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病毒71型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杨俊杰 李薇 王玉琳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1年第2期51-56,共6页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和致病性的病毒,其流行范围波及全世界,近年来在亚太地区尤其是在中国的流行日趋频繁。目前EV71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动物模型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为...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和致病性的病毒,其流行范围波及全世界,近年来在亚太地区尤其是在中国的流行日趋频繁。目前EV71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动物模型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为疫苗的研发奠定了相应的基础,中国三家公司的EV71灭活疫苗现已率先获得临床批件,有望成为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疫苗研究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性人才管理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晓霞 《人力资源管理》 2012年第6期71-72,共2页
本文首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界定,进而解析了创新型人才对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最后从人力资源战略、激励、开发等角度探究如何构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环境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科技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人才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A16流行株的相关生物学和VP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郝春生 杨永娟 +7 位作者 宋衍燕 李懿 张中洋 郭会杰 赵敏 支惠 罗凤基 李秀玲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目的对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病毒株进行生物学特征与基因背景研究,为CA16病原和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CA16病毒;通过中和鉴别试验和RT—PCR对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毒的VPl基因序列测定后,... 目的对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病毒株进行生物学特征与基因背景研究,为CA16病原和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CA16病毒;通过中和鉴别试验和RT—PCR对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毒的VPl基因序列测定后,与其他CA16序列进行比较,绘制种系发育树,确定病毒基因型;测定病毒滴度,观察病毒在Vero细胞上的噬斑形态;攻击乳鼠分析病毒的致病性。结果从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6株病毒,采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可以从病毒感染细胞中扩增出约150bp大小的目的产物带;采用CA16特异性引物可以从病毒感染细胞中扩增出210bp大小的目的产物带。而采用EV71特异性引物未见特异性扩增条带。噬斑分析发现,6株病毒在Vero细胞上接种96h后均能出现清晰的噬斑,其中BJ-3噬斑直径为4—5mm,BJ-5噬斑直径约为3mm,BJ-1、BJ-2、BJ4、BJ-6噬斑直径为1.5~2mm;除BJ-3噬斑边缘模糊外,其余5株噬斑边缘整齐。该6株病毒均可被人CA16抗体阳性血清中和。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5代,滴度均在7.0LgcCID50/ml左右。基于VPI基因序列的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J-2、BJ-4、BJ-5属于C1亚型,BJ-1、BJ-3、BJ-6属于C3亚型,该6株病毒核苷酸同源性达90%以上,氨基酸同源性达99%以上。乳鼠攻击试验结果显示,BJ-3和BJ-5攻击后第4~5天乳鼠开始发病,后肢出现明显的麻痹、瘫痪症状,至第6~7天全部死亡,正常对照组和其他病毒组直至攻击后第14天均无异常。结论不同CA16病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有所不同,基因背景相近,致病性明显不同,需进一步了解中国流行的CA16病毒株的致病特点,为疫苗的研发提供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 流行株 手足口病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毛群颖 邵杰 +10 位作者 罗震 高帆 安文琪 郝春生 高强 杨二霞 韩金乐 李振平 王一平 梁争论 徐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829-834,842,共7页
目的评价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中和抗体检测方法于不同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可重复性。方法参照WHO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建立CA16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和实验标准;收集22份血清样品,对CA16 A基因型毒株G10... 目的评价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中和抗体检测方法于不同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可重复性。方法参照WHO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建立CA16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和实验标准;收集22份血清样品,对CA16 A基因型毒株G10及B基因型毒株W190、33、203、P11和CS02毒株独立进行CA16中和抗体有效检测实验,评价所建立的检测方法于A^G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可重复性;分别于A、B、C、D和E实验室比较G10毒株与W190、33、203、P11和CS02毒株对CA16中和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在各实验室内,有17/22份血清样品的变异系数(variable coefficient,CV)在0~11.4%之间,表明该检测方法在同一实验室内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在实验室间,除3份低效价血清和1份效价过高血清外,其余血清样品的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最大差异倍数均在3.0倍以内,实验室间检测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W190、33、203、P11和CS02毒株与G10毒株检测结果趋势相近。在同一实验室内,W190和33毒株与G10毒株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P11和CS02毒株的检测结果均低于G10毒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B基因型毒株与A基因型毒株生物学活性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以G10毒株检测CA16中和抗体的方法在各协作实验室可得到良好应用,有利于CA16中和抗体检测的标准化,但适用性需进一步评估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中和抗体 基因型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抗原定量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淑花 郭会杰 +5 位作者 吴蕴怡 郝春生 宋冬梅 王潇潇 杨永娟 李秀玲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288-1294,共7页
目的 建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 type 16,CA16)抗原定量检测的ELISA方法,用于CA16疫苗中抗原的定量检测。方法 以纯化的CA16病毒颗粒作为免疫原,分别免疫家兔和BALB/c小鼠,制备抗CA16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以... 目的 建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 type 16,CA16)抗原定量检测的ELISA方法,用于CA16疫苗中抗原的定量检测。方法 以纯化的CA16病毒颗粒作为免疫原,分别免疫家兔和BALB/c小鼠,制备抗CA16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以抗CA16多抗作为包被抗体,经HRP酶标记的单抗作为酶标抗体,建立CA16抗原定量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确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并进行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及特异性验证。用建立的方法检测CA16疫苗原液制备过程样品中CA16抗原含量。结果 以抗CA16多抗为包被抗体,针对74株不同基因型的CA16的ELIS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该抗CA16单抗的广谱性较好。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3.4~750 ng/ml,R2跃0.99,最小检出量为23.4 ng/ml;样品回收率在89%~108%之间,CV约15%,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抗体包被板干燥后于37℃放置6 d,CV约20%,稳定性较好;PV纯化样品、EV71收获液、Vero细胞样品中抗原的A值均小于cutoff值,特异性较好。随着CA16疫苗制备过程的不断进行,中间品1-4比活分别为0.44、0.64、92.13和1 239.03,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 建立了CA16抗原定量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该方法准确度、精密度高,稳定性及特异性较好,为CA16疫苗的研制及工艺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法
原文传递
730例流行性感冒样病例经济负担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夏伟 陈庆华 +10 位作者 李放军 彭国文 郑敏 高君 薄芳 胡咏梅 袁平 张国民 殷大鹏 王华庆 刘燕敏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2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了解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的疾病负担,为制定中国流感疫苗(Influenza Vaccine,InfV)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在县级InfV上市后监测点开展ILI的主动监测,并进行病例治疗费用等疾病负担的调查。结果 ... 目的了解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的疾病负担,为制定中国流感疫苗(Influenza Vaccine,InfV)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在县级InfV上市后监测点开展ILI的主动监测,并进行病例治疗费用等疾病负担的调查。结果 ILI的人均经济负担为199.02元,甲型H1N1流感(甲流)病例的人均经济负担为91.29元,非甲流病例人均经济负担为206.60元,ILI平均误工1d,家人陪护平均误工1d。结论流感疾病负担较重,应进行中国接种InfV的成本效益估计,为制定InfV免疫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样病例 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544例流行性感冒样病例药物应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夏伟 陈庆华 +12 位作者 马玉杰 胡家瑜 张吉凯 安婧 庞红 高立冬 贾元熙 殷大鹏 刘燕敏 姜柯羽 张云涛 张国民 王华庆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调查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治疗中用药及使用抗生素情况,为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在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苗上市后10个县(区)监测点的中小学师生中,开展ILI的主动监测,并对其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 目的调查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治疗中用药及使用抗生素情况,为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在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苗上市后10个县(区)监测点的中小学师生中,开展ILI的主动监测,并对其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甲流病例与其他ILI使用药物的种类不同,甲流病例使用抗生素的比例(92.31%)高于其他ILI(67.18%),但使用的持续时间(1.75d)短于其他ILI(2.91d),服用抗生素的种类较为分散,有别于其他ILI。结论在甲流病例和其他ILI的治疗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程度虽有不同,但均较严重,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样病例 抗生素 过度使用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病毒样颗粒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张福顺 郝春生 +8 位作者 宋敬东 张硕 李阿茜 刘林 李川 张全福 梁米芳 李秀玲 李德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研究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的免疫原性.方法 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共表达3CD及P1蛋白,制备CA16病毒样颗粒,通过SDS-PAGE及透射电镜等方法对VLPs进行鉴定... 目的 研究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的免疫原性.方法 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共表达3CD及P1蛋白,制备CA16病毒样颗粒,通过SDS-PAGE及透射电镜等方法对VLPs进行鉴定,以氢氧化铝佐剂免疫ICR小鼠,并对乳鼠经颅腔攻毒.对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免疫原性及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将重组CA163CD及P1蛋白的杆状病毒转染SF9细胞,可以产生类似CA16病毒颗粒的大小为27 ~ 30 nm的VLPs.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CA16 VLPs可以刺激产生较高水平的抗CA16病毒的特异性IgG抗体及中和抗体,乳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母传抗体保护率高达90%.结论 CA16 VLPs可以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反应,并且母传抗体可以保护乳鼠抵御经颅腔的病毒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科 柯萨奇病毒感染 病毒样颗粒 免疫遗传学
原文传递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法测定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中半乳糖和葡萄糖含量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冶珊 刘梅影 +2 位作者 陈敬 林海涛 王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53-557,共5页
目的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法(High-performance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ith pulsedamperometric detection,HPAEC-PAD)测定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中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 目的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法(High-performance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ith pulsedamperometric detection,HPAEC-PAD)测定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中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的混合液经HCl水解处理后,进样CarboPac PA10柱,以氢氧化钠-醋酸钠梯度流洗,脉冲积分安培检测器检测。筛选样品的水解条件;对HPAEC-PAD法进行专属性、精密性及准确性验证,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确定的样品水解条件为以2 mol/L HCl于85℃处理1 h。载体蛋白破伤风类毒素对检测结果无干扰;重复性、日内精密性和不同操作者之间精密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5%;准确性试验中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回收率在90%~110%之间。HPAEC-PAD法测定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的多糖含量与传统间苯二酚比色法测定结果相当;成品疫苗中的W135群和Y群多糖含量测定结果符合《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草案》的规定(均≥4μg/剂)。结论 HPAEC-PAD法专属性、精密性和准确性良好,可用于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中W135群和Y群多糖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法 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W135群 Y群 多糖含量
原文传递
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测定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中A群多糖含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平 林海涛 +3 位作者 张燕斌 焦小玲 王雪薇 刘梅影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测定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及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6-磷酸甘露糖胺的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实现微量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的定量检测。方法: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酸水解... 目的: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测定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及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6-磷酸甘露糖胺的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实现微量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的定量检测。方法: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酸水解处理后,经^1H、^13C NMR及COSY谱图分析,产物结构为6-磷酸甘露糖胺单体,然后进样CarboPac PA10柱,氢氧化钠-醋酸钠梯度洗脱,脉冲安培检测。筛选样品的水解条件;对HPAEC-PAD法进行专属性、精密度及准确性验证,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确定样品的水解条件为2 mol·L^-1三氟乙酸煮沸5 h。 载体蛋白破伤风类毒素对检测无干扰;在1~10 μg·mL^-1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加样回收率在95.73%~102.4%之间;试验内和试验间精密度试验结果RSD小于5%。 HPAEC-PAD法测定疫苗原液的多糖含量与Chen法比色测定结果相当,成品疫苗的A群多糖含量测定符合《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草案》(每剂均≥10 μg)和《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草案》(每剂均≥4 μg)。结论:HPAEC-PAD法专属性、精密度和准确性良好,可用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含量测定,尤其是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中A群多糖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HPAEC—PAD) 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 A群多糖含量 6-磷酸甘露糖胺 定量检测 方法验证
原文传递
层析法纯化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及其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雪薇 刘钰 +5 位作者 陈敬 焦小玲 王平 张燕斌 林海涛 刘梅影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705-1710,1714,共7页
目的采用层析法纯化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以替代冷酚抽提法,并对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进行初步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评价。方法采用温和的表面活性剂去氧胆酸钠对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进行前处理,并用Capto adhere和Capto DEAE阴离子交换凝胶柱串... 目的采用层析法纯化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以替代冷酚抽提法,并对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进行初步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评价。方法采用温和的表面活性剂去氧胆酸钠对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进行前处理,并用Capto adhere和Capto DEAE阴离子交换凝胶柱串联,对多糖进行柱层析纯化,再通过脱盐去除残留的去氧胆酸钠,获得精制多糖。对缓冲液中的去氧胆酸钠浓度、缓冲液pH值、样品的前处理时间及离子交换流速进行优化,并对建立的层析纯化工艺进行放大,纯化3批多糖,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检测各项质控指标,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检测纯化后的多糖结构。将层析法和苯酚法纯化的多糖分别与破伤风类毒素结合,制备多糖蛋白结合物,对结合物进行异常毒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经优化,确定缓冲液的去氧胆酸钠浓度为1.0%,pH值为8.0,样品前处理时间为6 h,离子交换流速为2.0 ml/min。放大工艺制备的3批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各项检测指标均合格,多糖回收率均大于70%,明显高于苯酚法制备的多糖。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层析法与苯酚法纯化的多糖主要峰基本一致,层析法未改变多糖结构。层析法纯化的多糖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异常毒性试验合格,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与苯酚法纯化多糖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小鼠后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层析法分离杂蛋白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工艺易于放大,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可替代苯酚抽提法用于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的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群脑膜炎球菌 多糖 阴离子交换层析 结合物 安全性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A群游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王平 林海涛 +1 位作者 焦小玲 刘梅影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595-1600,共6页
目的建立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中A群游离多糖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电导法(high-performance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ith conductivity detection,HPAEC-CD),分析柱:IonPacTMAS11 Analytica... 目的建立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中A群游离多糖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电导法(high-performance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ith conductivity detection,HPAEC-CD),分析柱:IonPacTMAS11 Analytical(4 mm×250 mm),22 mmol/L Na OH流洗,流速为1 ml/min,25μl自动进样,电导检测。筛选样品的氧化反应最佳温度、双氧水浓度及干烤时间,确定HPAEC-CD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并进行专属性、准确性及精密度验证。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3批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A-破伤风类毒素(A-tetanus toxoid,A-TT)多糖及游离多糖含量,并与《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附录ⅦA磷测定法中的传统比色法进行比较;同时检测3批A、C群及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多糖及游离多糖含量。结果确定样品的氧化条件为:100μl/ml H2O2,220℃干烤90 min。磷标准品在0.1-1μg/ml范围内,峰面积和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77);TT、C-TT、W-TT及Y-TT对测定无干扰;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07μg/ml,定量限为0.024μg/ml;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的加样回收率在97.56%-102.95%之间;重复性及不同操作者间的精密度试验结果 RSD均小于5%。A-TT的多糖含量及游离多糖含量与传统比色法测定结果差异较小;3批A、C群及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多糖含量均符合《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草案》及《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草案》要求,游离多糖含量分别为24.31%、23.04%、24.44%和19.07%、17.80%、19.46%。结论采用H2O2氧化处理,HPAEC-CD检测,除了能对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微量A群多糖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外,还能够进行游离多糖含量的检测。该方法灵敏度和精密度良好,操作简单、安全,对操作者及环境提供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高效阴离子色谱-电导法 脑膜炎奈瑟菌 结合疫苗 多糖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1个月内抗体水平的变化
13
作者 陈庆华 张国民 +7 位作者 李燕 李放军 涂秋凤 袁平 王芙 肖奇友 王华庆 张云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44-74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人群接种单剂15μg无佐剂甲型H1 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裂解疫苗(pandemic A /H1N1 influenza vaccine, A/H1N1InfV)(甲流疫苗)后1个月之内的抗体水平变化规律,为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凝抑制...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人群接种单剂15μg无佐剂甲型H1 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裂解疫苗(pandemic A /H1N1 influenza vaccine, A/H1N1InfV)(甲流疫苗)后1个月之内的抗体水平变化规律,为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测定受种者的血凝抑制抗体,比较每一年龄组人群在甲流疫苗接种后3、7、14、30 d的甲流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eometric mean titer ,GMT)及增长倍数( geometric mean increase , GMI)、阳转率、保护率。结果961人接种了甲流疫苗。其中3,~11岁组在接种甲流疫苗后14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但14、30 d的保护率95%可信区间下限达不到FDA的要求;12~60岁人群在14 d达到高峰,且GMI、阳转率、保护率达到EMEA和美国FDA标准;>60岁人群在30 d达到高峰,且GMI、阳转率、保护率达到EMEA和美国FDA标准。结论接种1剂甲流疫苗后,12~60岁人群在接种后14 d、>60岁人群在接种后30 d均能获得有效保护;而3~11岁免前阴性人群在第14、30天达不到FDA关于保护率95%可信区间下限≥70%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 血凝抑制试验 抗体水平变化
原文传递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秀玲 张中洋 +15 位作者 王潇潇 郝春生 杨永娟 李懿 马淑花 刘宇 郭会杰 吴蕴怡 张晨 张冲 陈明 赵敏 宁海京 田龙 刘松友 沈心亮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评价研制的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效果。方法 EV71FY7VP5/AH/CHN/2008株感染Vero细胞后,收获病毒培养液,经灭活、浓缩和纯化后制备EV71灭活疫苗,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纯度分析、Western blot进行... 目的评价研制的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效果。方法 EV71FY7VP5/AH/CHN/2008株感染Vero细胞后,收获病毒培养液,经灭活、浓缩和纯化后制备EV71灭活疫苗,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纯度分析、Western blot进行特异性鉴定。采用不同剂量疫苗免疫食蟹猴,间隔1周采集血清,连续采集9周,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对血清中和抗体进行检测。疫苗免疫动物血清通过腹腔注射至乳鼠后,对乳鼠进行病毒攻击,计算乳鼠生存率及半数动物保护性抗体水平。结果 HPLC分析结果提示,制备的纯化EV71灭活疫苗纯度可达96.6%;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其可与EV71特异性多抗结合。不同剂量的EV71灭活疫苗免疫食蟹猴,可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EV71特异性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水平于第2剂接种后1周达到高峰,随后中和抗体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中和抗体水平与疫苗剂量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采集小鼠免疫血清,测定中和抗体效价为1∶512,将其进行4、16、64、256倍系列稀释,经腹腔注射乳鼠后,进行病毒攻击,连续观察14d,乳鼠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50.0%、28.6%;对照组乳鼠于病毒攻击后5~7d全部死亡。采用寇氏法计算,平均半数动物保护中和抗体效价为1∶11。结论制备的EV71灭活疫苗可诱导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并可保护乳鼠免受EV71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灭活疫苗 免疫原性 保护效果
原文传递
关于单扉脉动真空灭菌器使用的探讨
15
作者 耿大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5期00284-00285,共2页
单扉脉动真空灭菌器作为一种大型灭菌设备已经在国内广为应用,只靠设备使用说明书显然还不能完全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本文对设备的实际使用,不同工艺中的参数设定,以及验证效果作了探讨。
关键词 灭菌 脉动 置换 微生物指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