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探索
1
作者 王春风 韩哲 +1 位作者 关振海 李杉杉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1-76,共6页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具有督促和推进作用。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系统中处于"后置"地位。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展开的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具有督促和推进作用。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系统中处于"后置"地位。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展开的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从基本原则、路径和机制三个方面构建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检察机关 地位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止犯之司法判断
2
作者 韩哲 关振海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99,共4页
我国对于中止犯应当减、免刑罚的理论根据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社会危害性说(客观危害较小、主观恶性降低)"和"刑罚目的说"的并合理论,因而对中止犯进行限缩解释是合理的。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标准应当从一般人标准... 我国对于中止犯应当减、免刑罚的理论根据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社会危害性说(客观危害较小、主观恶性降低)"和"刑罚目的说"的并合理论,因而对中止犯进行限缩解释是合理的。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标准应当从一般人标准向行为人标准转变,自动性判断标准必须考查中止动机,中止动机是否包含真诚悔悟、同情、怜悯等伦理要素是犯罪中止司法判断的具体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中止 自动性 中止动机 伦理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证明 被引量:5
3
作者 韩哲 《中国检察官》 2015年第15期35-38,共4页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属于危险犯,行为产生现实的具体危险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属于行为犯,在犯罪的成立上无需判断现实的具体危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鉴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之前,可以采用检验报...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属于危险犯,行为产生现实的具体危险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属于行为犯,在犯罪的成立上无需判断现实的具体危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鉴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之前,可以采用检验报告+专家意见书,或检验报告+推定的方式完成刑事诉讼的证明。该类犯罪的"主观明知"的证明经常采用推定的方式,本文对推定的基础事实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本文对犯罪数额的认定以及此罪与彼罪的区分进行深入地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成立 司法鉴定 主观明知 刑事证明
原文传递
再论追诉时效应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兼论对《刑事审判参考》第945号案观点的反思 被引量:4
4
作者 韩哲 李玉洁 《中国检察官》 2016年第6期3-6,共4页
追诉时效之于社会的价值不在于其公正性,而在于其功利性,是以较小的公正代价换取更大的秩序价值和效率价值。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认为只有实体法才受新法不溯及既往的限制。我国追诉时效本身规定在《刑法》第4章刑罚的具体运用中,其性质属... 追诉时效之于社会的价值不在于其公正性,而在于其功利性,是以较小的公正代价换取更大的秩序价值和效率价值。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认为只有实体法才受新法不溯及既往的限制。我国追诉时效本身规定在《刑法》第4章刑罚的具体运用中,其性质属于刑法实体性规范,因而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认为追诉时效适用从新原则的观点既不符合刑法立法沿革的精神,也违反刑法的基本原理,还会给司法实践带来许多无法自圆其说的解释和适用中的混乱。无论按照目的解释还是体系解释,追诉时效都应当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诉时效 立法价值 解释方法 刑法溯及力
原文传递
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标准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哲 张津 《中国检察官》 2012年第24期49-51,共3页
某晚甲男在某公交车站附近劫持乙女后,意图进行奸淫.遂用暴力将其制服,在抠摸其阴部时发现乙女尿便失禁,顿觉恶心,遂放弃奸淫逃离现场。乙女颈部受伤.经鉴定为轻微伤。几天之后,甲在该地再次实施强奸行为时被事先布控的民警抓获... 某晚甲男在某公交车站附近劫持乙女后,意图进行奸淫.遂用暴力将其制服,在抠摸其阴部时发现乙女尿便失禁,顿觉恶心,遂放弃奸淫逃离现场。乙女颈部受伤.经鉴定为轻微伤。几天之后,甲在该地再次实施强奸行为时被事先布控的民警抓获。经审判,人民法院判决甲男构成强奸罪(未遂)。二、分歧意见在办理该案时。司法人员对甲男构成强奸罪没有争议,但对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争议较大,主要有两种分歧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是犯罪中止,理由是:根据社会一般人的标准,在被害人尿便失禁的情形下,强奸行为仍然能够继续进行,甲男在能将强奸进行到底的情形下自愿放弃强奸行为。完全符合中止犯“自动性”的本质特征。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犯罪未遂。理由是:本案出现了不能将强奸进行到底的客观障碍。即发现被害人尿便失禁使其产生厌恶之情。此障碍足以阻止行为人继续实施强奸行为。因而行为人放弃强奸并非自愿,而是属于典型的障碍未遂。三、评析意见我们赞同第二种观点,但理由有所不同。本案认定未遂的理由在于甲男放弃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嫌恶被害人,停止犯罪的动机中缺乏真诚悔悟、同情、怜悯等伦理要素,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未降低,人身危险性并未减小.因而不符合中止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的刑罚的立法原意.不能认定为自动中止犯罪。(一)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判断的三个关键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都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未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前者是犯罪人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放弃犯罪:后者则是行为人在自认为能将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形下自动放弃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中止 标准 强奸行为 犯罪未遂 人身危险性 未完成形态 行为人 被害人
原文传递
政策与规范:相对不起诉的实体审查与判断
6
作者 韩哲 《刑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1期525-544,共20页
相对不起诉的审查和判断,既要考虑法定的条件,又要考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相对不起诉判断的关键是刑事案件公诉的必要性。公诉必要性主要审查犯罪事实状况、人身危险性、社会公共利益等三个方面的要素。实践中,应当规范审查判断... 相对不起诉的审查和判断,既要考虑法定的条件,又要考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相对不起诉判断的关键是刑事案件公诉的必要性。公诉必要性主要审查犯罪事实状况、人身危险性、社会公共利益等三个方面的要素。实践中,应当规范审查判断的具体标准,约束司法裁量,从而完善我国相对不起诉制度的内容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不起诉 公诉必要性 法定条件 宽严相济 自由裁量
原文传递
刑法解释与错案预防 类型思维之提倡
7
作者 佟齐 关振海 《中国检察官》 2011年第15期10-12,共3页
刑法适用过程就是对刑法条文进行解释的过程。因此,刑法适用是否正确与刑法解释是否科学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的论争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扩大或者限缩刑法文义。本文无意对上述论争进... 刑法适用过程就是对刑法条文进行解释的过程。因此,刑法适用是否正确与刑法解释是否科学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的论争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扩大或者限缩刑法文义。本文无意对上述论争进行评议,而是结合司法实践中两个案例反映的问题,从刑法解释的角度予以评析,并指出预防错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 类型思维 预防 错案 刑法适用 刑法条文 司法实践 解释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