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聚烯烃膜的海水淡化-污水处理联动工艺
1
作者 靳顺龙 任晓芳 +3 位作者 孙亚军 况武 王振 曹阳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是目前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然而两种技术都面临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通过构建基于聚烯烃膜(PE)的正渗透(FO)海水稀释耦合反渗透(RO)的海水淡化工艺(PEFO-RO),同步实现污水减量化.研究发现,PEFO膜依靠其薄的特性... 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是目前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然而两种技术都面临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通过构建基于聚烯烃膜(PE)的正渗透(FO)海水稀释耦合反渗透(RO)的海水淡化工艺(PEFO-RO),同步实现污水减量化.研究发现,PEFO膜依靠其薄的特性,在海水为汲取液、生活污水为原液时,可以实现高达32 L/(m^(2)·h)的渗透通量,是目前常规膜渗透通量的2倍以上.此外,汲取液的流速或浓度越高,膜的渗透通量越大.通过该工艺,海水可以被稀释1.6倍,盐的质量分数由2.5%降至1.3%,同时污水被浓缩1.9倍,大幅实现减量化处理.此外,PEFO对污水中的TDS、Mg^(2+)、Ca^(2+)、K^(+)、Na^(+)、SO_(4)^(2-)、TN、TP和COD的截留率分别达到了95.1%、98.1%、87.7%、61.2%、99.7%、96.8%、73.9%、88.6%和86.9%,实现了对污染物的有效截留.此外,相较于传统RO,PEFO-RO工艺有望大幅降低高压泵投资,并且每年降低70%的电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 聚烯烃 海水淡化 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基材反渗透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翠苗 杜文林 +1 位作者 卢彦斌 况武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6,共10页
基于底膜的结构和物化学性质对反渗透膜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探究了三类亲水改性方式对聚乙烯(PE)底膜亲水改性后的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未经亲水改性的PE底膜所制备的反渗透膜通量和脱盐率均较差,脱盐层比较薄,极易存在缺陷.经过亲水... 基于底膜的结构和物化学性质对反渗透膜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探究了三类亲水改性方式对聚乙烯(PE)底膜亲水改性后的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未经亲水改性的PE底膜所制备的反渗透膜通量和脱盐率均较差,脱盐层比较薄,极易存在缺陷.经过亲水改性的PE底膜所制备的反渗透膜通量和脱盐率均得到提升,但仍低于传统的聚砜(PSF)底膜所形成的反渗透膜.因为PE底膜强疏水性和表面大孔结构,不仅仅需要一定的亲水改性,还需要在PE底膜表面形成连续的水膜液面,才能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形成连续的、完整的、高交联度的聚酰胺脱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隔膜 亲水改性 界面聚合反应 反渗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膜工艺在太仓某水厂深度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石洁 姚家隆 +2 位作者 唐娜 吕学敏 祁誉 《净水技术》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为向太仓市民供应“优质”饮用水,太仓市某水厂选用国内自主研发的低压纳滤膜产品与技术进行深度处理改造,规模为5万m^(3)/d,于2019年12月投产运行。对纳滤系统连续监测的数据显示,在设计回收率为85%的情况下,纳滤膜产水TOC平均质量浓度... 为向太仓市民供应“优质”饮用水,太仓市某水厂选用国内自主研发的低压纳滤膜产品与技术进行深度处理改造,规模为5万m^(3)/d,于2019年12月投产运行。对纳滤系统连续监测的数据显示,在设计回收率为85%的情况下,纳滤膜产水TOC平均质量浓度为0.10 mg/L,残留铝质量浓度低于0.02 mg/L,对色氨酸类蛋白质、微生物代谢产物等溶解性有机质的去除效果显著;对TDS和总硬度平均去除率为24.78%和30.64%,说明纳滤膜在高效截留有毒有害物质的同时,保留了一部分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矿物质。纳滤系统运行稳定、抗污染性能较好,运行电费和药剂费仅为0.236元/m^(3),经济可行,是一种优质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该水厂为国内首座采用国产纳滤膜去除有机物的饮用水净化工程,验证了国产纳滤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处理 纳滤膜 消毒副产物 有机物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技术组合工艺在市政废水资源化方面的应用
4
作者 高士强 莫恒亮 +3 位作者 李琨 李天玉 李锁定 陈亦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47,共3页
利用电渗析技术及双极膜电渗析技术从"MBR+低压纳滤(DF)"工艺中的纳滤浓水中回收能源并制备酸碱,探究了相关工艺条件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电渗析脱盐率在90%时,有机物透过率仅为1.2%,较好的实现了有机物与无机盐的分离。从... 利用电渗析技术及双极膜电渗析技术从"MBR+低压纳滤(DF)"工艺中的纳滤浓水中回收能源并制备酸碱,探究了相关工艺条件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电渗析脱盐率在90%时,有机物透过率仅为1.2%,较好的实现了有机物与无机盐的分离。从电渗析浓水中利用双极膜电渗析制备的酸主要为硫酸和盐酸,浓度可达0.55 mol/L,制备的碱主要为Na OH和KOH,浓度可达0.65 mol/L,可作为其他工艺的酸碱调节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资源化 低压纳滤 电渗析 双极膜电渗析 浓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平板膜污染分析与清洗应用
5
作者 郝燕 孙广东 +4 位作者 代攀 张瑜 李彦 邹浩然 肖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工程应用中对膜组器进行定期清洗是缓解膜污染的有效方法.阵列平板膜是一种波纹状的平板膜,其主要优点有装填密度大、运行通量高和免离线清洗.本文介绍了阵列平板膜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工程应用中对膜组器进行定期清洗是缓解膜污染的有效方法.阵列平板膜是一种波纹状的平板膜,其主要优点有装填密度大、运行通量高和免离线清洗.本文介绍了阵列平板膜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中的应用案例及其化学清洗方案.该案例中的膜片污染较为严重,清水通量仅为未使用膜片的7%,膜表面的无机有机复合污染层中Fe和Ca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5384 mg/m^(2)和1400 mg/m^(2),总有机碳质量浓度548 mg/m^(2)(多糖质量浓度400 mg/m^(2)).经草酸与次氯酸钠恢复性在线清洗后,跨膜压差由29 kPa恢复至11 kPa.随后,设备在25 L/(m^(2)·h)通量条件下持续运行,每月进行1次500 mg/L次氯酸钠维护性清洗,在5个月的监测周期内,设备整体未出现明显压力波动情况,表现出较好的运行稳定性.这说明有机物对无机有机复合污染起到关键作用,次氯酸钠的维护性清洗能有效去除阵列平板膜的有机污染物,进而遏制后续复合污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平板膜 膜污染 MBR 工程案例 村镇污水 一体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结构对碱性电解水制氢复合隔膜的应用影响
6
作者 张翠苗 于文涛 +6 位作者 何宝华 董天都 徐猛 李锁定 刘洵 莫恒亮 张淳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75-180,共6页
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两种结构形式的碱性电解水制氢有机/无机复合隔膜,即断面海绵状孔结构和指状孔结构。研究了两种孔结构对碱性电解水制氢隔膜的应用影响,通过评价两种孔结构隔膜的综合性能,包括阻气性、面电阻、机械性能和耐... 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两种结构形式的碱性电解水制氢有机/无机复合隔膜,即断面海绵状孔结构和指状孔结构。研究了两种孔结构对碱性电解水制氢隔膜的应用影响,通过评价两种孔结构隔膜的综合性能,包括阻气性、面电阻、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结果表明:此两种结构形式的隔膜泡点(约0.335MPa)和抗拉强度(约28.52N/mm^(2))接近,但海绵状孔结构的隔膜具有更低的面电阻0.21Ω/cm^(2)和更优异的机械性能,经过耐磨和耐压后泡点降低幅度小,阻气性更高,而断面指状孔结构的隔膜面电阻0.25Ω/cm^(2),经过耐磨和耐压后泡点降低幅度较大,可以推断出两种结构形式的隔膜阻气方式有所不同,海绵状孔结构隔膜整体结构具有阻气效果,而指状孔结构隔膜主要靠致密皮层阻气,皮层损坏则失去阻气效果。另外,两种结构的复合隔膜耐碱腐蚀性相差较大,断面指状孔结构的隔膜经过长期高温碱液浸表面致密层消失,无阻气性。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结构隔膜的性能,海绵状孔结构的隔膜综合性能更加优异,更适合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水电解制氢 复合隔膜 结构形式 机械性能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电镜的反渗透基膜孔径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旭 任玲玲 +2 位作者 高思田 夏建中 况武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17年第6期46-48,71,共4页
文章使用溅射镀膜仪对反渗透基膜进行喷金处理,探索最佳喷金参数,改善样品导电性;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Image J软件对膜样的孔径进行测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喷金处理对反渗透基膜的扫描电镜图像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喷金处理既要能够改善... 文章使用溅射镀膜仪对反渗透基膜进行喷金处理,探索最佳喷金参数,改善样品导电性;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Image J软件对膜样的孔径进行测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喷金处理对反渗透基膜的扫描电镜图像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喷金处理既要能够改善样品表面导电性,又要避免金薄膜覆盖样品的原始形貌。最佳喷金参数为:溅射距离55 mm,溅射电流15 m A,溅射时间10 s。三种反渗透基膜中,1#和2#样品中,6.5 nm到10 nm孔径的数量分别为68.8%和58.1%;3#样品中小于或等于10 nm孔径的数量为19.7%,大于10 nm孔径的数量为80.3%。高分辨扫描电镜成像和Image J软件,结合最佳喷金处理,能够对反渗透基膜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孔径进行有效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基膜 喷金处理 导电性 扫描电镜 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作粘结剂的锂离子筛粉体的高性能造粒研究
8
作者 王珞聪 李天玉 +2 位作者 彭文娟 陈亦力 莫恒亮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用于盐湖提锂的钛系锂离子筛(β-H_(2)TiO_(3))粉体的尺寸属于微纳米级别,需要对其进行颗粒化成型才能填柱使用。针对β-H_(2)TiO_(3)的实际应用工况(碱性环境提锂,酸性环境脱锂),采用可耐酸碱的聚砜(PSF)作为粘结剂对β-H_(2)TiO_(3)... 用于盐湖提锂的钛系锂离子筛(β-H_(2)TiO_(3))粉体的尺寸属于微纳米级别,需要对其进行颗粒化成型才能填柱使用。针对β-H_(2)TiO_(3)的实际应用工况(碱性环境提锂,酸性环境脱锂),采用可耐酸碱的聚砜(PSF)作为粘结剂对β-H_(2)TiO_(3)粉体进行滴粒成型。通过探究PSF用量、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15)用量、凝胶浴温度及滴粒针孔直径对β-H_(2)TiO_(3)-PSF颗粒性能的影响,确定滴粒成型的配方及工艺。获得的β-H_(2)TiO_(3)-PSF颗粒对Li^(+)的体积吸附容量为4.70g/L,堆积密度为0.455kg/L,且该材料在循环100次后,体积吸附容量仍为原来的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系锂离子筛 造粒 粘结剂 致孔剂 盐湖提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RO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研究
9
作者 黄人瑶 赵小龙 +3 位作者 陈光平 李岩 宋冠军 彭兴铮 《山西化工》 2025年第1期237-239,共3页
焦化废水因其化学成分繁杂、浓度高、毒性显著且生物降解难度大的特性,在处理过程中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尤为棘手。采用一种创新的策略,通过将微纳米催化臭氧氧化工艺作为预处理步骤,再引入反渗透膜技术作为深度处理单元,可以显著提升焦... 焦化废水因其化学成分繁杂、浓度高、毒性显著且生物降解难度大的特性,在处理过程中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尤为棘手。采用一种创新的策略,通过将微纳米催化臭氧氧化工艺作为预处理步骤,再引入反渗透膜技术作为深度处理单元,可以显著提升焦化废水的降解效率。这一预处理技术显著提高了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并在A2O系统中实现有效降解。采用MBR-RO组合工艺后,COD去除率高达98%,符合我国直接排放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RO 微纳米催化 臭氧氧化 焦化废水 反渗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MBR中试装置的设计与调试
10
作者 郝燕 于若鹏 +5 位作者 陈昆 陈平 吴洪宇 田飞飞 王伟楠 梁浩之 《广州化工》 2025年第5期169-172,共4页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MBR设备调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实现单台测试的灵活性,密云某市政污水处理厂安装了一套外置式膜池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连接在水厂生物池之后,对经过多级AO处理后的活性污泥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以达到单台模组...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MBR设备调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实现单台测试的灵活性,密云某市政污水处理厂安装了一套外置式膜池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连接在水厂生物池之后,对经过多级AO处理后的活性污泥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以达到单台模组器测试的目的。前期对中试测试装置进行了工艺设计、参数计算以及设备选择,装置安装完成后对三型帘式膜组器进行了运行调试,并对设备的产水量、组器运行跨膜压差以及出水水质等数据进行了监测。最终得出结论,该设备与水厂工艺匹配性良好,运行稳定,同时本装置的设计与调试经验也可为同类型水厂的MBR前期调试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 中试装置 污水处理 设备选型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制膜污水厂二级生化出水 被引量:2
11
作者 安盼盼 杨晓进 +3 位作者 戚伟康 李新涛 代攀 陈亦力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78,共5页
某制膜企业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的可生化性极低,难以达标排放。以其为原水,采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多相催化臭氧氧化试验,分别考察了吸附及催化性能、臭氧投加量、进气臭氧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床层高度对二级生化出水处理效... 某制膜企业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的可生化性极低,难以达标排放。以其为原水,采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多相催化臭氧氧化试验,分别考察了吸附及催化性能、臭氧投加量、进气臭氧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床层高度对二级生化出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多相催化臭氧氧化具有明显的处理效果,在臭氧质量浓度为30 g/m3、水力停留时间2 h、催化床层高度1 m的条件下,出水COD_(Cr)<500 mg/L,可以达到北京市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标准要求。试验发现采用中间及底部分段进气时,可有效提高臭氧催化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催化臭氧化 二级生化出水 分段进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离子种类对荷正电纳滤膜分离NH4^+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曼曼 莫恒亮 +6 位作者 陈亦力 文剑平 李锁定 丑树人 俞开昌 吴文辉 孟佳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122,共7页
采用荷正电纳滤膜进行市政水体中低浓度氨氮(NH3-N主要以NH4^+形式存在)去除性能研究,从离子微观理化参数的角度探究了共存阴离子Cl^-和SO24^-以及共存阳离子Mg^2+和Na^+对荷正电纳滤膜分离NH4^+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Cl^-与SO4^2-... 采用荷正电纳滤膜进行市政水体中低浓度氨氮(NH3-N主要以NH4^+形式存在)去除性能研究,从离子微观理化参数的角度探究了共存阴离子Cl^-和SO24^-以及共存阳离子Mg^2+和Na^+对荷正电纳滤膜分离NH4^+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Cl^-与SO4^2-的微观理化参数区别很大,Cl^-比SO4^2-更优先透过荷正电纳滤膜,为保持膜过滤产水为电中性,进料液中的低电荷、小水合半径、小平均离子势、大扩散系数的NH+4会比Mg^2+优先透过膜.如果进料液中没有Na^+,则会导致NH+4的低截留,反之,由于NH4^+和Na^+微观理化参数较为相近,均可以透过膜,则会导致NH+4的优先透过失效.不同体系下的多级循环实验证明,MgCl^2+NH4Cl体系和Na2SO4^+(NH4)2SO4体系,利用荷正电纳滤膜均难以实现NH4^+与Mg^2+、Na^+的完全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正电纳滤膜 脱铵 共存离子 微观理化参数 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阻垢剂和生物抑制剂对纳滤截留效果及膜污染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孟翰 王小 +4 位作者 张克峰 王龙龙 朱志启 郭莎莎 杨运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9-33,37,共6页
为探究常规工艺后接纳滤对水中残余铝的去除效果及膜污染情况,选用煤砂双层滤池作为纳滤工艺的前处理单元,通过在纳滤运行过程中投加阻垢剂和生物抑制剂来达到抑制膜污染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阻垢剂和生物抑制剂的添加可以使膜通... 为探究常规工艺后接纳滤对水中残余铝的去除效果及膜污染情况,选用煤砂双层滤池作为纳滤工艺的前处理单元,通过在纳滤运行过程中投加阻垢剂和生物抑制剂来达到抑制膜污染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阻垢剂和生物抑制剂的添加可以使膜通量下降时间延长1倍,使残余铝在纳滤的截留率降低了15%,有效抑制了无机污染;使ATP、多糖、蛋白质分别下降了16%、64%、58%,对生物污染和有机污染的抑制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煤砂双层滤池 阻垢剂 生物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采出水锂资源回收可行性、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紫伊 周雪 +6 位作者 王铁夫 李承琛 孙广东 孔繁鑫 杨德敏 陈进富 张颖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4-1443,共10页
锂资源高需求低产量的供需矛盾使得开发新的锂资源刻不容缓,而油气田采出水中锂资源丰富,是潜在的液体锂资源,因此分析油气田采出水提锂可行性并提出可行技术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对油气田采出水的组成进行分析,明确了油气... 锂资源高需求低产量的供需矛盾使得开发新的锂资源刻不容缓,而油气田采出水中锂资源丰富,是潜在的液体锂资源,因此分析油气田采出水提锂可行性并提出可行技术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对油气田采出水的组成进行分析,明确了油气田采出水的水质特性;然后对国内主要盆地锂资源禀赋进行分析,强调其复杂的有机-无机高度混杂体系中有机物浓度高且离子组成丰富对提锂的挑战;最后从水质特性、水处理技术和油气田采出水锂资源高效回收技术出发,阐述盐湖提锂技术如沉淀法、膜分离、吸附法、溶剂萃取法和耦合技术对于油气田采出水提锂的适用性。结合提锂实践和产业现状,认为“预处理+富集浓缩(吸附/萃取-膜分离)+沉淀”是可行的提锂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资源提取 油气田采出水 可行性分析 耦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偏氟乙烯为基底的高渗透选择性聚酰胺/酯纳滤膜的制备与表征
15
作者 杨炎福 王齐齐 +4 位作者 张辉 张庆磊 赵军强 赵义平 陈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1-227,共7页
以亲水性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疏水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链段的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PHEAA-b-PMMA-b-PHEAA(PHMH)为改性剂,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底膜材料,利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PVDF/PHMH基底.与未改性PVDF基底相... 以亲水性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疏水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链段的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PHEAA-b-PMMA-b-PHEAA(PHMH)为改性剂,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底膜材料,利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PVDF/PHMH基底.与未改性PVDF基底相比,PVDF/PHMH基底表面孔径变小,孔隙率和亲水性增加;与PVDF基底纳滤膜N0相比,通过界面聚合制备的PVDF/PHMH基底纳滤膜N1表面粗糙度大、亲水性强、截留分子量小,N1纳滤膜对Na_(2)SO_(4)的截留率为96.0%,水渗透通量高达304 L·m^(-2)·h^(-1)·MPa^(-1),优于商业化纳滤膜的渗透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聚偏氟乙烯基底 界面聚合 纳滤膜 渗透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膜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3
16
作者 成海亮 肖宏康 《新材料产业》 2015年第5期49-52,共4页
一、纳滤膜(NF)定义与分离机理 纳滤膜(NF)早期被称为“低压反渗透膜”或“疏松反渗透膜”,是一种介于反渗透膜(RO)和超滤膜(UF)之间的新型的压力驱动膜,膜孔径为纳米级(10^-9m),
关键词 纳滤膜 低压反渗透膜 应用 压力驱动膜 分离机理 超滤膜 纳米级 膜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膜对纳滤与反渗透复合膜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衣刚 陈亦力 +2 位作者 李锁定 丑树人 侯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12,共6页
综述了基膜对纳滤与反渗透复合膜的影响,从孔径、孔隙率、亲水性以及表面形貌讨论了基膜对复合膜表面形貌、结构以及分离性能的作用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径迹蚀刻膜、阳极氧化铝膜或嵌段共聚物膜等均孔膜... 综述了基膜对纳滤与反渗透复合膜的影响,从孔径、孔隙率、亲水性以及表面形貌讨论了基膜对复合膜表面形貌、结构以及分离性能的作用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径迹蚀刻膜、阳极氧化铝膜或嵌段共聚物膜等均孔膜作为基膜来进行基础性研究的建议。此外,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讨论了聚砜与聚醚砜常规超滤基膜存在的问题,以及聚乙烯电池隔膜作为新型基膜制备纳滤和反渗透复合膜的优势与发展前景。最后,总结归纳了适合纳滤与反渗透复合膜的基膜基本性能,并展望了基膜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纳滤 反渗透 基膜 电池隔膜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氯性聚酰胺纳滤膜制备及耐氯性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琴 衣刚 +3 位作者 卢彦斌 孙广东 李锁定 任凤伟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4,共6页
针对传统聚哌嗪酰胺纳滤膜在低浓度余氯中暴露后脱盐性能下降的问题,采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对膜脱盐层中的哌嗪端胺基进行了后处理修饰,以三乙醇胺作为反应催化剂和溶剂活化剂,制备了一种通量高的耐氯性纳滤膜.利用FTIR、SE... 针对传统聚哌嗪酰胺纳滤膜在低浓度余氯中暴露后脱盐性能下降的问题,采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对膜脱盐层中的哌嗪端胺基进行了后处理修饰,以三乙醇胺作为反应催化剂和溶剂活化剂,制备了一种通量高的耐氯性纳滤膜.利用FTIR、SEM对改性纳滤膜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GTA和三乙醇胺的浓度、后处理时间对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复合膜通量由54.1 L/(m^(2)·h)提高到62.1 L/(m^(2)·h),氯化钠脱盐率保持在60%左右,并且在含有低浓度余氯(0.5 mg/L)的自来水条件下测试其性能保持稳定.暴露余氯后的钙离子脱盐率稳定,展现出良好的耐氯荷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聚酰胺 耐氯性 自来水 余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卷式膜元件结构优化及理论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月荣 王中阳 +4 位作者 王力 王帅 唐东利 王丽 夏建中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4,共7页
新型聚乙烯/聚酰胺复合纳滤膜(PENF)具有特殊的抗污染机理和性能,且由于膜的超薄特性及运行过程中易变形的特点,导致其卷膜参数与常规聚砜无纺布基纳滤膜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PENF膜特性,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相校核的方法,优化卷式膜... 新型聚乙烯/聚酰胺复合纳滤膜(PENF)具有特殊的抗污染机理和性能,且由于膜的超薄特性及运行过程中易变形的特点,导致其卷膜参数与常规聚砜无纺布基纳滤膜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PENF膜特性,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相校核的方法,优化卷式膜元件给水隔网、产水隔网和卷膜页数,分析PENF膜变形量及膜页数对给水和产水流道水力学特性及元件产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与理论计算具有较好的匹配度.在恒定膜面流速条件下,各型号压力损失大小依次为3409>2016>3112>1332>2809.PENF变形量占据产水流道截面积的20%~30%左右.以最大装填率和最大产水量为优化目标,PENF 3种型号膜元件最佳卷膜页数为:1812元件8页、2512元件15页、3013元件22页.与传统卷式膜元件相比装填率提高34%~98%,产水量增大52%~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F 卷式膜元件 给水隔网 压力损失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中空纤维膜修复技术探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月 张庆磊 +3 位作者 卢彦斌 彭兴峥 余丽丽 苏志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116,共7页
为解决运行过程中功能层破损引起的膜材料提前报废问题,采用自制的针对功能层损伤的微滤膜修复液,以微球吸附法对膜丝进行修复.考察了抽吸时间、抽吸压力以及后处理温度、后处理时间对膜丝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修复后膜丝表... 为解决运行过程中功能层破损引起的膜材料提前报废问题,采用自制的针对功能层损伤的微滤膜修复液,以微球吸附法对膜丝进行修复.考察了抽吸时间、抽吸压力以及后处理温度、后处理时间对膜丝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修复后膜丝表面光滑平整,运行更加平稳.与修复前相比,运行压力降低了79.4%,对M_(n)=600000的PEG截留率提高了19.2%,水接触角降低了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中空纤维膜 膜修复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