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气高炉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薛庆国 杨帆 +5 位作者 张欣欣 王静松 左海滨 姜泽毅 佘雪峰 王广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79-1591,共13页
首先介绍了氧气高炉的发展历程,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着眼于解决由于氧气代替空气鼓风而引起的“上冷下热”问题,并总结了各国研究者提出的氧气高炉流程及其主要特点.随后系统阐述了北京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在氧气高炉工艺基础研究与工程技... 首先介绍了氧气高炉的发展历程,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着眼于解决由于氧气代替空气鼓风而引起的“上冷下热”问题,并总结了各国研究者提出的氧气高炉流程及其主要特点.随后系统阐述了北京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在氧气高炉工艺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这些研究包括氧气高炉流程设计,含铁炉料还原与软熔,氧气鼓风及循环煤气喷吹条件下的煤粉燃烧,循环煤气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等炉内反应与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回旋区及全炉数值模拟研究,为氧气高炉的工程化实施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对氧气高炉的碳素流及节碳潜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富氢碳氢循环氧气高炉将成为炼铁低碳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减排 氧气高炉 低碳炼铁 煤气循环 数值模拟 富氢碳氢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生产余能回收的一种新的能量分析法 被引量:4
2
作者 税烺 贺东风 +2 位作者 艾立翔 徐安军 田乃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1期43-48,共6页
针对冶金生产余能回收过程,结合传统热平衡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提出了结合两者优点的新能量分析方法.并运用国内某大型钢铁厂的生产数据及相关参数建立起针对钢铁生产余能资源的能量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理论工序最小能耗,分析了各... 针对冶金生产余能回收过程,结合传统热平衡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提出了结合两者优点的新能量分析方法.并运用国内某大型钢铁厂的生产数据及相关参数建立起针对钢铁生产余能资源的能量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理论工序最小能耗,分析了各工序节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生产 余能资源 最小能耗 火用 节能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铪对粉末冶金高温合金FGH97粉末颗粒的影响
3
作者 黄运红 张义文 +2 位作者 王福明 李长荣 华正利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3-39,共7页
研究了不同Hf含量的FGH97合金松散粉末和断口中粉末的组织及析出相。结果表明,粉末颗粒内部的碳化物主要是富Nb、Ti、Hf的MC型碳化物,同时发现粉末颗粒内部存在Zr的氧化物。Hf能进入到粉末颗粒中MC碳化物内,并促进稳定MC碳化物的析出,... 研究了不同Hf含量的FGH97合金松散粉末和断口中粉末的组织及析出相。结果表明,粉末颗粒内部的碳化物主要是富Nb、Ti、Hf的MC型碳化物,同时发现粉末颗粒内部存在Zr的氧化物。Hf能进入到粉末颗粒中MC碳化物内,并促进稳定MC碳化物的析出,适量的Hf有利于消除合金中原始粉末颗粒边界(PPB)。粉末颗粒表面的Hf以HfC和HfO2复合形式存在,Hf含量大于0.6%时会对PPB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H97合金粉末 微观组织 析出物 P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煤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邢相栋 张建良 +2 位作者 任山 曹明明 焦克新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7,共5页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STA409PC),系统研究了分别配加0%,20%,40%,60%,80%,100%烟煤对无烟煤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煤配加量的增加,燃烧DTG曲线呈现双峰状向低温区移动,着火温度及燃尽温度降低,燃尽时间缩短,综合燃烧指数明显提...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STA409PC),系统研究了分别配加0%,20%,40%,60%,80%,100%烟煤对无烟煤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煤配加量的增加,燃烧DTG曲线呈现双峰状向低温区移动,着火温度及燃尽温度降低,燃尽时间缩短,综合燃烧指数明显提高,燃烧特性得到改善;采用非等温模型Flynn-Wall-Ozawa(FWO)对主要燃烧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当烟煤配加量从0%~100%时,煤粉燃烧活化能从133.94kJ/mol降低到78.03kJ/mol,且烟煤的配加量低于60%时,能够显著降低煤粉燃烧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法 燃烧 混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设备设计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16
5
作者 孙海波 闫博 张家泉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8,共6页
连铸生产中,钢水在中间包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热损失,必要的外部热源是维持钢水温度稳定、保证中包冶金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作用和原理进行了系统阐述。在解析其基本设备构成与功能的基础上,对中间包通道... 连铸生产中,钢水在中间包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热损失,必要的外部热源是维持钢水温度稳定、保证中包冶金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作用和原理进行了系统阐述。在解析其基本设备构成与功能的基础上,对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装置设计和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指出,该包型结构设计与应用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加热通道的合理长度以及通道内钢水良好的流动状态,以兼顾合理的中包宽度和加热效果;其次,还应避免通道式感应加热过程中箍缩效应负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中间包 通道式 感应加热 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速列车用弹簧钢60Si2CrVAT的热处理工艺优化 被引量:25
6
作者 吴华林 王福明 +1 位作者 李长荣 程慧静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5-41,共7页
分析制定了60Si2CrVAT弹簧钢合理的热处理制度,利用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的方法并结合金相及回火后析出相的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60Si2CrVAT弹簧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其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对强度的影响... 分析制定了60Si2CrVAT弹簧钢合理的热处理制度,利用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的方法并结合金相及回火后析出相的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60Si2CrVAT弹簧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其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对强度的影响较大,回火温度和淬火保温时间对塑性影响较大,60Si2CrVAT弹簧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00℃+25 min)油淬+(400℃+40 min)回火,水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Si2CrVAT弹簧钢 正交实验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促进煤粉燃烧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焦克新 张建良 +1 位作者 邢相栋 胡正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0-77,共8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系统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焦配加量(0%、20%、40%、60%、80%、100%)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分别采用非等温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模型对燃烧过程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煤粉中配加生物... 采用热重分析仪系统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焦配加量(0%、20%、40%、60%、80%、100%)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分别采用非等温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模型对燃烧过程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煤粉中配加生物质焦有助于改善煤粉的燃烧特性,随生物质焦配加量的增加,煤粉的着火点和燃尽温度均降低,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提高;生物质焦配加量为0%、20%、40%、60%、80%、100%时的活化能分别为164.24、146.57、136.90、119.91、95.79、62.37kJ/mol,活化能随生物质焦配加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法 生物质焦 FWO模型 KAS模型 煤粉燃烧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固结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建良 邢相栋 +3 位作者 王春龙 曹明明 任山 焦克新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0,共5页
以转底炉工艺为基础,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的固结机理。讨论了配碳量(C/O)、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对球团金属化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确定了金属化球团的固结机理。研究发现: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的抗压强度主要... 以转底炉工艺为基础,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的固结机理。讨论了配碳量(C/O)、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对球团金属化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确定了金属化球团的固结机理。研究发现: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的抗压强度主要与金属铁相的数量和形态以及金属化球团内孔隙的大小有关;金属化球团孔隙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配碳量高低和脉石所形成的渣相对金属化球团内部孔隙的填充状态;金属铁相的数量和形态则取决于金属化球团的还原程度。随着还原温度升高和还原时间延长,金属化球团内部金属铁相密集度增加,渣相流动性改善,从而导致金属化球团孔隙减少且变小,球团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球团 抗压强度 金属化率 固结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w-temperature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metallurgical silicon 被引量:8
9
作者 赵立新 王志 +1 位作者 郭占成 李成义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185-1192,共8页
The removal of B and P consumes most of heat energy in Si metallurgical purification process for solar-grade Si. Metal-liquating purification of metallurgical grade silicon (MG-Si), also called Si-recrystallization ... The removal of B and P consumes most of heat energy in Si metallurgical purification process for solar-grade Si. Metal-liquating purification of metallurgical grade silicon (MG-Si), also called Si-recrystallization from metal liquid, was a potential energy-saving method for the removal of B and P efficiently, since Si could be melted at lower temperature by alloying with metal. The selection criteria of metal-liquating system was elaborated, and Al, Sn and In were selected out as the optimum metallic mediums. For Sn-Si system, the segregation coefficient of B decreased to 0.038 at 1 500 K, which was much less than 0.8 at the melting point of Si. The mass fraction of B was diminished from 15×10^-6 to 0.1×10^-6 as MG-Si was purified by twice, while that of most metallic elements could be decreased to 0.1×10^-6 by purifying just once. During the metal-liquating process, the formation of compounds between impurity elements and Si was also an important route of impurity removal. Finally, one low-temperature metallurgical process based on metal-liquating method wa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liquating method metallurgical purification process tin-silicon system solar grade silic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粒度矿/返矿镶嵌烧结技术研究及其在首钢应用的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裴元东 吴胜利 +5 位作者 熊军 安钢 赵志星 石江山 康海军 史凤奎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8,共5页
随着铁矿粉资源的劣质化和成本压力的增大,在烧结工序对铁矿粉进行高效处理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参考日本烧结镶嵌式和返矿镶嵌式新工艺,根据京唐烧结用料情况,提出了在京唐烧结进行大粒度矿/返矿镶嵌的技术路线,并... 随着铁矿粉资源的劣质化和成本压力的增大,在烧结工序对铁矿粉进行高效处理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参考日本烧结镶嵌式和返矿镶嵌式新工艺,根据京唐烧结用料情况,提出了在京唐烧结进行大粒度矿/返矿镶嵌的技术路线,并进行了相应的烧结杯试验,取得了利用系数提高0.05 t/(h·m2)以上、烧结矿质量可基本保证的效果。同时基于本研究认为,对于大粒度(>8 mm)矿粉配比较高的配矿结构,使用大粒度矿镶嵌较返矿镶嵌的效果更佳。本研究为首钢下一步进行工业试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粉烧结 镶嵌 大粒度 返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在建筑材料和复合高分子材料中的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晓明 张增起 +4 位作者 李宇 张娜 王亚光 张未 张以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4,共14页
赤泥是一种综合利用率较低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其规模化、全组分、安全利用对电解铝行业的绿色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制备建材等材料制品是实现赤泥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大宗利用的关键途径。充分利用赤泥的高碱性,将赤泥与硅铝质和硫酸盐类工业... 赤泥是一种综合利用率较低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其规模化、全组分、安全利用对电解铝行业的绿色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制备建材等材料制品是实现赤泥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大宗利用的关键途径。充分利用赤泥的高碱性,将赤泥与硅铝质和硫酸盐类工业固废协同使用,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水泥或地质聚合物等胶凝材料。同时利用碱性赤泥和其他工业固废的协同作用,制备出的建筑砌块和道路水稳层材料固废使用量可超过90%。利用赤泥制备陶瓷或陶粒类烧结材料是绿色、低碳、高值、大宗利用赤泥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将赤泥用作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填料可以实现赤泥的高附加值利用。近年来,研究学者关于赤泥制备胶凝材料、建筑砌块、道路水稳层材料、陶粒和复合高分子材料进行了系统研究,部分成果已经实现产业化推广。本文主要介绍了赤泥制备建材制品和复合高分子材料的最新进展,并从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政策法规引导等方面针对赤泥基材料制品的产业化推广和赤泥综合利用率的提升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胶凝材料 陶粒 高分子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含量对Ti-Mg复合脱氧钢中夹杂物与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春林 宋波 +2 位作者 宋高阳 辛文彬 毛璟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11-3217,共7页
采用高温实验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Mg含量对1873 K下Ti-Mg复合脱氧后铸锭样品中夹杂物组成、大小分布以及实验钢中晶内铁素体形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含量(质量分数)为0.0015%-0.0026%时,实验钢中夹杂物的分布最为... 采用高温实验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Mg含量对1873 K下Ti-Mg复合脱氧后铸锭样品中夹杂物组成、大小分布以及实验钢中晶内铁素体形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含量(质量分数)为0.0015%-0.0026%时,实验钢中夹杂物的分布最为细小弥散,晶内铁素体形核效果较好。当奥氏体化温度为1200℃时,钢中晶内铁素体的比例较高,有利于晶内铁素体形核的最佳奥氏体晶粒大小为120μ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g合金 脱氧 夹杂物 晶内铁素体 奥氏体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煤与无烟煤混合煤粉燃烧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绪 吕颖利 +1 位作者 邢相栋 张静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3期78-83,共6页
利用热重分析(TGA)方法系统研究了配加烟煤对无烟煤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燃烧主要由3个阶段组成,烟煤配加量和升温速率对燃烧过程有重要影响,随着烟煤配加量的增加,燃烧DTG曲线向低温区移动;实验所用煤种中的主要矿物元素是Si,... 利用热重分析(TGA)方法系统研究了配加烟煤对无烟煤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燃烧主要由3个阶段组成,烟煤配加量和升温速率对燃烧过程有重要影响,随着烟煤配加量的增加,燃烧DTG曲线向低温区移动;实验所用煤种中的主要矿物元素是Si,Ca,Al,Fe,S,P,其中Mg,Zn,K,Na,Cl等含量较低,这些元素主要以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和磷酸盐等形态存在,在低温燃烧过程中,矿物质挥发损失量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较小。采用非等温模型Flynn-Wall-Ozawa(FWO)对主要燃烧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当烟煤配加量从0增加到100%时,煤粉燃烧活化能从133.94 kJ/mol降低到78.03 kJ/mol,且烟煤的配加量低于60%时,能够显著降低煤粉燃烧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法 燃烧性能 煤粉 混合煤 热分析 掺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担载IrO_2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高阳 许军元 +1 位作者 蒋钜明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194,共3页
在非氯盐体系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体材料,分析锑掺杂浓度、前驱体pH值和前驱体煅烧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采用优化的Adams法,以纳米ATO粉体为载体,制备担载型析氧催化剂二氧化锒(IrO_2)/ATO,并进行XRD分... 在非氯盐体系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体材料,分析锑掺杂浓度、前驱体pH值和前驱体煅烧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采用优化的Adams法,以纳米ATO粉体为载体,制备担载型析氧催化剂二氧化锒(IrO_2)/ATO,并进行XRD分析、电化学阻抗及极化曲线测试。制备ATO粉体电导率最大时(0.581 S/cm)的条件为:Sb掺杂浓度10%,pH值为3.5,煅烧温度为600℃。采用IrO_2/ATO催化剂的单体电池,在800mA/cm^2、80℃时,所需槽电压仅为1.40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掺杂二氧化锡(ATO) 水电解 析氧催化剂 二氧化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电流密度对DMFC交流阻抗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桂成 田哲 +1 位作者 王一拓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9-181,共3页
测试了膜电极组件(MEA)在不同工作电流密度(J)下的交流阻抗谱,并用等效电路L1R1(CR2)[QR3(L2R4)]进行拟合。内阻变化最平缓,先减小,后略微增大,变化幅度小于初始值的10%;阴极法拉第阻抗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J>1.00 A/cm2时,... 测试了膜电极组件(MEA)在不同工作电流密度(J)下的交流阻抗谱,并用等效电路L1R1(CR2)[QR3(L2R4)]进行拟合。内阻变化最平缓,先减小,后略微增大,变化幅度小于初始值的10%;阴极法拉第阻抗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J>1.00 A/cm2时,产生的水膜导致三相界面减少后,该阻抗又增大;阳极反应的法拉第阻抗变化最显著,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骤降,证明阳极反应阻抗取决于过电势;过电势不断增大,放电电流增加,导致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物减少,使得阴极双电层电容特性不断增大,体现阳极反应中间物电催化性能的法拉第阻抗和弛豫现象的电感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膜电极组件(MEA) 电流密度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解法制备SPE电解池一体化氧阳极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钜明 刘高阳 +1 位作者 许军元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4-67,共4页
以氯铱酸为前驱体,钛网为支撑体,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一体化IrO2/Ti氧阳极,热压法制备膜电极组件(MEA)。用SEM、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极化曲线及单体电解池测试,研究煅烧温度对氧阳极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在300℃、350℃及400℃煅烧制备的氧... 以氯铱酸为前驱体,钛网为支撑体,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一体化IrO2/Ti氧阳极,热压法制备膜电极组件(MEA)。用SEM、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极化曲线及单体电解池测试,研究煅烧温度对氧阳极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在300℃、350℃及400℃煅烧制备的氧阳极,表面以裂缝为主,且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裂纹的宽度减小,孔隙率增加;在450℃、500℃煅烧制备的氧阳极,表面裂纹基本消失,同时生成致密的催化剂簇。400℃煅烧制备的氧阳极的析氧催化活性最好,在50℃、500 mA/cm2时,单体电解池可稳定运行20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 一体化氧阳极 煅烧 热分解 氧化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TiO_2扩散偶的固相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中山 胡晓军 +2 位作者 侯新梅 薛向欣 周国治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79-82,101,共5页
采用扩散偶的方法研究了Fe2O3和TiO2在1373K空气气氛不同时间下的固相反应。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扩散偶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和线扫描能谱分析。根据线扫描能谱分析所得的组元扩散浓度曲线,用Den Broeder改进的Boltzmann-Matano法计算出Fe2... 采用扩散偶的方法研究了Fe2O3和TiO2在1373K空气气氛不同时间下的固相反应。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扩散偶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和线扫描能谱分析。根据线扫描能谱分析所得的组元扩散浓度曲线,用Den Broeder改进的Boltzmann-Matano法计算出Fe2O3/TiO2扩散偶的互扩散系数,结果发现互扩散系数与Fe3+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并随着Fe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用空位扩散机理讨论了Fe2TiO5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偶 Boltzmann-Matano法 互扩散系数 空位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CAFE模型研究过冷度对430铁素体不锈钢凝固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庞瑞朋 王福明 李长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1,65,共5页
用3D-CAFE模型模拟了430铁素体不锈钢的凝固组织,研究了体形核最大过冷度对凝固组织的影响,而它的最大过冷度从2.20K以0.05K为间隔递增到3.35K。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体形核最大过冷度增加,柱状晶区比例增加,等轴晶区比例减小,且外面激冷... 用3D-CAFE模型模拟了430铁素体不锈钢的凝固组织,研究了体形核最大过冷度对凝固组织的影响,而它的最大过冷度从2.20K以0.05K为间隔递增到3.35K。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体形核最大过冷度增加,柱状晶区比例增加,等轴晶区比例减小,且外面激冷层细小等轴晶区和被拉长等轴晶区比例缩小。同时进行了430铁素体不锈钢的实验室凝固组织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液相线温度下随炉空冷铸坯的凝固组织几乎都是球形等轴晶。实验与3D-CAFE模拟结果相吻合,说明3D-CAFE模型能为实验研究CET转变过程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AFE 凝固组织 C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合金高强度耐候钢Corten Cr2的耐腐蚀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平 苍大强 +3 位作者 黄运华 刘青 窦志超 殷树春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4,共4页
通过盐雾箱加速腐蚀试验和交流阻抗的测试,研究了3mm板Corten A钢(/%:0.59C、0.16Si、0.31Mn、0.14P、0.009S、0.49Ni、0.52Cr、0.35Cu)和Corten Cr2钢(/%:0.59C、0.16Si、0.30Mn、0.14P、0.012S、1.00Ni、1.94Cr、0.36Cu)的耐腐蚀性,... 通过盐雾箱加速腐蚀试验和交流阻抗的测试,研究了3mm板Corten A钢(/%:0.59C、0.16Si、0.31Mn、0.14P、0.009S、0.49Ni、0.52Cr、0.35Cu)和Corten Cr2钢(/%:0.59C、0.16Si、0.30Mn、0.14P、0.012S、1.00Ni、1.94Cr、0.36Cu)的耐腐蚀性,并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法分析了锈层、基体的组织、成分和耐蚀机理。结果表明,在5%氯化钠盐雾腐蚀120 h后Corten Cr2钢的平均腐蚀速率为Corten A钢的65.86%;Corten Cr2钢腐蚀层表面和钢板表面Cr原子百分比和氧化铬的富集程度均高于Corten A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ten Cr2耐候钢5%氯化钠盐雾耐腐蚀性Cr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技术:电化学工业新契机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明涌 王志 郭占成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15年第3期289-297,共9页
电化学工业涉及基础原材料生产和先进功能材料制备,是化工、冶金、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过程工程。降低工业能耗、提升产品品质和制备新型材料是电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然而,现存的核心瓶颈问题是缓慢的液相传质和气泡分离。超重... 电化学工业涉及基础原材料生产和先进功能材料制备,是化工、冶金、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过程工程。降低工业能耗、提升产品品质和制备新型材料是电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然而,现存的核心瓶颈问题是缓慢的液相传质和气泡分离。超重力作为一种新型的过程强化技术,近年来在化学工业中获得广泛的关注。本文理论分析了超重力对电化学过程对流传质和气泡分离的强化作用,介绍和证实超重力下可实现水/氯碱电解过程强化,以及电沉积功能材料(如金属箔、活性电极、导电聚合物等)的结构与性能调节,将有望为电化学工业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工业 超重力 对流传质 气泡分离 功能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