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升水 刘庆国 +2 位作者 杨蕾玲 Farrington Gregory C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77-82,共6页
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成就,着重介绍其最新发展动向.
关键词 高分子 固体电解质 单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性能的改进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升水 刘庆国 杨蕾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553-557,共5页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是一种虽为固态但仍具有液体那样能溶解电解质并能传递离子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报道始于1973年,英国的Wright等人首次报道聚氧化乙烯和KSCN的络合物具有离子传导性。随后法国Armand等人进行一系列广...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是一种虽为固态但仍具有液体那样能溶解电解质并能传递离子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报道始于1973年,英国的Wright等人首次报道聚氧化乙烯和KSCN的络合物具有离子传导性。随后法国Armand等人进行一系列广泛的研究,提出聚氧化乙烯-碱金属盐络合物(PEOMX)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性和良好的成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传递离子 溶解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解质SO_2(SO_3)传感器测定烟道气中的SO_2 被引量:2
3
作者 康代温 阎麦成 +3 位作者 阎怀忠 吴卫江 刘庆国 回世强 《中国环境监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34,共4页
本文论述了利用北京科技大学研制的固体电解质SO2(SO3)传感器对测定烟道气中的SO2进行的研究。利用该传感器测定烟道气中的SO2,其测量范围为:50—17000mg/m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0%。因而具有测量范围... 本文论述了利用北京科技大学研制的固体电解质SO2(SO3)传感器对测定烟道气中的SO2进行的研究。利用该传感器测定烟道气中的SO2,其测量范围为:50—17000mg/m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0%。因而具有测量范围宽,精确度高以及稳定性好的特点。设计的试验样机的总体噪声和漂移小于1.0mg/m3,同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操作简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烟道气 二氧化硫 测定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解质SO_2(SO_3)传感器测定烟道气中的SO_2
4
作者 康代温 阎麦成 +3 位作者 阎怀忠 吴卫江 刘庆国 回世强 《山东环境》 1996年第4期16-17,共2页
本文对北京科技大学研制的固体电解质SO2(SO3)传感器测定烟道气中的SO2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用该传感器测定烟道气中SO2具有测量范围宽、稳定性好、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的特点。
关键词 大气监测 二氧化硫 测定 传感器 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高阳 谢晓华 +1 位作者 解晶莹 刘庆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9-483,共5页
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及其添加剂的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电解液作为锂离子蓄电池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性能影响很大。综述了现阶段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的溶剂、锂盐、低温性能以及热稳定性方面的研究状况。添加剂是有效改善锂离子蓄电... 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及其添加剂的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电解液作为锂离子蓄电池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性能影响很大。综述了现阶段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的溶剂、锂盐、低温性能以及热稳定性方面的研究状况。添加剂是有效改善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性能的手段,概述了目前添加剂几个主要方面———SEI成膜添加剂、电导率提高添加剂、电池安全保护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电解液 添加剂 化学电源 金属锂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静 余仲宝 +2 位作者 初旭光 万新华 刘庆国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8-391,共4页
锂离子电池作为可靠的能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型电源驱动设备 ,但由于热稳定性引起的安全问题 ,其使用在大型电池方面受到限制。在文献中报道了很多关于安全性的文章 ,并对短路试验。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安全性 电解液 正极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胡杨 李艳 +3 位作者 钟盛文 李培植 王茹英 刘庆国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用质量比为5:5和7:3的锰酸锂和包覆镍酸锂混合的复合材料作为正极,球形石墨作为负极,制成18650型锂离子电池并进行了安全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热箱实验中,复合材料组装的电池可以耐145~150℃的高温,且在3 C、10 V和5C、10 V过充电条... 用质量比为5:5和7:3的锰酸锂和包覆镍酸锂混合的复合材料作为正极,球形石墨作为负极,制成18650型锂离子电池并进行了安全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热箱实验中,复合材料组装的电池可以耐145~150℃的高温,且在3 C、10 V和5C、10 V过充电条件下安全可靠.随着复合材料中锰酸锂比例的增加,电池的安全性提高.在电池内装置正温度系数端子(PTC),可提高电池的耐过充性和短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复合正极材料 安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Li_xMn_2O_4的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彦彬 赵煜娟 +1 位作者 杜翠薇 刘庆国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5-77,共3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以工业级原料合成了不同Li/Mn比的 3种锂锰尖晶石氧化物 ,并以循环伏安实验及 5 5℃下的恒流充放电实验考察了Li/Mn比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高Li/Mn比的样品具有较好的高温循环性能 ,原因是①Mn3 +的含量降低 ,锰溶解... 采用固相反应法以工业级原料合成了不同Li/Mn比的 3种锂锰尖晶石氧化物 ,并以循环伏安实验及 5 5℃下的恒流充放电实验考察了Li/Mn比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高Li/Mn比的样品具有较好的高温循环性能 ,原因是①Mn3 +的含量降低 ,锰溶解及Jahn -Teller效应受到抑制 ,②充放电过程中结构变化平缓 ,保持了材料结构的稳定性 ;③可逆工作的Li+减少使得充放电过程中晶格体积变化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尖晶石型LIMN2O4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镍超电容器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晓峰 孔祥华 +1 位作者 刘庆国 解晶莹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9-222,共4页
使用传统的水解方法制备了氢氧化镍胶体 ,在 30 0℃下进行烧结处理后得到具有特殊材料微结构以及表面特性的超细氧化镍材料 ,电化学方法证明该材料制备的电极具有典型的电容性能 ,“准电容”比容量达到 2 40F/ g以上 ,优于普通的双电层... 使用传统的水解方法制备了氢氧化镍胶体 ,在 30 0℃下进行烧结处理后得到具有特殊材料微结构以及表面特性的超细氧化镍材料 ,电化学方法证明该材料制备的电极具有典型的电容性能 ,“准电容”比容量达到 2 40F/ g以上 ,优于普通的双电层电容器活性炭电容材料比容量 ,恒流充放电实验证明使用该材料制备的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以及循环寿命 ,是一种极具有发展潜力的储能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镍超电容器 电化学电容 蓄电池 充电 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Ni_(1-y)Co_yO_2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煜娟 陈彦彬 +2 位作者 杜翠薇 余仲宝 刘庆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60,共5页
从材料的结构、合成、电化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贮存性能几个方面综述了LiNi1-yCoyO2 材料近期的研究开发状况。LiNi1-yCoyO2 不仅具备了LiCoO2 的特性 (易合成、性能稳定 ) ,更兼有LiNiO2 的高比容量、低成本之优点。而且在充放电过程中L... 从材料的结构、合成、电化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贮存性能几个方面综述了LiNi1-yCoyO2 材料近期的研究开发状况。LiNi1-yCoyO2 不仅具备了LiCoO2 的特性 (易合成、性能稳定 ) ,更兼有LiNiO2 的高比容量、低成本之优点。而且在充放电过程中LiNi1-yCoyO2 没有发生纯的LiNiO2 材料所经历的三次相变 ,因而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同时LiNi1-yCoyO2的不可逆容量可以为负极SEI膜的形成提供Li源 ,从而减少正极的额外装载量。其它过渡金属离子对LiNi1-yCoyO2 的再掺杂 ,进一步改善了材料的稳定性。实践表明 ,以LiNi1-yCoy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yCoyO2 电化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镍超电容器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晓峰 孔祥华 +1 位作者 刘庆国 解晶莹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6-28,共3页
使用传统的水解方法制备氢氧化镍胶体 ,在 30 0℃下进行烧结处理后得到具有特殊微结构及表面特性的超细氧化镍材料。电化学方法证明该材料制备的电极具有典型的电容性能 ,“准电容”比容量达 2 40 F/ g以上 ,优于普通的双电层电容器活... 使用传统的水解方法制备氢氧化镍胶体 ,在 30 0℃下进行烧结处理后得到具有特殊微结构及表面特性的超细氧化镍材料。电化学方法证明该材料制备的电极具有典型的电容性能 ,“准电容”比容量达 2 40 F/ g以上 ,优于普通的双电层电容器活性炭电容材料比容量。恒流充放电实验证明使用该材料制备的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以及循环寿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镍 电化学电容器 超电容器 准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被引量:12
12
作者 魏秋明 朱时珍 +1 位作者 夏定国 刘庆国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与技术经济诸方面评述了第三代燃料电池(SOFC)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由于第三代燃料电池中大量应用稀土及其固有的一系列优点,值得引起我国的重视。分析表明,在我国开展SOFC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具有重要... 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与技术经济诸方面评述了第三代燃料电池(SOFC)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由于第三代燃料电池中大量应用稀土及其固有的一系列优点,值得引起我国的重视。分析表明,在我国开展SOFC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分析了发展SOFC过程中的材料选择与结构设计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陶瓷 固体氧化物 稀土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Li_(1/9)Ni_(1/3)Mn_(5/9)]O_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万新华 余仲宝 +1 位作者 王静 刘庆国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86,共3页
用共沉淀工艺制备出锰镍复合氢氧化物[M(OH)2,M=Mn和Ni],利用该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和锂盐球磨混均后,高温焙烧,然后利用液氮淬火合成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1/9Ni1/3Mn5/9]O2。通过SEM、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该材料具... 用共沉淀工艺制备出锰镍复合氢氧化物[M(OH)2,M=Mn和Ni],利用该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和锂盐球磨混均后,高温焙烧,然后利用液氮淬火合成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1/9Ni1/3Mn5/9]O2。通过SEM、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该材料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层状结构,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充放电容量、较佳的循环性能和较好的结构稳定性。用锂片和Li[Li1/9Ni1/3Mn5/9]O2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组装成扣式电池,在2 00~4 60V之间、充放电电流为30mA/g条件下进行了循环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材料首次放电容量可高达200mAh/g以上,15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Li1/9Ni1/3Mn5/9]O2 电化学性能 循环性能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彦彬 韩景立 +1 位作者 张刚 刘庆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8-242,共5页
从制备方法、比容量、循环性能、高温性能等几方面对近年来有关LiMn2 O4尖晶石的研究作了综述。烧结温度、氧分压及冷却速度是影响高温固相反应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 ,软化学合成方法具有一些固有的优点 ;合成高n(Li)∶n(Mn)比的Li1 +xMn2... 从制备方法、比容量、循环性能、高温性能等几方面对近年来有关LiMn2 O4尖晶石的研究作了综述。烧结温度、氧分压及冷却速度是影响高温固相反应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 ,软化学合成方法具有一些固有的优点 ;合成高n(Li)∶n(Mn)比的Li1 +xMn2 O4、对LiMn2 O4进行化学嵌锂、或同时利用 3V +4V两个平台的容量可以提高比容量 ;以低价金属离子掺杂、阴 /阳离子同时掺杂、或合成非整比化合物可以改善循环性能 ;过渡金属的掺杂还将改变充放电曲线 ,导致容量向高电位区转移 ;锰的溶解及其引起的结构变化是导致高温下锂锰尖晶石容量衰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LiMn2O4尖晶石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氧化镍超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晓峰 孔祥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15-820,共6页
使用传统的水解方法制备了氢氧化镍胶体,在300℃下进行热处理后得到具有特殊材料微结构以及表面特性的超细氧化镍材料,电化学方法证明该材料制备的电极具有典型的电容性能,“准电容”比容量达到240F/g以上,优于普通的双电... 使用传统的水解方法制备了氢氧化镍胶体,在300℃下进行热处理后得到具有特殊材料微结构以及表面特性的超细氧化镍材料,电化学方法证明该材料制备的电极具有典型的电容性能,“准电容”比容量达到240F/g以上,优于普通的双电层电容器活性炭电容材料比容量,本文首次提出了电容器的正负极采用不同材料的新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电容器工作电位范围相对较窄的不足,并且明显的改善了电容器的大功率放电特性,是一种极具有发展潜力的储能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镍 电化学电容 超电容器 电极材料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阴极材料 被引量:8
16
作者 夏定国 魏秋明 +1 位作者 朱时珍 刘庆国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8-263,共6页
针对稀土材料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综述了稀士复合氧化阴极材料的合成方法,讨论了具有钙钛矿型结构的稀土复合氧化物的阴极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质及掺杂机制。
关键词 阴极材料 燃料电池 氧化物 稀土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聚合物超电容器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晓峰 孔祥华 +1 位作者 解晶莹 刘庆国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4-27,共4页
超电容器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可大功率充放电等特性,应用前景诱人。导电性聚合物由于可取得较高的容量和价格低廉,是合适的超电容器电极材料。采用不同掺杂方式的导电性聚合物(N型或P型)作为电极材料使相应的超电容器分为三种类... 超电容器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可大功率充放电等特性,应用前景诱人。导电性聚合物由于可取得较高的容量和价格低廉,是合适的超电容器电极材料。采用不同掺杂方式的导电性聚合物(N型或P型)作为电极材料使相应的超电容器分为三种类型,各具有不同的工作电压及容量特性。笔者综述了聚合物超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电容器 电化学电容器 高分子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在碳素材料中的扩散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邱新平 沈万慈 +2 位作者 刘英杰 陈南平 刘庆国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1065-1069,共5页
本文利用间歇电量滴定法(GITT)研究了锂在苯碳黑和树脂裂解碳等碳素材料中嵌入时的扩散过程,结果表明,锂在不同碳素材料的石墨微晶区中的扩散过程基本相似,扩散系数在10^(-9)cm^2/s数量级,而在碳素材料的非石墨化区中的扩散则与碳素材... 本文利用间歇电量滴定法(GITT)研究了锂在苯碳黑和树脂裂解碳等碳素材料中嵌入时的扩散过程,结果表明,锂在不同碳素材料的石墨微晶区中的扩散过程基本相似,扩散系数在10^(-9)cm^2/s数量级,而在碳素材料的非石墨化区中的扩散则与碳素材料的结构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 扩散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耐过充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杨 李艳 +2 位作者 连芳 钟盛文 刘庆国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2-464,共3页
在电池串、并联使用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耐过充性在其正常运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概述了过充电时电池内部的反应机理和提高电池耐过充性的措施。研究表明:建立内在的过充保护机制,选择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正极材料,可以提高电池的耐过... 在电池串、并联使用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耐过充性在其正常运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概述了过充电时电池内部的反应机理和提高电池耐过充性的措施。研究表明:建立内在的过充保护机制,选择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正极材料,可以提高电池的耐过充性。采用适当的充电模式,避免高倍率充电,可以防止电池爆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耐过充性 过充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化学镀镍工艺及添加剂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彦彬 刘庆国 +1 位作者 陈诗勇 尹春贵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9-42,共4页
鉴于目前化学镀镍工艺存在的镀液温度高、能耗大及稳定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中温化学镀镍工艺。在正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三种添加剂组合使用,分别研究了络合剂、组合添加剂、温度及pH值对镀层沉积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 鉴于目前化学镀镍工艺存在的镀液温度高、能耗大及稳定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中温化学镀镍工艺。在正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三种添加剂组合使用,分别研究了络合剂、组合添加剂、温度及pH值对镀层沉积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组合添加剂能明显提高镀液的稳定性及沉积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 中温 电镀 镀镍 工艺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