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肌无力和癌性肌病的神经肌肉接头处变化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宋东林 石进 +4 位作者 吕强 张宏 陈晋文 谢仁厚 李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和癌性肌病(LEMS)时神经肌肉接头处(NMJ)的病理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应用HRP-α-ΒuTx标记后,经计算机扫描及图像分析系统测量LEMS及MG组NMJ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和癌性肌病(LEMS)时神经肌肉接头处(NMJ)的病理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应用HRP-α-ΒuTx标记后,经计算机扫描及图像分析系统测量LEMS及MG组NMJ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MG组突触后膜皱折减少、短缩,后膜简单化,后、前膜长度之比减少,神经末端部分囊泡空泡化,面积也减少,神经末端与突触后膜面积之比减少,AchR减少了35.875%;LEMS组突触后膜皱折增殖、延长,突触后、前膜长度比值增加,AchR增加14.703%,神经末端面积变小。结论NMJ超微结构变化特点:MG时突触后膜皱折短缩,简单化,AchR减少;LEMS时突触后膜皱折增殖、延长,AchR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癌性肌病 神经肌肉接头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单剂量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金黄地鼠视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吕强 赵发国 +2 位作者 张卫清 张英谦 石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观察单次玻璃体内注射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金黄地鼠视网膜节细胞轴突(视神经)在坐骨神经移植物中再生的影响。方法:20只金黄地鼠,除设立正常对照组2只外,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CNTF 2μg组(B组)和CNTF 1μg组(C组)各6只... 目的:观察单次玻璃体内注射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金黄地鼠视网膜节细胞轴突(视神经)在坐骨神经移植物中再生的影响。方法:20只金黄地鼠,除设立正常对照组2只外,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CNTF 2μg组(B组)和CNTF 1μg组(C组)各6只,自体坐骨神经移植到切断的视神经眼球端,使视神经在移植物中再生,手术后分别立即将2μL生理盐水,含CNTF 2μg的CNTF溶液2μL,含CNTF 1μg的CNTF溶液2μL注射到手术侧的玻璃体内。利用荧光金标记轴突再生的视网膜节细胞,通过计数节细胞的数量来观察CNTF对视神经再生的影响。结果:A、B、C组再生的视网膜节细胞数量平均分别为4932、8596、7338个,B、C组的阳性标记节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次玻璃体内注射CNTF能促进视神经在自体坐骨神经移植物中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视网膜节细胞 视神经 玻璃体内注射 神经再生 金黄地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复发性轴索神经病1例报告
3
作者 刘红巾 宋东林 +1 位作者 张歆斌 金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轴索神经病 复发性 慢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类食物引发的肌炎2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吕强 王恒 +4 位作者 张英谦 陈晋文 陈雪涛 石进 宋东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甲壳类食物 肌炎 食物中毒 肌痛 肌红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四氮点燃大鼠中海马谷氨酸转运体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唐吉友 张卫清 迟兆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 研究点燃形成过程中和点燃后谷氨酸转运体的变化 ,进一步探讨慢性癫痫的点燃机制。方法 将 78只雄性成年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 组 )和戊四氮 ( PTZ)组 ( 组 )。 组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 PTZ( 3 5mg/kg) ,每日 1次 ,直至... 目的 研究点燃形成过程中和点燃后谷氨酸转运体的变化 ,进一步探讨慢性癫痫的点燃机制。方法 将 78只雄性成年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 组 )和戊四氮 ( PTZ)组 ( 组 )。 组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 PTZ( 3 5mg/kg) ,每日 1次 ,直至达到点燃标准 ; 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RT-PCR)方法检测海马区谷氨酸转运体 -1 ( GLT-1 ) m RNA和兴奋性氨基酸载体 -1 ( EAAC1 ) m RNA的表达。结果  GL T-1m RNA的表达在 0 h、4 8h时显著升高 ,随后下降 ;EAAC1 m RNA的表达呈上升趋势。点燃后第 60 d时 ,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海马区 GLT-1的下降和 EAAC1的升高可能与癫痫敏感性的形成与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转运体 点燃 戊四氮 海马 癫痫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症患者合并颈椎病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宋东林 吕强 +3 位作者 石进 白丽 张宏 谢仁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2-233,共2页
首次报告2例重症肌无力症(MG)患者合并颈椎病,认为MG患者颈肌无力,颈部活动过度是造成颈椎外支架平衡破坏,形成颈椎病并使颈髓受损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MG患者出现锥体束征的病理基础之一。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颈椎病 锥体束征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附3例报道) 被引量:2
7
作者 吕强 石进 +2 位作者 张英谦 张卫清 陈雪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3例VBD并回顾既往文献,分析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预后。结果:VBD是少见的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复杂,易患因素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有相似性,症状常间断进行性加重,确...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3例VBD并回顾既往文献,分析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预后。结果:VBD是少见的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复杂,易患因素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有相似性,症状常间断进行性加重,确诊有赖于影像检查,尚无可靠的治疗措施,预后较差。结论:VBD是症状常表现为间断阶梯样加重的后循环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临床表现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英谦 吕强 +6 位作者 石进 陈晋文 张宏 陈雪涛 张卫清 王姮 宋东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2-263,共2页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肌病患者骨骼肌细胞线粒体 DNA基因突变情况及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总结5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特点 ,并应用 PCR、限制性内切酶 Bgl 、Apa 酶切 ,PAGE电泳鉴定 DNA片段长度的方法 ,检测 5例患者...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肌病患者骨骼肌细胞线粒体 DNA基因突变情况及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总结5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特点 ,并应用 PCR、限制性内切酶 Bgl 、Apa 酶切 ,PAGE电泳鉴定 DNA片段长度的方法 ,检测 5例患者骨骼肌细胞中 mt DNA是否发生 nt3 2 4 3和 83 4 4位点 A→ G突变。结果 5例患者 ( 3例 MEL AS和 2例 MERRF)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等方面均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 ,1例MEL AS患者仅存在 3 2 4 3 A→ G点突变 ,1例 MERRF患者存在 83 4 4A→ G点突变 ,1例 MERRF上述 2个位点均存在突变 ,另 2例呈家系起病的 MEL AS患者这 2个位点都无突变。结论  3 2 4 3及 83 4 4位点突变分别与 MEL AS和 MERRF的发病有关。MERRF患者可以同时存在上述 2个位点的突变。临床表现仍是确诊和分类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线粒体DNA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理论和脑电的非线性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健 姚斌 张英谦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年第3期239-241,共3页
关键词 非线性理论 脑电图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认知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 神经心理量表 功能核磁共振 脑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缺失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进 宋东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1-122,共2页
患者男,12岁,小学生,左利。因右手握力稍差9年来诊。患儿3岁时家长发现其右手握力差,右手较左手略小,但未影响日常的活动,曾在当地医院作双手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否认抽搐、头痛及其它病史。学习成绩较差。患儿足月顺产,... 患者男,12岁,小学生,左利。因右手握力稍差9年来诊。患儿3岁时家长发现其右手握力差,右手较左手略小,但未影响日常的活动,曾在当地医院作双手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否认抽搐、头痛及其它病史。学习成绩较差。患儿足月顺产,其母妊娠期感染史不详。1岁2个月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缺失 CT 诊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进 吕强 +4 位作者 张英谦 张卫清 王健 朴龙松 宋东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6年第1期17-19,24,共4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高度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0例颈内动脉高度狭窄患者均使用保护伞装置后置入自膨式支架,2例患者进行球囊预扩张,1例在支架释放后扩张。结果:患者平均狭窄由(78.3%±9.4%...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高度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0例颈内动脉高度狭窄患者均使用保护伞装置后置入自膨式支架,2例患者进行球囊预扩张,1例在支架释放后扩张。结果:患者平均狭窄由(78.3%±9.4%)下降至(12.5%±7.2%)。3例患者在术中保护伞装置中回收有黄色片状碎组织物;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率下降,3例进行了药物处理,其中1例有心率及血压下降持续3 d并出现脑低灌注表现。随访6个月未出现新发脑卒中和支架侧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声检查未发现明显颈内动脉支架部位再狭窄,支架形态无改变。结论:颈内动脉自膨式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安全有效,但仍需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长期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英谦 王健 +3 位作者 张卫清 赵发国 吕强 石进 《中国医刊》 CAS 2006年第12期38-39,共2页
目的研究青年人TI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2例45岁以下的青年TIA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颈动脉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影像学特点、短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青年TIA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异常及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均较高... 目的研究青年人TI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2例45岁以下的青年TIA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颈动脉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影像学特点、短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青年TIA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异常及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均较高,TIA持续时间1小时以内最多。结论青年TIA与老年患者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发作时间超过1小时的青年TIA患者应警惕脑梗死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81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玮 曹燕滔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722-724,共3页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8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分别于治...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8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经14天的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6.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扎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奥扎格雷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研究的历史回顾及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东林 石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4-315,共2页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患者苯妥英钠的4种药物浓度的关系及意义
15
作者 石进 宋东林 +2 位作者 陈晋文 陈雪涛 张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苯妥英钠 (PHT)治疗癫时的血清浓度 (Cp)、脑脊液浓度 (Cc)、唾液中浓度 (Cs)、血清游离浓度 (FCp)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荧光偏振法检测 6 2例单服PHT的癫患者以上 4种PHT浓度。结果 原发性癫和继发性癫病人之间PHT... 目的 探讨苯妥英钠 (PHT)治疗癫时的血清浓度 (Cp)、脑脊液浓度 (Cc)、唾液中浓度 (Cs)、血清游离浓度 (FCp)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荧光偏振法检测 6 2例单服PHT的癫患者以上 4种PHT浓度。结果 原发性癫和继发性癫病人之间PHT的平均Cp、Cc、Cs、FCp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6 2例患者Cc、Cs和FCp三者之间平均浓度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FCp、Cc、Cs三者之间及CP与FCp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而CP与Cc、Cs之间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测定Cp并不能较好地反映Cc水平 ,而Cs则可反应FCp和Cc的水平 ,因此可通过测定PHT的Cs水平监测PHT实际抗癫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钠 癫痫 荧光偏振免疫法 药物疗法 药物浓度 血药浓度 脑脊液浓度 唾液中浓度 血清游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AME促进大鼠红藻氨酸诱导性发作
16
作者 陈晋文 黄远桂 +1 位作者 宋东林 孙长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40-341,共2页
为证明癫痫发作早期一氧化氮(NO)抗发作效应,用NO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红藻氨酸(KA)诱导性发作进行干预,同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海马结构中NOS活性的早期变化。发现KA发作10... 为证明癫痫发作早期一氧化氮(NO)抗发作效应,用NO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红藻氨酸(KA)诱导性发作进行干预,同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海马结构中NOS活性的早期变化。发现KA发作10min、30min组海马结构中NOS活性明显升高,而KA注射前30min给予L-NAME可显著抑制NOS活性的升高,这种抑制效应与大鼠KA发作中湿狗样摇动(WDS)的提早出现和发生次数增多显著相关。结果提示在KA诱导大鼠发作早期内源性NO具有明显的抗发作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氨酸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L-NAME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冬惠 侯建中陈明朝 常蜀英 《开封医专学报》 2000年第3期25-26,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部感染组的脑梗死类型以大片和多发梗死为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部感染组的脑梗死类型以大片和多发梗死为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实验室检查显示肺部感染组血pH值、PaO2 、PaCO2 、全血高切粘度以及HCT ,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肺部感染是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常见并发证 ,易使病情恶化并导致死亡 ,及时纠正脑缺氧 ,改善肺功能 ,可防止或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脑梗死 肺部感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节脑梗死时近记忆损伤及儿茶酚胺的浓度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建国 周毅 石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01-103,共3页
目的 :观察大脑基底部梗塞时近记忆的障碍及其与儿茶酚胺 (CA)的浓度变化。方法 :对31例基底节梗塞患者用”临床记忆量表”检测其近记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器 (HPLC -EC)对患者脑脊液中的儿茶酚胺 (CA)进行测定。结果 :基... 目的 :观察大脑基底部梗塞时近记忆的障碍及其与儿茶酚胺 (CA)的浓度变化。方法 :对31例基底节梗塞患者用”临床记忆量表”检测其近记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器 (HPLC -EC)对患者脑脊液中的儿茶酚胺 (CA)进行测定。结果 :基底节梗塞时有近记忆障碍 ,且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 (NE)、多巴胺 (DA)含量下降 ,其NE及DA的减少和近记忆障碍密切相关。结论 :基底节梗塞患者脑脊液中的NE和DA下降可以作为其近记忆障碍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梗塞 记忆障碍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多巴胺 儿茶酚胺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神经肌肉接头处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东林 吕强 +2 位作者 石进 陈晋文 胡蓉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应用免疫接种法制作大鼠重症肌无力模型,活检肌肉组织与α-银环蛇毒素结合反应后行电镜下详细观察,神经肌肉接头处超微结构,经图像分析仪测定并计算出突触前、后膜长度及比例和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减少率。指出突... 应用免疫接种法制作大鼠重症肌无力模型,活检肌肉组织与α-银环蛇毒素结合反应后行电镜下详细观察,神经肌肉接头处超微结构,经图像分析仪测定并计算出突触前、后膜长度及比例和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减少率。指出突触后膜上AChR的减少是本病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突触膜 受体 胆碱能
原文传递
重症肌无力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东林 石进 +4 位作者 刘翠兰 张宏 吕强 陈晋文 李恭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时神经肌肉接头(NMJ)突触后、前膜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肋间内肌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α银环蛇毒素(HRPαBuTx)标记后,用图形扫描及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电镜照片中NMJ的各项指标,...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时神经肌肉接头(NMJ)突触后、前膜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肋间内肌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α银环蛇毒素(HRPαBuTx)标记后,用图形扫描及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电镜照片中NMJ的各项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MG时突触后膜长度缩短,后、前膜长度比值变小,神经末端面积及其与突触后膜面积之比变小,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减少了35.9%。结论MG时NMJ的变化主要存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前膜长度之比对本病的诊断更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突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