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合金薄板焊缝根部缺陷高阶半跨模式波定量检测
1
作者 狄成军 李潇 +2 位作者 罗忠兵 刘晨飞 金士杰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铝合金薄板焊接时会产生接近垂直的根部缺陷,且表面余高制约超声检测探头与楔块布置。结合常规半跨模式波的全聚焦方法有助于实现根部垂直缺陷轮廓表征与定量,但受余高影响,相控阵探头声场仍难以有效覆盖焊缝区域。该文考虑了薄板内的... 铝合金薄板焊接时会产生接近垂直的根部缺陷,且表面余高制约超声检测探头与楔块布置。结合常规半跨模式波的全聚焦方法有助于实现根部垂直缺陷轮廓表征与定量,但受余高影响,相控阵探头声场仍难以有效覆盖焊缝区域。该文考虑了薄板内的超声波多次反射,提出利用声束路径更长、声场覆盖范围更广的高阶半跨模式波进行缺陷轮廓重建。对存在和不存在余高的厚度6.0 mm铝合金板中端点深度3.0 mm、高度3.0 mm的根部裂纹,采用32阵元、中心频率5 MHz相控阵探头配合55◦横波楔块实施全矩阵捕捉和高阶半跨模式波成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缺陷轮廓可以被完整呈现,且缺陷高度定量相对误差均不超过5.0%。此外,需依据板材厚度合理选择半跨模式波阶数,板厚越薄,适用的半跨模式波阶数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 高阶半跨模式波 焊缝余高 超声检测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_(2)Si_(2)O_(7)基复合材料的高温自愈合行为研究
2
作者 刘玥豆 王旭 +2 位作者 刘玲 马壮 杨茗佳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7-225,共9页
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满足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高推重比的发展要求,但在发动机内部高温恶劣环境下,需用环境障涂层对该复合材料进行防护。目前环境障涂层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裂纹,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环境障涂... 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满足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高推重比的发展要求,但在发动机内部高温恶劣环境下,需用环境障涂层对该复合材料进行防护。目前环境障涂层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裂纹,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环境障涂层,在裂纹出现时及时修复。以Yb_(2)Si_(2)O_(7)材料为基础,分别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和无压烧结制备了Yb_(2)Si_(2)O_(7)-SiC和Yb_(2)Si_(2)O_(7)-Yb_(2)SiO_(5)复合陶瓷,开展了Yb_(2)Si_(2)O_(7)基复合材料的自愈合行为研究,并探究了该复合材料作为自愈合环境障涂层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向Yb_(2)Si_(2)O_(7)陶瓷中添加SiC第二相时,含5%和10%(质量分数,下同)SiC的Yb_(2)Si_(2)O_(7)-SiC复合材料在空气中1100℃热处理1 h后,由于表面的SiC氧化形成SiO_(2),SiO_(2)的填充作用以及反应引起的体积膨胀促进了裂纹愈合;而在1300℃下热处理,SiC大量氧化产生较大体积膨胀,含5%和10%SiC的Yb_(2)Si_(2)O_(7)-SiC复合材料内部反而出现新的裂纹。而向Yb_(2)Si_(2)O_(7)陶瓷中添加Yb_(2)SiO_(5)第二相可以促进材料致密化和裂纹愈合,当Yb_(2)SiO_(5)添加量为50%时,复合材料的裂纹愈合效率最高,约为78%,主要可归因于具有较高热膨胀系数的Yb 2SiO 5受热膨胀,对Yb_(2)Si_(2)O_(7)产生压应力,促进了裂纹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_(2)Si_(2)O_(7) 复合材料 自愈合 裂纹 环境障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裂纹的脉冲调频超声红外热像检测方法
3
作者 张珊珊 宋英豪 +4 位作者 王飞 安东阳 刘振旭 岳洪浩 刘俊岩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6,共11页
超声红外热像法相较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具有较大检测范围、结果直观、对裂纹损伤具有选择识别特性。针对超声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检测铝合金试件的裂纹缺陷展开实验研究。首先,建立理论模型,以超声激励下的裂纹区域生热机理和热波扩散行... 超声红外热像法相较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具有较大检测范围、结果直观、对裂纹损伤具有选择识别特性。针对超声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检测铝合金试件的裂纹缺陷展开实验研究。首先,建立理论模型,以超声激励下的裂纹区域生热机理和热波扩散行为的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为基础,介绍了调频脉冲超声激励形式,并针对表面热波信号的提取给出了主成分分析法和双路正交解调算法;其次,采用自主搭建的轻量化超声红外热像检测系统进行脉冲调频超声激励,获取温度序列并进行后处理;最后,在三个铝合金试件上制造大小不同的裂纹缺陷,通过实验验证了特征提取算法的正确性以及超声红外热像法在铝合金材料裂纹检测中的可行性,选用特征图像分辨率较高、能较好地呈现裂纹缺陷的双路正交解调算法的幅值图和主成分分析法的第一主成分,并探究不同脉冲调制参数对检测效果的影响。最终可知,在起始频率2 Hz、终止频率5 Hz、扫描周期6 s时具有最佳检测效果;采用特征值对比度和对比度波动百分比量化裂纹缺陷的检测效果,对于DOD幅值特征图像,相比平均情况,对比度依次提升了48.63%,47.27%以及35.22%;对于PCA第一主成分特征图像,对比度分别提升了41.45%,44.26%以及4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红外热像法 无损检测 裂纹缺陷 铝合金 调频脉冲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元素对B60AgCuSnIn钎料微观组织及接头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黄玲玲 钟素娟 +3 位作者 孙元 胡晓勇 吕晓春 于华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Ni添加量对B60AgCuSnIn钎料合金熔化特性、微观组织及钎焊接头强度的影响规律,为生产一种新型中温银钎料提供指导。方法通过真空感应加热熔炼方法制备5种不同成分的B60AgCuSnIn-xNi钎料合金,通过熔化特性曲线(DSC),分析微... 目的探究不同Ni添加量对B60AgCuSnIn钎料合金熔化特性、微观组织及钎焊接头强度的影响规律,为生产一种新型中温银钎料提供指导。方法通过真空感应加热熔炼方法制备5种不同成分的B60AgCuSnIn-xNi钎料合金,通过熔化特性曲线(DSC),分析微量元素Ni的添加对钎料合金焊接性能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研究微量元素Ni的添加对钎料合金微观组织及物相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随着Ni元素添加量的增加,钎料固液相线温度有所升高,当Ni添加量(质量分数)超过0.75%时,钎料的熔化温度区间增大。B60AgCuSnIn-xNi钎料合金凝固组织主要由灰白色富Ag相、块状或树枝状富Cu相和少量Cu_(3)Sn金属间化合物组成。在810℃下,当Ni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75%时,接头强度最大,为192 MPa。结论Ni元素的添加提高了钎料的固液相线,改变了钎料的微观组织形貌,但未改变其物相组成。添加Ni元素的钎料接头致密度得到了改善,接头强度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钎料 真空条件 熔化特性 微观组织 接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工艺及浇注温度对ZL270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柳森 万元元 +6 位作者 刘超 胡励 宁海青 屈俊岑 刘昌鹏 周耀忠 刘英智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0,共9页
目的探究振动工艺和浇注温度对ZL270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为ZL270铝合金的高质量铸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改变振动参数和浇注温度,制备系列ZL270铝合金试样,并对其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ZL270铝合金基体主要为... 目的探究振动工艺和浇注温度对ZL270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为ZL270铝合金的高质量铸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改变振动参数和浇注温度,制备系列ZL270铝合金试样,并对其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ZL270铝合金基体主要为α-Al固溶体,在α-Al固溶体上弥散分布有蠕虫状CuAl_(2)相,有聚集倾向。当浇注温度为720℃时,随着偏心电机转速的增加,ZL270铝合金的晶粒尺寸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振动浇注设备偏心电机的转速为2000 r/min和4000 r/min时,树枝状偏析较为明显;当转速为6000 r/min时,偏析组织占比显著减小。同时,ZL270铝合金的硬度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适当的振动(2000 r/min)可以增强合金的流动性,使CuAl_(2)相更好地分散在晶界处,从而提高力学性能。然而,过高的振动(8000 r/min)不利于CuAl_(2)相的均匀分布,导致强度下降。在固定转速为2000 r/min条件下,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ZL270铝合金的晶粒尺寸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浇注温度从680℃升至720℃,力学性能逐渐提高;当浇注温度进一步升高到740℃时,力学性能显著提升。这表明在一定振动工艺下,适当提高浇注温度有利于提升ZL270铝合金的力学性能。结论结合适当的振动工艺和浇注温度,可以显著提升ZL270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和断后延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270铝合金 振动工艺 浇注温度 相组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苏宏华 王禹封 +3 位作者 谯木 赵正彩 赵彪 徐宝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1-378,共18页
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是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切削加工过程的技术,可以研究切削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引发的各种物理机制,在优化切削参数、提高加工质量、降低研究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如何使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与实际的切削加工更加吻合是... 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是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切削加工过程的技术,可以研究切削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引发的各种物理机制,在优化切削参数、提高加工质量、降低研究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如何使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与实际的切削加工更加吻合是研究的热点,为此国内外开展了众多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技术的研究工作,相关成果已在多种关键部件的切削加工中得到工程应用。本文概述了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的几何仿真和物理仿真各自的基本原理、优势和发展趋势,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为了提高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的精度和效率,在本构模型和网格划分方面所开展工作的发展现状,综述了切削加工全过程动态仿真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技术的重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加工 本构模型 网格细化 几何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阶段退化数据融合的伺服驱动单元可靠性建模
7
作者 张忠文 彭翀 +1 位作者 车众元 王基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2-704,共13页
为了精确评估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单元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多阶段退化数据融合的可靠性建模方法。通过分析多种退化过程模型,针对不同伺服驱动单元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特点,引入随机效应并给出了考虑个体差异的可靠性模型建立方案;采用贝叶... 为了精确评估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单元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多阶段退化数据融合的可靠性建模方法。通过分析多种退化过程模型,针对不同伺服驱动单元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特点,引入随机效应并给出了考虑个体差异的可靠性模型建立方案;采用贝叶斯方法通过考虑多种退化过程,将不同退化的数据进行融合,建立了多阶段退化数据融合的伺服驱动单元可靠性模型,并采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完成模型参数估计;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伺服驱动单元加载测试平台,采集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过程 数据融合 贝叶斯方法 伺服驱动单元 可靠性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封闭舱段内腔机器人打磨技术研究
8
作者 尉渊 马天一 +5 位作者 全芳 张振东 王明远 潘强 宜亚丽 金贺荣 《机械工程师》 2025年第3期153-156,共4页
为适应内腔空间狭小、曲面复杂的半封闭舱段内腔打磨减重的技术要求,提出采用机器人实现内腔打磨减重的方案。对打磨区域按结构特征划分为底面、侧壁和圆角区域,分别制定打磨策略;设计了加长主轴,用于配合机器人进行区域清除;采用离线... 为适应内腔空间狭小、曲面复杂的半封闭舱段内腔打磨减重的技术要求,提出采用机器人实现内腔打磨减重的方案。对打磨区域按结构特征划分为底面、侧壁和圆角区域,分别制定打磨策略;设计了加长主轴,用于配合机器人进行区域清除;采用离线编程软件进行打磨轨迹规划和仿真分析,最终进行实际加工验证。结果表明:机器人打磨工艺方案可实现半封闭舱段内腔的打磨减重,验证了机器人打磨复杂舱段内腔表面的可行性,为后续半封闭内腔机器人打磨减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封闭内腔 打磨减重 机器人 打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表面能材料粘接研究进展
9
作者 吴雯晓 张承钰 +5 位作者 杨智慧 史浩伯 田伟智 孙方皓 吴连锋 卢海峰 《中国胶粘剂》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低表面能材料在赋予其重要的应用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粘接的问题。本文从低表面能材料粘接困难的原理出发,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提高低表面能材料粘接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涵盖了低表面能材料的表面物理处理方法(如机械物理处理、等... 低表面能材料在赋予其重要的应用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粘接的问题。本文从低表面能材料粘接困难的原理出发,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提高低表面能材料粘接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涵盖了低表面能材料的表面物理处理方法(如机械物理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和辐照处理)、表面化学处理方法(如火焰处理、化学刻蚀处理、接枝处理、底涂剂处理)、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复合处理以及在不加以表面处理的前提下直接进行粘接的胶粘剂种类研究和探索等。最后对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表面能材料 表面改性 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型水下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承钰 吴雯晓 +5 位作者 杨智慧 史浩伯 田伟智 谢雨辰 秦佳琦 卢海峰 《中国胶粘剂》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海洋工业、生物医疗等应用领域需要与浸没在水中的表面进行粘接的胶粘剂,但水化层通常会阻碍胶粘剂和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受生物启发,儿茶酚官能化聚合物已被广泛研究并用于水下黏附。尽管相较于干胶,其粘接强度和基材多样性还有不少... 海洋工业、生物医疗等应用领域需要与浸没在水中的表面进行粘接的胶粘剂,但水化层通常会阻碍胶粘剂和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受生物启发,儿茶酚官能化聚合物已被广泛研究并用于水下黏附。尽管相较于干胶,其粘接强度和基材多样性还有不少提升空间,但在粘接强度方面获得了很大进步。本综述梳理、概述了含有儿茶酚基团的水下胶粘剂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从海洋生物贻贝的吸附原理展开,探讨儿茶酚基团的界面吸附,概述基于不同机理的水下胶粘剂的性能。最后对其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解决潮湿环境下的粘接难题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 胶粘剂 粘接 儿茶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及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11
作者 谷丹丹 康艳波 《工业加热》 2025年第2期37-41,共5页
换热器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而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换热器,其传热性能和温度场的研究尤为重要。旨在通过数值模拟,深入了解其传热性能,优化温度场分布,提高换热效率。构建四种直线型、S型、Z型和翼型通道类型的印刷电路... 换热器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而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换热器,其传热性能和温度场的研究尤为重要。旨在通过数值模拟,深入了解其传热性能,优化温度场分布,提高换热效率。构建四种直线型、S型、Z型和翼型通道类型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物理模型,在其基础上构建四种通道类型的数值模拟模型。建立的数值模拟模型分为两部分:一是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模型,二是管内流体流动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将管壁温度场、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传热效能计算公式添加至FLUENT软件中,完成相关参数的设置后实现数值模拟。模拟研究结果为翼型通道形状的温度场数值分布最为均匀,其次是Z型、S型。在进口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传热效能均缓慢降低。翼型通道形状的传热效能明显更高,直线型的传热效能表现最差。在操作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传热效能均迅速下降,翼型通道形状的传热效能明显更高。增大CO_(2)流量后的传热效能高于增大液态镓流量后的传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型板片 翼型通道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传热性能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镁合金超塑性和加中间层扩散连接工艺研究
12
作者 许慧元 芦博昕 +2 位作者 武永 王斌 郭成龙 《新技术新工艺》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稀土镁合金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轻质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塑性变形能力较差,限制了其成形复杂形状的能力。通过研究稀土镁合金的超塑变形行为和加中间层扩散连接工艺,获得稀土镁合金... 稀土镁合金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轻质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塑性变形能力较差,限制了其成形复杂形状的能力。通过研究稀土镁合金的超塑变形行为和加中间层扩散连接工艺,获得稀土镁合金的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工艺参数,对比了不同试验状态下扩散界面焊合率和界面剪切强度,分析了扩散界面的扩散行为和组织变化及剪切断裂行为,并通过典型SPF/DB两层结构成形工艺试验件成形对工艺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80℃、应变速率0.0001 s^(-1)条件下获得最大延伸率378%。在480℃、扩散压力2 MPa、保压2 h条件下,采用Cu中间层扩散连接可以实现100%的扩散焊合率,界面剪切强度最高达到108 MPa,相同条件下无中间层扩散连接的焊合率小于10%。中间层与稀土镁合金之间发生了元素互扩散,过渡区有相变和相长大现象。采用Cu中间层扩散连接和超塑成形工艺可以实现典型SPF/DB两层结构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镁合金 超塑成形 中间层 扩散连接 界面性能 SPF/D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合金薄壁结构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工艺仿真
13
作者 崔朝兴 钱远宏 +3 位作者 陈荣 崔照雯 刘莹莹 李志勇 《航天制造技术》 2025年第1期50-55,共6页
基于固有应变法开展不同成形高度和不同壁厚及顶部过渡设计下的薄壁结构增材制造工艺仿真,首先通过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仿真所需的固有应变值,之后分析了薄壁结构不同成形高度和不同壁厚及顶部过渡设计下的变形分布规律,与实物... 基于固有应变法开展不同成形高度和不同壁厚及顶部过渡设计下的薄壁结构增材制造工艺仿真,首先通过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仿真所需的固有应变值,之后分析了薄壁结构不同成形高度和不同壁厚及顶部过渡设计下的变形分布规律,与实物三维扫描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与实物拟合较好,通过仿真分析可知,打印后的薄壁结构存在明显的收缩线,收缩线出现在薄壁与封顶的搭接位置。相同壁厚下,圆角薄壁的收缩痕变形高于斜角薄壁;保持圆角设计,发现随着壁厚增加,收缩痕变形逐渐减小。圆角过渡下,壁厚从0.6mm增加到1.5mm时,薄壁中心区域的变形由0.3343mm逐渐降低为0.0963mm。Z方向应力壁面边缘及封顶区域存在拉应力,而薄壁中心位置存在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舵 增材制造 工艺仿真 固有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15钛合金板材冷折弯成形的有限元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章光 高海涛 +2 位作者 刘继伟 李建辉 苗建芸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29-132,135,共5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TA15钛合金板材的冷折弯成形规律,使用有限元模拟成形软件PamStamp2G对其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凸模行程、凹模跨度、凸模圆角对板材折弯后回弹的影响规律,并对TA15板材折弯的极限角度和回弹角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 为了进一步研究TA15钛合金板材的冷折弯成形规律,使用有限元模拟成形软件PamStamp2G对其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凸模行程、凹模跨度、凸模圆角对板材折弯后回弹的影响规律,并对TA15板材折弯的极限角度和回弹角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发现两者趋势基本一致。这验证了PamStamp2G有限元模拟技术在TA15板材冷折弯成形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拟 TA15钛合金 冷折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摆线齿锥齿轮有限元模态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志民 樊喜刚 +2 位作者 周志刚 高善柱 鞠伟华 《新技术新工艺》 201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研究了摆线齿锥齿轮的固有振动特性,考虑到摆线齿锥齿轮的特点,利用三维软件Pro/E进行了精确参数化建模,以有限元方法理论为基础,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齿轮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10阶固有振动频率、模态振型和应力、应变云图,为齿轮... 研究了摆线齿锥齿轮的固有振动特性,考虑到摆线齿锥齿轮的特点,利用三维软件Pro/E进行了精确参数化建模,以有限元方法理论为基础,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齿轮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10阶固有振动频率、模态振型和应力、应变云图,为齿轮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为摆线齿锥齿轮系统的动态设计和减少振动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齿轮系统的动态响应计算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齿锥齿轮 模态分析 有限元法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跟踪技术中孪生网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泽民 曾俊涛 +2 位作者 袁宝玺 梁德建 苗宗成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204,共13页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基于孪生网络的跟踪算法相比于传统算法提高了精度和速度,但是仍会受到目标遮挡、变形、环境变化等影响,导致孪生网络的跟踪算法的性能降低。为了深入了解基于孪生网络的单目标跟踪算法,本文对现有基于孪生网络目标...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基于孪生网络的跟踪算法相比于传统算法提高了精度和速度,但是仍会受到目标遮挡、变形、环境变化等影响,导致孪生网络的跟踪算法的性能降低。为了深入了解基于孪生网络的单目标跟踪算法,本文对现有基于孪生网络目标跟踪算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主要包括在孪生网络中引入注意力机制方法、超参数推理方法和模板更新方法,对这3种方法的目标跟踪算法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年基于孪生网络的算法研究和发展现状。对3个方面的代表算法采用VOT2016、VOT2017、VOT2018和OTB-2015数据集进行实验对比,获得了多种基于孪生网络的目标跟踪算法的性能。最后对基于孪生网络的目标跟踪算法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目标跟踪 孪生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雅可比旋量模型的大尺寸薄壁壳体装配偏差分析与调控
17
作者 宜亚丽 杨泽宇 +2 位作者 卫锐 赵敏杰 金贺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42,共11页
大尺寸薄壁壳体尺寸和质量大,容易变形,装配精度要求苛刻。为满足航天器壳体对接装配的高精度需求,需对壳体装配偏差进行主动预测和调控。该文以某大型薄壁壳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小位移旋量法对舱段关键特征误差进行表征,得到舱段几何误... 大尺寸薄壁壳体尺寸和质量大,容易变形,装配精度要求苛刻。为满足航天器壳体对接装配的高精度需求,需对壳体装配偏差进行主动预测和调控。该文以某大型薄壁壳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小位移旋量法对舱段关键特征误差进行表征,得到舱段几何误差的旋量表达式以及旋量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建立了考虑壳体关键特征误差的并联和串联装配链累积路径,并基于雅克比旋量理论对舱段装配偏差进行表征,得到基于改进雅克比旋量的舱段装配偏差传递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改进的雅可比旋量模型的装配阶差合格率进行数值模拟,并与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提出一种量化各类误差贡献度的计算方法。以加工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各类误差的变化关系和装配阶差要求为约束条件,提出一种考虑误差贡献度的舱段公差优化分配策略。对优化前后的舱段装配成功率和装配阶差合格率进行对比,发现该文方法可使壳体装配阶差合格率由原来的88.12%提高到99.56%。该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可为设计人员进行主动公差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体装配 装配偏差 雅可比旋量 公差建模 公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u-Sc铝合金板材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崔晓磊 刘章光 +2 位作者 赵远杨 马向宇 华坤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43,共9页
以厚度为3 mm的Al-Cu-Sc铝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利用EBSD技术对人工时效态(T6态)和退火态(O态)板材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对T6态、O态、W态以及经过预拉伸变形和人工时效处理得到的T8态板材在室温下进行单向拉伸测试,研究不同热处理状态下... 以厚度为3 mm的Al-Cu-Sc铝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利用EBSD技术对人工时效态(T6态)和退火态(O态)板材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对T6态、O态、W态以及经过预拉伸变形和人工时效处理得到的T8态板材在室温下进行单向拉伸测试,研究不同热处理状态下板材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6态和O态板材中都存在[001]方向的织构,且O态板材的织构更强。T6态板材的晶界以大角度晶界为主,O态板材的晶界以小角度晶界为主,且其晶粒尺寸远大于T6态板材。T6态和W态Al-Cu-Sc板材轧制方向与横向强度基本一样,而O态板材轧向强度明显高于横向。O态板材的强度最低,T6态板材的塑性最差,而W态板材具有最小的屈强比和最大的应变硬化指数n值,成形性能最好。此外,经过预拉伸和人工时效后得到的T8态板材强度显著提升,当预拉伸变形量为5%和7%时,T8态板材抗拉强度超过5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Sc合金板材 热处理 微观组织 轧制方向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复杂薄壁零件加工工艺知识图谱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仕鑫 肖彪 +5 位作者 赵正彩 徐宝德 丁国智 尉渊 苏宏华 王萌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19,共11页
针对航天复杂薄壁零件加工工艺数据结构化程度低、难以重用等问题,将知识图谱引入工艺设计领域,提出了一种典型的复杂薄壁零件加工工艺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首先,自顶向下定义工艺知识层次结构,利用本体建模构建了模式层;其次,利用知识抽... 针对航天复杂薄壁零件加工工艺数据结构化程度低、难以重用等问题,将知识图谱引入工艺设计领域,提出了一种典型的复杂薄壁零件加工工艺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首先,自顶向下定义工艺知识层次结构,利用本体建模构建了模式层;其次,利用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及本体关系建立的方法自底向上构建了数据层,通过Neo4j图数据库完成了模式层与数据层的映射,并实现了工艺知识的可视化表征和快速检索;然后,在构建完成的工艺知识图谱基础上,结合零件属性和特征拓扑关系的相似度实现了工艺路线推荐;最后,搭建了复杂薄壁零件加工工艺知识图谱可视化系统,并以框段类零件为例展示了工艺知识检索与工艺路线推荐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对基于知识图谱和相似度计算的工艺路线推荐模型进行了500次测试,有94.7%的推荐列表中存在与目标零件相符的工艺路线。这证明了该工艺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其对工艺设计工作起到辅助决策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工艺查询和设计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设计 复杂薄壁零件加工工艺 知识融合 工艺路线推荐 知识抽取 可视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钎涂金刚石的涂层形成行为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建 龙伟民 +4 位作者 魏世忠 武汉琦 樊喜刚 魏永强 王自东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58,共9页
利用激光热源进行金刚石钎涂研究,并借助高速摄像对金刚石涂层成形行为及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金刚石的情况下,钎料粉末的熔合铺展过程可分为粉末熔化、液态钎料聚合、粉末吸附熔合、润湿铺展和涂层凝固成形5个阶段,表面张力... 利用激光热源进行金刚石钎涂研究,并借助高速摄像对金刚石涂层成形行为及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金刚石的情况下,钎料粉末的熔合铺展过程可分为粉末熔化、液态钎料聚合、粉末吸附熔合、润湿铺展和涂层凝固成形5个阶段,表面张力最小的位置处于熔池中心,而表面张力最大的位置处于熔池边缘,熔池中存在表面张力梯度,是熔池流动的主要驱动力;涂层中加入金刚石,涂层成形经历比未加入金刚石多出一个阶段,即金刚石迁移至涂层表层阶段,位于钎料润湿铺展阶段之后,钎涂过程中,金刚石趋向于沿着熔体表面边缘上浮,这主要是由于金刚石与液态钎料之间的界面张力远大于与固态基体界面张力,还有Stokes力、重力、浮力、Basset力等综合作用所致;钎涂过程中,金刚石透射激光的高效低损伤热作用特性会有效避免金刚石在钎涂过程中的过热损伤,这是金刚石激光钎涂层的最大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热源 钎涂 金刚石 高速摄像 润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