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建为魂凝心聚力 创新赋能助推发展——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分校党建实践
1
作者 王晨 刘佳 李经启 《中小学校长》 2024年第9期40-44,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在党建和学校行政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中,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分校明确“以党建促发展”的总体工作基调,以“诚真”校训为驱动,以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学校发展的“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在党建和学校行政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中,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分校明确“以党建促发展”的总体工作基调,以“诚真”校训为驱动,以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学校发展的“主心骨”,从价值共识、管理模式、工作创新等方面全面推进,不断完善党建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筑牢思想根基,强化理论指引,着力打造学校特色,树立学校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党建 优化制度 创新工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科技特色学校,育科技后备人才--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伟东 《中国科技教育》 2022年第4期58-59,共2页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13年的京师公立第一女子中学,建校初期得到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关怀和扶持,是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策源地之一。学校为最早的市属重点中学之一,现在是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13年的京师公立第一女子中学,建校初期得到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关怀和扶持,是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策源地之一。学校为最早的市属重点中学之一,现在是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2028名学生,282名教职员工。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正高级、高级教师所占比例为35%,专兼职科技教师113人。学校在“以学生和教师为本,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服务”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坚持“优化队伍,科学管理,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努力把学校建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高水平示范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学校 建校初期 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师资 重点中学 社会认可 办学理念 女子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格与人格并修 筑实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之路——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学校体育工作侧记
3
作者 闫献征 杜沛鹤 范宏军 《体育教学》 2014年第4期12-12,共1页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体育工作坚持必修与选修并重,即守正与创新并重;体育技能与体育精神并重,即体格与人格并重;运动形式与运动质量并重;快乐阳光与严肃认真并重;普适性、普惠性与“私人定制”并重,筑实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 体格 人格 学生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中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研究
4
作者 张悦 吴欣歆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年第12期11-15,共5页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旨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协同育人目标,培养适合未来发展的人才。数字技术赋能的语文跨学科学习中,师生能够获得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运用多媒介手段,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助力...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旨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协同育人目标,培养适合未来发展的人才。数字技术赋能的语文跨学科学习中,师生能够获得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运用多媒介手段,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助力跨学科学习有效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中学语文 跨学科学习 学习任务群 学习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物理实验课堂环境的测评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5
作者 张宇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8年第4期36-43,共8页
实验课堂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客观因素。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对北京市十所中学的物理实验课堂环境进行测评,发现:中学物理实验课堂环境总体呈现良好状态,但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提升实验课堂的教师投入、学生投入与教学... 实验课堂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客观因素。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对北京市十所中学的物理实验课堂环境进行测评,发现:中学物理实验课堂环境总体呈现良好状态,但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提升实验课堂的教师投入、学生投入与教学设施能够有效提升实验课的社会环境,从而改善课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实验课堂 差异性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被引量:10
6
作者 姜丹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9-121,共3页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角度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运用进行了阐述,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灵活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会让语文教学带有新颖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角度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运用进行了阐述,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灵活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会让语文教学带有新颖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要改变观念,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营造"探究式"教学氛围,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主体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微型学习资源的实践探索
7
作者 张宇 刘文慧 +1 位作者 王运淼 张瑞萍 《中学物理》 2025年第1期47-51,共5页
以微信公众号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微型学习资源,并对资源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微信公众号为微型学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利用其构建微型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微型学习资源 移动学习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某中学室内外体育场馆PM2.5水平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安辰梓 郭科言 +4 位作者 岳涵 鹿文卓 杨雯 王玥彬 赵守环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3-794,共2页
近年来,雾霾是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空气污染问题,其中PM2.5是雾霾中引起人群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组织和管理 公共卫生
原文传递
中学语文区域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策略——以北京市西城区的鲁迅学习资源整合和利用为例
9
作者 盛志武 郭翠翠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第7期79-81,共3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为满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都可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为满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资源 中学语文 高中语文课程 北京市西城区 课程资源意识 学习资源整合 文物古迹 自然风光
原文传递
中学图书馆助力书香校园建设探析
10
作者 李青 《新校园》 2023年第12期7-8,13,共3页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知识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中学阶段是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知识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中学阶段是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人受益一生。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明确指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组织学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图书馆应积极创建书香校园,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促进全民阅读工作。因此,做好阅读推广工作,建设书香校园,是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的使命和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图书馆 中学图书馆 书香校园 全民阅读 精神发育史 阅读史 传承文化 阅读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红梅 毕诗秀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58,共3页
参照人教版“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步骤,设计常温对照组,以及改变低温诱导的时长等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低温诱导后,大蒜根尖有丝分裂前中后各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虽然未能准确计数,但与常温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 参照人教版“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步骤,设计常温对照组,以及改变低温诱导的时长等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低温诱导后,大蒜根尖有丝分裂前中后各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虽然未能准确计数,但与常温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低温诱导72 h后再恢复常温处理24 h,染色体数目增加的细胞分裂相较多,优于单一低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诱导 染色体数目 大蒜根尖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传统儒家天人观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敏科 赵佳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23,共11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阐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如何突破传统生态哲学逻辑并对其在内容上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把握二者之间关联的应有之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传统生态思想的改造,建基于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阐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如何突破传统生态哲学逻辑并对其在内容上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把握二者之间关联的应有之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传统生态思想的改造,建基于对其三重逻辑的把握:在价值的来源上,既肯定人来源于自然,又强调人要理性地看待自然的人化过程;在价值的主体上,既肯定人与自然万物在思维和实践活动上的区别,又强调人与自然在实践活动中的统一性;在价值的目标上,既肯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价值,又强调要发挥人的集体性的自觉行为,在实践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章立制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在整体的意义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相成的平等共建也实现了对传统有机生命体理念、万物并育观、天人自然发展观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哲学基础 天人合一 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大概念”的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以“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为例
13
作者 毕可雷 高颖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4年第4期8-10,共3页
基于“生物大概念”的项目式学习以生物学学科知识为载体,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科学实践,可以深化对“生物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的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设计基于“生物... 基于“生物大概念”的项目式学习以生物学学科知识为载体,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科学实践,可以深化对“生物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的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设计基于“生物大概念”的项目式学习课程,能促进学科课程与项目式学习的深度融合,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本文在紧扣课标、联系教材和掌握学情的基础上,以“如何提高葡萄酒制作的成功率”这一项目主题为例,围绕生物大概念“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提出了设计项目式学习的路径:设计驱动问题,明确生物大概念;设计项目任务,分解生物大概念;设计展示评价,建构生物大概念;设计实践活动,应用生物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大概念 项目式学习 酵母 酿酒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校长专业发展的启发
14
作者 王成龙 杨朝晖 王晨 《陶行知学刊》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中小学校长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重新审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系统梳理陶行知关于校长专业发展的思想,这对于中小学校长提升教育治...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中小学校长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重新审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系统梳理陶行知关于校长专业发展的思想,这对于中小学校长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扮演好教育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陶行知 中小学校长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心何以不忘?——论王阳明的持志辩证法及其启示
15
作者 郭敏科 赵佳音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24,共6页
立志之后,人们往往面临如何持志的问题。立志不持,则流于空想。如何持志既关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关乎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王阳明基于心学立场,为人们提供了持志的多种方法。他认为人们要通过出入以定志来凝聚道德意识、有无以辩... 立志之后,人们往往面临如何持志的问题。立志不持,则流于空想。如何持志既关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关乎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王阳明基于心学立场,为人们提供了持志的多种方法。他认为人们要通过出入以定志来凝聚道德意识、有无以辩志来明辨道德动机、警戒以责志来校正道德认知、患难以励志来坚定道德意志、勇毅以成志来推动道德实践。他的持志说既回答了追求理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启发人辩证地把握内容与形式、目标与手段、动机与效果等问题,同时也建立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紧密的直接的联系,为我们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化解道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及其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持志 道德意识 道德动机 道德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享知识关联路径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16
作者 李想 国红延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4年第8期22-26,共5页
近年来,由于英语课程更加关注技能的综合运用,读写结合教学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读写关联浅层化、读后仿写机械化、写作指导形式化、写作评价单一化等问题,导致读写结合教学效果不佳。文章基于语篇深层结构共享知... 近年来,由于英语课程更加关注技能的综合运用,读写结合教学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读写关联浅层化、读后仿写机械化、写作指导形式化、写作评价单一化等问题,导致读写结合教学效果不佳。文章基于语篇深层结构共享知识关联的视角,结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提出具体实践策略:深入研读语篇深层结构,确定读写内在关联逻辑;结合学情调查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意愿;通过多轮次读写互促活动,加强过程性指导;借助工具,建构标准,通过多元评价实现以评促学,提升读写结合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写结合 共享知识关联 深层结构 关联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度动态补偿智能照明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17
作者 孙怀瑾 《环境教育》 2024年第7期54-55,共2页
智能环保是照明装置未来的设计方向。本文介绍了一种亮度动态补偿智能照明装置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对其应用效果的探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照明装置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电... 智能环保是照明装置未来的设计方向。本文介绍了一种亮度动态补偿智能照明装置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对其应用效果的探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照明装置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电灯的需求也不再仅仅满足于“按下开关、发出光亮”这种传统式功能。与此同时,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全球共识,节能环保的理念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因此,开发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智能照明设备势在必行,在校园推广智能节能灯具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可持续发展 照明装置 智能照明 节能灯具 全球共识 传统式 动态补偿 智能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四节气”文创产品设计
18
作者 吴雨辰 王思涵 张驰(指导)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第S01期42-43,共2页
作品构思“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本土的季候特点所独创的节令文化,是农耕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代中学生生活在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已经远离田园生活。进行“二十四节气”文创产品设计,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寻古老文... 作品构思“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本土的季候特点所独创的节令文化,是农耕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代中学生生活在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已经远离田园生活。进行“二十四节气”文创产品设计,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寻古老文明,从古老文明中汲取养分,设计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文创产品设计提取传统节气植物、动物、气候等元素,提取节气色彩,利用Photoshop软件设计“二十四节气”纹样,并应用于纸杯、鼠标垫等生活用品中,形成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创作品,装点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SHOP软件 二十四节气 鼠标垫 信息技术手段 田园生活 文创产品设计 农耕时代 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历法转换算法设计与实现
19
作者 潘昶瑞 敖以诺 +2 位作者 张澜馨 韩浩博(指导) 姚洋(指导)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第S01期67-68,共2页
作品构思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一直以来,农历指导劳动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历历法的民间传... 作品构思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一直以来,农历指导劳动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历历法的民间传承几乎断档。设计农历与公历日期转换算法,旨在帮助我们了解我国传统历法,理解农历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坚定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传统历法 民间传承 转换算法 中华传统文化 作品构思 日出而作 农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阶段语文苏轼作品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0
作者 王婧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8期105-108,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阶段语文苏轼作品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苏轼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形式,对学生文学素养、审美情感、历史文化意识及民族自豪感等多个方面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苏轼作品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阶段语文苏轼作品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苏轼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形式,对学生文学素养、审美情感、历史文化意识及民族自豪感等多个方面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苏轼作品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促进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资源和方法的局限性、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不足、课程体系和考核机制的制约以及社会环境和文化认同的挑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轼作品教学的效果。而群文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学阅读方式,通过同时涉及多个相关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主题内涵以及作家的创作风格。本文就初中阶段语文苏轼作品群文阅读教学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作品 初中语文 文学素养 教学策略 文化背景 创新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