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及育种应用探讨
被引量:
14
1
作者
马西青
方才臣
+1 位作者
邓联武
万向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1-520,共10页
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材料在杂交育种和水稻生产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持和繁殖技术体系,该类不育材料一直未能在生产上获得充分利用。而现代分子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些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有效利用提供了...
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材料在杂交育种和水稻生产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持和繁殖技术体系,该类不育材料一直未能在生产上获得充分利用。而现代分子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些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机会。综述了目前已克隆的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玉米、番茄和拟南芥等材料中存在的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我们期望利用这些基因信息和新的生物技术手段(例如定点突变技术),创制更多的水稻不育基因,同时利用新的基因工程手段——种子生产技术(SPT)体系,并结合传统的育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的保持和繁殖难题,开创新的杂交育种途径,拓宽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
定点突变技术
育种技术体系
种子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物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育种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15
2
作者
王超
安学丽
+5 位作者
张增为
杨青
饶力群
陈信波
方才臣
万向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4-130,共7页
植物雄性不育是利用植物杂种优势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雄性不育系变得更加便捷、经济和有效。综述了植物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
植物雄性不育是利用植物杂种优势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雄性不育系变得更加便捷、经济和有效。综述了植物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种子生产技术(SPT)体系并列举了与此相关的基因与启动子,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对SPT技术的实际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
育性恢复基因
种子生产技术(SPT)
原文传递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
17
3
作者
谢科
饶力群
+3 位作者
李红伟
安学丽
方才臣
万向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104,共6页
外源DNA导入细胞并与基因组靶基因发生同源重组可以精确修饰或替换靶基因,但在植物中产生自发同源重组的概率很低。近几年出现的人工改造核酸酶可以大幅提高同源重组的效率,实现基因组的精确、定向改造。其中,归巢核酸酶、锌指核酸酶和T...
外源DNA导入细胞并与基因组靶基因发生同源重组可以精确修饰或替换靶基因,但在植物中产生自发同源重组的概率很低。近几年出现的人工改造核酸酶可以大幅提高同源重组的效率,实现基因组的精确、定向改造。其中,归巢核酸酶、锌指核酸酶和TALE核酸酶已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最近开发出来的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则更具有高效方便等特点。这些人工核酸酶的应用为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呈现了更加美好的前景。首先介绍了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发展历程,随后详细阐述了提高植物基因组定点编辑效率的策略,最后对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业和植物基因工程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因工程
基因组编辑
同源重组
人工核酸酶
原文传递
玉米高效农杆菌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吴锁伟
张丹凤
+2 位作者
方才臣
邓联武
万向元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4,70,共7页
转基因技术作为植物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育种技术的独特优点,受到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种植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主要是幼胚或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由于受到...
转基因技术作为植物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育种技术的独特优点,受到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种植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主要是幼胚或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由于受到基因型、生长季节、取材时间等因素制约,大大限制了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产业化应用。总结对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对影响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玉米遗传转化的产业化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
种质改良
转化效率
原文传递
题名
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及育种应用探讨
被引量:
14
1
作者
马西青
方才臣
邓联武
万向元
机构
北京金冠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冠
丰
种业科技
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1-520,共10页
基金
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资助项目(Z111100066111002)
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10CB35702
2012CB723703)
文摘
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材料在杂交育种和水稻生产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持和繁殖技术体系,该类不育材料一直未能在生产上获得充分利用。而现代分子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些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机会。综述了目前已克隆的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玉米、番茄和拟南芥等材料中存在的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我们期望利用这些基因信息和新的生物技术手段(例如定点突变技术),创制更多的水稻不育基因,同时利用新的基因工程手段——种子生产技术(SPT)体系,并结合传统的育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的保持和繁殖难题,开创新的杂交育种途径,拓宽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空间。
关键词
水稻
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
定点突变技术
育种技术体系
种子生产技术
Keywords
rice
recessive genie male sterility gene
targeted mutation~ breeding system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物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育种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15
2
作者
王超
安学丽
张增为
杨青
饶力群
陈信波
方才臣
万向元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生物
科学
技术
学院
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金冠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冠
丰
种业科技
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4-130,共7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2012CB723703)
国家发改委生物育种专项(2012-2150299)
山东省自主创新工程招标项目(2012SD09101-1)资助项目
文摘
植物雄性不育是利用植物杂种优势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雄性不育系变得更加便捷、经济和有效。综述了植物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种子生产技术(SPT)体系并列举了与此相关的基因与启动子,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对SPT技术的实际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
育性恢复基因
种子生产技术(SPT)
Keywords
Recess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genes Restoring fertility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SPT)
分类号
Q819 [生物学—生物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
17
3
作者
谢科
饶力群
李红伟
安学丽
方才臣
万向元
机构
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金冠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农业大学
生物
科学
技术
学院
山东冠
丰
种业科技
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104,共6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2010CB35702
2012CB723703)
+1 种基金
国家发改委生物育种专项(2012-2150299)
山东省自主创新工程招标项目(2012SD09101-1)资助项目
文摘
外源DNA导入细胞并与基因组靶基因发生同源重组可以精确修饰或替换靶基因,但在植物中产生自发同源重组的概率很低。近几年出现的人工改造核酸酶可以大幅提高同源重组的效率,实现基因组的精确、定向改造。其中,归巢核酸酶、锌指核酸酶和TALE核酸酶已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最近开发出来的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则更具有高效方便等特点。这些人工核酸酶的应用为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呈现了更加美好的前景。首先介绍了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发展历程,随后详细阐述了提高植物基因组定点编辑效率的策略,最后对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业和植物基因工程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基因工程
基因组编辑
同源重组
人工核酸酶
Keywords
Plant genome engineering Genome editing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Engineerednuelease
分类号
Q819 [生物学—生物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玉米高效农杆菌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吴锁伟
张丹凤
方才臣
邓联武
万向元
机构
北京金冠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冠
丰
种业科技
有限公司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4,70,共7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2010CB35702
2012CB723703)
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Z111100066111002)
文摘
转基因技术作为植物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育种技术的独特优点,受到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种植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主要是幼胚或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由于受到基因型、生长季节、取材时间等因素制约,大大限制了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产业化应用。总结对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对影响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玉米遗传转化的产业化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关键词
玉米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
种质改良
转化效率
Keywords
Maize
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Germplasm improvement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分类号
S513.035.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及育种应用探讨
马西青
方才臣
邓联武
万向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植物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育种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超
安学丽
张增为
杨青
饶力群
陈信波
方才臣
万向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5
原文传递
3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谢科
饶力群
李红伟
安学丽
方才臣
万向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7
原文传递
4
玉米高效农杆菌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吴锁伟
张丹凤
方才臣
邓联武
万向元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