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甲床游离移植一期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春洪 荣绍远 +1 位作者 胡民 常万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甲床与甲板的生长来源及组织学特征,探讨断层甲床游离移植一期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综合评价术后手指功能情况。方法通过考证甲床与甲板的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总结我院于2003年8月~2005年8月临床应用第一... 目的甲床与甲板的生长来源及组织学特征,探讨断层甲床游离移植一期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综合评价术后手指功能情况。方法通过考证甲床与甲板的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总结我院于2003年8月~2005年8月临床应用第一足趾断层甲床游离移植治疗外伤性甲床缺损15例20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6个月,移植甲床全部成活,甲板生长平整无明显畸形,对指端软组织保护、防止指腹软组织向背侧旋转作用明显,同时保留甲板对手指的修饰作用。结论断层甲床游离移植符合甲床与甲体生长及生发规律,甲板外形良好,尽可能的保留了甲板基本功能,手术方法操作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床 甲基质 甲板 游离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减压术后5年再手术率及原因 被引量:2
2
作者 甘琨生 王现海 +1 位作者 李小斐 姬洪全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减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后5年内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MED治疗的481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5年内再手术率和原因,观察再手术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腰椎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减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后5年内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MED治疗的481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5年内再手术率和原因,观察再手术治疗效果。结果5年内再手术67例,再手术率13.93%。再手术原因:诊断及定位错误3例(4.48%),术后椎间盘炎3例(4.48%),腰椎间盘突出复发30例(44.77%,包括原手术节段突出12例和邻近节段突出18例),腰椎节段不稳8例(11.94%),继发性腰椎管狭窄23例(34.33%)。30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患者采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16例,全椎板减压4例,减压植骨内固定10例;3例诊断及定位错误者给予髓核摘除术;3例术后椎间盘炎者给予减压植骨内固定;8例腰椎节段不稳者给予减压植骨内固定;23例继发性腰椎管狭窄者,其中22例给予全椎板减压,1例给予减压植骨内固定;再手术患者术后随访5~34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JOA评分标准:优58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94.03%。结论MED术后患者存在一定再手术发生率,以椎间盘突出复发和继发性腰椎管狭窄较为多见,多数患者再手术后恢复良好,临床应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减压术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患侧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建华 李春红 +4 位作者 黄波 马俊 姚志杰 于涛 刘泽朋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患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38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股骨颈骨折,所有病例均合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内科疾病。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和充分术前准备后,人工股骨头置换22例,全...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患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38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股骨颈骨折,所有病例均合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内科疾病。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和充分术前准备后,人工股骨头置换22例,全髋关节置换16例。术后患肢外展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合并内科疾病给予相应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开始被动或主动关节练习,髋部及肢体肌力康复训练,并加强髋外展肌力康复训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关节脱位现象,没有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及髋臼磨损病例。3例发生患肢深静脉血栓,1例泌尿系感染,1例异位骨化,6例行走时出现髋关节疼痛。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89.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适应症取决于患者手术耐受性、患者的预期寿命,股骨颈骨折合并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经过认真调整重要器官功能和营养状况,严格掌握手术禁忌证,效果是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后遗症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INTERTAN髓内钉与PFNA-Ⅱ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7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PFNA-Ⅱ髓内钉与微创INTERTAN髓内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基础组,每组33例。微创组患者采用INTERTAN髓内钉固定,基础组患者采用PFNA-Ⅱ髓内钉固定。... 目的观察PFNA-Ⅱ髓内钉与微创INTERTAN髓内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基础组,每组33例。微创组患者采用INTERTAN髓内钉固定,基础组患者采用PFNA-Ⅱ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均少于基础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均短于基础组,疼痛评分低于基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基础组的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3.94%,明显高于基础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髓内钉固定效果好,可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并发症少,且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Ⅱ髓内钉 INTERTAN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英慧 李春洪 马俊 《系统医学》 2022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跗骨窦切口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行微创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0例,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评价组间影像学相关参... 目的观察微创跗骨窦切口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行微创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0例,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评价组间影像学相关参数、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①术后6个月,观察组Bohler角、Gissanc角、跟骨中部宽度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14、11.100、10.367,P<0.05);②观察组手术用时(76.35±12.74)min、切口长度(5.22±1.12)cm、术中失血量(39.06±8.74)mL、住院时间(5.39±0.82)d、骨折愈合时间(64.16±7.38)d均少于对照组的(98.46±11.43)min、(11.37±2.75)cm、(58.43±10.57)mL、(8.66±0.98)d、(69.46±5.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9、13.099、8.932、16.185、3.699,P<0.05);③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④在AOFAS评分优良率方面,观察组(90.00%)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微创跗骨窦切口治疗,不易出现并发症,远期疗效显著,且创伤较轻,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尽快恢复足部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跗骨窦切口 跟骨骨折 Bohler角 Gissanc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3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老年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实验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实验...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老年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实验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量表(HS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62.0±15.3)ml少于对照组的(177.5±23.1)ml,住院时间(6.6±2.5)d、首次直腿抬高时间(3.5±1.3)d均短于对照组的(9.8±2.7)、(5.2±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HSS评分(93.1±6.0)分高于对照组的(86.8±6.4)分, VAS评分(2.8±0.8)低于对照组的(4.0±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802, P=0.0074<0.05)。结论老年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给予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手术创伤,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新鲜胫骨远端骨折28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春洪 姚志杰 李英慧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2期480-480,共1页
目的讨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新鲜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1月,胫骨远端骨折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另选择同期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 目的讨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新鲜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1月,胫骨远端骨折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另选择同期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愈合时间(21.36依3.3)d,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85.71%,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临床愈合时间(44.52依2.8)d,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62%,并发症发生率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新鲜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胫骨远端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建华 姚志杰 郭兆有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12Z期97-97,共1页
近年来,由于交通和建筑施工现场发生高能量损伤逐渐增多,小腿是外伤好发部位之一,因其筋膜厚韧,缺乏弹性,有双骨和骨间膜,使筋膜室的容积难以增加,故易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关键词 小腿 骨筋膜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超高龄骨关节炎患者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现海 罗棕元 蒋广达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0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观察单髁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高龄患者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接受单侧单髁置换术的高龄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7例(18膝),其中男6例(7膝),女11例(11膝);平均年龄... 目的观察单髁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高龄患者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接受单侧单髁置换术的高龄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7例(18膝),其中男6例(7膝),女11例(11膝);平均年龄78.2(75~83)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3个月~3年)。统计分析使用R统计软件,OKS评分与基线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并采用Bonferroni比较法进行校正。结果患者平均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由术前41.9分降低至术后最终随访时18.9分。2例出现患侧下肢腓肠肌间静脉血栓,经抗凝及对症处理后痊愈。无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膝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关节炎 老年人 单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nry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李春洪 李英慧 +4 位作者 于涛 马俊 黄波 姚志杰 何磊 《大医生》 2022年第2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Henry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腕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目的观察Henry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腕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法复位,观察组患者接受Henry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暴露时间、前臂旋转及腕关节屈伸范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优良率方面,观察组(95.00%)比对照组(70.00%)高(P<0.05)。手术时间、骨折暴露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均比对照组短(均P<0.05)。前臂外旋度数、内旋度数和腕关节背伸度数、掌屈度数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更高(均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5.00%)比对照组(25.00%)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Henry入路锁定接骨板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骨折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提高腕关节功能,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Henry入路 锁定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anz钉临时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对体位复位不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研究
11
作者 马俊 何磊 +3 位作者 于涛 李英慧 李春红 王现海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2期30-34,共5页
目的 探讨Schanz钉临时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PKP)治疗体位复位不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以寻找矫正后凸更为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45例体位复位不佳OVC... 目的 探讨Schanz钉临时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PKP)治疗体位复位不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以寻找矫正后凸更为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45例体位复位不佳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成A组(常规PKP治疗,23例)和B组(经皮Schanz钉临时复位结合PKP治疗,2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术后相关并发症,以及伤椎二次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长显著长于A组,术中失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多于A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B组显著低于A组;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Cobb角均显著缩小,且B组显著小于A组,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升高,且B组显著高于A组(均P <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邻椎骨折、伤椎二次骨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chanz钉临时复位结合PKP对体位复位不佳的OVCF的疗效显著,可更有效纠正患者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减轻术后疼痛,加快伤椎功能恢复,减少伤椎再骨折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Schanz钉 椎体后凸成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结核临床分离菌株基因分型的特点
12
作者 李文胜 刘毅 +6 位作者 孙勇 田苗 刘忠泉 马峻 李传友 许绍发 纪婷婷(编辑)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2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对小样本量骨结核临床分离菌株基因型的特点进行初步研究,以了解引起骨结核与肺结核的病原菌在基因型方面有无差异,为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Spoligotyping)和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目的对小样本量骨结核临床分离菌株基因型的特点进行初步研究,以了解引起骨结核与肺结核的病原菌在基因型方面有无差异,为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Spoligotyping)和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VNTR)分型法对骨结核与肺结核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分型,从而确定每株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结果Spoligotyping分型方法确定了在14株肺结核临床分离菌株中有9株为Beijing基因型,2株为T2基因型,另外3株分别为MANU2型、Haaslem3型以及未知型,VNTR可将14株肺结核临床分离菌株完全区分为14个基因型。而对于14株骨结核临床分离菌株来说,Spoligotyping和VNTR两种分型方法的结果均显示其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型。结论骨结核与肺结核临床分离菌株基因型差异巨大。特定型别(Spoligotyping:777777777777771,VNTR:013582202252)的结核分枝杆菌在骨结核流行菌株中占据主要地位,较之其他型别更易引起骨组织的病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结核 骨关节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体CT值在颈椎退行性疾病手术病人术前骨质量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磊 周非非 +6 位作者 李舒扬 董骐源 李彤 张有余 邹达 李危石 孙宇 《骨科》 CAS 2019年第4期293-296,302,共5页
目的研究颈椎椎体CT值在颈椎退行性疾病术前骨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颈椎专业组接受颈椎手术治疗的939例颈椎退行性疾病病人,其中男484例,女455例,平均年龄为59岁。在PACS... 目的研究颈椎椎体CT值在颈椎退行性疾病术前骨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颈椎专业组接受颈椎手术治疗的939例颈椎退行性疾病病人,其中男484例,女455例,平均年龄为59岁。在PACS系统上测量C2~C7椎体中横断面的CT值,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获得L1~L4总的骨密度T 值。分析C2~C7椎体CT值的变化规律、颈椎椎体CT值与L1~L4总的骨密度T 值的相关性,并分别计算-2.5<T 值<-1、T 值≤-2.5时,C2~C7椎体CT均值的临界值。结果C2~C7椎体的CT值分别为(363.43±92.52)HU、(340.44±80.73)HU、(338.37±86.92)HU、(333.43±87.49)HU、(289.98±76.60)HU、(259.43±62.59)HU,依次递减;C2~C7椎体CT值为(322.52±89.27)HU。L1~L4总的骨密度T 值平均值为-0.73。C2~C7椎体的CT值与L1~L4总的骨密度T 值呈正相关(r=0.487,P<0.001)。-2.5<T 值<-1时,C2~C7椎体CT均值的临界值为327HU,采用该临界值筛查骨质减少的灵敏度为75.7%,特异度为59.8%。T值≤-2.5时,C2~C7椎体CT均值的临界值为269 HU,采用该临界值筛查骨质疏松的灵敏度为63.8%,特异度为80.8%。结论颈椎退行性疾病手术病人的颈椎CT值自C2至C7递减;颈椎椎体CT值与DXA检查的骨密度T 值呈正相关,有助于术前临床评估病人的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值 双能X线吸收法 T值 颈椎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段AO分型A2~B3型新鲜骨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俊 王骞 +4 位作者 李建华 黄波 于涛 荣绍远 田耘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在胸腰段AO分型A2~B3型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完成随访的42例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的新鲜胸腰段骨折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手术后均完整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18月。... 目的总结分析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在胸腰段AO分型A2~B3型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完成随访的42例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的新鲜胸腰段骨折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手术后均完整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18月。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为75min。术后除1例Frankel分级C级、2例Frankel分级D级的神经功能没有改善外,余39例(92.8%)有至少一级以上的改善;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前压缩平均58.4%,术后平均4.1%,随访时平均丢失2.8%);术后后凸角度基本纠正(术前平均31.5°,术后平均3.6°,并在随访时维持在平均丢失4.3°)。结论 AO分型中A2~B3型有适应症的新鲜胸腰段骨折采用单纯经后方入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经椎弓根 短节段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治疗方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俊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4期3699-3700,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治疗方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治疗方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的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背伸、掌屈活动度仍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好,创伤较小,操作更简单,患者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涛 马俊 李春洪 《系统医学》 2023年第5期68-72,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骨折采用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功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就诊的胫骨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奇偶数划分为两组,常规组(35例)患者行髌下入路髓内钉...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骨折采用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功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就诊的胫骨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奇偶数划分为两组,常规组(35例)患者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观察组(35例)患者实施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曲畸形、稳定性项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功能、活动度及肌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5%(1/35)低于常规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较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手术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 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 胫骨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CT值在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早期内置物沉降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何磊 周非非 +8 位作者 孙宇 李危石 王少波 张凤山 张立 潘胜发 刁垠泽 陈欣 赵衍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0-887,共8页
目的:研究颈椎椎体CT值在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早期内置物沉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颈椎专业组收治的306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 目的:研究颈椎椎体CT值在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早期内置物沉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颈椎专业组收治的306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上测量C2~C7.椎体中横断面的CT值,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获得L1~L4总的骨密度T值。在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颈椎前路融合节段前、后缘高度和融合节段Cobb角。定义术后3个月较术后2d融合节段前、后缘高度丢失的平均值≥2mm为内置物发生沉降。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腰椎骨密度T值与C2~C7椎体CT均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C2~C7椎体CT均值、腰椎骨密度T值分别与融合节段高度丢失数值、融合节段Cobb角改变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检验C2~C7椎体CT均值、腰椎骨密度T值与沉降的关联。以沉降为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C2~C7椎体CT均值的临界值。结果:术后3个月明确发生沉降122例,未发生沉降184例,沉降发生率为39.9%。C2~C7椎体CT均值与腰椎骨密度T值呈显著正相关(r=0.518,P<0.001),与融合节段Cobb角改变有显著相关性(r=-0.170,P=0.003),呈负相关。但腰椎骨密度T值与融合节段Cobb角改变无显著相关性(P=0.605)。融合节段高度丢失值与C2~C7椎体CT均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6),与腰椎骨密度T值无显著相关性(P=0.274)。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性别、术式和节段的影响后,内置物沉降与C2~C7椎体CT均值有显著相关性(P=0.035),CT值每升高1HU,沉降风险降低0.4%(OR=0.996,95%CI:0.992~1.000);控制性别、术式和节段的影响后,内置物沉降与腰椎骨密度T值的无显著相关性(P=0.098)。以沉降为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562,ROC曲线上最佳C2~C7椎体CT均值为273HU。结论: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早期内置物沉降时颈椎椎体CT值要优于腰椎骨密度T值,术前较高的颈椎椎体CT值患者术后发生内置物沉降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手术 沉降 CT值 T值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扩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广达 李晓斐 +2 位作者 石亚雄 罗宗元 王现海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年第4期236-238,250,共4页
目的 探讨外侧扩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外侧扩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对比术前与术后6... 目的 探讨外侧扩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外侧扩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对比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本组膝关节功能与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术后Lysholm评分高于术前(t=8.656.P<0.01).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出现.Lysholm评分:术前(35.2±10.2)分.术后(115.5±10.5)分.结论外侧扩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扩大入路 内侧入路 胫骨平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骨冠状突骨折应用带线锚钉与克氏针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广达 《中外医疗》 2022年第5期53-56,共4页
目的比较尺骨冠状突骨折应用带线锚钉与克氏针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研究组44例行切开复... 目的比较尺骨冠状突骨折应用带线锚钉与克氏针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研究组44例行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主动活动时间,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与6个月时的肘关节疼痛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肘伸屈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78.65±7.85)min、术中出血量(22.52±3.45)mL、住院时间(3.20±0.57)d、主动活动时间(24.52±2.03)d较对照组(87.55±5.79)min、(30.52±3.40)mL、(4.52±0.60)d、(29.50±2.05)d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2、10.955、10.580、11.450,P<0.05)。研究组治疗的优良率97.73%较对照组81.8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肘关节VAS量表评分(2.03±0.20)分、(0.60±0.12)分较对照组(2.60±0.22)分、(0.92±0.1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7、11.050,P<0.05),3个月、6个月肘伸屈活动度(96.45±3.02)、(110.52±2.77)°较对照组(91.20±4.44)、(106.40±2.0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5、7.958,P<0.05)。两组术后未见并发症情况。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应用带线锚钉治疗的效果优于克氏针,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冠状突骨折 带线锚钉 克氏针 肘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娟 苏敏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9期76-77,共2页
目的:研究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无痛病房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9例,比较疼痛阈值、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目的:研究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无痛病房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9例,比较疼痛阈值、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与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2组疼痛阈值与膝关节功能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膝关节功能高,疼痛阈值低,自理能力、健康知识认识、社会领域与心理领域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护理效果96.55%,高于对照组79.31%,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采用无痛病房护理模式能缓解疼痛程度且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并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病房护理模式 膝关节单髁置换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