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疑淋巴结导丝定位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付慧 穆为民 +1 位作者 吕艳丽 李毅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结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评估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4月313例乳腺癌病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结,手术中行SLNB和超声定位可疑淋巴结活检,...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结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评估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4月313例乳腺癌病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结,手术中行SLNB和超声定位可疑淋巴结活检,对前哨淋巴结(SLN)、可疑淋巴结分两组标本行病理诊断,比较单纯SLNB与SLNB联合可疑淋巴结活检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差异。结果313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结及亚甲蓝染色。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成功312例,检出率为99.7%(312/313)。亚甲蓝染色成功279例,检出率为89.1%(279/313)。166例术中证实可疑淋巴结即为SLN,符合率为53.0%(166/313)。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阴性258例,腋窝淋巴结阳性55例,其中SLNB阳性44例,SLNB联合可疑转移淋巴结活检阳性55例。SLNB假阴性11例,假阴性率20.0%(11/55),灵敏度为80.0%(44/55),准确率为96.1%(268/279)。SLNB联合可疑淋巴结活检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未见假阴性,灵敏度为100.0%(55/55),准确率为100.0%(313/313)。与单纯SLNB比较,SLNB联合可疑淋巴结活检能显著降低假阴性的发生率(P<0.001)。两种方法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865(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结联合SLNB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优于单纯SLNB,且以亚甲蓝作为示踪剂配合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结操作相对简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可疑淋巴结活检 超声引导导丝定位 前哨淋巴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织模式下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毅 吕艳丽 +3 位作者 赵越 秦红风 杨春霞 王雅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44-950,共7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乳腺癌筛查非常重视。本研究分析北京市顺义区乳腺专科和非乳腺专科医疗机构完成的3轮乳腺癌筛查结果,为公共卫生行政部门调整乳腺癌筛查组织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乳腺癌普通筛查包括乳腺临床检查和乳腺...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乳腺癌筛查非常重视。本研究分析北京市顺义区乳腺专科和非乳腺专科医疗机构完成的3轮乳腺癌筛查结果,为公共卫生行政部门调整乳腺癌筛查组织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乳腺癌普通筛查包括乳腺临床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和普通筛查发现的可疑人员转诊至诊断单位行乳腺X线检查及后续诊断和治疗。顺义区乳腺癌筛查的组织模式分为2种,即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的专科组织模式和其他单位的非专科组织模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组织模式的乳腺癌检出率和间期癌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3轮筛查分别完成58 151、57 810和69 849例,检出乳腺癌25、10和30例,粗检出率为42.99/10万、17.30/10万和42.95/10万。第2轮和第3轮筛查中,专科模式的乳腺癌检出率是非专科模式的1.66和1.88倍(P均>0.05)。第2轮和第3轮筛查非专科模式乳腺间期癌的发生率均高于专科模式(65.94/10万vs 31.20/10万,66.17/10万vs 0),其中第2轮非专科模式间期癌的发生率是专科模式的2.47倍(P>0.05)。结论:不同筛查组织模式之间无论是乳腺癌的检出率还是间期癌的发生率均差异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专科组织模式样本量尚不够大有关。本研究结果提示,大规模乳腺癌筛查以乳腺专科为主导的组织模式可能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超声检查 乳腺X线检查 筛查 间期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穆为民 王静 +1 位作者 吕艳丽 李毅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SLNM)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收治的原发性乳腺癌且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264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SLNM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SLNM)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收治的原发性乳腺癌且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264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SLNM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64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SLNM 5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ER表达、HER-2表达均与SLNM有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及HER-2表达是影响SLNM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肿瘤大小和HER-2表达是影响乳腺癌SLNM的独立因素,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与SLNM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结转移(SLNM)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例乳腺间期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毅 吕艳丽 +3 位作者 赵越 秦红风 杨春霞 张建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637-641,共5页
目的分析顺义区三轮乳腺癌筛查中110例间期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将顺义区历年乳腺癌发病个案信息与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中适龄女性乳腺癌筛查数据进行关联,查询乳腺间期癌患者。将间期癌患者与同时期在我院乳腺中心就诊... 目的分析顺义区三轮乳腺癌筛查中110例间期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将顺义区历年乳腺癌发病个案信息与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中适龄女性乳腺癌筛查数据进行关联,查询乳腺间期癌患者。将间期癌患者与同时期在我院乳腺中心就诊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特征比较。结果与门诊收治的原发性乳腺癌相比,间期癌患者年龄偏小、超声肿物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灶大小相近的门诊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相比,真正间期癌X线检查恶性钙化和浸润性导管癌的比例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期癌患者在乳腺癌筛查中转诊X线检查比例很低(0.91%),而110例间期癌确诊时有103例接受了乳腺X线检查,其中53例(48.2%)存在恶性钙化表现。结论乳腺癌筛查中,年龄偏小的女性更易发生间期癌。由于间期癌患者中接近50%在诊断时存在X线下恶性钙化表现,因而若在以超声检查为主的乳腺癌筛查过程中结合乳腺X线检查,或许可以避免部分间期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间期癌 乳腺超声检查 乳腺X线检查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16G空芯针穿刺活检对乳腺病灶诊断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青中 赵越 +3 位作者 秦红风 苏雅洁 景竹春 李毅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16G空芯针穿刺活检对乳腺病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我们对693例女性患者的732个病灶进行超声引导下16G空芯针穿刺活检及随后的开放性手术。开放性手术的病理结果作为最终结果(金标准)。分别评估总...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16G空芯针穿刺活检对乳腺病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我们对693例女性患者的732个病灶进行超声引导下16G空芯针穿刺活检及随后的开放性手术。开放性手术的病理结果作为最终结果(金标准)。分别评估总体和三个亚组(≤1cm、≤2cm、>2cm)的符合率、高危低估率、导管原位癌低估率、漏诊率、敏感性、特异性和假阴性率。结果 732个乳腺病灶的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中恶性占66%,高危病灶占4%,良性占30%。总体穿刺的符合率为97.1%(711/732),低估率2.7%(20/732),假阴性率0.2%(1/493)。三个亚组(≤1cm组、≤2cm组、>2cm组)的符合率、低估率、漏诊率、敏感性、特异性和假阴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评估乳腺病灶,超声引导下16G空芯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准确的技术方法。对于穿刺活检病理为高危的病例,因存在相对较高的低估率,开放性手术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活检 乳腺肿瘤 空芯针活检 超声引导下乳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小于1cm的乳腺病变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晓波 李毅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不可触及且<1 cm的乳腺病变经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CNB)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行CNB及手术切除的连续124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CNB诊断乳腺癌29例,良性病变95例,其中29例... 目的探讨临床上不可触及且<1 cm的乳腺病变经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CNB)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行CNB及手术切除的连续124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CNB诊断乳腺癌29例,良性病变95例,其中29例乳腺癌和84例良性病变患者与手术病理的诊断一致,符合率为91.1%(113/124),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781(P<0.001)。在CNB诊断为良性病变而手术确诊为乳腺癌的11例患者中,10例为组织学低估,1例为假阴性。结论对于<1 cm的乳腺病变进行超声引导下CNB诊断是简单且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超声引导 空芯针穿刺(CNB) 手术切除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HER-2表达状态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青中 穆为民 +2 位作者 李毅 王敏 宋方亮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16期172-173,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对104例Ⅰ~Ⅲ期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进行癌组织的HER-2检测;在全身治疗前采用前哨淋巴结活检、穿刺细胞学或根治性手术的方式明确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结果 HER-2表达阴... 目的 探讨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对104例Ⅰ~Ⅲ期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进行癌组织的HER-2检测;在全身治疗前采用前哨淋巴结活检、穿刺细胞学或根治性手术的方式明确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结果 HER-2表达阴性71例(68.3%),阳性33例(31.7%).淋巴结阴性59例(56.7%),淋巴结阳性45例(43.3%).淋巴结阳性患者中HER-2阳性者20例(44.4%),HER-2阴性者25例(55.6%);淋巴结阴性患者中,HER-2阳性者13例(22.0%),HER-2阴性者46例(78.0%).HER-2表达阳性与腋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25).结论 HER-2表达阳性的患者容易发生腋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结阳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靶摄影和高频超声对0期及Ⅰ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青中 李毅 +2 位作者 穆为民 王敏 宋方亮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7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钼靶X线。超声检查对0期及Ⅰ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旱期乳腺癌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采用钼靶X线和高频超声对早期乳腺癌进行诊断。结果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7.8%(49/63),钼靶为60.3%(38... 目的探讨钼靶X线。超声检查对0期及Ⅰ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旱期乳腺癌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采用钼靶X线和高频超声对早期乳腺癌进行诊断。结果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7.8%(49/63),钼靶为60.3%(38/63)。对于病灶的显示:起户为95.2%(60/63),钼靶为71.4%(45/63)。对于恶性钙化灶的显示:钼靶为23.8%(15/63),超声为20%(13/6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应用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为83%(54/65)。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高频超声检查优于钼靶X线检查。二者联合应用对于提高早期乳腺癌的阳性诊断符合率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X线摄影术 高频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例乳腺癌规范化保乳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范晓波 李毅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规范化保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原发性乳腺癌接受局部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手术后患侧乳房接受放射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监测局部复发或新发及远处转移情况... 目的 探讨乳腺癌规范化保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原发性乳腺癌接受局部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手术后患侧乳房接受放射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监测局部复发或新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103例患者保乳手术顺利,术后随访外形满意。中位随访时间49(3~112)个月,4例同侧乳腺局部复发,其中3年内局部复发1例(1.0%),3~4年局部复发3例(2.9%)。新发乳腺癌2例(1.9%),远处转移2例(1.9%),无死亡病例。结论 规范化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0期及Ⅰ~Ⅱ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治疗 规范化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缝合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杨青中 李毅 +1 位作者 穆为民 王敏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954-954,956,共2页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皮瓣坏死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现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对比非吸收性缝线和皮肤缝合器两种缝合方式的结局,评价皮肤缝合...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皮瓣坏死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现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对比非吸收性缝线和皮肤缝合器两种缝合方式的结局,评价皮肤缝合器在降低皮瓣坏死方面的作用,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由同一术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采用非吸收性缝线缝合伤VI5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皮肤缝合器 临床价值 非吸收性缝线 皮瓣坏死 术后伤口 常见并发症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相关因素
11
作者 刘海蓉 《食品与药品》 CAS 2014年第4期291-292,共2页
目的临床总结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实施术前告知、术后措施,更好地预防皮下积液发生,促进创面愈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3月乳腺癌手术126例,查找皮下积液相关因素:加压固定、负压引流、患肢保护、肥胖等环节。结果术前... 目的临床总结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实施术前告知、术后措施,更好地预防皮下积液发生,促进创面愈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3月乳腺癌手术126例,查找皮下积液相关因素:加压固定、负压引流、患肢保护、肥胖等环节。结果术前健康教育及术后护理措施到位,患者的依从性增高,可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结论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外使用梯度枕促进静脉淋巴回流,促进皮瓣周围血液供应,术前练习向健侧翻身起床方法,提高术后患者依从性,降低皮下积液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皮下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物诊断中超声引导空芯针穿刺活检的应用分析
12
作者 王静 李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9期65-65,共1页
目的探析乳腺肿物诊断中超声引导空芯针穿刺活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伴乳腺肿物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性手术,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探析乳腺肿物诊断中超声引导空芯针穿刺活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伴乳腺肿物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性手术,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PR值和Her-2阳性、ER值和Ki-67阳性等免疫组化情况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开放性手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给予患者超声引导空芯针穿刺活检技术,能取得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芯针穿刺活检 超声 乳腺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空心针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毅 佟雪松 +4 位作者 穆为民 彭伟国 苏雅洁 赵越 孙超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0-471,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空心针穿刺(CNB)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乳腺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乳腺病灶的超声引导下CNB病理学检查结果 ,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进行比较,评价CNB诊断的效果.结果 177例乳腺病灶组织中,CN...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空心针穿刺(CNB)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乳腺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乳腺病灶的超声引导下CNB病理学检查结果 ,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进行比较,评价CNB诊断的效果.结果 177例乳腺病灶组织中,CNB病理诊断乳腺痛129例,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乳腺癌136例,CNB病理诊断假阴性7例.CNB病理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6.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5.4%,约登指数为0.949,Kappa值为0.895(P〈0.01).结论 CNB组织病理诊断乳腺病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一致性较高,是一种可靠的乳腺病灶活检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空心针穿刺 术后病理检查 诊断
原文传递
超声和X线检查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毅 吕艳丽 +5 位作者 赵越 秦红风 赵艳君 许伶俐 殷艳宇 杨春霞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95-299,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和X线检查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就诊的1 083例患者乳腺病变的超声和X线影像诊断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40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4个组,根据腺... 目的 探讨超声和X线检查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就诊的1 083例患者乳腺病变的超声和X线影像诊断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40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4个组,根据腺体密度将患者分为Ⅰ~Ⅳ度4个组。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和X线BI-RADS分级4~5级为阳性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两者诊断效能进行评价。采用Kappa检验评价超声和X线检查单独及联合使用的一致性。结果 1 083例患者均有明确病理诊断,包括乳腺癌386例和良性疾病697例。在386例乳腺癌患者中,超声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0%(359/386)和87.8%(612/697),X线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294/386)和92.4%(644/697),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1%(367/386)和82.6%(576/697)。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和X线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82和0.701,联合诊断的Kappa值为0.734(P均〈0.001)。乳腺超声和X线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95%CI:0.885~0.921,P〈0.001)和0.843(95%CI:0.820~0.864,P〈0.001),超声的诊断价值优于X线(Z=5.930,P〈0.001)。对于4个年龄组研究对象,超声的诊断价值均优于X线(Z=2.549、5.332、3.584和2.031,P均〈0.050)。超声和X线对于乳腺腺体分型为Ⅱ度者诊断价值相当(Z=0.178,P=0.859),而超声对腺体分型为Ⅰ度、Ⅲ度和Ⅳ度者的诊断价值均高于X线(Z=2.129、5.847、3.437,P均〈0.050)。结论 超声和X线对乳腺病变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超声的诊断价值略优于X线。建议临床实践中对于致密型乳腺,在X线检查的基础上结合超声检查,以提高乳腺病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乳房X线摄影术 诊断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学诊断非恶性乳腺病变的处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毅 吕艳丽 +2 位作者 赵越 秦红风 许伶俐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CNB)病理学诊断非恶性乳腺病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1 105例CNB诊断非恶性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类变量组间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CNB)病理学诊断非恶性乳腺病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1 105例CNB诊断非恶性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类变量组间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全部1 105例研究对象CNB诊断均为非恶性,其中477例接受了手术切除,9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其余628例定期乳腺超声或/和X线摄影随访,在9~65个月(中位随访36个月)的随访期间无乳腺癌发生。在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中,CNB诊断高危(59例)和良性病变组(418例)分别有7例(11.9%)和2例(0.5%)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高危病变组患乳腺癌的风险是良性病变组的28.0倍(OR=28.0,95%CI:5.7~134.0,P=0.000)。CNB诊断为良性且行手术切除的418例中,临床初诊与CNB诊断不符的患者术后确诊为乳腺癌的比例为3.6%(2/56),高于临床初诊与CNB诊断相符者的0(0/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乳腺病变CNB诊断非恶性病例中,除少数高危病变及临床初诊与病理不符者需手术切除外,大多数良性病变采用定期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可能也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 超声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穆为民 吕艳丽 +1 位作者 宋方亮 李毅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27-233,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不同方案及不同周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10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不同方案及不同周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10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比率(PTR)、凝血酶原活性(PTA)、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纤维蛋白原凝结时间(FICT)、凝血酶凝结时间(TT),其中PT为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指标,APTT为内源性凝血系统常用指标。根据化疗周期将患者分为3组,即4、6、8个周期新辅助化疗组,分别有31例、24例和46例患者,分析不同化疗周期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将10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同期49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比较。组间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新辅助化疗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1)乳腺癌患者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相比,其化疗前的PLT、PCT、PT、PTR、INR、APTT和TT均较低[233.0(199.0~286.0)×109/L比275.0(237.0~304.5)×109/L,Z=-3.474,P=0.001;0.2(0.2~0.3)%比0.3(0.3~0.3)%,Z=-4.206,P<0.001;11.3(10.9~11.8)s比11.6(11.3~11.9)s,Z=-2.655,P=0.008;0.9(0.9~1.0)比1.0(1.0~1.0),Z=-5.046,P<0.001;0.9(0.9~1.0)比1.0(1.0~1.0),Z=-5.187,P<0.001;26.3(24.3~28.8)s比28.5(26.3~31.4)s,Z=-3.914,P<0.001;18.0(17.0~18.9)s比21.2(20.5~22.4)s,Z=-8.990,P<0.001],但PTA较高[94.7(89.3~101.4)%比79.4(74.3~85.0)%,Z=-7.714,P<0.001]。(2)与化疗前相比,101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PLT、PTA、FIB均升高[233.0(199.0~286.0)×109/L比255.0(215.5~296.5)×109/L,Z=-2.780,P=0.005;94.7(89.3~101.4)%比98.8(93.4~104.8)%,Z=-2.542,P=0.011;2.4(2.1~2.8)g/L比3.1(2.6~3.6)g/L,Z=-6.142,P<0.001],而MPV、PT、PTR、INR、APTT、FICT、TT均降低[10.1(9.4~10.9)fl比9.5(8.9~10.0)fl,Z=-6.476,P<0.001;11.3(10.9~11.8)s比11.0(10.6~11.3)s,Z=-4.137,P<0.001;0.9(0.9~1.0)比0.9(0.9~0.9),Z=-3.522,P<0.001;0.9(0.9~1.0)比0.9(0.9~0.9),Z=-3.628,P<0.001;26.3(24.3~28.8)s比25.0(22.8~26.6)s,Z=-5.075,P<0.001;8.5(7.4~9.7)s比6.7(5.9~7.8)s,Z=-6.010,P<0.001;18.0(17.0~18.9)s比17.1(16.6~18.1)s,Z=-3.851,P<0.001],但是,PCT在化疗后变化不明显[0.2(0.2~0.3)%比0.2(0.2~0.3)%,Z=-0.895,P=0.371]。(3)与化疗前相比,4个周期CEF(环磷酰胺+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化疗后,乳腺癌患者FIB升高[2.4(2.0~2.6)g/L比3.2(2.4~3.6)g/L,Z=-4.209,P<0.001],而MPV、APTT和FICT降低[10.0(9.6~10.3)fl比9.3(8.9~9.9)fl,Z=-3.901,P<0.001;26.9(24.4~29.0)s比25.0(23.1~27.0)s,Z=-2.212,P=0.027;8.7(8.2~10.3)s比6.9(2.9~8.7)s,Z=-3.872,P<0.001];6个周期T(紫杉醇)化疗后,乳腺癌患者FIB升高[2.5(2.1~2.8)g/L比3.1(2.3~3.6)g/L,Z=-2.556,P=0.011],而MPV、APTT、FICT和TT均降低[9.7(9.0~10.4)fl比9.2(8.7~10.0)fl,Z=-2.130,P=0.033;25.5(24.0~30.1)s比25.1(23.3~26.5)s,Z=-2.267,P=0.023;8.4(7.4~9.6)s比6.8(6.1~9.1)s,Z=-2.501,P=0.012;18.5(17.2~18.9)s比17.2(16.6~17.9)s,Z=-2.972,P=0.003];8个周期EC-T(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化疗后,乳腺癌患者PLT、PCT和FIB均升高[220.5(180.8~260.3)×109/L比258.0(213.8~284.8)×109/L,Z=-3.212,P=0.001;0.2(0.2~0.3)%比0.3(0.2~0.3)%,Z=-2.155,P=0.031;2.5(2.2~3.0)g/L比3.1(2.7~3.8)g/L,Z=-3.724,P<0.001],而MPV、PT、PTR、INR、APTT、FICT和TT均降低[10.7(9.6~11.2)fl比9.8(9.3~10.2)fl,Z=-4.853,P<0.001;11.2(11.0~11.8)s比10.8(10.5~11.1)s,Z=-3.644,P<0.001;0.9(0.9~1.0)比0.9(0.9~0.9),Z=-2.970,P=0.003;0.9(0.9~1.0)比0.9(0.9~0.9),Z=-3.135,P=0.002;26.1(24.4~28.5)s比24.9(21.8~26.5)s,Z=-4.042,P<0.001;8.1(7.1~9.6)s比6.7(5.6~7.7)s,Z=-3.863,P<0.001;18.0(17.1~19.1)s比16.9(16.1~17.7)s,Z=-2.895,P=0.004]。结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期间,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相关指标均易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动态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学疗法 辅助 血液凝固
原文传递
肥胖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艳丽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6年第3期189-192,共4页
肥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许多研究提示肥胖可能通过雌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多种机制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保持正常的体重可能对乳腺癌防治... 肥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许多研究提示肥胖可能通过雌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多种机制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保持正常的体重可能对乳腺癌防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乳腺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