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支持网 被引量:14
1
作者 洪小良 尹志刚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2-108,共7页
本文在问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北京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的规模、功能、关系构成及各类关系的支持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网的平均规模为2.21;社会支持网的功能以无偿经济援助和精神支持为主,在劳务支持方面有一定作用,但... 本文在问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北京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的规模、功能、关系构成及各类关系的支持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网的平均规模为2.21;社会支持网的功能以无偿经济援助和精神支持为主,在劳务支持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在为贫困家庭解决就业问题方面,作用十分有限;以近亲(父母、兄弟姐妹)为主的亲属是贫困家庭获取社会支持的最主要来源,其他亲戚在各种支持中的作用都很弱,而非亲属在就业支持方面有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网 城市贫困 关系构成 支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培育与社会建设制度框架建构——基于北京市西城区社会组织的调查 被引量:10
2
作者 尹志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11,共11页
依据对社会组织的实证调查资料,描述了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障碍社会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和组织自身的问题;探索了政府培育社会组织的机制,社会组织培育与社会工作、志愿者队伍、社区建设和社会领域党建的关系,并尝试建构整合社会组... 依据对社会组织的实证调查资料,描述了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障碍社会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和组织自身的问题;探索了政府培育社会组织的机制,社会组织培育与社会工作、志愿者队伍、社区建设和社会领域党建的关系,并尝试建构整合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和社区建设的"三位一体"的社会建设制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建设 制度框架发展障碍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大城市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看城市管理及社会治(理上)——以北京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尹志刚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1,共4页
本文通过研究北京城市政府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中国大城市管理及社会治理之道。研究对象为以街道办事处为主的城市管理系统;研究内容是街道与区政府及其各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权限的划分,街道内部各机构管理职能的科学界定及整合... 本文通过研究北京城市政府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中国大城市管理及社会治理之道。研究对象为以街道办事处为主的城市管理系统;研究内容是街道与区政府及其各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权限的划分,街道内部各机构管理职能的科学界定及整合,街道向上与区政府相关专业管理部门的职能衔接,向下到社区居委会、居民、住区单位、承担公共服务的企业和中介组织以及社团组织、志愿者组织的职能延伸;研究目的是探索如何科学界定城市基层政府的职能,理顺街道与上级政府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理清并整合街道内部各科室的职能,以便为实现社会治理之道搭建制度性平台,为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功能拓展更大的治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政府管理职能划分 区街关系 街道制度和组织框架 拓展社会治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大城市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看城市管理及社会治理(下)——以北京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尹志刚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1,共3页
By studying the reform of Beijing’s city administration system at the basic level,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ssue of Chinese metropolitan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governance.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city admi... By studying the reform of Beijing’s city administration system at the basic level,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ssue of Chinese metropolitan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governance.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city administration system that includes mainly sub-district offices.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the division of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and administrative powers among sub-district offices,district governments and various profess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and the scientific definition and integration of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of various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sub-district offices.The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of sub-district offices are related to both the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of various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district governments and the functions of community’s neighborhood committees,residents and NGO.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how to define scientifically the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at the basic level,to straighten 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sub-district offices and various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superior government,and to integrate the functions of various divisions of sub-district offices,so as to set up an institutional platform for society governance and to play fully the role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of self-government and the other society organiz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街道办事处 城市管理 社会治理 北京市 大城市 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组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框架构建初探——基于对北京市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改革的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军 《中国名城》 2019年第12期4-10,共7页
考察了北京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创新的历史起源、类型特点、运作流程以及经验做法等,在此基础上,从社会行动理论视角出发,尝试性构建出一种新型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框架。这种治理框架包括四大核心要素:通过增加... 考察了北京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创新的历史起源、类型特点、运作流程以及经验做法等,在此基础上,从社会行动理论视角出发,尝试性构建出一种新型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框架。这种治理框架包括四大核心要素:通过增加街乡合法有效的自主能力来贯彻执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意志;通过创造公平且可续性的公共服务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重要载体;通过广泛且有序的社会参与,凝聚社区共识;通过形成普遍认同的价值规范,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通过这种理论框架的建构,让人们更为清晰地分辨出纷繁且复杂的基层社会治理脉络;同时,这样的理论建构希望能够引发城市治理相关学科的思考与对话,以便为接下来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治理 北京市 “吹哨报到” 社会行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特质与社会支持——以北京市城市贫困家庭为例
6
作者 洪小良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7,共6页
本文考察了城市贫困家庭社会网络的关系特质与其提供的社会支持内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者更倾向于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持,职业声望较高者更倾向于提供就业和经济方面的支持;见面频度与... 本文考察了城市贫困家庭社会网络的关系特质与其提供的社会支持内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者更倾向于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持,职业声望较高者更倾向于提供就业和经济方面的支持;见面频度与所有支持项目都有显著关系,即见面频度越高,提供支持的可能性越大;在关系类型方面,亲属,特别是近亲,是城市贫困家庭获取多种社会支持的最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关系特质 社会支持 城市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科学重建“社会”的权威——论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主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璋弟 潘建雷 余永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7-93,共7页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是涂尔干思想体系的基石之作。通过证明"社会"是一种自成一体的、客观实在的"物",有其自身的存在方式与运动法则,这本著作不仅奠定了社会学的学科正当性,更为涂尔干整个社会重建计划确定了理...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是涂尔干思想体系的基石之作。通过证明"社会"是一种自成一体的、客观实在的"物",有其自身的存在方式与运动法则,这本著作不仅奠定了社会学的学科正当性,更为涂尔干整个社会重建计划确定了理论正当性。文章从涂尔干思想的总体框架出发,基于细致的文本剖析,梳理了社会作为"物"的诸种属性及各类"社会持续在场物"的具体形式,呈现了涂尔干为构建"道德科学"所做的艰辛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事实 客观实在 唯意志论社会观 涂尔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社会学的哲学范式、理论基础与实践工具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志光 李兵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64-70,共7页
政策社会学是社会学和政策学的交叉学科,是把政策看作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运用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社会与政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从哲学方面来看,政策社会学的哲学基础是一种综合的政策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和... 政策社会学是社会学和政策学的交叉学科,是把政策看作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运用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社会与政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从哲学方面来看,政策社会学的哲学基础是一种综合的政策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抓住了政策的本质和特征;情境主义作为政策活动的一种哲学基础,提供了边界和横断性;未来主义为政策过程提供了“洞察力”和“规律性”。从理论方面来看,社会存在是政策制定的基础和根基,决定着政策制定的方向和价值;不同的社会运行体制有不同的政策执行效率,同样的政策在不同的社会运行体制下效率也不一样;社会理解既包含对社会行动的客观因果性探讨,也包含对主观意义的理解和解释。从实践方面来看,政策社会学有自己特色的工具:强力保障政策的社会管制性工具、有效促进政策的社会激励性工具、广泛解读政策的社会宣教性工具、补充政策主体的社会参与性工具和助力政策执行的社会信息性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社会学 哲学范式 理论基础 实践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青年新消费:时尚潮酷场景及其对城市消费的影响作用——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娇 武旋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3,94,共11页
时尚潮酷场景作为广受青年喜爱的文化格调与生活方式,在一线城市已逐渐成为一种都市新消费新潮流。文章采用场景视角,从舒适物组合与品质出发,探讨这种新消费现象。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30种舒适物,利用因子分析法... 时尚潮酷场景作为广受青年喜爱的文化格调与生活方式,在一线城市已逐渐成为一种都市新消费新潮流。文章采用场景视角,从舒适物组合与品质出发,探讨这种新消费现象。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30种舒适物,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时尚潮酷场景特征,并基于岭回归模型估计时尚潮酷场景对城市消费的影响作用。不同的城市应根据资源禀赋、文化特质制定相关城市文化政策,通过时尚潮酷场景营造优化与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青年的城市生活品质与美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青年 新消费 时尚潮酷 场景 城市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功能与价值:社会组织党建的逻辑迭代与效能提升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帅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80,共12页
社会组织是参与基层治理和生产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也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关键阵地,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引领社会组织坚持正确发展方向意义重大。通过对Y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的参与观察和访... 社会组织是参与基层治理和生产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也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关键阵地,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引领社会组织坚持正确发展方向意义重大。通过对Y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的参与观察和访谈,从过程分析视角和组织行动视角出发,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组织覆盖与有形领导的结构嵌入阶段,工作覆盖与有效领导的功能嵌入阶段,理念覆盖与无形领导的价值嵌入阶段。价值嵌入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的最优层级。通过“共振式”发展机制的有效落实,可以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效能提升与价值嵌入:通过降维机制实现组织共振,通过转化机制实现价值共振,通过借力机制实现资源共振,通过导向机制实现路径共振,通过匹配机制实现目标共振。随着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价值嵌入,党建业务共振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悬浮化”困境也将得到有效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党的建设 组织嵌入 “共振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治理的实践机制与独特价值
11
作者 刘帅顺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4,共13页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坚实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社会关系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其具有领导与执政的双重属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治理,探索形成了以政治领导明确社会治理方向与原则,以思想领导凝聚社会治理目...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坚实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社会关系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其具有领导与执政的双重属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治理,探索形成了以政治领导明确社会治理方向与原则,以思想领导凝聚社会治理目标与行动共识,以组织领导助推社会嵌入与整合,以示范领导培育和推广社会治理品牌,以平台领导搭建社会治理与服务纽带的具体实践机制。中国共产党通过锻造使命型政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怪圈,以嵌入式领导打破“悬浮型政党”阻隔,采取稳健式变革破解“寡头统治铁律”预言,依托整合型治理拆穿“精英民主”迷思,为世界贡献了政党领导社会治理的中国智慧与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治理 使命型政党 整合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研究--以北京市月坛街道为例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兵 张文娟 洪小良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3,共5页
本文在月坛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政策理论模型,即"任务排序模型",并在此理论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构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 社区居家养老 任务排序模型 政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6
13
作者 尹志刚 李泓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83,共4页
本文依据对社会组织调查的实证资料,描述鉴别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标准,阐释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途径,探索建构"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枢纽型社会组织 鉴别标准 建构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尹志刚 焦永刚 +3 位作者 马小红 王雪梅 李宁 曹颖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2年第4期36-44,共9页
基于实地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北京市贫困家庭的人口状况及造成家庭贫困的主要人口原因。
关键词 北京 城市贫困 贫困家庭 人口状况 致贫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洪小良 尹志刚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43,共6页
本文在问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北京城市贫困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规模、关系构成、结构特点及网络成员与贫困家庭的交往频度和空间距离等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较小的网络规模、较高的亲缘比例、空间临近及交往频度高构成了贫困家庭... 本文在问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北京城市贫困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规模、关系构成、结构特点及网络成员与贫困家庭的交往频度和空间距离等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较小的网络规模、较高的亲缘比例、空间临近及交往频度高构成了贫困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网络 城市贫困 网络规模 关系构成 网络结构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报告 被引量:15
16
作者 侯亚非 洪小良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4,共4页
通过流动人口家庭入户调查,该研究利用第一手资料,概述了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的突出特征,居京时间趋长、“举家迁移”发展快、京内流动频率低、就业生活较稳定、移民特征日益凸显;在职业分布上向传统服务业、产业链低端领域集中;整体... 通过流动人口家庭入户调查,该研究利用第一手资料,概述了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的突出特征,居京时间趋长、“举家迁移”发展快、京内流动频率低、就业生活较稳定、移民特征日益凸显;在职业分布上向传统服务业、产业链低端领域集中;整体消费水平低、住房简陋、积累比例较高、与家乡保持一定联系;非农户籍流动人口在受教育程度、就业能力、职业层次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在迁移倾向上流动人口表现出较强烈的留居北京的愿望。报告认为,庞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不流动”,已形成事实上的城市移民,这成为和谐社会建设、城市社会管理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必须加强城市移民的社会政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流动人口家庭户 城市新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政策框架下的社会服务:模型建构和政府职责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兵 陈谊 胡文琦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5,共7页
中国政府创设社会服务,不仅要致力于政策和实践活动的完善和创新,更需要注重理论创新。社会服务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构建符合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型。无论是社会服务,还是社会政策整体的理论建构,都必须围绕着现代国家... 中国政府创设社会服务,不仅要致力于政策和实践活动的完善和创新,更需要注重理论创新。社会服务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构建符合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型。无论是社会服务,还是社会政策整体的理论建构,都必须围绕着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国情,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依次展开。通过构建社会服务模型的理论框架来指导社会服务制度建设,这种尝试是积极的和有益的,同时,社会服务模型的构建和社会服务制度建设也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政策的理论建设和创新社会政策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理想类型 社会服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人口红利的结构性分析和形势预判 被引量:5
18
作者 尹德挺 张洪玉 原晓晓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6,共6页
本研究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12年劳动力市场数据,深入分析了首都人口红利的基本特征和走势。研究发现:第一,户籍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充足,但未来可补给的人口减少;35岁以前户籍就业人口占比不高,户籍人口分年龄别的就业率"两头&... 本研究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12年劳动力市场数据,深入分析了首都人口红利的基本特征和走势。研究发现:第一,户籍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充足,但未来可补给的人口减少;35岁以前户籍就业人口占比不高,户籍人口分年龄别的就业率"两头"偏低;第二,2020年以后,支撑北京人口红利的人口流出省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减少,北京常住劳动年龄人口的存量和增量都会受到影响。由此判断,未来北京将可能遭遇"用工荒",既有"总量荒"问题,也有"结构荒"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三项政策建议:加快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提升就业需求层次;在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同时,充分调动户籍人口参与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北京 人口红利 流动人口 户籍人口 用工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迁移流动人口区域分布及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亚非 马小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0,共5页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北京市1995~2000年户籍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了人口学特征以及区域、产业、行业结构特征分析,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新思路,探讨首都未来迁移流动人口...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北京市1995~2000年户籍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了人口学特征以及区域、产业、行业结构特征分析,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新思路,探讨首都未来迁移流动人口的流向与分布趋势,阐述了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新格局必将影响首都人口的规模及再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北京市 结构特征 区域分布 1995-2000年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人口普查资料 发展战略研究 城市功能定位 人口学特征 迁移人口 特征分析 行业结构 城市空间 产业结构 空间布局 新思路 新格局 首都 阐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分工条件下的社会团结如何实现——论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的主旨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建雷 李海荣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3-107,共5页
涂尔干的思想是19世纪晚期资本扩张、政权动荡与道德乏力的总体危机下的产物。《社会分工论》则是涂尔干社会重建方案的"草图"。通过社会史的考察,涂尔干提出了"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经验性统一"乃是社会团结的普... 涂尔干的思想是19世纪晚期资本扩张、政权动荡与道德乏力的总体危机下的产物。《社会分工论》则是涂尔干社会重建方案的"草图"。通过社会史的考察,涂尔干提出了"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经验性统一"乃是社会团结的普遍形式的观点,据此反证市民社会的过度功利主义与失范分工是一种"病态"。进而,现代个人与抽象社会融合的可能性必须以"经验有效"的价值理念为基础,即职业伦理、公民道德与人性宗教的有机统一,这也是现代社会科学配置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基础,唯此才能避免自由任意的市民风气与强制约束的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分工 道德失范 社会个人主义 涂尔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