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光谱遥感数据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化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佳
崔柳
+1 位作者
张盼盼
高赫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7,共7页
针对城市边缘区空间扩散变化规律问题,以北京市北郊地区为研究区,提出了利用多源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城市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土地利用时空结构,进而研究城市扩散规律。采用2004年SPOT-5、2009年ALOS、2014年SPOT-6三期遥感数据,以ArcGIS...
针对城市边缘区空间扩散变化规律问题,以北京市北郊地区为研究区,提出了利用多源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城市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土地利用时空结构,进而研究城市扩散规律。采用2004年SPOT-5、2009年ALOS、2014年SPOT-6三期遥感数据,以ArcGIS作为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利用梯度分析法、等扇形分析法、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分析重现城市边缘区时空结构的变化过程,对各时期的北京市北郊时空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2004—2014十年间北京市北郊时空结构演化结果。研究表明,十年间北京市北郊地区扩张分布均匀,在2004—2014十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且主要原因是由于建设用地的增加和扩张。该研究为城市边缘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多光谱遥感
时空结构演化
扩散强度指数
梯度分析法
等扇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路植被结构对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扩散影响的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佳
吕春东
+1 位作者
牛利伟
张芳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25-232,共8页
为了研究道路植被结构对城市内可吸入颗粒物(简称PM10)扩散的影响,该文设计不同道路绿化布局模式,在夏季和冬季不同的风向条件下,利用三维微气候模型(ENVI-met模型)模拟大气颗粒物扩散的规律;另外,该文选择百子湾路、林大北路、交道口...
为了研究道路植被结构对城市内可吸入颗粒物(简称PM10)扩散的影响,该文设计不同道路绿化布局模式,在夏季和冬季不同的风向条件下,利用三维微气候模型(ENVI-met模型)模拟大气颗粒物扩散的规律;另外,该文选择百子湾路、林大北路、交道口东大街、东直门北小街、农展馆南路6条不同绿化布局的道路作为北京市街区道路的典型案例,监测夏季和冬季不同绿化布局道路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并与ENVI-met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高宽比一定的情况下,乔灌草的布局方式对PM10浓度降低作用最明显,其次是乔灌组合方式,乔木对降低PM10浓度的作用较弱,灌木对降低PM10浓度的作用最弱;在植被布局相同的情况下,街道高宽比值越小,PM10浓度降低的越明显。实测和模拟结果对比发现:两者相对误差分布在10%以下的占全部的71%,相对误差分布在10%至20%占全部的22%,相对误差分布在20%以上的仅占全部的7%;模拟值和实测值拟合的决定系数R2为0.9894,RMSE为8.399μg/m3,说明模拟结果精度较高,因此ENVI-met模型能够合理模拟道路植被结构对大气颗粒物扩散的影响,对PM10浓度降低作用角度考虑乔灌草的布局方式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PM10
模型
道路绿化布局
扩散
ENVI-met
高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光谱遥感数据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化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佳
崔柳
张盼盼
高赫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精准林业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
出处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071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18203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2015ZCQ-LX-01)
文摘
针对城市边缘区空间扩散变化规律问题,以北京市北郊地区为研究区,提出了利用多源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城市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土地利用时空结构,进而研究城市扩散规律。采用2004年SPOT-5、2009年ALOS、2014年SPOT-6三期遥感数据,以ArcGIS作为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利用梯度分析法、等扇形分析法、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分析重现城市边缘区时空结构的变化过程,对各时期的北京市北郊时空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2004—2014十年间北京市北郊时空结构演化结果。研究表明,十年间北京市北郊地区扩张分布均匀,在2004—2014十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且主要原因是由于建设用地的增加和扩张。该研究为城市边缘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多光谱遥感
时空结构演化
扩散强度指数
梯度分析法
等扇形分析法
Keywords
urban fringe
mu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diffusion intensity index
gradient analysis
equal sector analysis
分类号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路植被结构对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扩散影响的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佳
吕春东
牛利伟
张芳菲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精准林业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院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25-232,共8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18203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2015ZCQ-LX-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650)
文摘
为了研究道路植被结构对城市内可吸入颗粒物(简称PM10)扩散的影响,该文设计不同道路绿化布局模式,在夏季和冬季不同的风向条件下,利用三维微气候模型(ENVI-met模型)模拟大气颗粒物扩散的规律;另外,该文选择百子湾路、林大北路、交道口东大街、东直门北小街、农展馆南路6条不同绿化布局的道路作为北京市街区道路的典型案例,监测夏季和冬季不同绿化布局道路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并与ENVI-met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高宽比一定的情况下,乔灌草的布局方式对PM10浓度降低作用最明显,其次是乔灌组合方式,乔木对降低PM10浓度的作用较弱,灌木对降低PM10浓度的作用最弱;在植被布局相同的情况下,街道高宽比值越小,PM10浓度降低的越明显。实测和模拟结果对比发现:两者相对误差分布在10%以下的占全部的71%,相对误差分布在10%至20%占全部的22%,相对误差分布在20%以上的仅占全部的7%;模拟值和实测值拟合的决定系数R2为0.9894,RMSE为8.399μg/m3,说明模拟结果精度较高,因此ENVI-met模型能够合理模拟道路植被结构对大气颗粒物扩散的影响,对PM10浓度降低作用角度考虑乔灌草的布局方式最优。
关键词
植被
PM10
模型
道路绿化布局
扩散
ENVI-met
高宽比
Keywords
vegetation
PM10
models
road greening layout
diffusion
ENVI-met
aspect ratio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光谱遥感数据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化
王佳
崔柳
张盼盼
高赫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道路植被结构对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扩散影响的模拟与验证
王佳
吕春东
牛利伟
张芳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