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主动脉穿透溃疡30例报告 被引量:10
1
作者 许尚栋 孙衍庆 +4 位作者 李志忠 王学勇 黄方炯 杜嘉会 张兆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穿透溃疡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4年3月,行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主动脉穿透溃疡30例。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3±119)岁。25例主动脉...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穿透溃疡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4年3月,行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主动脉穿透溃疡30例。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3±119)岁。2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慢性TypeB23例,急性TypeB1例,TypeA1例。主动脉穿透溃疡5例。术后随诊1~32个月。结果30例支架型人工血管均成功植入。5例有近端内漏,1例术中发生升主动脉夹层,2例分别在术后1d、7d发生升主动脉夹层。术后30d内死亡2例。术后30d内死亡率为67%。1例术后20个月因近端内漏接受第2次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术后随诊1~32个月,无死亡,亦无支架移位、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穿透溃疡的有效方法,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穿透溃疡 手术治疗 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周晓瑞 卢家凯 +4 位作者 陈晓 李强 叶清 孙建萍 张京岚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此类患者妊娠结局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综合外科监护病房住院的围产期心脏病孕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探讨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此类患者妊娠结局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综合外科监护病房住院的围产期心脏病孕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190例孕龄≥20周心脏病孕产妇人选本研究,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34例(70.5%),风湿性心脏病30例(15.8%),心肌病10例(5.3%),围生期心肌病2例(1.1%),原发性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7.4%)。42例(22.1%)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3.7%。死亡原因为循环衰竭死亡4例;继发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孕晚期瓣膜功能急性失调,急诊终止妊娠同时行二次换瓣术,术后因严重肺动脉高压、循环衰竭死亡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I级、产前左心室射血分数〈50%、产前应用血管活性药、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SPAP)〉80mmHg(1mmHg=0.133kPa)]是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病孕产妇心脏不良事件发病率高,重度肺动脉高压(SPAP〉80mmHg)、孕前心功能差是导致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密切监护及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心血管 心脏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定位诊断二尖瓣脱垂的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晶 李立环 Tasneem Z Naqvi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6-638,共3页
目的评价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3DTYE)定位诊断二尖瓣脱垂的可靠性。方法接受二尖瓣修补成形术的二尖瓣脱垂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15—64岁,体重43—118kg,ASAII一Ⅳ级“患者术前进行3DTrE检查,术中行多平面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目的评价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3DTYE)定位诊断二尖瓣脱垂的可靠性。方法接受二尖瓣修补成形术的二尖瓣脱垂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15—64岁,体重43—118kg,ASAII一Ⅳ级“患者术前进行3DTrE检查,术中行多平面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检查,以术中探查为标准计算3DTrE定位诊断二尖瓣脱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3DTYE与2DTEE的定位诊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3DTYE图像满意率为93%,2DTEE图像满意率为100%;3DTrE定位诊断二尖瓣脱垂的敏感度88%、特异度95%、准确度93%;3DTIE与2DTEE定位诊断二尖瓣脱垂的结果一致性满意(K=0.88,P〈0.01)。结论3DTTE定位诊断二尖瓣脱垂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较高,临床上可考虑作为2DTEE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三维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二尖瓣脱垂
原文传递
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许尚栋 黄方炯 +6 位作者 李志忠 王学勇 杨禁非 蔡克强 范占明 杜嘉会 张兆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男71例,女7例;年龄31~80岁,平均(52.7±12.3)岁。StanfordB型76例,StanfordA型2例。术后随访1~47个月,平均(13.0±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男71例,女7例;年龄31~80岁,平均(52.7±12.3)岁。StanfordB型76例,StanfordA型2例。术后随访1~47个月,平均(13.0±10.1)个月。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近端内漏5例;升主动脉夹层5例,其中1例术中发生,4例分别在术后1、7d、5、13个月发生。术后30d内死亡4例(5.1%),2例死于升主动脉夹层破裂,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脑出血。术中脑梗塞1例。5例病人因覆膜支架远端再发现破口,行二次腔内修复术。1例因内漏行二次腔内修复术。随访期死亡3例(3.8%),分别死于消化道出血、升主动脉夹层破裂和死因不明。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但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