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手术微创时代麻醉学带教的难点与对策
1
作者 董秀华 袁芬 +1 位作者 卢家凯 王成彬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第11期846-848,共3页
微创心脏手术目前在我国蓬勃开展。由于麻醉医师不能像常规正中开胸直视下心脏手术一样直视判断血容量及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并且需要单肺通气,在带教实习医师、住院医师与进修医师学习微创心脏手术麻醉时会产生一些带教难点:如何判断... 微创心脏手术目前在我国蓬勃开展。由于麻醉医师不能像常规正中开胸直视下心脏手术一样直视判断血容量及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并且需要单肺通气,在带教实习医师、住院医师与进修医师学习微创心脏手术麻醉时会产生一些带教难点:如何判断血容量是否合适,如何判断心功能是否正常,如何纠正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等,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微创心脏手术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果君媛 袁芬 +3 位作者 刘翔 赵薇 张翀 林芳兵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择期进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择期进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和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每组各53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h、8h、12h、24h、36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和镇痛药物消耗量,术前、术后24h的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h、8h、12h、24h、36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镇痛药物消耗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的NE、ACTH、Co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的NE、ACTH、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的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的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缓解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显著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疼痛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金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12期2030-203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行全麻下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230例,根据镇静-躁动(SAS)评分量表分为躁动组和非躁动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麻醉和手术相关资料,首先进...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行全麻下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230例,根据镇静-躁动(SAS)评分量表分为躁动组和非躁动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麻醉和手术相关资料,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1例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17.8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留置胃管/导尿管、术前应用咪达唑仑、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维持方法、苏醒方式、术后镇痛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05、0.030、<0.001、0.038、0.004、0.002、0.008、0.0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OR=3.020,95%CI 1.295-7.042)、留置胃管/导尿管(OR=4.213,95%CI 1.800-9.861)、单纯吸入维持麻醉(OR=2.918,95%CI 1.327-6.417)、药物催醒(OR=3.268,95%CI 1.136-9.404)是发生EA的危险因素,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为保护因素(OR=0.323,95%CI 0.149-0.700)。结论男性、留置胃管/导尿管、单纯吸入维持麻醉、药物催醒是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醒期躁动 全身麻醉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管理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淑敏 索建芳 +1 位作者 孙越勋 陆良愿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2期66-69,82,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管理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常规麻醉组(C组),...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管理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常规麻醉组(C组),最终每组各38例(两组各有2例自愿退出)。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经皮电刺激足三里、内关、合谷穴直至手术结束,C组则采用常规全身麻醉方法完成手术,不给予穴位电刺激。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3)、手术探查时(T4)、术毕拔管时(T5)心率、平均血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8、16、24、48 h)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疼痛评分,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少于C组(P<0.05)。T组术毕拔管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C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各时间点心率、平均血压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术后8、16 h 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但两组术后24、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及嗜睡发生率少于C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辅助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可使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全身麻醉 腹腔镜胆囊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董秀华 袁芬 +3 位作者 王嵘 景赫 卢家凯 程卫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44-647,共4页
目的:分析胸腹主动脉置换术(TAAA)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8年1月,TAAA术患者204例围术期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脊髓损伤分为对照组与脊髓损伤组。结果:术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为4.9%(10/204例)... 目的:分析胸腹主动脉置换术(TAAA)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8年1月,TAAA术患者204例围术期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脊髓损伤分为对照组与脊髓损伤组。结果:术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为4.9%(10/204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术毕血乳酸浓度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CrawfordⅢ型、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透析、脑脊液压力、术后24 h内最低HGB浓度、ICU时间、以及异体红细胞输注量与术后脊髓损伤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脊液压力(OR=1.350,95%CI:1.102~1.653,P=0.004)、术毕血乳酸浓度(OR=1.256,95%CI:0.996~1.583,P=0.054)与术毕PaCO2(OR=1.112,95%CI:1.013~1.220,P=0.025)是术后脊髓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示脑脊液压力临界值为14.5 mmHg(1 mmHg=0.133 kPa)。结论:TAAA术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仍然较高。脑脊液压力、术毕血乳酸浓度与PaCO2是TAAA术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 脊髓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埋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周淑敏 马士欣 +2 位作者 徐亮 刘国凯 张捷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12月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者100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50例。两组术后均使用硬膜外镇痛,同时Ⅱ组在右侧耳穴埋豆。观察术后6 h、12 h、18 h、24 h、36 h各时段镇...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12月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者100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50例。两组术后均使用硬膜外镇痛,同时Ⅱ组在右侧耳穴埋豆。观察术后6 h、12 h、18 h、24 h、36 h各时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用药量,伤口静息痛和宫缩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宫缩痛发生时按压耳豆的有效率,术后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术后6 h、12 h、18h、24 h、36 h各时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用药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静息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宫缩痛VAS评分12 h、18 h、24 h、36 h明显低于Ⅰ组(12 h、18 h时P<0.05,24 h、36 h时P<0.01);Ⅱ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Ⅰ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耳穴埋豆能进一步减轻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产妇的宫缩痛,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埋豆 剖宫产术后 硬膜外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导管心内打结成功拔除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袁芬 董秀华 +1 位作者 卢家凯 程卫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4-725,共2页
患者,男,27岁,168cm,57kg,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年”入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重度),拟心内直视心肺转流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前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末内径65 mm,射血分数63%,室间隔膜周部中断17mm,三尖瓣少量... 患者,男,27岁,168cm,57kg,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年”入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重度),拟心内直视心肺转流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前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末内径65 mm,射血分数63%,室间隔膜周部中断17mm,三尖瓣少量反流,估测肺动脉SBP 113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导管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拔除 打结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心肺转流 心内直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诱发电位监测对胸腹主动脉置换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袁芬 董秀华 +2 位作者 王嵘 卢家凯 程卫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评价术中诱发电位监测(SEP)能否减少胸腹主动脉置换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自2011年7月至2018年1月,择期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患者204例围术期资料,根据是否使用SEP将患者分为SEP组(n=69)与未监测组(n=135... 目的:评价术中诱发电位监测(SEP)能否减少胸腹主动脉置换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自2011年7月至2018年1月,择期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患者204例围术期资料,根据是否使用SEP将患者分为SEP组(n=69)与未监测组(n=135)。结果:10例患者术后发生脊髓损伤,其中SEP组4例,未监测组6例,脊髓损伤发生率为4.9%(10/204)。两组术后脊髓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6)。术中近端胸主动脉阻断期间、肋间动脉阻断期间、术毕体感与运动诱发电位阳性的患者均无人发生术后脊髓损伤。监测组4例术后脊髓损伤患者术中体感与运动诱发电位均为阴性。结论: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采用SEP能发现脊髓缺血情况,但其不能降低术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应注意术中诱发电位阴性的患者术后仍有发生脊髓损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 脊髓损伤 诱发电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中右美托咪啶的控制性降压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袁芬 刘金虎 董秀华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硝普钠用于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血管科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择期局麻下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硝普钠组(n=30)与...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硝普钠用于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血管科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择期局麻下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硝普钠组(n=30)与右美托咪啶组(n=30),分别在术中静脉泵注硝普钠0.2~3μg/(kg·min)或右美托咪啶0.2~1μg/(kg·h)。记录患者术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的心率在手术开始后30 min、支架释放时及术毕时分别为(71±9)次/min、(67±7)次/min与(68±8)次/min,低于硝普钠组的(87±12)次/min、(91±14)次/min与(85±9)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30 min、支架释放时及术毕时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为(2.8±0.5)分、(3.5±0.4)分与(2.4±0.3)分,优于硝普钠组的(1.5±0.4)分、(1.4±0.3)分与(1.5±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普钠组术中有6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右美托咪啶组术中无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中,其控制性降压效果优于硝普钠,且具有镇静、镇痛、恶心呕吐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瘤 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 控制性降压 右美托咪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果君媛 赵薇 +2 位作者 韩彬彬 金哲 王稳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年第7期808-810,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4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A组),54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 目的探讨麻醉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4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A组),54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8.0%,B组为9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 h的MMSE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 d的MMSE评分逐渐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6 h的认知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2.0%和32.0%,显著高于B组的24.1%和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均存在一定的影响,会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但术后1~3 d均可恢复正常,可根据患者状况选择更适合的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静吸复合全麻 硬膜外麻醉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海马CD200R1在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丹旭 刘金虎 +5 位作者 沈文振 魏昌伟 熊超 林丹丹 薛紫怡 吴安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评价海马CD200受体1(CD200R1)在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60只,9~10月龄,体重32~38 g。实验Ⅰ将36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8):对照组(C组)和PND组。C组仅进行异氟醚麻醉,PND组在... 目的评价海马CD200受体1(CD200R1)在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60只,9~10月龄,体重32~38 g。实验Ⅰ将36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8):对照组(C组)和PND组。C组仅进行异氟醚麻醉,PND组在异氟醚麻醉下行左肝叶部分切除术。分别于术后1、3、7 d进行条件恐惧实验,记录僵直时间;然后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和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D200和CD200R1表达。实验Ⅱ取24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2):CD200-Fc组和IgG1-Fc组。CD200-Fc组和IgG1-Fc组侧脑室分别注射1μg/μl重组蛋白CD200-Fc和人IgG1-Fc 2μl,注射结束后行左肝叶部分切除术。分别于术后1和3 d进行条件恐惧实验,记录僵直时间。结果实验Ⅰ与C组比较,PND组术后1和3 d时场景恐惧记忆实验僵直时间缩短,海马IL-1β含量升高,术后3和7 d时海马TNF-α含量升高,术后1 d时海马CD200和CD200R1表达上调(P<0.05)。实验Ⅱ与IgG1-Fc组比较,CD200-Fc组术后1 d时场景恐惧记忆实验僵直时间延长(P<0.05)。结论海马CD200R1表达上调是小鼠PND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认知障碍 CD200受体1
原文传递
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果君媛 袁芬 +4 位作者 于俊梅 刘翔 赵薇 韩彬彬 金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2期4298-4302,共5页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0...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B组给予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结果: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A组,自控镇痛泵(PCA)总按压次数少于A组,PCA有效按压次数多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B组术后1 d、术后3 d的IL-6、CRP、TNF-α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CD3+、CD4+、CD4+/CD8+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D8+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B组术后1 d、术后3d CD3+、CD4+、CD4+/CD8+高于A组,CD8+则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呈升高趋势(P<0.05),B组术后1 d、2 d、3 d的MMSE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可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及免疫抑制,同时还可减轻其认知功能损伤,促进其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右美托咪定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 炎性因子 T细胞亚群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小剂量羟考酮静脉复合丙泊酚与依托咪酯用于人工流产术对于术后宫缩痛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果君媛 于俊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2期3479-3482,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与依托咪酯用于人工流产术对于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ASAⅠ~Ⅱ级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芬太尼(0.05 mg)(F组)静脉复合丙泊酚和依托咪酯1∶1混合液(按体积,含丙泊酚5 mg/ml及... 目的观察小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与依托咪酯用于人工流产术对于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ASAⅠ~Ⅱ级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芬太尼(0.05 mg)(F组)静脉复合丙泊酚和依托咪酯1∶1混合液(按体积,含丙泊酚5 mg/ml及依托咪酯1 mg/ml)。试验组:小剂量羟考酮(0.05 mg/kg)(Q组)静脉复合丙泊酚和依托咪酯1∶1混合液(按体积,含丙泊酚5 mg/ml及依托咪酯1 mg/ml)。记录诱导前、意识消失、负压吸引、手术结束、定向力恢复时各时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 O2)等。记录术中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困难、流延、躁动、术中知晓、肢体扭动、恶心呕吐)、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混合液用量、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结果与诱导前比较,两组在意识消失时SBP、DBP均下降(P<0.05)。与诱导前比较,两组在负压吸引、手术结束时HR均下降(P<0.05)。F组Sp O2在意识消失、宫腔负压吸引、手术结束、定向力恢复与诱导前比较,均下降(P<0.05),但Q组Sp O2下降幅度低,在宫腔负压吸引、手术结束、定向力恢复时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与Q组低血压、心动过缓、流涎、肢体扭动、头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诱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用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麻醉、术后镇痛中,Q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高于F组,Q组优良率为90%、94%,F组为84%、70%,其中Q组达优率分别为80%、82%,F组为5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羟考酮辅助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不抑制呼吸,循环稳定,不延长患者苏醒时间,术中麻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对于术后宫缩痛有非常明显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人工 二异丙酚 依托咪酯 羟考酮 术后宫缩痛
原文传递
微剂量氯胺酮辅助丙泊酚、地佐辛用于人工流产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果君媛 周淑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0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微剂量氯胺酮辅助丙泊酚与地佐辛应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ASAⅠ-Ⅱ级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均分为三组:单纯丙泊酚组(P组)、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DP组)、微剂量氯胺酮(0.15 mg/kg)辅助丙泊酚与地佐辛组... 目的观察微剂量氯胺酮辅助丙泊酚与地佐辛应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ASAⅠ-Ⅱ级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均分为三组:单纯丙泊酚组(P组)、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DP组)、微剂量氯胺酮(0.15 mg/kg)辅助丙泊酚与地佐辛组(KDP组)。记录麻醉诱导前、意识消失、扩宫颈口、负压吸引、手术结束、定向力恢复各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 O2)等。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诱导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恢复中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术中知晓、术中低血压(低于基础值的30%)、心动过缓(HR〈60次/min)、恶心呕吐、肢体扭动(以臀部扭动、影响手术为标准)、呼吸抑制(Sp O2〈90%、需托下颌)等不良反应。术中麻醉效果分为三级:优,术中入睡无肢体活动;良,有痛苦表情,肢体活动幅度小,不影响手术操作;差,表情极度痛苦,臀部及四肢体扭动,手术无法进行。术后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2分为优,3-4为良,〉5分为差。结果与诱导前比较,三组在意识消失、扩宫口、宫腔负压吸引时SBP/DBP均下降(P〈0.05)。在扩宫口、宫腔负压吸引,P组与诱导前比较,HR下降明显(P〈0.05),与KDP组和D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Sp O2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均无术中知晓,低血压和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流涎发生率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呼吸抑制、肢体扭动发生率KDP组明显低于DP组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时间、诱导时间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自己移床KDP组明显高于组P和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定向力恢复时间P组比DP、KDP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组丙泊酚用量大于DP、K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达优率,KDP组明显高于P组和DP组(均P〈0.05)。结论微剂量氯胺酮辅助丙泊酚与地佐辛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减少肢体扭动、术后宫缩痛和丙泊酚用量,提高镇痛效果和麻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人工 氯胺酮 二异丙酚 地佐辛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