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焱辉 贺毅 刘国亮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9期920-923,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108例,并依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治疗组采用腹部CT探查,对照组采用腹部X线检查。观察并... 目的:探讨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108例,并依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治疗组采用腹部CT探查,对照组采用腹部X线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图像清晰度、患者舒适度、梗阻部位情况,计算并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照组肠梗阻诊断度、梗阻部位确定度、图像清晰度以及患者舒适度均显著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肠粘连、腹腔感染、肠道肿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CT探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图像清晰,可准确定位发生部位,且诊断度明显高于X线检查,优势突出,对病情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肠梗阻 腹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闭塞段长度评价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焱辉 贺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6期933-935,944,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A测量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9月73例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血管完全闭塞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别...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A测量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9月73例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血管完全闭塞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别测量闭塞血管段长度。结果造影示闭塞段血管平均长度(22.4±18.7)mm,CTA测量闭塞段血管平均长度(21.3±14.0)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630)。CCTA检查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冠状动脉造影(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在CTO病变长度测量上无差异,可准确测量闭塞段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慢性闭塞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焱辉 贺毅 刘国亮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3513-3516,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垂杨柳医院医联体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并统计纳入患者CT表现差异及病理学诊断结果;以病理学诊断...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垂杨柳医院医联体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并统计纳入患者CT表现差异及病理学诊断结果;以病理学诊断为依据,计算64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结果 64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甲状腺结节的部位、直径、形态、边界、钙化及囊变情况,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在形态、边界、钙化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良性结节患者均匀强化(50.00%)、完整环形强化(41.07%)、瘤周强化残圈(0)、半岛样强化(3.57%)与恶性结节患者(4.35%、6.52%、45.65%、34.7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64层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性结节58例,恶性结节44例,特异度为92.86%,灵敏度为86.96%,准确度为90.20%。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甲状腺 结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焱辉 贺毅 刘国亮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745-748,75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5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常规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的影像学表现;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对照分析两者的MRI特...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5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常规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的影像学表现;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对照分析两者的MRI特征;测量MRI轴位肝尾状叶横径,并与同期行上腹部MRI检查的21例肝脏正常者比较,利用ROC曲线分析其具有的诊断价值。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两名医师间各测量参数值的可靠性。结果:45例BCS患者中,包括肝静脉(HV)阻塞型BCS 8例、下腔静脉(IVC)阻塞型BCS 12例、混合型BCS 25例。45支IVC中,有37支发生梗阻,其中膜性梗阻17例、节段性梗阻20例;135支HV中,有74支发生梗阻,其中肝右静脉29支、肝中静脉25支、肝左静脉20支。BCS的MRI直接征象为HV或IVC梗阻,间接征象为梗阻处远端HV或IVC扩张、肝内外侧支血管粗大、肝尾状叶增大、副肝静脉扩张显影、HV或IVC血栓形成、脾大、腹水、肝硬化等。急性组患者大量腹水和肝脏体积增大的发生率均高于慢性组(P<0.05),而慢性组患者肝尾状叶增大、肝内结节、肝内外侧支循环、副肝静脉的发生率均高于急性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BCS患者肝尾状叶横径显著增大(P<0.05),且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当尾状叶横径取值45.2 mm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6%和90.5%。两名操作医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结论:MRI成像能清晰显示BCS的病变特征,有助于BCS的诊断及其病程分期、病变类型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诊断 病程 肝尾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