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氩氦刀治疗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晓蓉 陈真 +5 位作者 陈菲 吴维佳 李定钢 龚浩 刘馥迪 宁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6期640-643,共4页
目的观察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肿瘤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各种恶性肿瘤27例,共31例次。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肿瘤并设计布置冷冻探头,结合穿刺引导架进行引导并实时监控冷冻过程,进行后期复查。所有患... 目的观察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肿瘤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各种恶性肿瘤27例,共31例次。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肿瘤并设计布置冷冻探头,结合穿刺引导架进行引导并实时监控冷冻过程,进行后期复查。所有患者术后当日或次日接受增强CT检查,计算冰球覆盖率。结果 27例中,24例接受一次冷冻治疗,3例患者因肿瘤过大及肿瘤分散接受多次治疗。根据病灶大小确定冷冻探头布置方案。冰球表现为半圆形后伴声影,在前15min冰球迅速增大,15~20min冰球增大不明显,随着肿瘤体积增大而冰球覆盖率逐渐减小。结论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肿瘤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进行实时监控,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氩氦刀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宁军 龚浩 +2 位作者 白月奎 朱莉丽 闵先军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2955-295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120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受试者的白细胞(WBC...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120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受试者的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网织红细胞参数,以及研究组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3 d、1周、2周和3周的WBC、PLT、网织红细胞参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化疗前的高荧光强度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和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分别为(2.63±0.81)%和(1.44±0.41)%,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13±0.23)%和(1.1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的中荧光强度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WBC和PL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 d,研究组患者的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值分别为(0.51±0.04)×1012/L和(7.18±2.62)%,明显小于化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周,研究组患者的RET和IRF值最低,分别为(0.16±0.02)×1012/L和(4.13±1.25)%,化疗后2周RET、IRF值回升,分别为(0.83±0.11)×1012/L和(8.69±2.37)%,化疗后1周和2周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后3周,RET、IRF值恢复至化疗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周,研究组患者的PLT、WBC值达到最低,分别为(125.06±32.14)×109/L和(3.99±0.86)×109/L,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周有所回升,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可用来监测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化疗后的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其中网织红细胞参数中RET和IRF在化疗后检测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以及恢复方面的敏感度更高,因此,在恶性肿瘤临床化疗治疗过程中,RET和IRF对治疗方案的调整、用药时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网织红细胞参数 化疗 白细胞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和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宁军 龚浩 刘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和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0例ITP患者及20例健康... 目的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和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0例ITP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PAIg和T淋巴细胞表型。结果ITP患者组PAIg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ITP患者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健康人组(P<0.01),CD8+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1)。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ITP发病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相关抗体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宁军 龚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5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院1994年5月至2007年12月间诊治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7岁(27~92岁)。临床表现血栓者8例(20.0%),脾大者6例(15.0%),...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院1994年5月至2007年12月间诊治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7岁(27~92岁)。临床表现血栓者8例(20.0%),脾大者6例(15.0%),出血者3例(7.50%),因其他原因化验血常规确诊本病者16例(40.0%),仅有头昏、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者7例(17.5%)。就诊时中位血小板计数985×109/L(699×109/L^1200×109/L);40例均进行了骨髓活检,其中3例局部有网状纤维增生,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4例检测JAK2/V617F阳性。随访28例,1例转变为骨髓纤维化,未发现转变为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例。23例羟基脲(Hu)和17例羟基脲+干扰素(IFN)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0%和94.1%。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临床表现以血栓、脾大和出血多见,以羟基脲或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疗效,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 羟基脲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宁军 龚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9期1292-1293,共2页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TNM)及组织病理学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0例胃癌患者和5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型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CD3+、CD4+、NK16+56+...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TNM)及组织病理学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0例胃癌患者和5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型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CD3+、CD4+、NK16+56+百分率下降,CD8+百分率升高,CD4+/CD8+比值降低,以上指标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胃癌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而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及NK细胞数量越低,CD8+水平越高;在I、II期胃癌患者与III、IV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且临床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积极的免疫治疗有助于延长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盐水处理导丝对PICC早期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娜 占静 欧小红 《齐鲁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肝素盐水处理导丝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住院肿瘤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PICC操作前将导丝用肝素盐水浸...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肝素盐水处理导丝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住院肿瘤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PICC操作前将导丝用肝素盐水浸泡、擦拭,对照组进行常规PICC穿刺,比较两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有6例病人发生血栓,观察组没有病人发生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383,P<0.05)。结论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过程中,肝素盐水浸泡、擦拭导丝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导管插入术 外周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S翻转窗宽窗位床旁胸片在PICC末端定位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大胜 张媛 +1 位作者 王娜娜 马娜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12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PACS翻转窗宽和窗位床旁胸片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末端定位中的价值。方法由2名放射科医生对84例PICC患者的床旁胸部平片,在PACS上分别用常规窗宽、窗位和翻转... 目的探讨PACS翻转窗宽和窗位床旁胸片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末端定位中的价值。方法由2名放射科医生对84例PICC患者的床旁胸部平片,在PACS上分别用常规窗宽、窗位和翻转窗宽、窗位两种方法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同时以PICC置管后1周内的胸部CT为标准,评价翻转窗宽、窗位床旁胸部平片对PICC末端定位的准确性。结果翻转窗宽、窗位法对PICC末端的观察效果优于常规窗宽、窗位法,一致性检验的统计学结果(P<0.001,Kappa<0.4);翻转窗宽、窗位床旁胸部平片对PICC末端的定位结果和胸部CT扫描的定位结果一致性好(P<0.001,Kappa>0.75)。结论 PACS翻转窗宽、窗位床旁胸片在PICC末端定位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窗宽 窗位 床旁胸片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梗阻56例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8
作者 龚浩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11期42-43,共2页
目的总结肠梗阻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6例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6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近端肠造口,3~6个月后Ⅱ期闭瘘再吻合术2例。其余病例均经过系统非手术的保守治疗。结果小肠梗阻10例... 目的总结肠梗阻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6例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6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近端肠造口,3~6个月后Ⅱ期闭瘘再吻合术2例。其余病例均经过系统非手术的保守治疗。结果小肠梗阻10例,结肠梗阻46例。机械性肠梗阻45例,麻痹性肠梗阻11例。恶性肠梗阻53例,其中癌性病因引起43例,非癌性病因引起10例。非手术治疗50例,手术治疗6例。死亡2例。结论重视对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X线检查应包括立位和卧位腹平片,直肠指检对诊断有益。恶性肠梗阻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