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车载变压吸附制氧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1
作者
王永国
赵力生
+5 位作者
张全立
李烨
杨雄
孙宁起
李子宜
刘应书
《医用气体工程》
2024年第6期9-14,共6页
我国西部高原地区海拔高,氧分压低,不仅影响高原人群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了高原车辆的机动性能,进而导致西藏地区经济的缓慢发展。高原人群通过吸氧可以保证身心健康,同样,高原车辆发动机通过供氧可以保证燃油的完全燃烧,提高车辆在...
我国西部高原地区海拔高,氧分压低,不仅影响高原人群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了高原车辆的机动性能,进而导致西藏地区经济的缓慢发展。高原人群通过吸氧可以保证身心健康,同样,高原车辆发动机通过供氧可以保证燃油的完全燃烧,提高车辆在高原的机动性能。因此,研发车载制氧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本文设计了两塔变压吸附(PSA)制氧工艺以支持车载型制氧装置的研究,采用锂型分子筛研究吸附时间、均压时间、均压方式、产品气流量对制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均压步骤的制氧工艺要比无均压步骤的制氧工艺更有利于分子筛吸附氮气。本文设计的五种均压方式都能提高制氧效果,其大小排序为:先上均压再上下同时均压>上下同时均压>先下均压再上下同时均压>上均压>下均压;随吸附时间的增加,氧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最佳的吸附时间,而氧回收率不断升高;随均压时间的增加,氧浓度也是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最佳的均压时间,而氧回收率不断升高;随产品气流量增加,氧浓度降低,氧回收率升高。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制氧装置的产氧性能达到最优,产品气流量最高可达2.5 L/min,氧浓度最高可达9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车载
制氧
变压吸附
流量
氧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变压吸附分离煤矿瓦斯吸附剂的选择及改性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坚
宁红艳
+3 位作者
马东柱
梁文俊
何洪
刘应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26-130,共5页
针对煤矿瓦斯富集分离吸附剂开展一系列的研究,选用了5种市售活性炭纤维做吸附剂,测定其比表面积以及在293 K时对CH4和N2的变压吸附等温线,并通过比较吸附能力和分离因子,选择一种最佳的吸附剂并对其进行氨水浸渍改性,探索最佳的改性条...
针对煤矿瓦斯富集分离吸附剂开展一系列的研究,选用了5种市售活性炭纤维做吸附剂,测定其比表面积以及在293 K时对CH4和N2的变压吸附等温线,并通过比较吸附能力和分离因子,选择一种最佳的吸附剂并对其进行氨水浸渍改性,探索最佳的改性条件。结果表明:ZC1是最佳的改性材料,与原始ACF相比,经氨水改性后的活性炭纤维其孔容及比表面积增加,对甲烷的吸附量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用浓度为5 mol/L的氨水改性的ACF效果最佳,其分离系数为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变压吸附
瓦斯
活性炭纤维
吸附等温线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径向流吸附器制氧流程的参数实验研究
3
作者
施绍松
刘应书
+2 位作者
李永玲
孟宇
杨雄
《低温与特气》
CAS
2011年第6期20-25,共6页
建立一套径向流变压吸附制氧实验装置,对径向流制氧流程的吸附时间、均压时间、节流孔径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均压时间对产品气浓度影响最大,最佳均压时间为2到3s;其次是吸附时间,最佳吸附时间7s;节流孔径对产品气浓度也有很大影响...
建立一套径向流变压吸附制氧实验装置,对径向流制氧流程的吸附时间、均压时间、节流孔径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均压时间对产品气浓度影响最大,最佳均压时间为2到3s;其次是吸附时间,最佳吸附时间7s;节流孔径对产品气浓度也有很大影响,最佳节流子孔径为1.2 mm。装置能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浓度为93.5%的产品气,产气量0.16 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流吸附器
制氧
变压吸附
流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变压吸附浓缩煤层气吸附剂的选择实验
被引量:
17
4
作者
刘应书
郭广栋
+3 位作者
杨雄
李永玲
张辉
孟宇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共4页
测量了5种活性炭在298,308,318 K时对CH4和N2的平衡吸附量并绘出相应的吸附等温线。结合5种活性炭的特性参数以及其对CH4和N2的吸附量,分析了影响活性炭对CH4和N2的吸附量的因素。以Langmuir吸附方程关联实验数据,计算出5种活性炭在不...
测量了5种活性炭在298,308,318 K时对CH4和N2的平衡吸附量并绘出相应的吸附等温线。结合5种活性炭的特性参数以及其对CH4和N2的吸附量,分析了影响活性炭对CH4和N2的吸附量的因素。以Langmuir吸附方程关联实验数据,计算出5种活性炭在不同温度下对CH4和N2的分离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选择变压吸附浓缩煤层气的吸附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活性炭
PSA
吸附等温线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医用压缩空气中一氧化碳净化及检测技术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应书
姜理俊
+2 位作者
霍婧
杨雄
李子宜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1期160-164,共5页
医用压缩空气中一氧化碳(CO)的净化是医院气体系统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综述医用压缩空气中CO的净化脱除和检测方法,分析医用压缩空气中CO净化的必要性,以及催化氧化法、吸收净化法和吸附法脱除CO的原理和特点,提出催化氧化法是适用于...
医用压缩空气中一氧化碳(CO)的净化是医院气体系统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综述医用压缩空气中CO的净化脱除和检测方法,分析医用压缩空气中CO净化的必要性,以及催化氧化法、吸收净化法和吸附法脱除CO的原理和特点,提出催化氧化法是适用于医用压缩空气中CO净化的方法。通过介绍空气中CO常温催化净化的研究结果,总结CO气体的主要检测方法,指出电化学检测法和红外光谱法是适合医用压缩空气中CO浓度检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压缩空气
一氧化碳(CO)
净化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型变压吸附制氧机吸附剂的选择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应书
王曦
《低温与特气》
CAS
2011年第3期4-7,共4页
吸附剂的选择是变压吸附制氧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测量了3种沸石分子筛在298 K、308 K和318 K时对N2和O2的平衡吸附量并绘出了相应的吸附等温线。结合3种吸附剂的特性参数以及其对N2和O2的吸附量,分析了影响沸石分子筛...
吸附剂的选择是变压吸附制氧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测量了3种沸石分子筛在298 K、308 K和318 K时对N2和O2的平衡吸附量并绘出了相应的吸附等温线。结合3种吸附剂的特性参数以及其对N2和O2的吸附量,分析了影响沸石分子筛对N2和O2的吸附量的因素。以Langmuir吸附方程以及实验数据,计算出了这3种吸附剂在不同温度下Langmuir特征参数qm和B。研究结果可为微型变压吸附制氧系统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分子筛
静态吸附
吸附等温线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相对封闭环境增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7
7
作者
杨国萍
刘应书
车晓葵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28,共5页
本文对相对封闭环境增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制氧机氧气流量对相对封闭环境内氧浓度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循环风影响室内氧浓度的扩散和分布。相对封闭环境不增氧时,室内人员耗氧导致该环境内氧浓度明显下降,增氧可以显著提高相对...
本文对相对封闭环境增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制氧机氧气流量对相对封闭环境内氧浓度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循环风影响室内氧浓度的扩散和分布。相对封闭环境不增氧时,室内人员耗氧导致该环境内氧浓度明显下降,增氧可以显著提高相对封闭环境内的氧含量。与传统增新风空调系统相比,相对封闭环境增氧系统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节约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增氧
富氧空凋
制氧
原文传递
题名
车载变压吸附制氧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1
作者
王永国
赵力生
张全立
李烨
杨雄
孙宁起
李子宜
刘应书
机构
中铁二局第二
工程
有限公司
北京科技大学气体分离工程研究所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中科院物理
研究所
中科汇智(东莞)设备
科技
有限公司
西藏自治区高原制供氧与人居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医用气体工程》
2024年第6期9-14,共6页
基金
编号:XZ202401YD0004,课题名称:智能化低能耗高原家居制氧供氧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
编号:2022YFC2403703,课题名称:高原PSA/M耦合制氧工艺与氧浓度及流量高精度一体检测器研发
+1 种基金
编号:2022YFC2403702,课题名称:氮氧分子强辨识分离材料及分子筛膜组件研制
编号:2022YFC3005803,课题名称:多能源驱动模块化制氧供氧关键技术及装备。
文摘
我国西部高原地区海拔高,氧分压低,不仅影响高原人群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了高原车辆的机动性能,进而导致西藏地区经济的缓慢发展。高原人群通过吸氧可以保证身心健康,同样,高原车辆发动机通过供氧可以保证燃油的完全燃烧,提高车辆在高原的机动性能。因此,研发车载制氧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本文设计了两塔变压吸附(PSA)制氧工艺以支持车载型制氧装置的研究,采用锂型分子筛研究吸附时间、均压时间、均压方式、产品气流量对制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均压步骤的制氧工艺要比无均压步骤的制氧工艺更有利于分子筛吸附氮气。本文设计的五种均压方式都能提高制氧效果,其大小排序为:先上均压再上下同时均压>上下同时均压>先下均压再上下同时均压>上均压>下均压;随吸附时间的增加,氧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最佳的吸附时间,而氧回收率不断升高;随均压时间的增加,氧浓度也是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最佳的均压时间,而氧回收率不断升高;随产品气流量增加,氧浓度降低,氧回收率升高。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制氧装置的产氧性能达到最优,产品气流量最高可达2.5 L/min,氧浓度最高可达93.48%。
关键词
高原
车载
制氧
变压吸附
流量
氧浓度
Keywords
plateau
onboard
oxygen generation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flow
oxygen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TQ116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变压吸附分离煤矿瓦斯吸附剂的选择及改性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坚
宁红艳
马东柱
梁文俊
何洪
刘应书
机构
北京
工业
大学
环境与能源
工程
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气体分离工程研究所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26-130,共5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9AA063201)
文摘
针对煤矿瓦斯富集分离吸附剂开展一系列的研究,选用了5种市售活性炭纤维做吸附剂,测定其比表面积以及在293 K时对CH4和N2的变压吸附等温线,并通过比较吸附能力和分离因子,选择一种最佳的吸附剂并对其进行氨水浸渍改性,探索最佳的改性条件。结果表明:ZC1是最佳的改性材料,与原始ACF相比,经氨水改性后的活性炭纤维其孔容及比表面积增加,对甲烷的吸附量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用浓度为5 mol/L的氨水改性的ACF效果最佳,其分离系数为5.32。
关键词
吸附剂
变压吸附
瓦斯
活性炭纤维
吸附等温线
分离因子
Keywords
adsorbent
PSA
gas
ACF
equbilium isotherm
separation factor
分类号
TD82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TQ5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径向流吸附器制氧流程的参数实验研究
3
作者
施绍松
刘应书
李永玲
孟宇
杨雄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气体分离工程研究所
出处
《低温与特气》
CAS
2011年第6期20-25,共6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2009AA063201)
文摘
建立一套径向流变压吸附制氧实验装置,对径向流制氧流程的吸附时间、均压时间、节流孔径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均压时间对产品气浓度影响最大,最佳均压时间为2到3s;其次是吸附时间,最佳吸附时间7s;节流孔径对产品气浓度也有很大影响,最佳节流子孔径为1.2 mm。装置能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浓度为93.5%的产品气,产气量0.16 m3/h。
关键词
径向流吸附器
制氧
变压吸附
流程参数
Keywords
radial flow absorber
oxygen production
PAS
process parameters
分类号
TQ116.1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变压吸附浓缩煤层气吸附剂的选择实验
被引量:
17
4
作者
刘应书
郭广栋
杨雄
李永玲
张辉
孟宇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气体分离工程研究所
出处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共4页
文摘
测量了5种活性炭在298,308,318 K时对CH4和N2的平衡吸附量并绘出相应的吸附等温线。结合5种活性炭的特性参数以及其对CH4和N2的吸附量,分析了影响活性炭对CH4和N2的吸附量的因素。以Langmuir吸附方程关联实验数据,计算出5种活性炭在不同温度下对CH4和N2的分离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选择变压吸附浓缩煤层气的吸附剂提供参考。
关键词
煤层气
活性炭
PSA
吸附等温线
分离因子
分类号
TD712.67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医用压缩空气中一氧化碳净化及检测技术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应书
姜理俊
霍婧
杨雄
李子宜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气体分离工程研究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研究
院
出处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1期160-164,共5页
文摘
医用压缩空气中一氧化碳(CO)的净化是医院气体系统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综述医用压缩空气中CO的净化脱除和检测方法,分析医用压缩空气中CO净化的必要性,以及催化氧化法、吸收净化法和吸附法脱除CO的原理和特点,提出催化氧化法是适用于医用压缩空气中CO净化的方法。通过介绍空气中CO常温催化净化的研究结果,总结CO气体的主要检测方法,指出电化学检测法和红外光谱法是适合医用压缩空气中CO浓度检测的方法。
关键词
医用压缩空气
一氧化碳(CO)
净化
检测技术
Keywords
Medical compressed air
Carbon monoxide(CO)
Purific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R197.39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型变压吸附制氧机吸附剂的选择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应书
王曦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气体分离工程研究所
出处
《低温与特气》
CAS
2011年第3期4-7,共4页
文摘
吸附剂的选择是变压吸附制氧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测量了3种沸石分子筛在298 K、308 K和318 K时对N2和O2的平衡吸附量并绘出了相应的吸附等温线。结合3种吸附剂的特性参数以及其对N2和O2的吸附量,分析了影响沸石分子筛对N2和O2的吸附量的因素。以Langmuir吸附方程以及实验数据,计算出了这3种吸附剂在不同温度下Langmuir特征参数qm和B。研究结果可为微型变压吸附制氧系统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沸石分子筛
静态吸附
吸附等温线
特征参数
Keywords
zeolite molecular sieve
static adsorption
adsorption isotherm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分类号
TQ116.14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相对封闭环境增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7
7
作者
杨国萍
刘应书
车晓葵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气体分离工程研究所
中外建
工程
设计与顾问公司
出处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28,共5页
文摘
本文对相对封闭环境增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制氧机氧气流量对相对封闭环境内氧浓度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循环风影响室内氧浓度的扩散和分布。相对封闭环境不增氧时,室内人员耗氧导致该环境内氧浓度明显下降,增氧可以显著提高相对封闭环境内的氧含量。与传统增新风空调系统相比,相对封闭环境增氧系统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节约运行成本。
关键词
室内增氧
富氧空凋
制氧
Keywords
oxygen enrichment, oxygen enriche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xygen generation
分类号
P46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TU831.3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车载变压吸附制氧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王永国
赵力生
张全立
李烨
杨雄
孙宁起
李子宜
刘应书
《医用气体工程》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变压吸附分离煤矿瓦斯吸附剂的选择及改性
李坚
宁红艳
马东柱
梁文俊
何洪
刘应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径向流吸附器制氧流程的参数实验研究
施绍松
刘应书
李永玲
孟宇
杨雄
《低温与特气》
CAS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变压吸附浓缩煤层气吸附剂的选择实验
刘应书
郭广栋
杨雄
李永玲
张辉
孟宇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0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医用压缩空气中一氧化碳净化及检测技术
刘应书
姜理俊
霍婧
杨雄
李子宜
《中国医学装备》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微型变压吸附制氧机吸附剂的选择
刘应书
王曦
《低温与特气》
CAS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相对封闭环境增氧的实验研究
杨国萍
刘应书
车晓葵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8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