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大鼠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苏桂民 纪国存 +5 位作者 郭通 冀颖 龙静 王欣惠 朱卫华 杜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目的 对大鼠重复给予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考察该创新疫苗的非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为临床设计人用剂量及临床毒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SD大鼠,设计阴性对照组、佐剂对照组、疫苗低剂量组(每只1剂)和高剂量组(每只3剂)... 目的 对大鼠重复给予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考察该创新疫苗的非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为临床设计人用剂量及临床毒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SD大鼠,设计阴性对照组、佐剂对照组、疫苗低剂量组(每只1剂)和高剂量组(每只3剂)4个主试验组及3个卫星组。于第0、3、6、9、12周分别肌肉注射,进行临床观察和解剖观察,并对多种组织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体质量、食量、体温、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血液生化、眼科、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和杀菌抗体等指标。结果 低、高剂量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均能产生高水平的结合抗体,免疫血清具有较强活性的杀菌抗体。低、高剂量组疫苗可引起大鼠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显著升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显著降低。与给药相关的改变还表现为血清球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与之伴随的A/G值降低。4周恢复期后均可恢复正常。与佐剂和疫苗免疫相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注射局部可见轻微至中度肉芽肿性炎症、急性炎症,坐骨神经外膜单个核细胞/混合细胞浸润、增生,淋巴结髓索浆细胞数目及粒细胞系增多等。结论 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对SD大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未见免疫毒性反应,可见与铝佐剂和免疫反应相关的外周血液指标变化以及注射部位炎症。本试验剂量下,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未见不良反应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为每只3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 大鼠 免疫原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产H因子结合蛋白的重组大肠埃希菌发酵条件
2
作者 张宇 郭通 +4 位作者 陈浩 杨飞鸽 苏桂民 朱卫华 杜琳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43-51,共9页
目的 使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对重组大肠埃希菌fHBP-B-1/BL21(DE3)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目的蛋白表达量。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目的蛋白表达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再... 目的 使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对重组大肠埃希菌fHBP-B-1/BL21(DE3)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目的蛋白表达量。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目的蛋白表达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再用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设计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并进行验证。结果 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酵母抽提物质量浓度为12.500 g/L、硫酸镁质量浓度为0.250 g/L、初始pH为6.00、诱导培养时间为8 h、诱导温度为35.00℃时,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为363.04μg/mL。酵母抽提物质量浓度、硫酸镁质量浓度及诱导培养温度是影响目的蛋白表达量的显著因素。发酵条件优化后,酵母抽提物质量浓度为10.500 g/L、硫酸镁质量浓度为0.220 g/L、初始pH为6.00、诱导培养时间为4 h、诱导培养温度为37.50℃时,可以获得425.62μg/mL的目的蛋白,较单因素试验结果提高了17.25%。结论 重组大肠埃希菌fHBP-B-1/BL21(DE3)的发酵条件优化后,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明显提升,为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后续工艺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埃希菌 响应面法 PLACKETT-BURMAN设计 最陡爬坡试验 H因子结合蛋白 B群脑膜炎奈瑟菌
原文传递
H因子结合蛋白抗原含量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3
作者 龙静 纪国存 +4 位作者 王欣惠 孙艳艳 冀颖 苏桂民 杜琳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34-44,共11页
目的优化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ouble-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AS-ELISA)检测H因子结合蛋白(factor H-binding protein,fHBP)抗原含量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体外相对效力评价。... 目的优化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ouble-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AS-ELISA)检测H因子结合蛋白(factor H-binding protein,fHBP)抗原含量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体外相对效力评价。方法筛选4种抗fHBP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cAb)适宜的抗体组合,通过方阵滴定法确定适宜的捕获抗体和酶标检测抗体稀释倍数、包被液、包被条件和显色时间,对优化后方法的专属性、线性、检测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了验证,并利用该方法检测fHBP蛋白相关制品的抗原含量。结果确定了适宜的双抗体检测组合以及试验条件(以柠檬酸缓冲液,4℃孵育16 h),在以柠檬酸缓冲液包被捕获抗体5.0000μg/mL、检测抗体1∶2000稀释、显色时间15 min的条件下,A450 nm-fHBP浓度曲线相关系数(r)>0.98,平行孔CV<10%,检测限<0.0002μg/mL,精密度<15%,准确度(直接回收率)<20%。亚家族之间抗原检测无干扰。多批fHBP相关制品检测结果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方法可用于fHBP抗原含量的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因子结合蛋白 抗原 单克隆抗体 双抗夹心ELISA 疫苗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fHBP-A蛋白双水相萃取工艺的探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壮飞 冀颖 +5 位作者 苏桂民 申卫家 杜光远 刘志成 朱卫华 杜琳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45-52,共8页
目的采用双水相萃取技术对重组B群脑膜炎奈瑟菌H因子结合蛋白A(fHBP-A)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不同双水相萃取体系对fHBP-A粗提纯化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优化fHBP-A在PEG/(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中的萃取工艺。方法首先建立PEG 2000/(NH... 目的采用双水相萃取技术对重组B群脑膜炎奈瑟菌H因子结合蛋白A(fHBP-A)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不同双水相萃取体系对fHBP-A粗提纯化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优化fHBP-A在PEG/(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中的萃取工艺。方法首先建立PEG 2000/(NH_(4))_(2)SO_(4)、PEG 4000/(NH_(4))_(2)SO_(4)、PEG 6000/(NH_(4))_(2)SO_(4)和乙醇/(NH_(4))_(2)SO_(4)共4种双水相萃取体系相图;然后考察PEG相对分子质量、PEG质量分数、(NH_(4))_(2)SO_(4)质量分数、萃取体系pH这4个因素对fHBP-A萃取率、下相中fHBP-A纯度的影响;最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对fHBP-A双水相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fHBP-A双水相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EG 4000质量分数为28%、萃取体系pH为6.0、(NH_(4))_(2)SO_(4)质量分数为13%。此条件下fHBP-A纯度达到68.11%。结论采用优化的工艺可以较好地提取及初步纯化fHBP-A,为进一步fHBP-A的纯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因子结合蛋白 双水相萃取 响应面分析 B群脑膜炎奈瑟菌 纯化
原文传递
B群脑膜炎球菌重组H因子结合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5
作者 苏桂民 纪国存 +7 位作者 龙静 郭通 冀颖 陈浩 杜光远 肖启东 朱卫华 杜琳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8-373,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抗体滴度和杀菌抗体检测(SBA)评价重组H因子结合蛋白(factor H binding protein,fHBP)的免疫原性。方法:选择并合成fHBP序列,连接至pET43.1a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两个亚家族的重组fHBP蛋白,fHBPA和fHBPB,...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抗体滴度和杀菌抗体检测(SBA)评价重组H因子结合蛋白(factor H binding protein,fHBP)的免疫原性。方法:选择并合成fHBP序列,连接至pET43.1a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两个亚家族的重组fHBP蛋白,fHBPA和fHBPB,经过纯化后免疫家兔和小鼠,通过ELISA和SBA试验检测免疫抗血清效价和B群脑膜炎球菌流行菌株的杀菌滴度。结果:fHBP免疫兔血清效价均大于2.0×10^(6),免疫小鼠血清效价高于1.0×10^(6)。69株流行株SBA试验中fHBP免疫兔血清对41株A亚家族和20株B亚家族均有大于1∶128杀菌滴度,亚家族靶菌之间没有交叉保护作用。fHBPA小鼠血清对A亚家族流行株Nm210902、Nm211009、Nm450522平均滴度为1∶1024、1∶608、1∶861,对Nm510703、Nm311304、Nm431002流行株的滴度为1∶234、1∶861、1∶430;fHBPB小鼠血清对B亚家族流行株Nm311302、Nm311113和Nm321114的杀菌滴度分别是1∶2896、1∶1878和1∶430。而fHBPA和fHBPB混合蛋白质免疫鼠血清Nm210902、Nm510703和Nm311302平均滴度分别1∶876、1∶274、1∶1858,对3株靶菌均存在有效杀菌。结论:fHBP免疫抗血清效价均在1.0×10^(6)水平以上,对61株B群流行株的杀菌滴度大于1∶128,对69株B群脑膜炎球菌流行株有94.2%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fHBP蛋白 SBA 抗血清 脑膜炎球菌流行株 杀菌滴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