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医学生到研究者:浅论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角色转换
被引量:
7
1
作者
宁钧宇
《西北医学教育》
2016年第2期239-241,共3页
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科研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习、工作及思维方式与医学本科生教育阶段截然不同,帮助研究生培养对象迅速适应这些不同并完成由医学生到医学科研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
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科研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习、工作及思维方式与医学本科生教育阶段截然不同,帮助研究生培养对象迅速适应这些不同并完成由医学生到医学科研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这种角色转换的特点及应注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医学
角色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毒理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浅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国君
娄云
+7 位作者
宁钧宇
王慧
刘秀颖
敬海明
张楠
高珊
马玲
赵超英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3-476,共4页
毒理学是研究环境因子(主要是外源性化学物,也包括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以及预防、救治或改善措施的综合性学科。在我国毒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早在炎帝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
毒理学是研究环境因子(主要是外源性化学物,也包括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以及预防、救治或改善措施的综合性学科。在我国毒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早在炎帝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现代毒理学在我国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
硕士研究生
科研创新与实践
原文传递
SOS/umu试验评价北方某市区大气细颗粒物的DNA损伤性效应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子南
何立伟
+3 位作者
谭壮生
高珊
李国君
宁钧宇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采用SOS/umu试验评价国内北方某市区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DNA损伤效应。方法采集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并制成水溶性样品悬液,以采集时间分为"供暖期PM_(2.5)"和"非供暖期PM_(2.5)"2组,每组分别以6...
目的采用SOS/umu试验评价国内北方某市区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DNA损伤效应。方法采集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并制成水溶性样品悬液,以采集时间分为"供暖期PM_(2.5)"和"非供暖期PM_(2.5)"2组,每组分别以62.5、125、250和500μg/ml 4个剂量,用SOS/umu试验评价并比较两组PM_(2.5)样品的DNA损伤效应。结果 62.5、125、250和500μg/ml供暖期PM_(2.5)组I_R值均大于1.5,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具有DNA损伤;非供暖期PM_(2.5)组样品仅500μg/ml高剂量组的I_R值高于1.5。结论该地区采集的PM_(2.5)样品具有致DNA损伤性,且供暖期组明显高于非供暖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PM2.5)
DNA损伤
SOS/umu试验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医学生到研究者:浅论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角色转换
被引量:
7
1
作者
宁钧宇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
卫生
学院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卫生毒理所北京市食物中毒诊断溯源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北医学教育》
2016年第2期239-241,共3页
文摘
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科研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习、工作及思维方式与医学本科生教育阶段截然不同,帮助研究生培养对象迅速适应这些不同并完成由医学生到医学科研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这种角色转换的特点及应注意问题。
关键词
研究生
医学
角色转换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s
medicine
role shift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毒理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浅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国君
娄云
宁钧宇
王慧
刘秀颖
敬海明
张楠
高珊
马玲
赵超英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
卫生
与家庭
医学
学院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卫生毒理所北京市食物中毒诊断溯源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3-476,共4页
文摘
毒理学是研究环境因子(主要是外源性化学物,也包括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以及预防、救治或改善措施的综合性学科。在我国毒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早在炎帝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现代毒理学在我国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了。
关键词
毒理学
硕士研究生
科研创新与实践
分类号
R114 [医药卫生—卫生毒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SOS/umu试验评价北方某市区大气细颗粒物的DNA损伤性效应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子南
何立伟
谭壮生
高珊
李国君
宁钧宇
机构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卫生毒理所北京市食物中毒诊断溯源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基金
北京市财政支持项目:空气污染与人群健康研究项目-大气细颗粒物健康效应研究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培育专项(2016-BJYJ-20)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骨干个人项目(2016000021469G183)
文摘
目的采用SOS/umu试验评价国内北方某市区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DNA损伤效应。方法采集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并制成水溶性样品悬液,以采集时间分为"供暖期PM_(2.5)"和"非供暖期PM_(2.5)"2组,每组分别以62.5、125、250和500μg/ml 4个剂量,用SOS/umu试验评价并比较两组PM_(2.5)样品的DNA损伤效应。结果 62.5、125、250和500μg/ml供暖期PM_(2.5)组I_R值均大于1.5,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具有DNA损伤;非供暖期PM_(2.5)组样品仅500μg/ml高剂量组的I_R值高于1.5。结论该地区采集的PM_(2.5)样品具有致DNA损伤性,且供暖期组明显高于非供暖期组。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PM2.5)
DNA损伤
SOS/umu试验
分类号
R994.6 [医药卫生—毒理学]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医学生到研究者:浅论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角色转换
宁钧宇
《西北医学教育》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毒理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浅析
李国君
娄云
宁钧宇
王慧
刘秀颖
敬海明
张楠
高珊
马玲
赵超英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3
SOS/umu试验评价北方某市区大气细颗粒物的DNA损伤性效应
李子南
何立伟
谭壮生
高珊
李国君
宁钧宇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9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