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技术支持的科学教育循证研究:缘起、挑战和发展 |
王晶莹
杨琬祺
郭建军
杜蕾
|
《中国教育信息化》
|
2025 |
0 |
|
2
|
美国科学教育研究资助体系分析及其启示 |
陶丹
杨杰
赵芳芳
袁正
陶扬
王晔
郑永和
|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3
|
基于共识性范式反思的科学本质教育研究 |
杨杰
郑永和
王晶莹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中国科学教育研究:历史沿革、发展逻辑与未来展望 |
郑永和
杨宣洋
陶丹
杨杰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5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新机遇、新趋势、新议题 |
王一岩
吴国政
郑永和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6
|
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样态与挑战 |
郑永和
张登博
苏洵
王一岩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的典型表征、突出矛盾与实践路径 |
王一岩
|
《中小学科学教育》
|
2025 |
0 |
|
8
|
科教协同促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意义、现状与路径 |
郑永和
王佳宁
陶丹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9
|
馆校协同的科学教育项目式课程设计——以“南水如何北调”为例 |
王澜
郭晓丽
魏锐
张小平
孙然
|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2024 |
4
|
|
10
|
大科学教育新格局:学段一体化建构与实施路径 |
郑永和
杨宣洋
苏洵
|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7
|
|
11
|
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现实图景与发展路向——2018—2022年F0701资助情况分析 |
郑永和
王一岩
吴国政
赵瑞珍
肖斌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5
|
|
12
|
在科学教育加法中统筹规划高质量中小学工程教育 |
苏洵
余舒雯
郑永和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24 |
5
|
|
13
|
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内涵、图景与发展进路 |
王杨春晓
卢春明
郑永和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4
|
智能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关键方法与发展趋势 |
郑永和
张登博
管彤彤
王晶莹
|
《中国教育信息化》
|
2023 |
4
|
|
15
|
“知情共育”智慧教育新范式:内涵与进路 |
王一岩
塔卫刚
郑永和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意义、实践路径和落实要点 |
姚晖
郑永和
|
《福建教育》
|
2024 |
0 |
|
17
|
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重要资源 |
郑永和
|
《小学科学》
|
2024 |
0 |
|
18
|
数字教育论纲:内涵、样态与图景 |
郑永和
王一岩
|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SSI教育与STEM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
董艳
徐淑华
杨洋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20
|
科学教育如何促进学生“学会思考” |
魏锐
|
《科学与社会》
CSSCI
|
2020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