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英美文学教学初探——评《当代英美文学批评视角中的悖论诗学》 |
刘志洁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2
|
浅析《华女阿五》中饮食在身份构建中的作用 |
张洪伟
孟凡飞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4
|
|
3
|
国内译学词典编纂研究:现状与展望 |
刘立胜
文军
|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4
|
国内翻译策略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
文军
张文鹤
|
《民族翻译》
|
2017 |
6
|
|
5
|
“驯悍”的狂欢和女性的悲剧 |
田俊武
徐思园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1
|
|
6
|
华裔女性文学身份探寻的文化阐释——以美国华裔女性为例 |
蔡青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7
|
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宗教意识 |
田俊武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8
|
《目标》期刊学术论文翻译述评及模式研究 |
文军
郭凯琳
倪雅莉
杨笑语
张赛
张晓天
|
《外语教育研究》
|
2016 |
2
|
|
9
|
当代欧洲学者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文学 |
田俊武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0
|
破译数字的密码——解读《接骨师之女》 |
蔡青
刘洋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1
|
当代澳大利亚戏剧发展趋势探究 |
李英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2
|
从对黑人无意识的他者化看斯托夫人潜在的殖民意识——《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
郑丽
|
《外国语言文学》
|
2009 |
7
|
|
13
|
汉语古诗典故英译策略研究——以《杜甫诗》(The Poetry of Du Fu)第一卷为例 |
文军
田玉
|
《民族翻译》
|
2019 |
7
|
|
14
|
《金陵十三钗》英译本评论研究 |
文军
王昕娟
|
《外语教育研究》
|
2014 |
1
|
|
15
|
时间、历史和过去——时间穿梭和历史奇幻小说中的主体性构建 |
李英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6
|
宇文所安英译《杜甫诗》注释研究 |
文军
葛玉芳
|
《民族翻译》
|
2018 |
5
|
|
17
|
翻译政策的研究与教学 |
文军
陈晓璐
|
《外语教育研究》
|
2021 |
4
|
|
18
|
从背叛天主到遁入东方道教——尤金·奥尼尔的宗教意识发展历程 |
田俊武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
2010 |
1
|
|
19
|
莫比乌斯带、污点与凝视——以拉康视角阐释《去年夏天突然来临》中的悬疑 |
李英
|
《外国语言文学》
|
2009 |
1
|
|
20
|
谈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自杀现象 |
田俊武
廖娟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