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患者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献方 陈建英 张红芳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3652-3656,共5页
目的 统计11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CRT)形成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17例接受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研究,根据CRT发生... 目的 统计11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CRT)形成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17例接受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研究,根据CRT发生情况,将17例(14.53%)发生CRT患者病历资料归入发生组,其余100例(85.47%)患者病历资料归入未发生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恶性肿瘤患者中等长度静脉置管后CRT形成的因素。依据临床分期、合并基础疾病、置管时间、DD水平构建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CRT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验证预测模型的区分度,C-index=0.935,提示该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绘制标准曲线,可见校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提示该预测模型准确度良好。以高风险阈值为横坐标,以净收益率为纵坐标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相较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列线图模型辅助绘制的决策曲线净受益率更高,当阈值在0.02~1.00内的净受益率>0,最大净受益率为0.145,提示上述列线图模型预测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CRT具有良好的精准度。结果 发生组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未发生组患者(P<0.05);发生组合并基础疾病个数、置管时间、D-二聚体(DD)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高、合并基础疾病个数多、置管时间长、DD水平高是11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等长度静脉置管后CRT形成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117例接受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CRT 17例(14.53%),临床分期高、合并基础疾病个数多、置管时间长、DD水平高是影响CRT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良好预测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中等长度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教学法联合应用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雪冰 裴文仲 +1 位作者 杨建东 黄希芬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1期50-53,共4页
分析了当前肿瘤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循证医学、多学科综合治疗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教学的概念、内涵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探讨了肿瘤临床教学中引入多种医学教育新模式的紧迫性、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教师要更新教学理... 分析了当前肿瘤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循证医学、多学科综合治疗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教学的概念、内涵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探讨了肿瘤临床教学中引入多种医学教育新模式的紧迫性、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下的肿瘤学临床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转化型肿瘤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 肿瘤学 循证医学 多学科综合治疗 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用于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孙杰 童燕娜 +3 位作者 杨靖 覃远静 刘丽平 李洪伟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评估血清CEA、CA199、CA125、CY21-1水平的检测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20例,根据其是否发生脑转移分为... 目的观察评估血清CEA、CA199、CA125、CY21-1水平的检测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20例,根据其是否发生脑转移分为脑转移组(45例)和未发生脑转移组(75例)。检测并比较不同分期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CY21-1水平的差异,分析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转移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125、CY21-1水平分别为(25.78±5.36)ng/ml、(36.49±8.17)μg/ml、(58.86±10.36)μg/ml、(8.18±1.13)ng/ml,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Ⅲ+Ⅳ期患者的CEA、CA199、CA125、CY21-1水平明显高于Ⅱ期患者(P <0.05);转移组患者上述指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EA、CA199、CA125、CY21-1联合检测对NSCLC脑转移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查。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125、CY21-1水平较高,且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血清标志物水平升高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2
4
作者 覃远静 王雪梅 +6 位作者 童燕娜 杨婧 孙杰 李洪伟 刘丽平 边晓雁 边晓燕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CEA、CYFRA21-1、SCC-Ag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治疗的NSCLC患者120例,并根据其是否发生脑转移分为脑转移组(45例)和未发生脑...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CEA、CYFRA21-1、SCC-Ag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治疗的NSCLC患者120例,并根据其是否发生脑转移分为脑转移组(45例)和未发生脑转移组(75例)。观察两组患者CEA、CYFRA21-1、SCC-Ag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NSCLC脑转移患者的CEA、CYFRA21-1、SCC-Ag水平,并分析影响NSCLC脑转移患者的CEA、CYFRA21-1、SCC-Ag水平的因素。结果NSCLC脑转移患者的CEA、CYFRA21-1、SCC-Ag水平分别为(3.46±1.01)ng/ml、(9.98±1.55)ng/ml、(18.02±3.06)ng/ml,高于未发生脑转移的单纯NSCLC组(2.03±0.69)ng/ml、(2.15±0.82)ng/ml、(6.85±1.1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89、-31.324、-23.495,P<0.001)。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作为因变量,将NSCLC脑转移患者的CEA、CYFRA21-1、SCCAg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是影响NSCLC脑转移患者CEA、CYFRA21-1、SCC-Ag水平的因素。结论NSCLC患者发生脑转移患者的血清CEA、CYFRA21-1、SCC-Ag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 肿瘤标志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状态评估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献方 严冬 +2 位作者 唐梦倩 李颖 梁朋彦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探讨营养状态评估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纳入于2018年3月至2022年2月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和术后化疗的15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是否停止化疗... 目的探讨营养状态评估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纳入于2018年3月至2022年2月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和术后化疗的15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是否停止化疗分为耐受组(n=122)和不耐受组(n=32),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化疗持续时间分层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化疗前基础资料,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的影响因子,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与总生存率相关[Log Rank(Mantel-Cox)=11.017,P=0.001]。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预后营养指数(PNI)、癌胚抗原(CEA)、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OR=6.150)、PNI(OR=3.263)、Hb(OR=1.090)和ALB(OR=1.342)是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4(95%CI=0.615~0.766),PNI的AUC为0.774(95%CI=0.700~0.838),Hb的AUC为0.893(95%CI=0.833~0.937),ALB的AUC为0.814(95%CI=0.743~0.872)。结论年龄较大、PNI低和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偏低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的危险因素,其中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具有显著预测效能,有待作为胃癌患者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化疗耐受性 体质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建东 孔曼 +1 位作者 黄希芬 裴文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采用TACE治疗1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结果TACE后,38例肿瘤完全消失,65例肿瘤缩小>50%,25例肿瘤缩小25%~50%,8例...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采用TACE治疗1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结果TACE后,38例肿瘤完全消失,65例肿瘤缩小>50%,25例肿瘤缩小25%~50%,8例肿瘤无明显变化。TACE后腹痛发生率47.79%(65/136),其中80.00%为轻、中度,术后发热为41.18%(56/136)。术后肝功能损害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使用方便,能够克服碘油流失,增强栓塞血管的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微球 碘化油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参数变化预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信瑞强 张双 +3 位作者 张殿平 那旭 原静 彭如臣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1例,分别于治疗同步放化疗前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并对局部病灶进行CT灌注,记录CT灌注相关参数,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1例,分别于治疗同步放化疗前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并对局部病灶进行CT灌注,记录CT灌注相关参数,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患者分为敏感组(n=22)和不敏感组(n=9)。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表面透过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的变化,探讨影响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因素。结果根据CT灌注成像评价同步放化疗疗效,同步放化疗敏感组的BF为(82.5±1.8)ml·min^(-1)·100 g^(-1),而同步放化疗不敏感组的BF为(74.6±2.6)ml·min^(-1)·100 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BV分别为(10.9±0.5)ml/100 g和(9.0±0.6)ml/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S分别为(15.9±0.5)ml·min^(-1)·100 ml^(-1)和(11.8±1.0)ml·min^(-1)·100 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最大直径分别为(4.9±1.1)cm和(5.4±1.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是影响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独立因素。结论 CT灌注成像有助于预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化疗 CT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3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勤 谭丽峰 +1 位作者 李丽 杨建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9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ACE)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合理运用介入技术治疗CS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妇科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32例CSP患者行双侧子宫动...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ACE)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合理运用介入技术治疗CS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妇科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32例CSP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在B超引导下清宫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治疗有效(有效率96.87%)。1例患者栓塞后因外生型CSP清宫术中子宫穿孔大出血中转开腹行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成功的31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大出血(术中出血量20-140m1),所有病例血B—HCG在治疗后16~42d[平均(26.5±3.5)d]降至正常;B超影像恢复正常时间为(34.2±3.8)d,其中19例在清宫术毕B超检查示宫腔无残留病灶;术后28~56d恢复月经,平均月经恢复时间为(32.5±3.2)d。栓塞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局部疼痛(23例)、发热(9例)。结论UACE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瘢痕妊娠组织活性,减少切口处血供,有助于减少清宫术中出血量,UACE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CS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剖宫产术 超声检查 清宫术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与曲马多对老年中度癌痛患者初始治疗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婧 裴文仲 +6 位作者 杨建东 刘义 孔曼 高芸菲 孔斌 程瑜蓉 李雪冰 《癌症进展》 2019年第6期697-700,703,共5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中度癌痛患者中,羟考酮与曲马多作为初始止痛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96例老年中度癌痛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7)。观察组患者初始治疗直接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 q12 h口服;对照组先采用盐... 目的探讨在老年中度癌痛患者中,羟考酮与曲马多作为初始止痛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96例老年中度癌痛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7)。观察组患者初始治疗直接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 q12 h口服;对照组先采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100 mg q12 h口服,根据疼痛控制情况逐渐加量改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20 mg q12 h继续止痛治疗,两组患者观察时间为14天。分别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疼痛情况、功能状态、抑郁情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RS、HAMD及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RS、HAMD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NRS、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5.9%(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3%(3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羟考酮作为老年中度癌痛患者的初治用药,与曲马多比较,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体力,有效消除患者负面情绪,降低患者的心理困扰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癌痛治疗效果,对老年肿瘤患者的中度癌痛初始治疗选择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癌痛 初始治疗 疼痛 心理困扰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耐药后PD-1抑制剂免疫治疗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葆华 李琨 +5 位作者 张婵 张佩华 朱思宇 刘赞 张红梅 李雪冰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716-1722,共7页
目的 分析老年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 目的 分析老年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继发耐药后应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免疫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65岁及以上晚期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EGFR-TKI继发耐药后应用PD-1抑制剂免疫治疗患者37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等情况。按照年龄是否小于或大于等于70岁,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治疗效果以及耐受性,并评价其与患者年龄分组以及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7例老年患者中疗效评价显示客观缓解率为27.0%,疾病控制率达到86.5%。患者接受免疫治疗1~30个周期,免疫治疗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波动于0.9~25.7个月,中位PFS为5.3个月。免疫治疗的PFS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组、EGFR突变类型、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前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状态无关。EGFR-TKI耐药后一线免疫治疗组PFS中位数为7.70(95%CI:4.97~10.43)个月较后线免疫治疗组的PFS 1.60(95%CI:0.00~6.35)个月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共7例发生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其中3级肺炎2例(5.4%)。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个年龄组无差异。结论 晚期老年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EGFR-TKI继发耐药后早期应用PD-1抑制剂免疫联合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而且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EGFR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 PD-1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铂治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孔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5期102-10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含铂的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初治的164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164例患者根据一线化疗方案分为紫杉醇组(紫杉醇联合铂类,n... 目的比较不同含铂的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初治的164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164例患者根据一线化疗方案分为紫杉醇组(紫杉醇联合铂类,n=78)、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联合铂类,n=49)和多西他赛组(多西他赛联合铂类,n=37)。比较三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用Kaplan—Meier法方法评估生存状况。结果紫杉醇组、吉西他滨组和多西他赛组化疗后达到客观有效的比例分别为43.6%、46.9%、37.8%,达到疾病控制的比例分为87.2%、83.7%及8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毒性,其次是脱发、胃肠道毒性、神经毒性、肾脏毒性、心脏毒性和肝脏毒性,紫杉醇组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吉西他滨组的肾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紫杉醇组、吉西他滨组和多西他赛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5.7、5.9、3.1个月,多西他赛组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紫杉醇、吉西他滨以及多西他赛3个药物分别联合铂类的一线化疗方案在治疗晚期NSCLC上均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均较轻,但紫杉醇及吉西他滨在控制疾病的进展方面好于多西他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P65、CYFRA21-1、viment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芸菲 杨婧 孔曼 《癌症进展》 2019年第5期575-577,602,共4页
目的探究肺癌组织中P65、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及与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65、CYFRA... 目的探究肺癌组织中P65、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及与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65、CYFRA21-1、viment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织中P65、CYFRA21-1、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临床分期为Ⅲ~Ⅳ期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P65、CYFRA21-1、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P65和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CYFRA21-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P65、CYFRA21-1、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癌旁组织增高,P65、CYFRA21-1、vimentin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核因子-κB P65 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 波形蛋白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希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6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胰腺癌 临床分析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14
作者 裴文仲 黄希芬 +1 位作者 闫树旭 李怀东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9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文中对12 例肝癌经股动脉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结果 半年生存率33% ,达到了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结论 对于晚期肝癌病人,只要一般情况尚可,应... 目的 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文中对12 例肝癌经股动脉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结果 半年生存率33% ,达到了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结论 对于晚期肝癌病人,只要一般情况尚可,应积极治疗,但治疗方案要个体化,这样才能在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又不致产生过多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经导管 肝动脉化疗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椎间融合影像学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博文 韩振川 +3 位作者 吴剑慧 刘建恒 刘庆祖 毛克亚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01-906,共6页
腰椎融合手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是否实现腰椎椎间融合是评估手术远期疗效的关键指标,因此对腰椎椎间融合的正确评估至关重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腰椎椎间融合情况是评价腰椎融合常用... 腰椎融合手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是否实现腰椎椎间融合是评估手术远期疗效的关键指标,因此对腰椎椎间融合的正确评估至关重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腰椎椎间融合情况是评价腰椎融合常用手段,在术后椎间融合效果评价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旨在汇总目前评估腰椎椎间融合的影像学方法,评价不同影像学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为临床选取合适的影像学方法评价腰椎椎间融合情况提供理论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融合率 假关节 影像学评价 融合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博文 韩振川 +3 位作者 刘庆祖 吴剑慧 刘建恒 毛克亚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5-739,744,共6页
背景腰椎微创融合术后患者常出现中重度疼痛不适,因此术后疼痛控制尤为重要。竖脊肌平面阻滞技术(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广泛应用于胸、腹、腰部手术镇痛。然而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竖脊肌阻滞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背景腰椎微创融合术后患者常出现中重度疼痛不适,因此术后疼痛控制尤为重要。竖脊肌平面阻滞技术(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广泛应用于胸、腹、腰部手术镇痛。然而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竖脊肌阻滞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目的探讨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MIS-TLIF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早期活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MIS-TLIF手术患者81例,A组为竖脊肌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男性9例,女性10例;B组为单纯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男性13例,女性17例;C组为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男性14例,女性18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率、术后下地时间及排气时间。结果三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6 h、12 h时VAS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P<0.05),在术后24 h、48 h时VAS评分低于B组,在72 h时三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下地时间明显快于其余两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较C组更快(P<0.05)。结论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镇痛为MIS-TLIF术后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缩短了早期下地活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阻滞 微创融合术 镇痛 腰椎 氟比洛芬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KRAS突变型胰腺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道超 吴剑慧 +1 位作者 张晓萌 严冬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521-525,共5页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且5年生存率极低,不足10%。目前临床诊疗策略仍以化疗为主,但疗效欠佳。90%的胰腺癌患者携带KRAS基因突变。鉴于KRAS基因改变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靶向KRA...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且5年生存率极低,不足10%。目前临床诊疗策略仍以化疗为主,但疗效欠佳。90%的胰腺癌患者携带KRAS基因突变。鉴于KRAS基因改变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靶向KRAS基因的抗肿瘤药物成为研发热点,相应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KRAS突变型胰腺癌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表观遗传学药物和抗代谢类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KRAS突变 靶向治疗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超越状况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献方 程玉彬 孙晓萌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745-3748,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超越状况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13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并于化疗前采用自我超越量表(STS)评估自我超越水平,于化疗4个疗程结束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超越状况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13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并于化疗前采用自我超越量表(STS)评估自我超越水平,于化疗4个疗程结束时检测呼吸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比较不同基线资料患者STS评分,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基线资料与自我超越状况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自我超越状况与呼吸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化疗前,13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STS评分为15~58分,平均(36.87±8.62)分,其中≥45分的患者26例,占比20.00%。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疾病类型、分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患者的ST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Ⅳ期、初中及以下患者的STS评分分别低于临床分期为Ⅲ期、高中及以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M临床分期与STS评分呈负相关(r<0,P<0.05);文化程度与STS评分正相关(r>0,P<0.05);化疗4个疗程结束时,13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FVC为(1.81±0.37)L,FEV1为(1.56±0.31)L,PEF为(6.12±0.83)L/s;经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FVC、FEV1、PEF与STS评分呈正相关(r>0,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自我超越水平处于低水平,且自我超越状况可对呼吸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自我超越状况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黄希芬 裴文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8期704-705,共2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酶联分析法(VI-DAS)检测11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检测数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酶联分析法(VI-DAS)检测11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检测数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恶性程度高或临床分期晚的胰腺癌、肝转移癌D-二聚体检测数值较其他恶性肿瘤组D-二聚体检测数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纤溶状态、DIC及血栓形成早期评估及诊断的重要指标,有助于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长谦卑型领导与护士反馈寻求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瑾 王献方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23期1818-1822,共5页
目的调查护士长谦卑型领导与护士反馈寻求行为的状况,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8-9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43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谦卑型领导量表、反馈寻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调查护士长谦卑型领导与护士反馈寻求行为的状况,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8-9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43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谦卑型领导量表、反馈寻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谦卑型领导量表总均分为(3.22 ± 0.38)分,护士反馈寻求行为总均分为(3.51 ± 0.56)分;护士长谦卑型领导与护士反馈寻求行为呈正相关(r=0.679,P<0.05).结论护士长的谦卑型领导可对护士反馈寻求行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护士长应重视培养谦卑型领导的领袖特质,从而有效提升其反馈寻求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谦卑型领导 反馈寻求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