力减轻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且高剂量较低剂量作用更明显,而与其调节血脂代谢作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小鼠 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 动脉粥样硬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芬 王绿娅 尹卫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48-450,共3页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主要功能是结合低密度脂蛋白或其它含载脂蛋白B100及载脂蛋白E的脂蛋白,然后内吞入细胞,在胆固醇代谢中起关键作用,但其功能受遗传、内分泌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各种遗传和环境因素也可从...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主要功能是结合低密度脂蛋白或其它含载脂蛋白B100及载脂蛋白E的脂蛋白,然后内吞入细胞,在胆固醇代谢中起关键作用,但其功能受遗传、内分泌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各种遗传和环境因素也可从转录、转录后等不同水平调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研究证实,提高和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可使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反之,则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本文提出应积极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与调控水平提高其功能,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综述 受体功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同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孔羽 李全 +4 位作者 蔺洁 陈立颖 康云鹏 杜鹃 谷征 《中国医药》 2021年第7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不同严重程度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分层高血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不同严重程度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分层高血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收住入院的合并高血压的AMI患者277例,采用Gensini评分评估全部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血管轻中度病变者(对照组,Gensini评分<41分,136例)和冠状动脉血管严重病变者(观察组,Gensini评分≥41分,141例)。比较2组间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同血糖水平高血压患者并发AMI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HbA1c水平、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1.8)%比(6.3±1.1)%、(2.1±0.7)支比(1.5±0.7)支、(73±28)分比(23±10)分](均P<0.05)。合并高血压的AMI患者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18,P<0.001)。在全部研究对象中,HbA1c≥7.0%、合并心血管疾病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MI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比值比=3.318、3.908,95%置信区间:1.355~8.127、1.088~15.188,P=0.009、0.042)。在HbA1c≥7.0%的研究对象中,HbA1c水平升高、年龄增加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MI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比值比=4.306、1.650、3.395,95%置信区间:1.343~15.164、0.679~2.402、1.707~8.684,P=0.039、0.042、0.026)。而在HbA1c<7.0%的研究对象中,e GFR水平降低、LDL-C水平升高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MI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比值比=1.486、3.475,95%置信区间:1.045~3.791、1.831~18.665,P=0.015、0.011)。结论不同血糖水平高血压患者并发AMI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不同。在HbA1c≥7.0%的高血压患者中,HbA1c水平升高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MI时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糖化血红蛋白 GENS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灌注显像/CT冠状动脉造影融合影像追访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焦建 王蒨 +1 位作者 王绿娅 李珺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34-735,共2页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FH分为杂合子和纯合子两型。杂合子型FH患者血浆胆固醇升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显现出来,其发病率约为0.2%;纯合子患者发病率极低,约为1/100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FH分为杂合子和纯合子两型。杂合子型FH患者血浆胆固醇升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显现出来,其发病率约为0.2%;纯合子患者发病率极低,约为1/100万[1,2],而且大多数纯合子患者十几岁时就会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3]。以往对此类患者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主要依靠对血脂的定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心肌灌注显像 CT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同基因突变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的甲基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武文峰 孙立元 +2 位作者 温文慧 吴月 王绿娅 《中国医药》 2019年第5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相同基因突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A606T基因突变]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的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门诊临床和基因诊断确诊为FH的杂合患者10... 目的探讨相同基因突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A606T基因突变]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的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门诊临床和基因诊断确诊为FH的杂合患者10例,依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为高LDL-C组(LDL-C≥5 mmol/L,6例)和低LDL-C组(LDL-C <5 mmol/L,4例)。提取2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DNA。Illumina公司Human Methylation 850K甲基化芯片检测2组CpG岛甲基化谱的差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差异基因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差异基因蛋白水平。结果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初步筛选结果显示,与低LDL-C组相比,高LDL-C组胆固醇7α-羟化酶(CYP27A1)基因表现为高甲基化。RT-PCR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高LDL-C组的CYP27A1 mRNA及CYP27A1蛋白表达水平较低LDL-C组低[(0. 041±0. 013)比(1. 011±0. 076),(136±12)μg/L比(174±26)μg/L](均P <0. 05)。结论 LDL-R A606T突变的FH患者的CYP27A1 mRNA和CYP27A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与该基因甲基化水平增高有关,CYP27A1基因甲基化异常可能参与FH患者的血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DNA甲基化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7的结构、功能和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继强 吴成爱 王绿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17-420,共4页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7是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家族中新发现的一个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最高同源性的蛋白,体内生理作用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表明,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对载脂蛋白介导生成高密度脂蛋白作用相似,三磷酸...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7是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家族中新发现的一个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最高同源性的蛋白,体内生理作用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表明,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对载脂蛋白介导生成高密度脂蛋白作用相似,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7主要通过影响磷脂或胆固醇的流出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过程。但在组织分布和调控等方面又异于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可能具有其他特殊作用。深入研究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7的功能及其表达的调控机制,对于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7 胆固醇逆转运 载脂蛋白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关系的研究
19
作者 顾云 王绿娅 +4 位作者 吴桂贤 王薇 刘静 潘小冬 吴兆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57-61,共5页
选取93例高脂血症患者及250例正常对照人群,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载脂蛋白(ApoB)基因3’端高变区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作快速而准确分型,研究其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组有8个ApoB等... 选取93例高脂血症患者及250例正常对照人群,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载脂蛋白(ApoB)基因3’端高变区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作快速而准确分型,研究其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组有8个ApoB等位基因,正常人群组有10个等位基因,ApoB3’端VNTR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0.004~0.66。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即BS杂合子等位基因型组的血脂变量与BB,SS纯合组等位基因型组比较无论是在正常对照组中还是在高脂血症组中均存在显著差异。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B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健康人群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多态性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LDL—R基因点突变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曹守春 王绿娅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地检测LDL-R基因点突变的方法用于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一种程序和反应体系分别扩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R基因包括18外显子和启动子在内的21个片段,琼脂糖电泳检测PCR产物,S...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地检测LDL-R基因点突变的方法用于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一种程序和反应体系分别扩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R基因包括18外显子和启动子在内的21个片段,琼脂糖电泳检测PCR产物,SSCP分析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点突变。结果与结论:本方法可以快速、简便、有效地扩增LDL-R基因包括启动子在内的21个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初步发现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LDL-R基因 PCR-SSCP法 基因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