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地方标准《卫生应急一次性防护用品使用规范》修订解读
1
作者 孟璐璐 曹若湘 +1 位作者 王东 宁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99-401,共3页
目的旨在使卫生应急人员充分理解并掌握《卫生应急一次性防护用品使用规范》(DB11/T 1291—2023)技术要点,最大限度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从适用范围、防护分级、防护用品选择、附录等方面解读修订标准与原标准内容的差异和修订原因... 目的旨在使卫生应急人员充分理解并掌握《卫生应急一次性防护用品使用规范》(DB11/T 1291—2023)技术要点,最大限度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从适用范围、防护分级、防护用品选择、附录等方面解读修订标准与原标准内容的差异和修订原因。结果修订标准扩展了其适用范围;增加并细化不同等级防护用品的使用场景;新增一次性隔离衣、防护面罩、动力送风式空气呼吸器的使用要求,去掉长管空气呼吸器及相关要求、参考标准;新增防护用品使用注意事项;调整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结论北京市地方标准《卫生应急一次性防护用品使用规范》的修订为卫生应急人员个体防护及传染病与职业暴露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应急 防护用品 地方标准 标准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2008-2023年手足口病时间分布特征
2
作者 张永强 王薇 +4 位作者 李锡太 杜世昌 徐赐贤 乔宏 孙鑫贵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83-1389,共7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手足口病的时间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北京市手足口病发病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季节性分解图、集中度(M)法与圆形分布法等分析手足口... 目的分析北京市手足口病的时间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北京市手足口病发病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季节性分解图、集中度(M)法与圆形分布法等分析手足口病时间分布特征。采用WPS 2019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Python 3.12软件分析和制作统计图。结果2008-2015年北京市手足口病分月发病波动幅度整体高于2016-2022年;2016-2022年分月发病波动幅度整体呈逐渐降低趋势。2008-2015年M=0.58,显示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圆形分布法平均角(α)为174.95°,平均角标准差(s)为60.43°,对应高峰日、高峰期分别为6月27日、4月27日至8月27日。2016-2019年和2023年M=0.57,显示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α=228.05°,s=61.44°,对应高峰日、高峰期分别为8月20日、6月18日至10月21日。2020-2022年M=0.42,表示有一定的季节性;α=238.27°,s=76.35°,高峰日、高峰期分别为7月15日、6月14日至11月14日。2008-2015、2016-2019年和2023、2020-2022年的α值经Watson-Williams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43.09,P<0.001)。2023年的M=0.77,显示发病有很强的季节性,高峰日、高峰期分别为9月16日、8月5日至10月28日。结论2008-2023年北京市手足病发病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存在发病高峰日及高峰期的整体后移现象,应加强不同维度分布特征的综合性分析,做好高峰期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及重点人群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集中度 圆形分布 时间分布
原文传递
北京市206例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对比分析
3
作者 田寒梅 徐露婷 +1 位作者 张永 王东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异株流行时期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做好"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由首都机场口岸入境...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异株流行时期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做好"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由首都机场口岸入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分为2组,入境日期在2021年12月17日之前的为D组,之后的为O组,分析2组感染者在来源的国家/地区、发病特征和在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采用WPS Office软件整理数据,应用R 4.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206例,其中D组53例,主要来自瑞典、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地区,O组153例,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地区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地区。D组中普通型病例的比例(20.75%,11/53)较O组(10.46%,16/153)高,两组感染者分类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7,P<0.05)。D组入境至核酸首次阳性的时间间隔M(Q1,Q3)为3(1,7)d,较O组M(Q1,Q3)1(1,4)d长(Z=3.54,P<0.05),在入境后7 d内核酸首次阳性的比例O组(92.81%,142/153)较D组(75.47%,40/53)高,两组入境至核酸首次阳性的时间间隔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在院时间M(Q1,Q3)为6(3,15)d,O组在院时间的M(Q1,Q3)为14(8,19)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6,P<0.05)。结论Omicron变异株的潜伏期较Delta变异株短,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大多数输入性感染者均能在入境后10 d内发现,感染者分型多为无症状和轻型,普通型病例的比例较低,但住院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Omicron变异株 境外输入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灰尘中26种双酚类化合物 被引量:5
4
作者 孙佳林 牛宇敏 +2 位作者 高群 张晶 邵兵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7-425,共9页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灰尘中26种双酚类化合物(BPs)的多残留分析方法。实验通过优化26种BPs的色谱-质谱参数,比较了不同色谱柱和流动相的分离效果,同时考察了提取溶剂、固相萃取(SPE)等前处理条件对...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灰尘中26种双酚类化合物(BPs)的多残留分析方法。实验通过优化26种BPs的色谱-质谱参数,比较了不同色谱柱和流动相的分离效果,同时考察了提取溶剂、固相萃取(SPE)等前处理条件对目标化合物的提取效率和净化效果的影响,再结合同位素内标法进行定量,实现了对灰尘中26种BPs的定量分析。灰尘样品依次用3 mL乙腈和3 mL 50%甲醇水溶液进行超声萃取,合并两次提取液,用6 mL超纯水稀释后通过Oasis HLB(60 mg/3 mL)固相萃取小柱,0.5 mL 40%甲醇水溶液淋洗,2 mL甲醇洗脱。以甲醇-1 mmol/L氟化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经CORTECS?UPLC?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6μm)分离后,在电喷雾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26种BPs。26种目标物在各自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1~0.75μg/kg,定量限(LOQ)为0.02~2.50μg/kg。按LOQ、2倍LOQ和10倍LOQ 3个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3.7%~114.9%,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6%~9.79%(n=6),日间RSD为5.16%~19.5%(n=6)。对北京市生活区的11份灰尘样品进行检测,检出5种化合物。其中双酚A(BPA)、双酚S(BPS)、双酚F(BPF)、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BPSIP)和二苯砜(DPS)5种化合物的检出率为100.0%。该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对灰尘中26种BPs进行准确定性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双酚类化合物 灰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