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对应分析法的遗产旅游影响感知差异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邹统钎 李涛 陈芸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4-108,90,共6页
旅游发展给世界遗产地带来的影响日益受到众多学者关注。本文通过对全国13个遗产地进行分组调研与考察,利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多组数据单项方差分析,对遗产地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影响的总体影响进行定量归纳,并重点... 旅游发展给世界遗产地带来的影响日益受到众多学者关注。本文通过对全国13个遗产地进行分组调研与考察,利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多组数据单项方差分析,对遗产地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影响的总体影响进行定量归纳,并重点利用对应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的受访者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地 旅游影响 对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别遗产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邹统钎 郑春晖 《旅游论坛》 2012年第1期29-33,共5页
通过对全国12个遗产地的分组调研,利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分别对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双遗产3类遗产地的旅游总体影响进行定量归纳,并重点利用多组数据单项方差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遗产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 通过对全国12个遗产地的分组调研,利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分别对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双遗产3类遗产地的旅游总体影响进行定量归纳,并重点利用多组数据单项方差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遗产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结果显示:遗产类别是旅游感知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自然遗产地社区居民对旅游有利经济影响的感知强于文化遗产地、对文化影响(中)的感知强于其他两类遗产地;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对有利经济影响的感知弱于其他两类遗产地;双遗产地社区居民对有利经济影响感知强于文化遗产地,对消极社会影响感知弱于文化遗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地类别 旅游影响 感知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世界遗产地门票价格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邹统钎 徐慧君 《旅游论坛》 CSSCI 2011年第6期71-75,共5页
总结了世界遗产地门票价格过高、涨幅过快的总体特征,并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世界遗产地门票价格的相关因素(资源类型、景区面积、客流量及地区经济等)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世界遗产地门票价格制定需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 世界遗产地 门票价格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规划思想的演变(上)——中国旅游规划30年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7
4
作者 邹统钎 万志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7,共7页
本文对中国旅游规划30多年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把中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分为三大阶段,即资源基础旅游规划阶段、市场导向旅游规划阶段和目的地整合旅游规划阶段,并分别对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核心理论和方法、重要著作和代表人物... 本文对中国旅游规划30多年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把中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分为三大阶段,即资源基础旅游规划阶段、市场导向旅游规划阶段和目的地整合旅游规划阶段,并分别对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核心理论和方法、重要著作和代表人物进行了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规划 资源基础规划 市场导向规划 目的地整合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规划思想的演变(下)——中国旅游规划30年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5
5
作者 邹统钎 万志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13-22,共10页
本文对中国旅游规划30多年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把中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分为三大阶段,即资源基础旅游规划阶段、市场导向旅游规划阶段和目的地整合旅游规划阶段,并分别对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核心理论和方法、重要著作和代表人物... 本文对中国旅游规划30多年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把中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分为三大阶段,即资源基础旅游规划阶段、市场导向旅游规划阶段和目的地整合旅游规划阶段,并分别对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核心理论和方法、重要著作和代表人物进行了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规划 资源基础规划 市场导向规划 目的地整合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的文化遗产地游客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春晖 邹统钎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16,共5页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文化遗产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掠夺性开发。文化遗产地管理理念中,始终贯穿着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本文以八达岭长城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3.0和AMOS18.0统计软件,通过SEM分析发现:遗产保护与展示是游客...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文化遗产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掠夺性开发。文化遗产地管理理念中,始终贯穿着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本文以八达岭长城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3.0和AMOS18.0统计软件,通过SEM分析发现:遗产保护与展示是游客总体满意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后依次为:旅游基础设施、管理质量与服务。而通常认为的影响因素"景区环境与氛围"、"景区内外交通条件"对游客总体满意度并没有显著影响。游客总体满意度对忠诚度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可见,文化遗产地的管理理念中,应该把遗产保护与展示作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重点丰富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保护与展示 满意度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爸爸去哪儿》对乡村休闲旅游的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满平 刘佳男 《新农业》 2014年第16期25-26,共2页
假期偶尔陪孩子看看《爸爸去哪儿》。此节目创新性强、时尚性强、推广性强,不仅对孩子的教育及生活方式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对乡村休闲旅游理念也有很好的启示功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节目火热的大背景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大热... 假期偶尔陪孩子看看《爸爸去哪儿》。此节目创新性强、时尚性强、推广性强,不仅对孩子的教育及生活方式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对乡村休闲旅游理念也有很好的启示功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节目火热的大背景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大热潮已来临。国内外专业人士认为,近两年全球已进入休闲时代大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休闲旅游 去哪儿 休闲时代 启发作用 旅游项目 时尚性 推广性 钢筋水泥 休闲旅游业 新奇感
原文传递
我国家庭农场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佳男 石英 侯满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58-60,共3页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制度创新,其产生和发展日益引发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对家庭农场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分析总结了我国家庭农场的内涵、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制度创新,其产生和发展日益引发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对家庭农场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分析总结了我国家庭农场的内涵、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家庭农场未来的发展对策,家庭农场的发展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农场,更多的关注家庭农场的内部差异化,加大对家庭农场实证性的研究,从而更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使家庭农场的经营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经营制度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农业经营主体 土地流转 研究综述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遗产地管理体制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邹统钎 郑亚娜 张芳 《世界遗产》 2010年第3期108-111,共4页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分布在延边州的安图县以及白山市的抚松县和长白县。长期以来,长白山处于"两地三县一局"(延边州、白山市、安图县、抚松县、长白县、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管理局面,这种重复、...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分布在延边州的安图县以及白山市的抚松县和长白县。长期以来,长白山处于"两地三县一局"(延边州、白山市、安图县、抚松县、长白县、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管理局面,这种重复、交叉、多头的分散管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管理体制创新 吉林省 保护开发 管委会 体制变革 遗产 旅游业 安图县
原文传递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自然与文化解决方案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统钎 《世界遗产》 2014年第4期22-22,共1页
自然遗产是人类的生存依托,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精神家园,长期沉淀形成的有独特价值、稀缺、不百T模仿、难以替代的遗产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目前全球共有981处遗产地隶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存在着... 自然遗产是人类的生存依托,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精神家园,长期沉淀形成的有独特价值、稀缺、不百T模仿、难以替代的遗产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目前全球共有981处遗产地隶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存在着诸多挑战。国际上,陆地生态系统服务每年损失500亿欧元勒,加下降20%,数百种处方药合成成分的药用植物种类濒临灭绝;在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保护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旅游业 利用 世界遗产名录 生态系统服务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遗产旅游现代管理理念、技术与方法
11
作者 邹统钎 余繁华 王欣 《世界遗产》 2012年第1期108-112,共5页
中国悠久的历史为人类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遗产资源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覆盖约13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4%以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影响.珍稀的遗产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如何尽快解... 中国悠久的历史为人类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遗产资源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覆盖约13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4%以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影响.珍稀的遗产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如何尽快解决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将综合介绍用于遗产旅游可持续管理的关键理念、技术和方法.以说明其在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 现代管理理念 技术 自然保护区 保护与开发 遗产资源 人类活动 风景名胜区
原文传递
新常态下的庄园发展模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满平 邹统钎 《新农业》 2015年第10期19-21,共3页
闲旅游度假相结合。在本世纪中期,现代化农业庄园首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庄园,作为一种农业的新兴发展模式,专业性强、集约化生产、大规模作业使它成功地改变了美国、荷兰、澳洲等国的农业经济状况。近年来我国对&... 闲旅游度假相结合。在本世纪中期,现代化农业庄园首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庄园,作为一种农业的新兴发展模式,专业性强、集约化生产、大规模作业使它成功地改变了美国、荷兰、澳洲等国的农业经济状况。近年来我国对"三农"发展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大,加之人们的投资意识普遍增强,国内已经逐渐形成了一股"大农业"的投资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生产 项目设置 休闲运动 度假休闲 休闲化 运动类 经济单元 现代产业发展 原生态环境 主题形
原文传递
中国线性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模式初探 被引量:8
13
作者 邹统钎 万志勇 郑春晖 《世界遗产》 2010年第4期106-109,共4页
遗产保护面临新的课题,遗产保护对象由遗产本体向周边环境和视觉廊道扩展,遗产形态由点状向线状和面状扩展,遗产类型由静态向动态和活态扩展。2009年,在无锡召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发布的《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 遗产保护面临新的课题,遗产保护对象由遗产本体向周边环境和视觉廊道扩展,遗产形态由点状向线状和面状扩展,遗产类型由静态向动态和活态扩展。2009年,在无锡召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发布的《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也提出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遗产廊道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线 线性 保护技术 绿色廊道 保护模式 真实性 理念
原文传递
基于GAP分析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统钎 余繁华 徐慧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77-1883,共7页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日益成为学术界、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关注的一个焦点,管理效率也成为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GAP分析技术,构建包含一系列指标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投资状况评价模型,基于2003-2010年国...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日益成为学术界、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关注的一个焦点,管理效率也成为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GAP分析技术,构建包含一系列指标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投资状况评价模型,基于2003-201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统计数据,一方面在宏观大尺度上真实、全面并精确地反映全国范围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投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2003-2010年的时间演变来反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演进状况,进而通过叠加分析寻找存在管理和投资空缺的地区,以年份和单位发出预警,发现保护区保护水平除京九铁路沿线以外基本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管理和投资效率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且很不稳定,尤其是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安徽、福建、海南多省亟待提高管理和投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保护 管理 投资 GAP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