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法配制的DTaP—sIPV中sIPV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中洋 宋冬梅 +5 位作者 鲁卫卫 张越 刘善茹 胡业勤 艾绪露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目的 对采用不同配制方式制备的,含不同剂量Sabin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Sabin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的DTaP-sIPV联合疫苗中sIPV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 方法 按照2种不同方式配制含高、低剂量sIPV的... 目的 对采用不同配制方式制备的,含不同剂量Sabin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Sabin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的DTaP-sIPV联合疫苗中sIPV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 方法 按照2种不同方式配制含高、低剂量sIPV的DTaP-sIPV联合疫苗。将70只大鼠按简单随机法分成7组,分别为F1H(DTaP-sIPV高剂量组,配制方式1)、F2H(DTaP-sIPV高剂量组,配制方式2)、sIPV-H(sIPV高剂量组)、F1L(DTaP-sIPV低剂量组,配制方式1)、F2L(DTaP-sIPV低剂量组,配制方式2)、sIPV-L(sIPV低剂量组)、赛诺菲巴斯德五联疫苗潘太欣组。每组10只大鼠,间隔3周双侧后腿肌内注射,0.5 ml/只,共免疫3针。于第0、3、6、9、13、17、21、25周眼眶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效应抑制法分别测定血清中抗Ⅰ、Ⅱ、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并进行多样本均数方差分析。结果 每针免疫后,各组抗各型中和抗体滴度均持续上升,第9周均达到最高水平,第13周开始显著下降,至第25周仍维持在一定水平。3针免疫完成后3周,F2H组的抗Ⅰ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显著高于潘太欣组(F=0.988,P=0.027);抗Ⅱ型中和抗体,F2H组显著高于F1H组,sIPV-H组显著高于F1H和潘太欣组(F=2.391,P值均〈0.05);抗Ⅲ型中和抗体,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针基础免疫后各时间点F2H组抗各型中和抗体滴度均为最高,但除第9周其抗Ⅱ型中和抗体显著高于F1H组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TaP-sIPV联合疫苗免疫大鼠后可以诱导产生抗各型中和抗体,且其滴度和持续时间均优于或等同于潘太欣组。DTaP-sIPV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不低于相应剂量的sIPV。虽然配制方式2可能更佳,但2种配制方式间sIPV的免疫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灭活 白喉-破伤风-脱细胞百日咳菌苗 抗体 中和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肠道病毒71型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鲁卫卫(综述) 郭会杰(综述) 李秀玲(审校)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32-136,共5页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可导致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目前,关于其免疫机制和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此文阐述了机体对EV71的免疫应答以及EV71感染的致...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可导致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目前,关于其免疫机制和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此文阐述了机体对EV71的免疫应答以及EV71感染的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免疫 细胞因子类 致病机制
原文传递
假病毒在中和抗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少华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前成功的病毒性疫苗大多通过诱导广谱有效的中和抗体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因此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中和抗体检测的传统方法包括微量细胞病变效应抑制法、蚀斑减少试验等,均需进行活病毒操作。近... 目前成功的病毒性疫苗大多通过诱导广谱有效的中和抗体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因此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中和抗体检测的传统方法包括微量细胞病变效应抑制法、蚀斑减少试验等,均需进行活病毒操作。近年来,随着逆转录病毒载体和重组病毒表达技术的发展,假病毒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并被广泛应用在新型疫苗研发、中和抗原表位鉴定、细胞嗜性研究、抗病毒药物筛选、中和抗体检测、基因治疗等方面。此文主要对假病毒在中和抗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总结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病毒 抗体 中和 流感病毒A型 人乳头瘤病毒
原文传递
构象型B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白晗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187-192,共6页
识别保护性B细胞抗原表位从而引发中和抗体产生和体液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因此,研究可被中和抗体识别的保护性B细胞抗原表位对促进基础免疫学发展、感染诊断、相关疫苗特别是多肽疫苗的研发、药物靶点筛选等具有积极意... 识别保护性B细胞抗原表位从而引发中和抗体产生和体液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因此,研究可被中和抗体识别的保护性B细胞抗原表位对促进基础免疫学发展、感染诊断、相关疫苗特别是多肽疫苗的研发、药物靶点筛选等具有积极意义。虽然此类表位多为构象型,研究难度较大,但随着免疫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已出现许多有效思路与方法。此文综述目前构象型B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中和 分子构象 表位 方法
原文传递
寨卡病毒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雅薇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95-199,共5页
寨卡病毒是黄病毒科的一种虫媒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根据全基因序列系统发生分析可将其分为非洲系和亚洲系,非洲系寨卡病毒主要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而非洲以外地区的多次寨卡病毒病暴发均由亚洲... 寨卡病毒是黄病毒科的一种虫媒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根据全基因序列系统发生分析可将其分为非洲系和亚洲系,非洲系寨卡病毒主要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而非洲以外地区的多次寨卡病毒病暴发均由亚洲系引起,人类可能是其主要宿主。寨卡病毒感染很可能与先天小头畸形以及吉兰一巴雷综合征相关。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是实验室诊断寨卡病毒的主要方法,血清学检测也可用于寨卡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但与其他黄病毒有一定的交叉反应。美国的DNA疫苗和印度的灭活疫苗是当前研究进展较快的2种寨卡病毒候选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 小头畸形 吉兰一巴雷综合征
原文传递
寨卡病毒感染的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6
作者 朱云凯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282-288,共7页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感染孕妇后可导致胎儿流产或小头畸形,且与成年人吉兰-巴雷综合征密切相关。细胞表面的黏多糖和C型凝集素受体在ZIKV入侵细胞时发挥黏附、募集作用。ZIKV通过其表达的多种蛋白抑制免疫应答通路,或过度激...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感染孕妇后可导致胎儿流产或小头畸形,且与成年人吉兰-巴雷综合征密切相关。细胞表面的黏多糖和C型凝集素受体在ZIKV入侵细胞时发挥黏附、募集作用。ZIKV通过其表达的多种蛋白抑制免疫应答通路,或过度激活宿主的抗原模式识别受体以破坏固有免疫应答,引发病理效应。IFN-α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能阻止ZIKV早期感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宿主清除ZIKV时均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结合的相关受体、病毒复制周期中的关键酶或宿主细胞内病毒增殖相关靶点的治疗药物研究已有报道,并经体外及动物实验显示有效,但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此文对ZIKV感染机制及相关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病毒属 黄病毒感染 信号传导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VP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永娟 郝春生 +5 位作者 李懿 宋冬梅 刘宇 马淑花 田龙 李秀玲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4,8,共5页
目的原核表达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 type 16,CA16)VP1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通过RT-PCR法从CA16病毒青岛株中扩增VP1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43.1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43.1a-VP1,转化感受态E.coli R... 目的原核表达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 type 16,CA16)VP1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通过RT-PCR法从CA16病毒青岛株中扩增VP1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43.1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43.1a-VP1,转化感受态E.coli Rossatte(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CA16 VP1蛋白通过Ni柱亲和层析纯化后,采用不同剂量(5、10、20、40μg)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IgG1、IgG2a、IgG2b、IgG3抗体效价,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ET43.1a-VP1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CA16 VP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4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5%;纯化的重组CA16 VP1蛋白纯度可达95%以上,可与猴CA16抗血清反应;不同剂量的重组CA16 VP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产生CA16特异性抗体,血清中总IgG、IgG1、IgG2a、IgG2b、IgG3抗体效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抗体效价与免疫剂量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各剂量CA16 VP1组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均小于1∶8。结论已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重组CA16 VP1蛋白,纯化的重组蛋白可诱导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CA16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VP1蛋白 原核细胞 基因表达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肠道病毒71型中和抗体检测用标准病毒候选株的筛选及制备 被引量:10
8
作者 毛群颖 郭增兵 +8 位作者 郝春生 于丹 高帆 董承红 安文琪 高强 谢忠平 李秀玲 梁争论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725-729,共5页
目的筛选并制备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中和抗体检测用标准病毒候选株,规范EV71中和抗体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亲本株与非亲本株交叉中和试验,进行相应的几何平均滴度(GMT)比较,从10株EV71毒株中筛选出具有理想亲本中和能力... 目的筛选并制备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中和抗体检测用标准病毒候选株,规范EV71中和抗体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亲本株与非亲本株交叉中和试验,进行相应的几何平均滴度(GMT)比较,从10株EV71毒株中筛选出具有理想亲本中和能力、又具有较广泛交叉中和作用的毒株。筛选出的毒株按《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要求,冷冻干燥后制备1批符合我国疾病流行特征的标准病毒候选株,联合3家实验室对候选株的病毒滴度进行协作标定,并初步应用于人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筛选出交叉中和能力强、分离、传代背景清晰的EV71 V03株(523-07T)作为候选病毒株;制备的候选病毒株分装精确度、水分含量、无菌检查、支原体检查、其他外源因子检查等项目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要求;经联合标定,候选毒株的平均病毒滴度为4.83 lgTCID50/ml(95%CI:4.53~5.12 lgTCID50/ml),变异系数为3.16%;应用候选毒株和中和抗体定值标准品检测EV71自然感染人血清样品,可将实验室间检测差异由4.4倍降至1.6倍。结论初步筛选出的候选株EV71/523-07T株具有理想的亲本株中和作用,又具有较广泛的交叉中和特性,有望成为EV71中和抗体检测的标准毒株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A型 手足口病 中和抗体
原文传递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的小鼠细胞免疫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鲁卫卫 吴蕴怡 +5 位作者 郝春生 宋冬梅 马淑花 刘宇 陈蕾 李秀玲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评价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诱导小鼠的细胞免疫效果。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1、2.5、5、10μg/ml,均含铝佐剂1 mg/ml)、不同剂型(含铝佐剂1 mg/ml或不含铝佐剂)、不同免疫剂次(单次免疫或加强免疫)EV71灭活疫苗... 目的评价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诱导小鼠的细胞免疫效果。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1、2.5、5、10μg/ml,均含铝佐剂1 mg/ml)、不同剂型(含铝佐剂1 mg/ml或不含铝佐剂)、不同免疫剂次(单次免疫或加强免疫)EV71灭活疫苗经腹腔免疫小鼠,0.5 ml/只,均设铝佐剂对照组(仅注射铝佐剂1 mg/ml)。采用经典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培养方法制备正常小鼠DC,瑞氏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及纯度;免疫磁珠分选法(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分离小鼠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ELISPOT法检测各组免疫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FNγ的水平;细胞因子试剂盒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及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DC形态不规则,表面树枝状突起形态不同,细胞核较大且不规则;DC纯度为(81.39±9.24)%,可高水平表达MHⅡ(I-A/I-E)类分子,中度表达CD86和CD40。CD4+、CD8+T细胞纯度分别为95.27%和94.08%。随着疫苗免疫剂量的增加,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显著增加,5μg/ml疫苗组达最大值,且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5μg/ml疫苗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4、IL-6、IL-10、IL-13、IL-5、TNF-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1、2.5、5μg/ml疫苗组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高于铝佐剂对照组(P<0.05),1μg/ml疫苗组明显低于2.5及5μg/ml疫苗组(P<0.05)。含铝佐剂疫苗组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4、IL-5、IL-6、IL-10、IL-13、TNF-α水平及血清中IL-10含量均明显高于无铝佐剂疫苗组(P均<0.05)。加强免疫组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4、IL-5、IL-6、IL-10、IL-13、TNF-α水平、血清中IL-10含量均明显高于单次免疫组(P均<0.05)。结论 EV71灭活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本实验为其进一步人体临床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灭活疫苗 细胞免疫
原文传递
肠道病毒71型中和抗体的保护水平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群颖 高帆 +9 位作者 郝春生 董承红 高强 王超 姚昕 吴星 邵杰 朱凤才 梁争论 王军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乳鼠模型、健康婴幼儿和疫苗免疫后目标人群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中和抗体效价,为确定EV71疫苗保护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6份不同EV71病毒株免疫血清经中和抗体准确定量后,分别通过两个EV71乳鼠攻毒模型,... 目的通过检测乳鼠模型、健康婴幼儿和疫苗免疫后目标人群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中和抗体效价,为确定EV71疫苗保护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6份不同EV71病毒株免疫血清经中和抗体准确定量后,分别通过两个EV71乳鼠攻毒模型,检测EV71中和抗体保护水平。采用标准化的中和抗体检测法和EV71中和抗体定值标准品,分别对健康婴幼儿及疫苗免疫后血清进行中和抗体准确定量。结果在2个乳鼠攻毒模型中,6份免疫血清的中和抗体保护水平接近,ED50分别为10~50 U和6.1~54.2 U;婴幼儿人群7、12和24月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0%、48.8%和56.8%,阳性人群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13.8、120.3和330.6U/m(l均值为173.2 U/m)l,母亲抗体阳性率和效价分别为86.7%和114.3 U/ml;中、高剂量疫苗2针免疫后,婴幼儿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效价为356.0和1 136.2 U/ml,较婴幼儿人群自然感染水平高2.1~6.6倍。结论应用标准化的中和抗体检测法和EV71中和抗体定值标准品,确定了以U/ml为单位的乳鼠攻毒抗体保护水平及婴幼儿人群抗体水平和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为EV71疫苗免疫人群中和抗体保护水平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A型 中和抗体
原文传递
33株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潇潇 郝春生 +5 位作者 李懿 吴蕴怡 郭会杰 刘宇 马淑花 李秀玲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09-314,323,共7页
目的对2008~2010年北京和青岛地区流行的33株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A16)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8~2010年北京和青岛地区CA16感染患者咽拭子标本,采用Vero细胞对病毒进行分离,并经噬斑纯化。提取病... 目的对2008~2010年北京和青岛地区流行的33株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A16)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8~2010年北京和青岛地区CA16感染患者咽拭子标本,采用Vero细胞对病毒进行分离,并经噬斑纯化。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法分段扩增CA16全长基因,经序列测定和拼接后,利用DNAStar和MEGA5.10软件分析全基因序列。结果经病毒分离和噬斑纯化,共获得33株CA16分离株;33个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大于90.9%,与CA16国际标准株G10各区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2.7%~89.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9.3%~100.0%;与近年中国分离的CA16 SZ/HK08-7株同源性较高,全基因组同源性大于91.5%,各区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大于83.7%;在基于VP1序列的种系进化树中,BJWG16、BJWG17、BJWG20等23个分离株属于C1亚型,其余10个分离株属于C3亚型。结论 2008~2010年北京和青岛地区流行的33株CA16分离株均为C基因型。本研究对我国CA16分子流行病学、毒力位点的研究以及疫苗株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全基因组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D抗原定量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鲁卫卫 郭会杰 +6 位作者 张中洋 张越 刘善茹 赵中翔 宋冬梅 马淑花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建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D抗原定量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于sIPV的体外效力评价。方法以纯化D抗原分别免疫西门塔尔牛和BALB/c小鼠,获得牛免疫血清和小鼠单... 目的建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D抗原定量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于sIPV的体外效力评价。方法以纯化D抗原分别免疫西门塔尔牛和BALB/c小鼠,获得牛免疫血清和小鼠单克隆抗体(单抗)杂交瘤细胞株,以杂交瘤细胞株免疫小鼠制备单抗腹水。牛血清和小鼠腹水分别经沉淀和亲和层析后得到纯化牛多克隆抗体(多抗)和小鼠单抗。以多抗为包被抗体、单抗为检测抗体进行配对筛选,建立D抗原定量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对方法的线性、范围、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以及在sIPV制备过程中样品检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纯化多抗和单抗均具有中和抗体活性,纯度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经抗体配对筛选,确定3H10、901、1H10作为检测抗体,分别用于Ⅰ、Ⅱ、Ⅲ型D抗原定量检测ELISA的建立。Ⅰ、Ⅱ、Ⅲ型包被抗体的使用浓度分别为1:8000、1:8000、1:10000,3H10、901、1H10检测抗体的使用浓度分别为1:10000、1:20000、1:10000。建立的Ⅰ、Ⅱ、Ⅲ型D抗原检测方法的检测范围分别为0.4~13.0、0.4~12.0和0.4~20.0DU/ml,线性回归决定系数≥0.99。该法能特异性检出D抗原,与C抗原、不同型别D抗原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其他物质无交叉反应。用该法对高、中、低浓度样品进行测定,I、Ⅱ、Ⅲ型测定值/理论值(×100%)分别为97%~111%、91%~104%和95%~102%、相对标准偏差分N〈7%、≤9%和≤10%;采用该法检测sIPV生产过程中的样品,显示出抗原纯化趋势。结论建立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工、Ⅱ、Ⅲ型D抗原定量检测ELISA方法,可有效用于sIPV的体外效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灭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D抗原 C抗原
原文传递
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检测血清参考品的制备及稳定性
13
作者 宋冬梅 张越 +5 位作者 郭会杰 马淑花 刘宇 温智恒 张中洋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19-222,共4页
目的 制备抗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血清作为检测参考品,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 用1、2、3型脊灰病毒分别接种非洲绿猴肾细胞,收获病毒液,超滤浓缩后纯化病毒抗原,并进行蛋白含量和纯度检测。用纯化的病毒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 目的 制备抗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血清作为检测参考品,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 用1、2、3型脊灰病毒分别接种非洲绿猴肾细胞,收获病毒液,超滤浓缩后纯化病毒抗原,并进行蛋白含量和纯度检测。用纯化的病毒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分别抗3个型别的血清,过滤、分装、冻干后,进行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水分测定,并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抑制法进行特异性检测。3名实验员各标定5次候选参考品的中和抗体效价,计算变异系数。血清放置于-20 ℃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 纯化的1、2、3型脊灰病毒抗原蛋白含量分别为12.3、10.4、9.8 μg/ml。电泳检测中蛋白条带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文献报道一致。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的1、2、3型蛋白纯度分别为100%、99%和96%。抗各型脊灰病毒血清仅可中和对应型别,而不能中和另两个型别脊灰病毒或肠道病毒。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结果及水分含量(均低于3%)均符合药典要求。血清参考品的抗1、2、3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3 587 、3 264、34 857。候选参考品在-20 ℃放置5年后中和抗体效价未降低(t=-1.25,P=0.225)。结论 制备的抗1、2、3型脊灰病毒冻干血清参考品稳定性好,适用于检测Sabin株脊灰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及脊灰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标准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灭活 抗体 中和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