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改革的先锋——“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项目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1
作者 余胜泉 吴娟 李文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43,46,共9页
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由原来的语文“四结合”项目发展而来 ,它以“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训练、信息技术运用”为核心理念。本文首先回顾了原语文“四结合”项目所取得的成果 ,然后对学科“四结合”核心... 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由原来的语文“四结合”项目发展而来 ,它以“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训练、信息技术运用”为核心理念。本文首先回顾了原语文“四结合”项目所取得的成果 ,然后对学科“四结合”核心理念的内涵作了进一步阐述 ,最后对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的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成果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学科教学改革 “四结合”教改试验 展望 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创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何克抗 吴娟 赵兴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7,共4页
忽视对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这是历来农村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几十年来,国家设立了不少农村教育研究中心或农村教育研究所,也有一大批专家学者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但是,通过几个月的国内外文献凋研,很难找到能真正从理论... 忽视对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这是历来农村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几十年来,国家设立了不少农村教育研究中心或农村教育研究所,也有一大批专家学者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但是,通过几个月的国内外文献凋研,很难找到能真正从理论、模式与方法层面(即真正能从教育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层面)去研究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并从中探索出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的论文(更缺乏这方面的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质量 试验研究 教育公平 跨越式 课堂教学过程 教育研究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创新与跨学科研究——第二届STEM国际教育大会述评 被引量:69
3
作者 丁杰 蔡苏 +1 位作者 江丰光 余胜泉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48,共8页
第二届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国际教育大会于2012年1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作为反映STEM教育研究国际前沿水平的研讨会,集聚了国内外STEM教育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最具创新性的STEM教育研究成果与实践经... 第二届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国际教育大会于2012年1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作为反映STEM教育研究国际前沿水平的研讨会,集聚了国内外STEM教育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最具创新性的STEM教育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本文梳理了STEM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创新应用成果,反映了国际STEM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技术应用 教学创新 STEM国际教育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马宁 陈庚 +2 位作者 刘俊生 丁杰 余胜泉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1年第6期3-9,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进行了长期、细致的研究,并颁布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但针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规范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通过对多年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践工作的不断思索,对国内外相关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进行了长期、细致的研究,并颁布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但针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规范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通过对多年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践工作的不断思索,对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经过多次修订、广泛征求意见,编制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该指南从高校教师的特点入手,从5个维度、17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绩效指标的角度,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了描述,构建了相关能力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基于该模型的教师发展模型、培训课程结构、培训组织形式等进行了建构,这对促进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的评价方式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生 韩骏 +1 位作者 王丽娜 齐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共4页
本文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际过程出发,分析了目前国内教师培训评价的现状与不足,并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要求、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特点和形成性评价的特征提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该采用形... 本文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际过程出发,分析了目前国内教师培训评价的现状与不足,并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要求、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特点和形成性评价的特征提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并且基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采取适当的网络评价策略,优化培训评价模式,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评价模式,来推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文光 张文兰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6-30,共5页
教育技术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倍受注目而又颇多争议的学科 ,专家学者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并没有达到共识 ,究其原因 ,与教育技术学本身的研究方法并不清晰有密切的关系。鉴于此 ,本文对从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研究取向。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研究方法 研究取向 研究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个案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生 何克抗 +1 位作者 齐媛 丁楠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07年第10期82-87,90,共7页
该文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际过程出发,在分析形成性评价概念和学习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混合式培训模式下学习活动的分类,以及学习活动的观测指标,并描述了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评价中的关键技术,为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资... 该文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际过程出发,在分析形成性评价概念和学习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混合式培训模式下学习活动的分类,以及学习活动的观测指标,并描述了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评价中的关键技术,为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资料数据的收集、分析、反馈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真正把形成性评价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以此来推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培训 学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研究者派系分析与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魏顺平 傅骞 路秋丽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79-85,共7页
随着教育技术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合作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者之间相继形成了规模不一的派系。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合著学术论文为依据来发现目前存在于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研究者派系,并通... 随着教育技术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合作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者之间相继形成了规模不一的派系。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合著学术论文为依据来发现目前存在于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研究者派系,并通过计算不同年段的各种指标,如合著指数、合著率、密度等来发现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合作研究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程度,最后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将研究者派系及其变迁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科研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但还处于较低水平;科研合作类型主要为师生合作;随着研究团队的扩大,整体合作关系渐渐疏远,但开始形成小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研究者派系 合作研究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开放共享课设计与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新发展”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28
9
作者 陈敏 余胜泉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9-59,共11页
在当代学习理论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教学正从接受认知的教学范式到建构认知教学范式再到分布式情境教学范式转变,开放共享已成为未来网络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开放课程不仅意味着网络访问的开放,更突出表现在内容来源... 在当代学习理论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教学正从接受认知的教学范式到建构认知教学范式再到分布式情境教学范式转变,开放共享已成为未来网络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开放课程不仅意味着网络访问的开放,更突出表现在内容来源、内容本身、课程内容结构、教学理念与模式、学习信息来源、学习过程、学习情境、学习评价、师生角色的开放。只关注内容管理的传统教学平台已无法满足新形态开放课程的需求。学习元平台弥补了传统平台的不足,协同编辑、KNS网络、基于过程性信息的评价等特色功能为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开放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笔者以"教育技术新发展"课程为例,基于学习元平台开展开放共享课的设计。课程采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多名教师轮流授课的方式,在整体结构上强调课程内容来源以及内容结构的开放;在教学设计上强调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信息来源的开放;在实施环节中强调课程访问权限、教学指导理念、学习情境和师生角色的开放;在评价上则强调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过程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元 开放课程 开放共享 教育技术新发展 协同知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汪启富 邬美娜 +1 位作者 刘美凤 金建梅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12,共4页
关键词 新信息技术 中小学教育 教育技术 视听教材 信息技术应用 现代教育观念 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课件 多媒体技术 信息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对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可云 何克抗 王以宁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文章通过分析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在时下国内教育领域引起热议的原因及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可以为时下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提供借鉴。结合杜威的芝加哥大学教育实验,文章认为,教育技术实验应当创造性地借鉴杜... 文章通过分析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在时下国内教育领域引起热议的原因及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可以为时下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提供借鉴。结合杜威的芝加哥大学教育实验,文章认为,教育技术实验应当创造性地借鉴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在方法论上,需要依托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思想;在思维模式上,归纳与演绎并行,进行动态研究;在技术观上,教育技术实验中的"技术"选择应具有积极性与针对性;在实验环境上,提倡自然实验环境,重视实验环境建设;在实验科学性上,求真与求善内在统一、科学论证、谨慎推广,走适合国情的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 教育技术实验 思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关键学者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路秋丽 田雨 魏顺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6-31,共6页
学术研究是人的活动,一个学术领域的研究活动有着众人的参与,各人的活跃程度不同,影响程度各异。本文将在一个学术领域参与程度高、有很强影响力的研究者定义为"关键学者"。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 学术研究是人的活动,一个学术领域的研究活动有着众人的参与,各人的活跃程度不同,影响程度各异。本文将在一个学术领域参与程度高、有很强影响力的研究者定义为"关键学者"。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若干数据库对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研究者进行发表文章数、被引文献数、被引文献比例、被引频次等多项指标的计量分析,从中选出16位最具影响力的关键学者,并进而对这16位关键学者的工作单位、指导硕士论文数量、历年发表论文数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从而进一步展现了这16位关键学者的学术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关键学者:文献计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85
13
作者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1,共7页
本文从课程论角度较严格地界定了"课程"和"网络课程"这两个重要概念,简要介绍了3种教学设计理论,以及与优质网络课程开发相关的4种重要信息技术:MultiAgents(多重智能代理)技术;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GRID(网格... 本文从课程论角度较严格地界定了"课程"和"网络课程"这两个重要概念,简要介绍了3种教学设计理论,以及与优质网络课程开发相关的4种重要信息技术:MultiAgents(多重智能代理)技术;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GRID(网格)技术;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课程 课程设计 网格技术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15
14
作者 何克抗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5年第1期16-21,共6页
一、什么是网络课程 目前关于网络课程的概念相当混乱,各有各的说法.如果对网络课程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楚,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又从何说起?至于优质网络课程那就更谈不上了.但是,要了解什么是网络课程,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课程.
关键词 网络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概念 混乱 优质 设计与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指数在研究人员评价中的应用——以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人员科研绩效评价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梁振辉 魏顺平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09年第1期21-27,共7页
文章运用Hirsch指数(简称h指数)方法以及与之相近的w指数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收录的教育技术学领域的CSSCI来源期刊在1998年至2007年所刊发论文的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1998年至2007年10年间中国大陆地区教育... 文章运用Hirsch指数(简称h指数)方法以及与之相近的w指数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收录的教育技术学领域的CSSCI来源期刊在1998年至2007年所刊发论文的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1998年至2007年10年间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人员的科研绩效进行了评价,评选得到了"1998至2007年段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最具科研绩效的前30位研究人员",并对h指数与其他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h指数来评价研究人员的科研绩效,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总被引频次"、"论文数量"、"篇均被引频次"三项指标的评价结果,h指数可以说是一项更为综合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指数 教育技术学 研究人员 科研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关于ME命题的论证 被引量:277
16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7+9+4+6+8+10,共8页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ME命题 哲学基础 教育改革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一——对“建构主义学习原则”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认识的深化 被引量:27
17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0,52,共7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AECT(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编撰的《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在国际教育技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2008年发行的第三版,由于主编及撰写团队的阵容强大,其内容更具创新性。文章首先介绍了《手册》第三版的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AECT(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编撰的《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在国际教育技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2008年发行的第三版,由于主编及撰写团队的阵容强大,其内容更具创新性。文章首先介绍了《手册》第三版的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以及其中哪些论述使我们最受启迪与教育。然后,着重对被《手册》第三版列为过去五年教育传播与技术领域"两项重要研究发现"之一的"关于建构主义学习原则认识的深化"和被《手册》第三版列为过去五年教育传播与技术领域"四项重要进展"之一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和工程型教学设计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CT 建构主义学习原则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 工程型教学设计 最低限度教学指导 发现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上) 被引量:57
18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共5页
本文首先强调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最基础的素质 ,然后分析了当前学术界在创造性思维研究中的五种偏向 ,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六要素结构 ,讨论了其中各要素的作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创造性思... 本文首先强调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最基础的素质 ,然后分析了当前学术界在创造性思维研究中的五种偏向 ,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六要素结构 ,讨论了其中各要素的作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及培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创造性思维 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下)——关于ME命题的论证 被引量:51
19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29,共9页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所以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点。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ME命题 哲学基础 教育改革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五——由“技术研究取向变化”所引发的关于“教育技术本质及未来发展”的争论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45,共12页
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作者学习《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技术篇"内容的心得、体会:一是先简要评述"技术篇"(共包含16章)的主要内容;二是仔细对本《手册》第三版和第二版的技术部分进行比较,并从中找出... 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作者学习《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技术篇"内容的心得、体会:一是先简要评述"技术篇"(共包含16章)的主要内容;二是仔细对本《手册》第三版和第二版的技术部分进行比较,并从中找出两个版本之间在技术研究主题上的延续与变化;三是在此基础上,对于由"技术研究取向变化"而引发的关于"教育技术本质及未来发展"的争论作出评价,并对有关的思想根源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技术 软技术 技术研究取向 学习者为中心 混合式学习 TPA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