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心脏压塞的外科处理 被引量:3
1
作者 于建波 来永强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发生心脏压塞后行外科开胸手术的必要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中、术后发生心脏压塞并需外科急诊开胸止血的31例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发生心脏压塞后行外科开胸手术的必要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中、术后发生心脏压塞并需外科急诊开胸止血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脏压塞的表现及手术处理方案。结果 31例患者心脏损伤的部位为下腔静脉1例(3. 2%)、右心房3例(9. 6%)、右心室13例(41. 9%)、左心房14例(45. 2%)。所有患者均在X线透视下行心包穿刺引流,正中开胸,清除心包内积血块,缝合穿孔部位止血。2例患者于术后1~3 d因多脏器衰竭死亡;29例患者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1~16 d,平均(3. 0±1. 8) d;术后住院时间10~24 d,平均(12±7) d。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3例,肾功能衰竭1例,均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心脏压塞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危急并发症,可造成死亡。临床处理上应首先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和置管引流减压,对于引流后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的患者应及时行外科开胸修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脏压塞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心源性脑梗塞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临床观察(附19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尚栋 黄方炯 杨禁非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探讨近期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合适时机。方法 :分析 19例在脑梗塞后 2个月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1984年 6月至 2 0 0 4年 6月 ,共有 19例在术前 2个月内有心源性脑梗塞史的患... 目的 :探讨近期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合适时机。方法 :分析 19例在脑梗塞后 2个月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1984年 6月至 2 0 0 4年 6月 ,共有 19例在术前 2个月内有心源性脑梗塞史的患者接受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包括 1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左心房黏液瘤和 1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近一次脑梗塞距手术的间隔时间为 7~ 5 9d ,平均 33d。体外循环时间为 5 1~ 396min ,平均 10 2min。术后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1例于术后 6d死于肾功能衰竭。随诊 4个月至 10年 ,平均 2 8个月 ,2例分别于术后第 10个月及第 12个月死亡。结论 :心源性脑梗塞后 4至 5周接受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是安全的 ,对于反复栓塞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可以将手术时间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梗塞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血流动力学 中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血管解剖数据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姚鹏 潘旭东 +4 位作者 乔环宇 刘宁宁 薛金熔 白涛 刘永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如直径、间距及角度等,为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替换手术中选取人工植入物(人工四分支血管、术中分支支架...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如直径、间距及角度等,为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替换手术中选取人工植入物(人工四分支血管、术中分支支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2009年2月至2014年5月连续收治的42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完整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影像学资料。通过医院MDCT室(Advanced Vessel Analysis.AVA软件)对CTA影像学资料DCIM格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直径、间距及角度。结果 1)主动脉弓分支类型,标准型96.5%(405/420),变异型3.5%(5/420);2)标准型主动脉弓直径(36.6±5.06)mm(95%CI:36.11~37.09mm);3)标准型主动脉弓各分支直径:无名动脉(IA)、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直径分别为(16.20±3.44)mm(95%CI:15.86~16.54 mm)、(10.90±2.03)mm(95%CI:10.7~11.1 mm)、(12.53±2.50)mm(95%CI:12.29~12.77 mm);夹层累及分支与否,对IA直径有统计学意义;对LCCA、LSA直径无统计学意义。4)标准型主动脉弓各分支间距:IA-LCCA、LCCA-LSA间距分别为(18.68±4.21)mm(95%CI:18.27~19.09 mm)、(17.80±3.38)mm(95%CI:17.47~18.13 mm);弓部是否扩张,对二者均无统计学意义。IA-右锁骨下动脉(RSA)、LSA-左椎动脉(LVA)间距分别为(38.59±5.16)mr(95%CI:38.09~39.09 mm)、(38.57±7.91)mm(95%CI:37.80~39.34 mm);夹层累及分支与否,对二者均无统计学意义;IA-RSA间距无1例〈20 mm;99%病例LSA-LVA间距〉20 mm。5)标准型弓部分支与弓主干夹角IA、LCCA、LSA分别为(44.43±14.83)°(95%CI:42.99°~45.87°)、(50.30±11.40)°(95%CI:49.19°~51.41°)、(52.62±15.04)°(95%CI:51.16°~54.08°);夹层累及分支与否,对三者角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得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及其分支血管的各参数范围;为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替换术中人工植入物,即目前常用的人工四分支血管、覆膜分支支架,尤其是分支支架型人工血管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 多排螺旋CT 直径 间距 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海涛 顾承雄 于洋 《中国医药》 2013年第5期705-707,共3页
冠心病患者在老龄化社会占很大比重,得益于血管重建术的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较高。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CVBG)作为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方案的提出距今... 冠心病患者在老龄化社会占很大比重,得益于血管重建术的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较高。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CVBG)作为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方案的提出距今已有数十年历史,本研究主要对CVBG的进展进行阐述,内容主要涉及CVBG的提出、发展、临床应用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成人患者心脏外科手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单中心分析
5
作者 秦浩凯 谢恩泽华 +3 位作者 周晓铮 彭战 华琨 杨秀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56-961,共6页
目的探讨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成人患者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术期特征及短期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6—31日于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或... 目的探讨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成人患者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术期特征及短期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6—31日于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或瓣膜手术并术前曾确诊新冠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108例患者,其中男81例、女27例,平均年龄(60.73±8.66)岁。除2例(1.9%)患者行急诊手术外,其余患者接受择期手术治疗。86.1%的患者既往接种疫苗,新冠感染病程5.0(4.0,7.0)d,从确诊新冠至手术的时间为15.0(12.0,17.8)d。89例患者行CABG,其中以非体外循环CABG为主(92.1%),19例患者行瓣膜手术。全组患者术后呼吸机延迟拔管率为17.6%,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21.0(17.3,24.0)h,术后住院时间7.0(6.0,8.0)d。3例(2.8%)患者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1例(0.9%)患者术后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例(0.9%)患者术后因急性肾功能不全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3例(2.8%)患者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治疗,1例(0.9%)患者术后再次开胸手术探查。术后并发症方面:脑血管意外、急性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败血症的发生率均为0.9%,急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为1.9%。全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无院内死亡发生。结论既往新冠感染成人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临时起搏器使用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在正常水平范围内,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成人心脏外科手术 围术期 短期疗效
原文传递
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的早期体会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尚栋 孙衍庆 +4 位作者 杜嘉会 李志忠 郑斯宏 侯晓彤 刘愚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检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行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夹层动脉瘤 3例 ,共用支架 4个 ,封闭破口 6个。结果 破口全部封闭成功 ,假腔内即刻有血栓形成 ,支架没有移位、狭窄等并发症 ,1例发生升主动脉局部... 目的 检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行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夹层动脉瘤 3例 ,共用支架 4个 ,封闭破口 6个。结果 破口全部封闭成功 ,假腔内即刻有血栓形成 ,支架没有移位、狭窄等并发症 ,1例发生升主动脉局部夹层形成 ,3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覆膜支架是一种治疗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的有效的方法 ,早期结果满意 ,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 覆膜支架 腔内介入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围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彤 李志忠 +12 位作者 许尚栋 张京梅 王苏 杜欣 陶英 李勇 孙涛 宋艳东 阴成茜 高玉龙 陈玄祖 卢欣 聂绍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男性7l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7±12.3岁(31~80岁),DeBakey Ⅲ型76例,DeBak...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男性7l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7±12.3岁(31~80岁),DeBakey Ⅲ型76例,DeBakey Ⅰ型2例。分析术中及术后30d内并发症的特点。结果78例患者共发生并发症15例,包括升主动脉夹层3例,发生率3.8%(3/78),分别在术中、术后第1天、第7天时发生,其中2例死于夹层破裂,心包填塞;急性肾衰2例,发生率2.6%(2/78),其中死亡1例;支架近端内漏5例,发生率6.4%(5/78);术中脑梗塞1例,发生率1.3%(1/78);术后脑出血1例,发生率1.3%(1/78),死亡;股动脉损伤1例,发生率1.3%(1/78);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左上肢-过性缺血各1例。其中术后死亡4例,死亡率为5.1%(4/78)。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 修复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左心房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柳佳吉 罗志强 +5 位作者 来永强 郝兴海 李进华 柳克晔 戴江 李景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10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8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的患者均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术中取外周静脉血、左心房血以及左心耳组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法测...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8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的患者均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术中取外周静脉血、左心房血以及左心耳组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法测定血液样本中vWF浓度,免疫组化检测vwF蛋白表达位置,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左心耳组织vWF基因表达进行研究。对照组选取15名健康自愿者外周静脉血及10例心脏移植供体的左心耳组织进行相同检测。结果血栓组左心房内径大于无血栓组和对照组;血栓组二尖瓣口面积小于无血栓组;血栓组房颤时间长于无血栓组。vWF浓度在左心房组织与外周静脉血无明显差异,血栓组外周静脉血中vWF浓度高于无血栓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查心内膜和心肌细胞中均有vWF蛋白表达。血栓组vWF基因在左心耳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无血栓组和对照组。结论vWF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血浆中浓度升高,在左心耳中过度表达,反映了患者存在心内膜损伤和功能障碍,易形成左心房血栓。外周静脉血vWF浓度可反映其在左心房中的浓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心房纤颤 二尖瓣狭窄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原文传递
无创头罩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低氧血症 被引量:6
9
作者 孟琪 王红 侯晓彤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482-485,共4页
目的评价无创头罩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收治的心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48h内出现低氧血症且氧合指数〈200的成年患者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 目的评价无创头罩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收治的心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48h内出现低氧血症且氧合指数〈200的成年患者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37~82岁,平均(61.9±8.2)岁。中心随机法分为头罩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组(研究组)和面罩高浓度氧疗组(对照组),各60例,疗程6h。收集人组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入组前即刻、治疗3h和6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生命体征、超声心动结果等;记录ICU滞留时间、住院日、机械通气使用和30天内死亡;观察并发症和评价耐受性。通过组间对照和自身对照比较各项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氧合指数升高(144.35±24.43对201.35±52.97,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0.5383±0.0844对0.5540±0.0844,P〈0.05);呼吸频率[(22.60±5.08)次/min对(18.53±4.13)次/min,P〈0.05]和休克指数(0.85±0.35对0.75±0.15,P〈0.05)降低;机械通气被迫使用率及ICU滞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6.67%对28.33%,41.0(25.0,67.5)h对49.5(32.5,90.8)h,P〈0.05],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结论无创头罩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可安全用于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有效提高氧合指数,改善心功能,减少ICU滞留时间和机械通气被迫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罩 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 心脏外科手术 低氧血症
原文传递
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并头臂血管转流术治疗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胸降主动脉病变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长伟 郭曦 +4 位作者 阳晟 孙立忠 黄连军 来永强 许尚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728-730,共3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并头臂血管转流术治疗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胸降主动脉病变的近期效果,总结复合手术治疗该类疾病的初始经验。方法2009年4月至2014年8月,45例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胸降主动脉病变患者接受了复合手术,其中20例... 目的评价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并头臂血管转流术治疗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胸降主动脉病变的近期效果,总结复合手术治疗该类疾病的初始经验。方法2009年4月至2014年8月,45例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胸降主动脉病变患者接受了复合手术,其中20例实施了腋一腋动脉转流,25例实施了腋-腋-颈动脉转流。截至2015年8月,所有患者随访14~77个月,平均(38.0±17.1)个月;评估术后30天内以及随访期间死亡比例、内漏和转流血管狭窄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脑梗塞1例。2例在随访期间因内漏持续存在接受了外科开胸手术,1例主动脉支架远端新发破口再次接受了TEVAR术。结论杂交手术治疗累及远端主动脉弓部的胸降主动脉病变安全、有效。但是对于破口位于大弯侧临近锁骨下动脉开口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出现内漏的概率较大,开胸血管置换更适合该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胸降主动脉病变 一期复合手术 覆膜支架
原文传递
基于SYNTAX积分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对微创或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林 柳佳吉 +4 位作者 迟立群 孔晴宇 尤斌 肖巍 马小龙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SYNTAX积分(SS)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对微创或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安贞医院微创心外中心医疗组接受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共760例。男596例,女164例... 目的探讨基于SYNTAX积分(SS)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对微创或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安贞医院微创心外中心医疗组接受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共760例。男596例,女164例;年龄28~85岁,平均(60.88±9.36)岁。按手术方式分为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S CABG)379例(微创组),正中开胸组381例(常规组)。本研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进行SS评分分组,进而分别对比高、中、低分值区间两组围手术期数据,初步分析SS各分值段患者接受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比较。结果SS低积分组包括微创组96例,常规组11例;SS中积分组微创组98例,常规组54例;SS高积分组微创组185例,常规组316例。3个区间中SS值微创组和常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资料中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CT异常病史、肺疾病、烟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数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SS低积分组微创和常规手术时长接近,SS中、高积分组微创手术时长均大于常规组。术后资料中微创组术后第1天引流在SS中、高积分组少于常规手术,在SS低、中积分组住院天数少于常规组。围手术期30天MACCE及辅助设备置入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等级SS积分对常规CABG或MICS CABG的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无明显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复杂程度并非选择微创或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决定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SYNTAX积分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左心室成形术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温斌 Menicanti L +3 位作者 Di Donato M Santambrogio C Ranucci M San Donato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4-135,共2页
目的 总结左心室成形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998至 2 0 0 0年意大利米兰SanDonato医院收治合并室壁瘤的缺血性心肌病病人 4 6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远端吻合后切开心尖部室壁瘤 ,沿室壁瘤边缘... 目的 总结左心室成形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998至 2 0 0 0年意大利米兰SanDonato医院收治合并室壁瘤的缺血性心肌病病人 4 6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远端吻合后切开心尖部室壁瘤 ,沿室壁瘤边缘行心室内环缩成形术 (Dor手术 ) ,之后用补片或直接闭合室壁瘤壁 ,重塑左室形态。结果 围术期死亡 7例 ,死亡率为 15 2 % ;术后左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降低 (P <0 0 0 1) ;肺动脉压亦显著下降 (P <0 0 5 )。中期随访生存率为 71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成形术 外科治疗 缺血性心肌病 左心室室壁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二尖瓣成形术
原文传递
肋间单一切口直视微创多支OPCABG临床效果: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柳佳吉 孔晴宇 +4 位作者 迟立群 肖巍 梁林 黄宇 潘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肋间单一切口微创直视多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围手术期及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十病房同一术者行多支(两支及以上)OPCABG手术335例,其中男257例,女78例,年龄34~84... 目的探讨肋间单一切口微创直视多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围手术期及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十病房同一术者行多支(两支及以上)OPCABG手术335例,其中男257例,女78例,年龄34~84岁,平均(61.35±8.79)岁。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微创旁路移植组(微创组,100例)和正中开胸旁路移植组(正中开胸组,235例)。为排除混杂因素,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术前超声心动图、旁路移植数等12项数据进行1:2匹配。匹配后微创组82例,正中开胸组127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等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正中开胸组死亡2例,心肌梗死2例,卒中1例;微创组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卒中发生。两组30天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中开胸组比较,微创组术中乳内动脉使用率更高,术中中转体外循环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再次开胸、新发房颤和机械辅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而围手术期输血、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正中开胸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两组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和移植血管总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侧肋间小切口微创多支OPCABG术是一种安全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疗效和近期通畅率与传统正中开胸OPCABG类似,术后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倾向性评分匹配 多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氯化镁缓释抗钙化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体外性能测试
14
作者 李阳阳 杨英杰 +4 位作者 刘诫 杨昭 杜鹏翀 赵亮 李温斌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308,共6页
目的构建氯化镁(MgCl_(2))微米缓释抗钙化的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方法联合应用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盐、DNA/RNA核酶对绵羊颈动脉行脱细胞处理,制成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支架,HE染色,电镜下观察脱细胞情况和血管支架性能。采用复乳法... 目的构建氯化镁(MgCl_(2))微米缓释抗钙化的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方法联合应用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盐、DNA/RNA核酶对绵羊颈动脉行脱细胞处理,制成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支架,HE染色,电镜下观察脱细胞情况和血管支架性能。采用复乳法超声破碎高速搅拌挥发法,制备载有MgCl_(2)的微米抗钙化缓释微球颗粒。检测缓释微球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率)及测出缓释曲线。应用碳二亚胺盐酸盐/琥珀酸亚胺(EDC/NHS)交联人工小口径血管,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将载有MgCl_(2)的微米缓释微球与血管支架结合,电镜下观察结合情况。检测标本血管厚度、拉力强度和压力承受值。结果羊颈动脉经脱细胞处理后能去除各类细胞,并保持支架原有性能。载有MgCl_(2)的微米抗钙化缓释微球粒径(1.31±0.02)μm,相对均匀,微球颗粒包封率82.79%,载药量(率)2.98%,25天内存在缓慢释放,释放率达81.08%。载有MgCl_(2)的缓释微球颗粒与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能有效紧密结合。结论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制成的载有MgCl_(2)的缓释微球颗粒可缓释镁离子,这为构建抗钙化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 抗钙化 氯化镁 缓释微球
原文传递
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禁非 黄方炯 +5 位作者 许尚栋 孙东 蔡克强 于建波 赖以恒 刘岳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2-333,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弓置换 DEBAKEY 象鼻技术 手术治疗 Ⅰ型 支架 夹层动脉瘤病
原文传递
孙氏手术在复杂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6
作者 朱俊明 孙立忠 +6 位作者 赵海鹏 刘永民 郑军 陈雷 刘巍 里程楠 董松波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1-584,共4页
目的总结孙氏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初步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393例复杂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北京市大血管中心接受孙氏手术,其中A型夹层377例,B型夹层16例;急性期222例,慢性期171例。男314例,女79例;年... 目的总结孙氏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初步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393例复杂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北京市大血管中心接受孙氏手术,其中A型夹层377例,B型夹层16例;急性期222例,慢性期171例。男314例,女79例;年龄19~75岁,平均(46.6±11.0)岁。主要合并症为高血压26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0例,主动脉根部瘤59例,马方综合征32例,冠心病25例。既往有心血管手术史39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人史12例。并对心血管手术后需再次外科干预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93例孙氏手术中头臂血管行岛状吻合51例,象鼻支架中有8例采用了单分支支架。急诊手术222例(56.5%,222/393)。同期合并手术主要包括Bentall手术137例,升主动脉替换127例,主动脉瓣成形6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8例。体外循环(194.4±52.7)min,低流量选择性脑灌(23.1±7.4)min。住院死亡13例(3.3%,13/393),30天死亡25例(6.4%,25/393),主要死因为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循环衰竭等。并发症57例,发生率(14.5%,57/393),主要包括多脏器功能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出血、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等。39例既往有心血管手术病史的患者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马方综合征是心血管手术后需要再次外科干预的危险因素。结论孙氏手术治疗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有效,并可以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而马方综合征患者术后多需要再次外科干预。中、远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象鼻术 主动脉弓部置换 孙氏手术
原文传递
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 被引量:20
17
作者 许尚栋 黄方炯 +6 位作者 李志忠 王学勇 杨禁非 蔡克强 范占明 杜嘉会 张兆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男71例,女7例;年龄31~80岁,平均(52.7±12.3)岁。StanfordB型76例,StanfordA型2例。术后随访1~47个月,平均(13.0±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男71例,女7例;年龄31~80岁,平均(52.7±12.3)岁。StanfordB型76例,StanfordA型2例。术后随访1~47个月,平均(13.0±10.1)个月。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近端内漏5例;升主动脉夹层5例,其中1例术中发生,4例分别在术后1、7d、5、13个月发生。术后30d内死亡4例(5.1%),2例死于升主动脉夹层破裂,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脑出血。术中脑梗塞1例。5例病人因覆膜支架远端再发现破口,行二次腔内修复术。1例因内漏行二次腔内修复术。随访期死亡3例(3.8%),分别死于消化道出血、升主动脉夹层破裂和死因不明。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但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覆膜支架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假性及夹层动脉瘤八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尚栋 孙衍庆 +6 位作者 杜嘉会 张宏家 郑斯宏 蔡克强 侯晓彤 刘愚勇 周子凡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83-884,共2页
关键词 覆膜支架介入 治疗 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支架 输送器
原文传递
术中支架象鼻技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海鹏 孙立忠 +3 位作者 朱俊明 刘永民 郑军 马维国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21-724,共4页
目的总结术中支架象鼻技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24例锚定区小足或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及合并升主动脉或心脏病变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其中男20例,女... 目的总结术中支架象鼻技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24例锚定区小足或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及合并升主动脉或心脏病变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50.6±9.8)岁。合并高血压2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根部瘤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缩窄1例。14例有吸烟史。4例为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术后内漏。结果24例患者均行直视下支架象鼻术,同期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5例,主动脉瓣替换+升主动脉成形3例,左锁骨下动脉重建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1例,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1例。体外循环(163.1±48.6)min,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时间(29.1±12.4)min。无围手术期死亡。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功能不全气管切开1例;无截瘫及卒中发生。无住院死亡,并发症发生率8.3%(2/24例)。1例失访;随访23例,随防率95.8%(23/24),平均随访24个月,随访期间2例因I型内漏行修补术,1例因支架远端假性动脉瘤行主动脉覆膜支架修复。20例(86.4%)患者支架附近可见血栓形成。结论对锚定区不足或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及合并升主动脉或心脏病变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远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象鼻术 左锁骨下动脉 锚定区
原文传递
3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患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贡鸣 关欣亮 +6 位作者 王晓龙 刘愚勇 李海洋 姜文剑 李嘉晨 刘扬 张宏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65-468,共4页
目的总结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患者的治疗经验和策略,以期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37例急性Sat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患者在入院后24h内进行了急诊手术,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49.7&... 目的总结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患者的治疗经验和策略,以期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37例急性Sat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患者在入院后24h内进行了急诊手术,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49.7±10.4)岁。结果患者术后院内死亡7例(18.9%,7/37),近期生存13例(64.9%,13/37)。9例完成根部替换手术后,在撤除CPB过程中因室壁运动异常(7例)及新发ST段抬高(2例)施行挽救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4例术后生存。结论急性Sat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患者急诊手术后院内死亡较多,近期生存比例低。挽救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撤除CPB过程中出现室壁运动异常或新发sT段抬高的患者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累及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