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尾矿粉混凝土在荷载与硫酸盐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的性能劣化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席雅允 刘娟红 程立年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8-1369,共12页
铁尾矿粉作为矿物掺合料应用于混凝土有助于固废高值化利用和节能减排,而关于铁尾矿粉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研究,大多只考虑了单一条件或者加速条件环境,其在多种环境耦合下的劣化特征尚未得到探究.本文将铁尾矿粉作为矿物掺合料应... 铁尾矿粉作为矿物掺合料应用于混凝土有助于固废高值化利用和节能减排,而关于铁尾矿粉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研究,大多只考虑了单一条件或者加速条件环境,其在多种环境耦合下的劣化特征尚未得到探究.本文将铁尾矿粉作为矿物掺合料应用于混凝土中,以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为性能指标,研究荷载-硫酸盐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铁尾矿粉混凝土劣化过程,探究铁尾矿粉掺量和荷载率对铁尾矿粉混凝土内部劣化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SEM)、X-ray衍射分析(XRD)、压汞(MIP)等微观手段揭示铁尾矿粉混凝土在耦合作用下损伤劣化机理.结果表明:适量铁尾矿粉的掺入有利于其与矿粉的协同水化作用,提高混凝土水化程度和基体密实度,减少硫酸根离子传输路径,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荷载的施加使试块内部微裂纹宽度和数量增加,为硫酸根离子的进入提供更多渗透路径,加速铁尾矿粉混凝土损伤劣化过程;耦合作用使得铁尾矿粉混凝土内部损伤不断累积,在微观上表现为结构的疏松和裂缝的衍生扩展,在宏观上表现为力学性能的衰减和整体结构完整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粉混凝土 硫酸盐侵蚀 荷载率 耦合作用 劣化机理 干湿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域和频域特征的图片时序数据解析方法——以地震动数据为例
2
作者 程庆乐 任昊天 +2 位作者 田源 陆新征 李爱群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8,共9页
时序数据对于理解和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保密、获取途径的限制等原因,需要从时域、频域数据的图片中获取时序数据。传统方式下通过直接对图片中时序数据数字化得到的时序数据在时域和频域上均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该问... 时序数据对于理解和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保密、获取途径的限制等原因,需要从时域、频域数据的图片中获取时序数据。传统方式下通过直接对图片中时序数据数字化得到的时序数据在时域和频域上均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考虑时域和频域特征的图片时序数据解析方法。该方法首先从图片中通过数字化方法获取时域和频域数据,以识别得到的较为准确的频域数据曲线作为目标频域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变换修正从图片中直接识别得到的时序数据,从而提高图片时序数据的解析精度。以地震动这一典型时序数据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展示与说明,并与传统直接从图片识别的数字化地震动方法和基于反应谱匹配的频域方法进行了对比。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于2022年台湾省台东县6.5级地震的破坏力评估中。主要结论有:提出的图片时序数据解析方法能够兼顾图片中时域和频域的信息,从而能够解析得到更为准确的时域数据,用于后续工程防灾分析时的误差也更小,为从时序数据图片中识别数据提供了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图片时序数据解析 连续小波变换 反应谱 时频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铝型铁尾矿粉的无熟料固结性能及水化机理 被引量:5
3
作者 安树好 刘娟红 +1 位作者 张月月 王洪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为探究磨细铁尾矿粉在无熟料体系中的固结性能,以硅铝型铁尾矿为主体材料,掺配钙、硫、硅校正材料,在磨细比表面积约为1 000 m2/kg时,使铁尾矿粉获得无熟料高强度固结效果.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同步热分析仪(D... 为探究磨细铁尾矿粉在无熟料体系中的固结性能,以硅铝型铁尾矿为主体材料,掺配钙、硫、硅校正材料,在磨细比表面积约为1 000 m2/kg时,使铁尾矿粉获得无熟料高强度固结效果.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同步热分析仪(DSC-TG)测试技术及化学滴定方法,分析了固结体中水化产物的种类、含量及微观形貌,研究了无熟料固结材料的水化机理.结果表明:当钙、硫、硅校正材料总占比为40%,且三者之间质量比为20∶5∶15时,利用铁尾矿细磨过程中矿物表面晶格畸变形成的非晶质层成分与校正材料之间的水化反应及产物协同效应,能够获得28 d强度为52.08 MPa的固结体;水化过程中,钙矾石(AFt)的快速生成为硬化浆体提供了早期强度,水化硅酸钙(C-S-H)是稳定固结体后期强度的保证,1/7~1/5的晶胶比确保了固结体强度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粉 无熟料固结 非晶质层 水化机理 晶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钢结构碳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庆伟 岳清瑞 +1 位作者 金红伟 冯鹏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7,36,共8页
我国碳排放总量高居世界首位,建筑领域碳排放量巨大,需要积极转型升级,促进其绿色低碳发展。钢结构作为典型的绿色环保型建筑,双碳背景下得到土木工程领域的持续关注。系统总结了目前钢结构碳排放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 我国碳排放总量高居世界首位,建筑领域碳排放量巨大,需要积极转型升级,促进其绿色低碳发展。钢结构作为典型的绿色环保型建筑,双碳背景下得到土木工程领域的持续关注。系统总结了目前钢结构碳排放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重点研究方向。结果表明:钢结构物化阶段和消纳阶段的碳排放是研究重点,碳减排措施研究应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综合考虑。应进一步推进钢结构碳排放相关核算工作和研究,完善相关评价体系和减碳排措施,以助力建筑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钢结构建筑 碳排放 研究进展 绿色低碳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群)和基础设施安全领域软件发展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岳清瑞 施钟淇 +2 位作者 曾滨 许镇 钟儒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9,共9页
为综合分析我国建筑(群)和基础设施安全领域软件发展现状,探索未来发展方向。首先,介绍建筑(群)和基础设施安全领域软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系统梳理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主流商业软件;然后,介绍软件技术水平、自主知识产权水平与核心技术掌... 为综合分析我国建筑(群)和基础设施安全领域软件发展现状,探索未来发展方向。首先,介绍建筑(群)和基础设施安全领域软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系统梳理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主流商业软件;然后,介绍软件技术水平、自主知识产权水平与核心技术掌握程度、软件应用及影响,阐释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群)和基础设施安全领域软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筑(群)和基础设施安全领域软件发展的战略需求、目标、关键前沿技术和支撑保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建筑(群)和基础设施安全领域软件自主知识产权基础相对薄弱,未来应重点在信息化建模、高精度模拟和智能化设计等共性技术和工程应用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群) 基础设施 安全领域 软件发展 自主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制造全过程碳排放与碳减排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庆伟 陈振明 +1 位作者 岳清瑞 冯鹏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13,共6页
发达国家钢结构普遍使用热轧型材,我国钢结构普遍采用钢板制作,其制造过程包括钢板下料、组焊、表面清理及涂装等主要工序,因此我国钢结构制造过程碳排放具有独特性。系统研究了钢结构制造全过程碳排放的来源和产生机理,分别基于制造工... 发达国家钢结构普遍使用热轧型材,我国钢结构普遍采用钢板制作,其制造过程包括钢板下料、组焊、表面清理及涂装等主要工序,因此我国钢结构制造过程碳排放具有独特性。系统研究了钢结构制造全过程碳排放的来源和产生机理,分别基于制造工序和投入产出法,对制造全过程的碳排放进行了详细核算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废钢循环时,制造全过程碳排放为2606.90~2616.82kg;考虑废钢循环时,制造全过程碳排放为1369.30~1379.22kg。根据实际案例分析,给出了钢结构制造全过程碳排放参考值及碳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制造全过程 碳排放 计算模型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粉与超细铁尾矿粉在无熟料固结体中的协同水化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安树好 刘娟红 +1 位作者 张月月 李康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13-122,共10页
超细铁尾矿粉表面非晶态铝硅酸盐矿物成分具有水化活性,能够形成较高强度的无熟料固结体,但存在早期水化速率快、后期强度低的缺点。本工作考察了掺入矿渣粉对超细铁尾矿基无熟料固结体微观结构及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硬化浆体中水化产物... 超细铁尾矿粉表面非晶态铝硅酸盐矿物成分具有水化活性,能够形成较高强度的无熟料固结体,但存在早期水化速率快、后期强度低的缺点。本工作考察了掺入矿渣粉对超细铁尾矿基无熟料固结体微观结构及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硬化浆体中水化产物的形貌、种类及含量的差异,并研究了二者在无熟料固结过程中的协同水化硬化机制。结果表明:磨细铁尾矿粉和矿渣粉质量比在1∶1时无熟料固结体28 d可以获得78 MPa以上的强度,XRD、TG-DSC分析结果及SEM微观形貌显示铁尾矿粉和矿渣粉的水化产物一致,均为铝掺杂水化硅酸钙(C-(A)-S-H)和钙矾石(AFt),固结体中AFt的生成量早期与矿渣粉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后期受体系中SO_(3)含量的控制,固结体的线性膨胀率与AFt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矿渣粉和铁尾矿粉复配可以明显改善试样硬化体的孔结构,二者比例在1∶1时孔径分布最优。本研究证实了矿渣粉与超细铁尾矿粉在无熟料固结过程中有明显的水化协同效应,超细铁尾矿粉表面非晶态成分的早期水化产物对硬化浆体早期起到固结和填充效应,矿渣粉的持续水化补充了后期新的水化产物,二者在水化过程中的协同机制增加了体系中水化产物的生成量,改善了浆体的孔结构,提高了密实度,使固结体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铁尾矿粉 矿渣粉 无熟料固结体 非晶态成分 协同水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InSAR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金鹿 张强 +2 位作者 朱尚清 刘越 黄泽华 《市政技术》 2022年第7期181-187,204,共8页
公路边坡的稳定性是整个公路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需要选取有效的边坡变形监测方法对其进行监测。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能够快速、大范围获取精确大地变形数据,在公路边坡变形监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以北京市怀柔... 公路边坡的稳定性是整个公路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需要选取有效的边坡变形监测方法对其进行监测。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能够快速、大范围获取精确大地变形数据,在公路边坡变形监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以北京市怀柔区G111京加路山区路段为研究对象,介绍了PS-InSAR原理,并通过使用31景“哨兵1A”卫星影像数据对区域路段进行普查,采用PS-InSAR对京加路沿线边坡进行高精度识别与分析,筛查出京加路沿线隐患点33处,并确认出12处风险等级较高的区域与养护巡查确定的结果吻合,实现了在重点隐患区域布置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化趋势,为公路边坡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变形 监测 PS-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基化学注浆材料原位可注性优化研究
9
作者 冯兴隆 韩江峰 +3 位作者 朱乾坤 李子一 刘娟红 安树好 《金属矿山》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为解决普朗铜矿采矿区表层冰碛物原位注浆浆液渗透困难的问题,研究了水玻璃基化学注浆材料组分对浆液可注性和固结体强度的影响,并采用管道模拟注浆对其可注性及固结体强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高水玻璃波美度能够缩短浆液的凝胶生... 为解决普朗铜矿采矿区表层冰碛物原位注浆浆液渗透困难的问题,研究了水玻璃基化学注浆材料组分对浆液可注性和固结体强度的影响,并采用管道模拟注浆对其可注性及固结体强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高水玻璃波美度能够缩短浆液的凝胶生成时间,少量掺入偶联剂可显著提升浆液的可注性,但过多的掺量对可注性影响不大;在改性固化剂的最佳掺量范围内,提高改性固化剂掺量,浆液的初始黏度值增加。改性固化剂掺量超过最佳值后浆液的初始黏度有所下降,浆液可注性提高,但固结体强度降低;通过调控水玻璃波美度、改性固化剂和偶联剂之间的掺量及比例,获得了最优的浆液可注性和冰碛物固结体强度的水玻璃基化学注浆固结材料;模拟注浆试验表明,在0.5~1.0 MPa注浆压力下,最优配比的注浆液可在4~7 min内完成对冰碛物重塑体的渗透注浆,注浆率达到13%以上,28 d固结体强度最低达到2.58 MPa,注浆液的可注性和冰碛物固结体的抗压强度均达到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朗铜矿 冰碛物原位注浆 水玻璃基注浆材料 浆液黏度 可注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石膏组分和微纳米结构“双基因”调控的铁尾矿粉无熟料固结体力学性能
10
作者 刘娟红 安树好 +1 位作者 陈德平 张月月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59-168,共10页
为了探究超细铁尾矿粉颗粒表面非晶态SiO_(2)和Al_(2)O_(3)在石灰-石膏体系中的水化固化机理及调控因素,本工作考察了石膏掺量和铁尾矿粉中微纳米级颗粒含量之间的匹配对固结体强度的影响,利用XRD、TG-DSC、SEM和化学滴定法测试分析了... 为了探究超细铁尾矿粉颗粒表面非晶态SiO_(2)和Al_(2)O_(3)在石灰-石膏体系中的水化固化机理及调控因素,本工作考察了石膏掺量和铁尾矿粉中微纳米级颗粒含量之间的匹配对固结体强度的影响,利用XRD、TG-DSC、SEM和化学滴定法测试分析了固结体试样中水化产物的种类、形貌及含量的变化,研究了这些变化对固结体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超细铁尾矿粉中小于1.096μm的微纳米颗粒含量显著影响着铁尾矿粉在碱溶液中Si和Al元素的溶出行为,固结体强度随着这些微纳米颗粒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固结体中的主要水化产物是铝掺杂的水化硅酸钙(C-(A)-S-H)和钙矾石(AFt)。石膏掺量与铁尾矿粉中微纳米颗粒含量的最佳匹配值对固结体的强度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微纳米颗粒含量越高,对应的石膏最佳掺量越大。石膏组分保证了AFt的生成和稳定,同时也加速了铁尾矿粉颗粒表面非晶态成分的水化。本工作探明了固结材料中最佳石膏掺量与微纳米铁尾矿粉颗粒含量的关联关系及其机理,证实了微纳米级颗粒是无熟料固结体结构中的基本活性单元,石膏的掺入对微纳米颗粒的水化起到调控作用,水化后的微纳米颗粒演变为固结体的基本结构单元,这种组分和结构的“双基因”调控机制影响着固结体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铁尾矿粉 微纳米颗粒 石膏掺量 无熟料固结体 力学性能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膨胀剂对风电灌浆料早期膨胀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韩宇栋 谢月 +2 位作者 岳清瑞 杨峰 丁振跃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1-619,共9页
基于改进的竖向膨胀率(εv)测试方法,获得了高强风电灌浆料0~24 h、1~7 d的εv发展全曲线;并研究了掺合料比例及组合膨胀剂比例对灌浆料εv、流动度、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料0~24 h竖向膨胀率曲线呈“四阶段”特征;在0%~20%掺... 基于改进的竖向膨胀率(εv)测试方法,获得了高强风电灌浆料0~24 h、1~7 d的εv发展全曲线;并研究了掺合料比例及组合膨胀剂比例对灌浆料εv、流动度、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料0~24 h竖向膨胀率曲线呈“四阶段”特征;在0%~20%掺量范围内提高硅灰掺量,灌浆料流动度下降,0~24 h内εv曲线峰值先增大后减小;塑性膨胀剂(PEA)对24 h内εv发展起主导作用,复掺氧化钙-硫铝酸钙双源膨胀剂(HP-CSA)后,εv峰值减小,24 hεv下降、3 hεv增大,有利于控制24 h与3 h的εv差值;在1~7 d内,0.03%掺量的PEA即可促进HP-CSA膨胀效能的发挥,6%以上掺量的HP-CSA可较好补偿竖向自收缩变形而获得净膨胀灌浆料;PEA与HP-CSA组合,可发挥时间上接力、效果上协同的膨胀调控作用,可分阶段、按需设计,从而实现对灌浆料7 d内竖向膨胀率的精细调控;随组合膨胀剂掺量增加,灌浆料初始和30 min流动度无明显变化,28 d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本文研究范围内,0.06%PEA+6%HP-CSA是最优掺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风电灌浆料 竖向膨胀率 塑性膨胀剂 氧化钙-硫铝酸钙双源膨胀剂 组合与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高层模块化结构及建造技术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6
12
作者 岳清瑞 吴朝昀 +5 位作者 刘晓刚 郭江然 赵鹤 饶少华 张宗军 刘鹏远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共19页
模块化结构相比传统的结构形式具有建造效率高、标准化程度高、节省劳动力、低碳环保、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新型建筑工业化背景下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模块化结构逐渐向多高层方向发展,在受力性能和建筑技术... 模块化结构相比传统的结构形式具有建造效率高、标准化程度高、节省劳动力、低碳环保、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新型建筑工业化背景下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模块化结构逐渐向多高层方向发展,在受力性能和建筑技术等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促进多高层模块化结构的研究和应用,对模块化单元、模块化结构、结构力学性能及设计要求、模块化建造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模块化单元进行分类,对比不同类型模块化单元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介绍适用于多高层建筑的模块化结构及其工程应用;梳理模块化结构在各类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的研究和相关设计标准;总结现有的模块化建造技术,根据建造顺序详细梳理模块化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目前,多高层模块化结构在连接节点、体系分析、高性能材料应用、标准规范、安装装备和一体化设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综合考虑全流程建造环节开展系统性研究,加强各专业协同,形成多高层模块化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结构 多高层建筑 模块化单元 结构体系 建造技术
原文传递
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的研究现状及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静 李大鹏 +3 位作者 岳清瑞 曾滨 刘晓刚 樊健生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0-626,共7页
第266期双清论坛"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前沿理论与方法"围绕土木工程智能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面对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工程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对于促进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 第266期双清论坛"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前沿理论与方法"围绕土木工程智能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面对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工程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对于促进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工程运维管理体系创新以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新突破均具有重要意义,是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前沿之一。论坛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凝练了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1)智能设计、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2)智能建造;(3)智能诊治和运维;(4)全寿命周期数据与智能管控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土木工程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的研究必将助推我国土木工程向绿色化、长寿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土木工程建造运维品质,并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与基础设施 全寿命周期 智能设计与智能结构 智能建造 智能诊治与运维 智能管控平台
原文传递
内养护剂和膨胀剂组合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宇栋 李威 +2 位作者 岳清瑞 谢月 刘子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4-611,共8页
为在等抗压强度前提下调控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开裂,以膨胀剂(HP-CSA)和由高吸水树脂(SAP)引入的内养护水占胶凝材料相同比例进行组合,设计了各自的内掺量均为0%、4.5%、6.0%、9.0%共4种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了其对混凝土早期收缩的调控规律,... 为在等抗压强度前提下调控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开裂,以膨胀剂(HP-CSA)和由高吸水树脂(SAP)引入的内养护水占胶凝材料相同比例进行组合,设计了各自的内掺量均为0%、4.5%、6.0%、9.0%共4种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了其对混凝土早期收缩的调控规律,并分析了混凝土收缩、力学强度、内部相对湿度和干燥失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土早期收缩和内部相对湿度发展均呈2阶段规律;随“HP-CSA+SAP”组合掺量增加,其对混凝土早期收缩的调控作用逐渐增强,且在阶段I的调控作用更为显著,但28 d时仍不能根除混凝土的净干燥收缩;组合掺量对混凝土早期内部湿度发展的整体影响较小;混凝土28 d内的净干燥收缩与干燥失水率之间基本呈线性正相关.从调控收缩、强度保持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6.0%为最优调控组合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收缩 高吸水树脂内养护剂 膨胀剂 双掺 等强度 干燥失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震韧性城市评估与构建 被引量:5
15
作者 翟长海 岳清瑞 谢礼立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对城市的地震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韧性城市理论的提出为有效解决城市地震安全风险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合理的城市抗震韧性评估和构建途径。为此,阐述了抗震韧...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对城市的地震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韧性城市理论的提出为有效解决城市地震安全风险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合理的城市抗震韧性评估和构建途径。为此,阐述了抗震韧性城市的内涵、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评估指标,将城市抗震韧性的构成要素概括为“一个根本、两个保障”,即工程系统、制度系统、社会和经济系统。建立了基于震后损失及恢复时间的双参数城市抗震韧性评估方法,提出了“设定目标→评估→提升→再评估”的韧性城市的构建途径。所提方法可为单体基础设施、工程系统、城市系统抗震韧性,以及其他灾害韧性的评估和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抗震韧性 构成要素 评价指标 韧性评估方法与构建
原文传递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研究评述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宇栋 谢月 +2 位作者 岳清瑞 李威 彭博 《工业建筑》 2024年第1期31-45,共15页
水泥基灌浆材料以其高流动性、微膨胀和高强度等重要特征,在各类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呈现出性能不断分化的发展趋势。针对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发展和应用,首先总结了其发展阶段及概况;然后系统分析了水泥基灌浆材料按性能特征的分类和按... 水泥基灌浆材料以其高流动性、微膨胀和高强度等重要特征,在各类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呈现出性能不断分化的发展趋势。针对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发展和应用,首先总结了其发展阶段及概况;然后系统分析了水泥基灌浆材料按性能特征的分类和按应用领域的分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结合应用领域分类介绍了不同用途的水泥基灌浆材料典型应用案例;最后,对水泥基灌浆材料国内标准化发展历程进行了重点梳理,对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若干研究和工程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灌浆材料 特征性能 应用 分类 标准
原文传递
基于“风险源-承灾体-减灾力”的“防-诊-治-应”城市安全技术体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岳清瑞 施钟淇 +4 位作者 崔文惠 邓鹏 周琳 陆新征 许镇 《工业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共9页
城镇化快速推进使城市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城市正常运行,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风险源-承灾体-减灾力”的城市安全理论框架,以实战为导向,提出“防范预警-诊断评估-治理提升-应急救援(防-诊-治-应)”... 城镇化快速推进使城市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城市正常运行,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风险源-承灾体-减灾力”的城市安全理论框架,以实战为导向,提出“防范预警-诊断评估-治理提升-应急救援(防-诊-治-应)”的城市安全技术体系,系统化地呈现了“防-诊-治-应”四阶段的工作内容,总结了深圳市在该技术体系下的实践经验。该体系全面考虑了风险源、承灾体、减灾力三类城市安全要素,构建了城市安全管理的新路径,以期为城市安全治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安全 风险管控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技术体系
原文传递
桥梁裂缝智能识别与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岳清瑞 徐刚 刘晓刚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8,共13页
当前,裂缝识别与监测一直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桥梁结构现场检测与监测中,传统的裂缝识别与监测技术尚不足以满足实际工程的时效性和精确性需求,尤其是裂缝监测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裂缝图像识别极大提升了裂缝检测的... 当前,裂缝识别与监测一直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桥梁结构现场检测与监测中,传统的裂缝识别与监测技术尚不足以满足实际工程的时效性和精确性需求,尤其是裂缝监测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裂缝图像识别极大提升了裂缝检测的效率和精度,但目前仅能获得特定时刻的裂缝信息,缺乏对裂缝产生和演化过程的监测能力,而这些信息对混凝土结构服役安全量化和科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裂缝识别与监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和讨论了裂缝数据集构建基准,改进优化了裂缝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算法,提出一种多任务集成一体化实时识别算法,并建立了该模型推理效果评价方法,优化了裂缝参数计算方法,最终形成了裂缝识别及动态扩展自动化实时监测方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裂缝智能识别与监测方法可以对新裂缝的产生和既有裂缝的全局演化实现良好追踪,监测数据可以为桥梁结构当前服役性能的科学量化评估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桥梁结构 智能识别与监测 混凝土裂缝 深度学习 裂缝参数 推理效果
原文传递
双碳目标下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庆伟 岳清瑞 +2 位作者 冯鹏 谢娜 刘毅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3,共7页
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筑业更是要积极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钢结构属于典型的绿色环保节能型结构,符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2020年... 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筑业更是要积极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钢结构属于典型的绿色环保节能型结构,符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2020年钢结构产量达到了8900万t。通过对钢结构行业近年来的调研数据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了钢结构行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钢结构相关政策、加工区域特点、钢材品种及强度应用、钢结构应用领域、人均生产劳动率、行业集中度等,指出了双碳目标下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趋势及路径,对钢结构行业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钢结构行业 发展现状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跨等截面连续梁的解析计算公式
20
作者 周毅 岳清瑞 +1 位作者 潘旦光 兰成明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70-1976,共7页
求解等跨等截面连续梁的变形和内力是土木工程领域的典型问题.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利用位移法和辅助数列推导出任意跨数的等跨等截面连续梁梁端转动刚度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得到连续梁支点转角、弯矩在跨中集中荷载、满跨均布荷... 求解等跨等截面连续梁的变形和内力是土木工程领域的典型问题.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利用位移法和辅助数列推导出任意跨数的等跨等截面连续梁梁端转动刚度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得到连续梁支点转角、弯矩在跨中集中荷载、满跨均布荷载、竖向温差作用下的通用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当跨数趋于无穷大时,等跨等截面连续梁的梁端转动刚度上限值为单跨梁抗弯线刚度的2√3倍.不同跨数的等跨等截面连续梁可采用形式统一的解析公式计算支点转角和弯矩,不同静力荷载作用结果的区别仅由单跨梁的固端弯矩决定.所得公式形式简洁、通用性强、应用方便,能揭示跨数对连续梁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亦可用于分析顶推施工导梁参数优化等实际工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 转角 弯矩 解析公式 结构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