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冻干燥血小板保存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曹伟 王艳 +5 位作者 靳鹏 刘安 裴海云 祝瑞泉 叶初燕 韩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83-888,共6页
为了探索新的血小板保存方法,对血小板进行了冷冻干燥的研究。采用乙醛对血小板做预处理,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为了稳定血小板的结构,加入了人白蛋白或海藻糖作为保护剂,并对再水化液进行了筛选。对冷冻干燥后的血小板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表... 为了探索新的血小板保存方法,对血小板进行了冷冻干燥的研究。采用乙醛对血小板做预处理,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为了稳定血小板的结构,加入了人白蛋白或海藻糖作为保护剂,并对再水化液进行了筛选。对冷冻干燥后的血小板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表面膜糖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乙醛处理后血小板的回收率基本稳定在60%以上,血小板的聚集活性与处理前相比有轻微的降低;5%人血白蛋白冷冻干燥保护液的保存效果明显优于40mmol/L海藻糖冷冻干燥保护液,在血小板聚集活性保持方面,用贫血小板血浆(PPP)再水化结果明显优于磷酸缓冲盐溶液(PBS)。透射电子显微观察显示,冷冻干燥后血小板胞内细胞器和颗粒物质清晰可见,其中包括线粒体和各种分泌颗粒。乙醛处理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明显降低。结论:乙醛作为一种新的保护剂,对血小板冷冻干燥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乙醛 冷冻保存 人白蛋白 海藻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中ATP含量随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变化的规律性研究及数学建模 被引量:4
2
作者 任素萍 李成岳 +3 位作者 刘安 郑建弘 钟仕增 韩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96-900,共5页
为了研究血液中ATP含量随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变化的规律性并建立数学模型,以ATP含量作为血液质量的评判指标,对4-32℃区间不同保存温度条件下血液的质量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系列经验数据。结果表明:假设ATP的浓度y=f(d,t,s)是时间... 为了研究血液中ATP含量随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变化的规律性并建立数学模型,以ATP含量作为血液质量的评判指标,对4-32℃区间不同保存温度条件下血液的质量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系列经验数据。结果表明:假设ATP的浓度y=f(d,t,s)是时间d、温度t和起始浓度s的连续函数,利用数理统计中的线性回归理论对模型加以拟合,得到了ATP浓度随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变化的一般数学物理方程,根据方程推算在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和32℃温度下,以CPDA1保存的全血分别可以有效保存35、35、29、22、18、18、13、8、7、6、6、5、4、4和3天。结论:本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保存温度变化时血液质量变化的一般性规律,为准确判断变温血质量、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ATP 线性回归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输的血小板在体内清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永 韩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49-1052,共4页
生理学,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血小板在体内清除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脾脏,但衰老和损伤的血小板被体内清除系统识别和清除的机制还并不清楚。这一机制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解决血小板低温保存后体内存活期短,不能较长期发挥作用的难题,为血小... 生理学,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血小板在体内清除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脾脏,但衰老和损伤的血小板被体内清除系统识别和清除的机制还并不清楚。这一机制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解决血小板低温保存后体内存活期短,不能较长期发挥作用的难题,为血小板保存提出新的策略。本文就血小板回输体内后的清除机制,包括P-选择蛋白,GPⅠbα及其受体Mac-1和内源性金属蛋白酶在血小板清除进程中的作用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保存 清除机制 P-选择蛋白 GPIbα 内源性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修饰的牛血红蛋白初步研究——与葡聚糖共价交联<英文>
4
作者 王瑾 王鹤尧 卜凤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2-155,共4页
本研究用牛血红蛋白为原料,探索牛血红蛋白与葡聚糖进行共价连接的途径,成功地建立了聚合牛血红蛋白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牛血红蛋白能有效地与葡聚糖交联,增加了血红蛋白分子量,稳定了血红蛋白的结构,同时也保持了修饰后牛血红蛋白较好... 本研究用牛血红蛋白为原料,探索牛血红蛋白与葡聚糖进行共价连接的途径,成功地建立了聚合牛血红蛋白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牛血红蛋白能有效地与葡聚糖交联,增加了血红蛋白分子量,稳定了血红蛋白的结构,同时也保持了修饰后牛血红蛋白较好的氧亲和力,从而为血液代用品的研究开辟了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红蛋白 葡聚糖 化学修饰 共价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121-DFF40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晶 梁小亮 +2 位作者 黄连江 袁玉涛 孙红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VEGF-DFF40基因并纯化融合蛋白,MTT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用RT-PCR法扩增目的基因,两基因连接并在PET28a中表达,对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及Western印迹分析;体外培养HepG2细胞,HUVEC细胞,用MTT法检测4种浓度V...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VEGF-DFF40基因并纯化融合蛋白,MTT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用RT-PCR法扩增目的基因,两基因连接并在PET28a中表达,对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及Western印迹分析;体外培养HepG2细胞,HUVEC细胞,用MTT法检测4种浓度VEGF-DFF40融合蛋白及PBS的细胞毒性。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并纯化出高纯度的融合蛋白,MTT法融合蛋白对两种细胞的直接作用与PBS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此融合蛋白对两种细胞均有直接杀伤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高纯度的VEGF121-DFF40融合蛋白,并初步证明其具有免疫学活性,为更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DFF40 原核表达 大肠杆菌 纯化 MTT法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α、β珠蛋白基因以串联形式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浩 王全立 +3 位作者 冯起 杜芝燕 李晓霞 毛秉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 为开展以基因重组血红蛋白为基础的血液代用品研究 ,尝试将人α、β珠蛋白基因以串联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 采用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结果 用PCR扩增出含血红蛋白α、β珠蛋白的串联基因片段 ,测序表明克隆的α、... 目的 为开展以基因重组血红蛋白为基础的血液代用品研究 ,尝试将人α、β珠蛋白基因以串联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 采用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结果 用PCR扩增出含血红蛋白α、β珠蛋白的串联基因片段 ,测序表明克隆的α、β基因未发生意外突变。将该串联基因克隆进 pBV2 2 0表达载体 ,经热诱导表达产物达细菌总蛋白的 2 0 %左右。该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并经WesternBlotting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大肠杆菌 基因表达 α β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DFF40融合蛋白体内的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晶 赖飞 +2 位作者 黄连江 梁小亮 孙红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78-2179,共2页
目的初步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21-DFF40融合蛋白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水动力转染法通过尾部注射HepG2细胞建立裸鼠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皮内注射PBS 0.1 ml、融合蛋白(0.1 mg)0.1 ml,分别记录小鼠的生... 目的初步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21-DFF40融合蛋白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水动力转染法通过尾部注射HepG2细胞建立裸鼠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皮内注射PBS 0.1 ml、融合蛋白(0.1 mg)0.1 ml,分别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肿瘤生长情况、成瘤率、40 d存活率,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用药组小鼠生存天数延长、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40 d存活率升高,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用药组肿瘤组织内坏死区明显扩大。结论 VEGF121-DFF40融合蛋白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并明显延长了肝癌小鼠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融合蛋白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端粒酶活动度与三氧化二砷治疗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韫芳 郑晓飞 李昕权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327-328,共2页
目的观察白血病端粒酶活性与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效果。方法端粒重复扩增法结合光密度测定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急性白血病均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后,获得临床血液学缓解及端粒酶活性降低,并在维持缓解间保持较低水平... 目的观察白血病端粒酶活性与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效果。方法端粒重复扩增法结合光密度测定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急性白血病均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后,获得临床血液学缓解及端粒酶活性降低,并在维持缓解间保持较低水平。结论观察端粒酶活动度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转归及三氧化二砷的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端粒酶 三氧化二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红细胞的荧光标记及寿命检测法 被引量:1
9
作者 任素萍 马恩普 +4 位作者 刘秀珍 韩颖 刘安 靳鹏 董波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0-412,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兔红细胞标记及寿命检测法 ,并对GMA保养液 4℃保存的红细胞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动脉取血 ,红细胞用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后自体回输 ,定期检测荧光标记的红细胞数所占百分比。应用SAS软件...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兔红细胞标记及寿命检测法 ,并对GMA保养液 4℃保存的红细胞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动脉取血 ,红细胞用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后自体回输 ,定期检测荧光标记的红细胞数所占百分比。应用SA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根据方程计算兔体内标记红细胞的 2 4h回收率和半寿期。结果 :正常兔红细胞的 2 4h回收率是 93 .76%± 5.40 % ,半寿期为 ( 2 2 .50± 4.3 7)d ,与有关文献相符。GMA液 4℃保存 2 1d的红细胞 2 4h回收率为 89.13 %± 7.10 % ,半寿期为 ( 11.41± 1.63 )d ,符合输注条件。结论 :与其他红细胞体内标记方法相比 ,FITC标记法简便实用 ,价格便宜 ,不具有放射性危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荧光标记 寿命 异硫氰酸荧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延期保存红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素萍 马恩普 +3 位作者 刘秀珍 韩颖 刘安 靳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24-526,共3页
为了探讨SOD保养液延期保存过程中红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应用透射电镜对SOD保养液 4℃保存全血于保存第 0 ,42 ,75及 85天动态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GMA液同期保存的标本作为对照 ,应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具有重复测量的三因... 为了探讨SOD保养液延期保存过程中红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应用透射电镜对SOD保养液 4℃保存全血于保存第 0 ,42 ,75及 85天动态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GMA液同期保存的标本作为对照 ,应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具有重复测量的三因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保存第 42 ,75及 85天 3个时间点下 ,SOD保养液组红细胞形变率均低于GMA组 (P <0 .0 1)。SOD保养液组 42 ,75和 85天的红细胞形变率与GMA液保存 42天的红细胞形变率无显著性差别 ,甚至更低。结论 :SOD保养液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红细胞 超微结构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华 张锐 裴雪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00年第6期5-7,共3页
Dendritic cells (DCs) are profession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 It is considerable that there are two developmental li neages of dendritic cells: Myeloid DCs are shared with phagocytes, which capture antigens ... Dendritic cells (DCs) are profession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 It is considerable that there are two developmental li neages of dendritic cells: Myeloid DCs are shared with phagocytes, which capture antigens in the periphery and then migrate to the lymphoid organs to initiate i mmunity, Lymphoid DCs are shared with T cells, which are found in the thymic med ulla and lymph node T cell areas and are responible for regulation and tolerance . The central role that DCs play in the initiation of an immune response raises the possiblity of using them to trigger specific anti-tumor immunity. Before DC s used successfully in clinic, several issues need to be considered. The suffic ient number of DCs have to be generated, they should display morphological, phen otyp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DCs, and they should be able to present a ntigens to naive T cells. In this review, we have briefly summarized the advance d achievements of DC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生物学特性 临床应用 肿瘤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通道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帅争 孙红琰 王全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纳米通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直接解读核酸分子编码信息的新方法 ,它通过将单链核酸上的核苷酸序列直接转化为电信号 ,能以每秒超过 10 0 0个碱基的速度对其进行超快速序列分析 ,较现有测序方法更简便快速和省钱 .该技术除可用于核... 纳米通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直接解读核酸分子编码信息的新方法 ,它通过将单链核酸上的核苷酸序列直接转化为电信号 ,能以每秒超过 10 0 0个碱基的速度对其进行超快速序列分析 ,较现有测序方法更简便快速和省钱 .该技术除可用于核酸超快速外 ,还在病原体基因诊断、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样品多成分的快速检测等多个领域有重要用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通道 α溶血素 核酸测序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α-半乳糖苷酶A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让文亮 檀英霞 +3 位作者 王颖丽 高红伟 李素波 季守平 《军事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构建重组人α-半乳糖苷酶A(GLA)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O中表达重组的人GLA。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人肝癌细胞中克隆人GLA cDNA,并构建到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 A中。将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并用G418筛... 目的构建重组人α-半乳糖苷酶A(GLA)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O中表达重组的人GLA。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人肝癌细胞中克隆人GLA cDNA,并构建到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 A中。将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并用G418筛选。用丁酸钠诱导G418抗性细胞,检测培养上清中的GLA活性,筛选高表达GLA的细胞株。采用HisTrapTMFF纯化培养上清中的GLA蛋白并利用Western印迹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 A-GLA,并在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O中表达,得到高表达量的单克隆(蛋白比活为1935 U/mg)。纯化后的培养上清在50×103(Mr)附近出现单一条带,通过Western印迹确定为GLA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 A-GLA,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人GLA,为临床上治疗法布莱病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α-半乳糖苷酶 法布莱病 CHO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工程:新一代细胞疗法
14
作者 裴雪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1-2,共2页
关键词 干细胞工程 脐带血 外周血 祖细胞 因子组合 细胞因子 血细胞 细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器官3D培养和高内涵成像的药物肝毒性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朋彦 李春雨 +8 位作者 陆小华 石伟 高源 崔鹤蓉 李婷婷 柏兆方 肖小河 王韫芳 王伽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55-1062,共8页
本研究采用HepaRG细胞建立类器官(organoids)3D培养模型,并结合高内涵成像技术建立药物肝毒性体外评价方法。通过氢化可的松和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使HepaRG细胞分化为明显的肝细胞形态和胆管样结构,并诱导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核... 本研究采用HepaRG细胞建立类器官(organoids)3D培养模型,并结合高内涵成像技术建立药物肝毒性体外评价方法。通过氢化可的松和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使HepaRG细胞分化为明显的肝细胞形态和胆管样结构,并诱导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核受体及肝细胞特异标志性分子白蛋白(ALB)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形成稳定的模拟肝脏功能的类器官体外评价模型;采用高内涵成像技术,通过荧光染料进行特异性、多靶点染色,从类器官球体表型、活/死细胞数量、线粒体膜电位(MMP)和细胞内活性氧(ROS)评价药物肝毒性。结果表明,采用HepaRG细胞建立的类器官体外评价模型可以准确地评价肝毒性阳性对照药胺碘酮(amiodarone,AMD)、环孢霉素(cyclosporin,CSP)及阴性对照药阿司匹林(aspirin,ASP)的毒性差异:其中AMD和CSP均浓度依赖地导致类器官球体的总细胞数和活细胞数下降,并且AMD浓度超过50μmol·L^(-1)时,还导致类器官球体中死细胞数急剧增多,而ASP对类器官无明显损伤作用;AMD和CSP均浓度依赖地导致MMP下降和ROS水平增高,且AMD的作用强度大于CSP,而ASP对类器官无明显损伤作用。综上,HepaRG细胞建立的类器官高内涵成像评价方法可用于药物肝毒性的体外评价,并且具有多靶标高通量、结果直观且可定量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高内涵成像 肝毒性评价 线粒体膜电位 活性氧
原文传递
HCV慢性感染的分子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付秋霞 王全立(审校) 贾帅争(审校)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33-136,共4页
丙型肝炎因其所具有的较高的慢性化程度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来报道了很多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这些研究为探讨HCV慢性化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该文主要讨论HCV慢性感染的分... 丙型肝炎因其所具有的较高的慢性化程度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来报道了很多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这些研究为探讨HCV慢性化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该文主要讨论HCV慢性感染的分子免疫学机制,包括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免疫逃避及HCV蛋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逃避 信号传导
原文传递
基于类器官3D培养的何首乌易感物质肝毒性评价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婷婷 李瑞红 +13 位作者 刘振兴 张乐 王杰 常乐 陈志强 施艳霞 李朋彦 李春雨 刘建红 柏兆方 王伽伯 王韫芳 柳娟 肖小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8-1054,共7页
采用液滴重叠法构建类器官3D培养模型,评价何首乌易感物质顺式二苯乙烯苷(cis-SG)的肝损伤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2D培养肝细胞模型,所构建的类器官3D培养模型的L02细胞和HepG2细胞白蛋白表达分别提高2.5和6.7倍;在第21天时,尿素生... 采用液滴重叠法构建类器官3D培养模型,评价何首乌易感物质顺式二苯乙烯苷(cis-SG)的肝损伤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2D培养肝细胞模型,所构建的类器官3D培养模型的L02细胞和HepG2细胞白蛋白表达分别提高2.5和6.7倍;在第21天时,尿素生成水平分别提高8.3和15.5倍,且HepG2细胞构建的类器官模型显著优于L02细胞;相对于2D培养肝细胞模型,HepG2细胞构建的类器官模型的药物Ⅰ相和Ⅱ相代谢酶表达量显著上调,如CYP2C9、CYP3A4和CYP2D6表达上调分别为381.9、87.0和312.6倍,药物转运体相关基因也明显上调,提示所建立的类器官3D培养模型的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显著优于普通2D培养肝细胞模型。肝毒性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2D培养肝细胞模型,类器官3D培养模型可以更灵敏地评价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阳性药物的毒性差异,且在类器官3D培养模型上重复给药评价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显著低于单次给药方式;何首乌易感物质cis-SG在普通2D培养肝细胞模型未检测到IC_(50),在类器官3D培养模型上单次给药方式的IC_(50)是肝毒性阳性药环孢霉素的1.9倍,而其光学异构体反式二苯乙烯苷(trans-SG)的IC_(50)比cis-SG高4.1倍,与前期整体动物水平的毒性强弱基本一致;cis-SG在类器官3D培养模型上多次给药方式的IC_(50)进一步降低,提示长期用药可能增大何首乌肝损伤风险。综上,何首乌易感物质cis-SG对类器官的肝毒性大于trans-SG;类器官3D培养模型可长期培养且保留更多的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适用于中药成分低浓度、长时间暴露产生肝毒性评价和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何首乌 二苯乙烯苷 肝毒性评价 类器官模型
原文传递
肝脏高效表达调控元件的构建及其表达效果的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付秋霞 贾帅争 +5 位作者 孙萍 杜娟 周勇 詹林盛 王会中 王全立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6-208,229,共4页
目的:构建一种肝脏高效表达调控元件,促进水动力转染外源基因在体内的长期高效表达。方法:构建了以hAAT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分别含有表达调控元件AerApoEAATP、ApoEAATP、A lbEAATP及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 Ineo-AerApoEAATP-hAAT、pC... 目的:构建一种肝脏高效表达调控元件,促进水动力转染外源基因在体内的长期高效表达。方法:构建了以hAAT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分别含有表达调控元件AerApoEAATP、ApoEAATP、A lbEAATP及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 Ineo-AerApoEAATP-hAAT、pC Ineo-ApoEAATP-hAAT、pC Ineo-A lbEAATP-hAAT及pC Ineo-hAAT,水动力转染法将上述质粒分别转染BALB/c小鼠,定期检测小鼠血清中hAAT的浓度反应AerApoEAATP、ApoEAATP、A l-bEAATP及CMV的调控能力。结果与结论:所构建的表达调控元件AerApoEAATP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其长期的调控水平高于CMV、A lbEAATP和ApoEAA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Α1-抗胰蛋白酶 白蛋白 基因表达调控
原文传递
小鼠白蛋白增强子在肝癌细胞系中无增强功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帅争 吕丽萍 +3 位作者 董波 詹林盛 王海平 王全立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 :鉴定小鼠白蛋白增强子序列在肝癌细胞系中对白蛋白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 ,将小鼠白蛋白增强子序列 (_10 .2 1~_8.4 3kb)之间的不同区段与白蛋白启动子相融合 ,转染不同组织来源细胞... 目的 :鉴定小鼠白蛋白增强子序列在肝癌细胞系中对白蛋白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 ,将小鼠白蛋白增强子序列 (_10 .2 1~_8.4 3kb)之间的不同区段与白蛋白启动子相融合 ,转染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系 ,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对GFP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瞬时转染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 1_6 ,上游的不同增强子区段均不能增强白蛋白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相反 ,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下调了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稳定转染期 ,E1E3能极弱地增强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稳定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 ,上游的不同增强子区段均能抑制白蛋白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导致报告基因不能表达。在非肝脏组织的细胞系中 ,小鼠白蛋白启动子无转录活性。结论 :只使用白蛋白启动子在肝癌细胞系中表达目的基因较同时使用白蛋白启动子和增强子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类 增强子 启动子(遗传学) 绿色荧光蛋白 转染 肝肿瘤
原文传递
孕激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基因与肿瘤 被引量:1
20
作者 柴丽娜 韩颖 任素萍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
孕激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PAEP)基因是一个主要表达于分泌期子宫内膜和妊娠早期蜕膜的基因。近年来研究表明,PAEP基因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恶性黑素瘤等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要将PAEP... 孕激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PAEP)基因是一个主要表达于分泌期子宫内膜和妊娠早期蜕膜的基因。近年来研究表明,PAEP基因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恶性黑素瘤等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要将PAEP基因作为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的指标,还需进一步研究PAEP基因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孕激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