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心脏重编程策略在心肌再生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启旭 李刚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04-207,共4页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心肌梗死后,坏死的心肌被瘢痕组织取代,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和电传导特性,心室重构使心室壁扩张、变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2-3])。再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人们...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心肌梗死后,坏死的心肌被瘢痕组织取代,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和电传导特性,心室重构使心室壁扩张、变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2-3])。再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人们对该过程的认识起源于早期的动物实验,在过去的20年里,已有动物实验证明,心肌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再生^([4])。心肌再生为心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因此,了解心肌再生的机制并探索实现心肌再生的策略成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生 直接心脏重编程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与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马彩云 柳景华 +2 位作者 马芹 任凤学 王韶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4-106,共3页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对冠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1],内皮功能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血管内皮细胞除了完成血液和组织液的代...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对冠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1],内皮功能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血管内皮细胞除了完成血液和组织液的代谢交换外,还可以产生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维持正常的血管张力,影响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合成致栓及抗栓物质,维持其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内皮细胞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伊洛前列腺素在先天性心脏病伴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急性血管反应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琳 梁秋香 +3 位作者 张兆琪 吕飙 李铁铮 戴沁怡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吸入伊洛前列腺素对先天性心脏病伴发肺动脉高压者的急性血管反应。方法:予15例患者(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及心内膜垫缺损各1例)吸入氧气15min,而后吸入20μg伊洛前列腺素,测量吸氧前后、吸药后即刻、15... 目的:观察吸入伊洛前列腺素对先天性心脏病伴发肺动脉高压者的急性血管反应。方法:予15例患者(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及心内膜垫缺损各1例)吸入氧气15min,而后吸入20μg伊洛前列腺素,测量吸氧前后、吸药后即刻、15min及30min的肺动脉和股动脉压并取各部位血测值。结果:吸药后即刻肺动脉平均压及全肺阻力较吸氧前明显降低(P<0.001),而左心排血指数未见明显变化(P=0.244),试验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血管反应试验中,使用雾化吸入的伊洛前列腺素可以安全、有效的在短时间内选择性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及肺循环阻力,而对体循环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伊洛前列腺素 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预防: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1,91,共2页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首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城乡居民因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已分别达到总死亡的43.8%和46.7%^([1]),心血管病预防迫在眉睫。有关心血管病负担的流行病学...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首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城乡居民因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已分别达到总死亡的43.8%和46.7%^([1]),心血管病预防迫在眉睫。有关心血管病负担的流行病学研究对制定相关防治策略、确定防治重点方向和识别防治的目标人群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预防 心血管病负担 发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下心血管内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智红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7期46-48,共3页
我国卫计委出台了在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新政策,这对原有的培养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根据新的政策和心血管内科的学科特点,完善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以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 规范化培训制度 心血管内科 研究生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7通过调控NF-κB通路抑制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转化并参与抑制其钙化
6
作者 马晨越 贺琼逸 +2 位作者 王猛 柴萌 张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09,共6页
目的:研究IL-3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的作用及对模式识别受体(TLR)/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和成骨转录因子的影响,探讨IL-37在钙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xLDL诱导HA-SMCs钙化模... 目的:研究IL-3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的作用及对模式识别受体(TLR)/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和成骨转录因子的影响,探讨IL-37在钙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xLDL诱导HA-SMCs钙化模型,模型组加入100 ng/ml IL-37或100μmol/L PDTC预处理,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茜素红染色检测钙化结节;qPCR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IL-37 mRNA水平;qPCR、Western blot检测TLR、NF-κB、p-NF-κB、RUNX相关转录因子(RUNX2)、碱性磷酸酶(ALP)、SMA、平滑肌22α(SM22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处理后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并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凋亡率升高,同时模型组产生明显的橘红色钙化结节,TLR、NF-κB等炎症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IL-37、RUNX2、BMP2、ALP的mRNA表达上调,SMA、SM22α的mRNA表达下降,p-NF-κB、RUNX2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与造模组相比,IL-37预处理组细胞增殖率下降,凋亡率降低(P<0.05),钙化结节明显减少,TLR、NF-κB等炎症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RUNX2、BMP2、ALP的mRNA表达下调,SMA、SM22α的mRNA表达升高,p-NF-κB、RUNX2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与抑制剂PDTC组在细胞因子表达上呈现相同趋势。结论:IL-37可抑制HA-SMCs钙化,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及细胞成骨表型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7 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成骨转化 TLR/NF-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剖宫产围术期稳定血流动力学麻醉干预与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艳双 刘亚光 +3 位作者 车昊 林多茂 李燕娜 赵丽云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PAH)接受剖宫产围术期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及麻醉科的有效干预治疗。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妊娠合并PAH接受剖宫产手术患者,根据入室放置Swan-Ganz导管测得的肺动脉...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PAH)接受剖宫产围术期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及麻醉科的有效干预治疗。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妊娠合并PAH接受剖宫产手术患者,根据入室放置Swan-Ganz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压力数值,分为中度组(SPAP:50~79mm Hg,1mm Hg=0.133k Pa)和重度组(SPAP>80mm Hg),并于术前、术毕、术后24h、术后48h及术后72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性激素-总睾酮(TT)、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孕激素(PROG)、催乳素(PRL)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同时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活性药应用情况。结果:中度组和重度组各15例,经过组内和组间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E2、HCG、TT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趋势,重度组E2、TT下降幅度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FSH、LH、PROG水平均较术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压除术毕高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和平均压术后48h和72h均较术毕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各时点的收缩压低于中度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重度组平均压术后24h较中度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别、性激素变化等因素对动脉压力的影响发现,性激素含量对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PAH患者剖宫产围术期性激素水平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娩出胎儿后性激素E2和TT下降,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的合理应用是稳定血流动力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肺动脉高压 剖宫产 麻醉 性激素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后壁破裂的临床分析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长城 徐屹 +4 位作者 李平 徐李力 刘硕 高峰 尤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总结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后壁破裂的防治原则。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自2001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共实施二尖瓣人工瓣替换术7 495例,其间发生左心室后壁破裂27例。其中早期破裂6例,延迟破裂21例。同期行主动脉人工瓣替换8例,... 目的:总结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后壁破裂的防治原则。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自2001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共实施二尖瓣人工瓣替换术7 495例,其间发生左心室后壁破裂27例。其中早期破裂6例,延迟破裂21例。同期行主动脉人工瓣替换8例,三尖瓣成形1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10例。结果:左心室后壁破裂发生率为0.36%,体外循环下修补与非体外循环下修补相比具有较高的止血成功率(8/16,50%vs.1/11,9.1%,P=0.042)。1例早期破裂患者在体外循环下经心室内修补存活,26例患者院内死亡。全组病死率96.3%。18例死亡原因为修补失败,8例患者死于其它并发症。结论:左心室后壁破裂是高致死性并发症,治疗难度大,效果差,应针对导致该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主动预防措施,科学显露二尖瓣、保留二尖瓣后叶及腱索行之有效。体外循环下经左心室内部修补的方法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左心室破裂 二尖瓣叶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房间隔缺损的心脏CT与经食管超声评估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宋会军 张戈军 +7 位作者 徐仲英 郑宏 胡海波 金敬琳 李世国 吴文辉 徐亮 蒋世良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CT血管成像(CTA)在评估房间隔缺损(ASD)方面的精确性及对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已行ASD封堵术或手术修补的中老年患者63例资料,男性18例,女性45例,年龄50~77岁,平均(56.9±5.8)岁,患者均于术前... 目的:探讨心脏CT血管成像(CTA)在评估房间隔缺损(ASD)方面的精确性及对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已行ASD封堵术或手术修补的中老年患者63例资料,男性18例,女性45例,年龄50~77岁,平均(56.9±5.8)岁,患者均于术前行经胸超声(TTE)和经食管超声(TEE)检查,并常规行CTA检查以除外冠心病。在GE工作站上行ASD三维(3D)重建,以CT横断面辅助测量技术(CTAS)测量缺损大小及边缘长度,与TTE及TEE对比,并总结其他重要影像学表现。结果:在缺损大小方面,CTA与TTE及TEE分别相差约4.48(3.28~5.76)mm和1.98(0.94~3.03)mm;CTA与TTE及TEE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与后者相关性最强;在房间隔长度及缺损边缘方面,除下腔侧边缘外,CTA及TEE测量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所测下腔侧边缘长度较TEE测量值约〉2.2(1.35~3.08)mm;15例患者因CTA提供重要解剖信息而改变治疗方案,其中13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于介入封堵ASD同时行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结论:对于拟行ASD封堵术的中老年患者,术前心脏CT检查可准确测量缺损大小及边缘长度,且在评估下腔侧边缘方面可能优于T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导管插入术 经食管心脏超声 心脏CT 中年人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对大血管手术凝血指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樊珍 赵丽云 +3 位作者 赵嘉美 侯宇希 马骏 卿恩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9期770-773,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大血管手术围术期凝血指标的影响,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择期行主动脉替换手术的患者44例,男性36例,女性8例,年龄36~65岁,ASAⅡ-Ⅲ级。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 目的:研究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大血管手术围术期凝血指标的影响,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择期行主动脉替换手术的患者44例,男性36例,女性8例,年龄36~65岁,ASAⅡ-Ⅲ级。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各22例,实验组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对照组仅应用血液回收等常规血液保护措施。于麻醉诱导后(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T2),术后24h(T3)采集血液标本,监测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含量(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比率(INR)、D-二聚体(D-Dimer,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图(TEG)的反应时间(R)、凝集时间(K)、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最大振幅(MA)、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min内血凝块溶解的百分比(EPL)。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lt、MA值在T2、T3时明显升高(P<0.05)。T2时,实验组较对照组APTT明显缩短(P<0.05),R值、K值减小(P<0.05),同时FIB明显增高(P<0.05)。T3时,实验组K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及出血量减少,且止血时间缩短。术后实验组24h引流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结论:APP技术可改善大血管手术术后凝血功能,减少围术期出血量及异体血输注量,具有血液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 大血管手术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q11微缺失综合征相关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书芳 王以新 刘陶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57-258,共2页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其病因复杂,22q11微缺失综合征(Chro-mosome22q11microdeletion syndrome,22q11DS)是与CHD相关的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之一。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22q11微缺失综合征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心脏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红 张帅 侯晓彤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492-495,共4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但危重症患者较多出现心血管损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细胞中,是2019-nCoV侵入人体的受体,也是裂解血管紧张素Ⅱ的蛋白酶。2019-nCoV感染人体后一方面直...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但危重症患者较多出现心血管损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细胞中,是2019-nCoV侵入人体的受体,也是裂解血管紧张素Ⅱ的蛋白酶。2019-nCoV感染人体后一方面直接损伤脏器,另一方面造成ACE2水平下降,血管紧张素Ⅱ增加,将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疾病;ACE2水平下降还可能减弱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反射,破坏患者的心肺代偿反应,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因此,阻断2019-nCoV和ACE2的结合,能够减少病毒的侵袭并维持ACE2的心肺保护作用,是治疗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心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呼吸肺静脉CT造影容积扫描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13
作者 李勐 徐磊 +4 位作者 晏子旭 王瑞 窦瑞雨 朱栓庄 常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自由呼吸肺静脉容积CT扫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择行肺静脉CT造影者(PCTV)患者140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屏气扫描组70例和B组自由呼吸扫描组70例,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测量区平均CT值、信噪比之... 目的:探讨自由呼吸肺静脉容积CT扫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择行肺静脉CT造影者(PCTV)患者140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屏气扫描组70例和B组自由呼吸扫描组70例,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测量区平均CT值、信噪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152);辐射剂量(P=0.482)和对比剂用量(P=0.5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宽体探测器CT前瞻性心电门控容积扫描模式,在自由呼吸状态下PCTV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左心耳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心血管疾病中的血糖管理需要理解、定位目标
14
作者 周迎生 崔清华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2年第4期24-26,共3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死因。冠脉介入(PCI)、冠脉搭桥手术(CABC)治疗是严重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血糖控制、管理,其目标是防治急性并发症出现、延缓或阻止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发... 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死因。冠脉介入(PCI)、冠脉搭桥手术(CABC)治疗是严重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血糖控制、管理,其目标是防治急性并发症出现、延缓或阻止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预后一就是更好、更长的生存。干预2型糖尿病就是要保护全身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血糖管理 2型糖尿病 慢性血管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心脑血管疾病 冠脉搭桥手术 冠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不同抗血小板方案对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昭 李温斌 +6 位作者 白瑞凯 宋士秋 周子凡 顾成雄 黄方炯 张健群 伯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分别运用单抗(阿司匹林)与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对远期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1月至2005年12月,在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固定手术组... 目的:对比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分别运用单抗(阿司匹林)与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对远期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1月至2005年12月,在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固定手术组行OPCABG并顺利出院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150个月,随访期内心脏相关死亡54例(16.4%)。两组前降支通畅率分别为65.8%、66.4%(P>0.05)。结论:对于OPCABG的患者,无论给与双抗或单抗,其远期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短期内前降支通畅率变化趋势,双抗组优于单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抗凝治疗 桥血管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死亡率1984~1993年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薇 吴兆苏 +3 位作者 赵冬 姚丽 周美然 刘静 《心肺血管病杂志》 1997年第2期99-102,共4页
关键词 急性冠心病事件 死亡率 冠心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镁对组织工程牛心包片的抗钙化研究
17
作者 杨昭 李温斌 +4 位作者 杨英杰 李阳阳 刘诫 张燕 马小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8期994-998,1023,共6页
目的:通过浸泡法使氯化镁(MgCl2)与组织工程牛心包片充分结合并进行动物实验,探索该种补片的各种性能,以期制备出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及抗钙化的组织工程补片,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方法:采用Triton X-100及DNA/RNA核酶法脱... 目的:通过浸泡法使氯化镁(MgCl2)与组织工程牛心包片充分结合并进行动物实验,探索该种补片的各种性能,以期制备出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及抗钙化的组织工程补片,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方法:采用Triton X-100及DNA/RNA核酶法脱细胞、明胶再基质化、EDC/NHS交联处理牛心包,采用浸泡法使MgCl2与经过上述处理的心包结合并进行大鼠皮下包埋,对各组补片进行机械性能、HE染色及钙镁含量测定等相关测试。结果:MgCl两组在机械强度上与去细胞组和交联组无明显差异,组织浸润较轻且短期内钙含量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结论:使用MgCl2浸泡法处理的牛心包,在维持机械性能及组织学性能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抗钙化作用,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包 抗钙化 组织工程 氯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小滢 周玉杰 +4 位作者 李艳芳 朱小玲 马涵英 杨清 王建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连续选取我院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住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 526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或心包穿刺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连续选取我院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住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 526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或心包穿刺证实为心脏破裂的30例患者,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分析。结果:1.发生CR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无破裂者(P<0.05);女性高于男性(P<0.05);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肌酐异常患者易发生CR;3.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AMI并发CR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4.左心室舒张末径增大,射血分数(EF)<50%者易发生CR(P<0.05);LAD严重病变尤其是开口病变及LAD合并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5.早期成功再灌注治疗者CR发生率明显少于无再灌注者(P<0.05)。结论:AMI合并CR预后明显欠佳。女性、高龄、前壁梗死、LAD严重病变及延迟再灌注患者易于发生。床旁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及早期成功再灌注治疗可减少C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心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吕树铮 柳景华 +13 位作者 陈韵岱 霍勇 高炜 王伟民 陈方 周王杰 李志忠 柯元南 杨新春 张抒杨 颜红兵 李宏伟 史大卓 陈步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83-1388,共6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定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QCA)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测临界病变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行性,以期建立有效预警模型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方法 选择18~80岁男性或未怀孕妇女、冠脉造影发现狭窄程度为20%~70%...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定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QCA)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测临界病变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行性,以期建立有效预警模型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方法 选择18~80岁男性或未怀孕妇女、冠脉造影发现狭窄程度为20%~70%、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临界病变患者.由专业医师接诊,询问相关病史和体格检查,由专业心血管介入医师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冠脉造影.采用思创科技(Create Life)医学影像工作站V3.1版进行QCA分析.终点事件的定义为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痛.结果 共纳入1137例患者,在12个月随访期内,出现终点事件者为124例,其中心肌梗死26例,不稳定心绞痛98例,无心源性死亡病例.事件发生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稍高于无事件发生组(P=0.03),事件发生组与对照组Framingham Risk Score分层构成比有明显差异.Cox回归分析发现Framingham Risk Score、钙化及斑块面积与终点事件发生相关.将QCA积分和Framingham Risk Score采用logistic回归产生的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并以最佳截切点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经Log Rank分析发现,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74% vs. 81.32%,P=0.0385).结论 Framingham Risk Score和QCA表现(钙化及斑块面积)与临界病变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临界病变 危险因素 定量冠脉造影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宁 刘文娴 潘丽丽 《中国医药》 2016年第4期465-468,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2例,其中急性STEMI 417例(STEMI组... 目的 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2例,其中急性STEMI 417例(STEMI组)、急性NSTEMI 205例(NSTEMI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体格及辅助检查资料及院内死亡率.结果 NSTEMI组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比例高于,吸烟史比例低于STEMI组[(58±11)岁比(56±11)岁,62.4%(128/205)比54.7%(228/417),29.8% (61/205)比23.0% (96/417),54.6%(112/205)比65.2% (272/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STEMI组收缩压、血肌酐、B型脑钠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STEMI组[(126±19) mmHg(1 mmHg =0.133 kPa)比(120±19) mmHg、(84±24)μmol/L比(80±41) μmol/L、191(65,551) ng/L比164(60,487) ng/L、(6.8±1.7)%比(6.6±3.5)%],白细胞计数、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Ⅰ)、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均低于STEMI组[7.38(6.22,9.03)×10^9/L比9.17(7.32,11.33)×10^9/L、121 (65,226) U/L比568(114,2 134) U/L、3.20 (1.45,9.00) U/L比59.50(3.75,233.85) U/L、1.72(0.48,5.68) μg/L比11.72(0.88,66.47) μg/L、(55±11)%比(61±17)%](均P<0.05).STEMI组和NSTEMI组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患者分别占47.7%(199/417)、32.4% (135/417)、19.9%(83/417)和35.1%(72/205)、35.1%(72/205)、29.8%(61/205),2组单支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为NSTEMI的危险因素(比值比2.031,95%置信区间:1.326 -3.112,P=0.010).STEMI组与NSTEMI组院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4/417)比2.4%(5/205),P=0.164].结论 NSTEMI时以三支病变为多,且常合并心、肾功能下降和较高血压、血糖、血肌酐水平,与STEMI比较院内死亡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院内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