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病常见用药误区(二)
1
作者 顼志敏(主讲人) 刘岚(整理)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8年第3期210-213,共4页
顼志敏:我们继续讨论心血管病常见用药误区。 例1诊 断依据和病情评估不充足,用药效率比较低下,缺乏规范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路径。
关键词 用药误区 心血管病 病情评估 临床诊断 顼志敏
原文传递
贫血与重度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天民 董利平 +4 位作者 李方江 王立新 高云英 张万森 张健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贫血与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心功能为Ⅲ~Ⅳ级(NYHA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血红蛋白(Hb)水平将其分为Hb正常组、轻度贫血组及中度贫血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在接受常规治疗心力衰竭情况下,追... 目的:探讨贫血与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心功能为Ⅲ~Ⅳ级(NYHA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血红蛋白(Hb)水平将其分为Hb正常组、轻度贫血组及中度贫血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在接受常规治疗心力衰竭情况下,追踪观察3年,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贫血对重度CHF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合并贫血的重度CHF患者的再住院率、病死率高于不合并贫血的患者(P<0.05);中度贫血的重度CHF患者的再住院率、病死率高于轻度贫血组及Hb正常组(P<0.05);3年后中度贫血的重度CHF患者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V)及6min步行距离与住院时及正常组比较其心功能更差(P<0.05)。结论:重度CHF合并贫血的患者其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较高;且贫血的程度越重,其病情也越严重,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心力衰竭 充血性 预后 医院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对心、脑、肾的影响是否一致? 被引量:5
3
作者 蒋雄京 路方红 +6 位作者 孙宁玲 林甲宜 黄振文 邓君曙 戴伦 孙刚 本刊编辑部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00-602,共3页
关键词 心脏事件 中心动脉压 动脉压力波 病理生理机制 心血管危险 压力梯度 升主动脉 搏动性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再通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怀新 曹清涛 +1 位作者 童雨田 胡奉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序贯再通冠脉介入治疗(sPCI)对急性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入选的176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序贯再通PCI治疗组(sPCI组,88例)和传统的直接PCI组(pPCI组,88例)。... 目的探讨序贯再通冠脉介入治疗(sPCI)对急性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入选的176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序贯再通PCI治疗组(sPCI组,88例)和传统的直接PCI组(pPCI组,88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后2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MBG3级血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41%VS63.64%,x^2=4.67,P=0.03)。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RA)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0%VS56.82%,x^2=1.12,P=0.36),但两组严重RA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0%VS25.00%,x^2=4.51,P=0.03)。以sPCI为变量对严重RA的影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为0.43,95%C10.19~0.95,P=0.03。影响严重RA的其他因素:发病到IRA开始再通的时间(OR=0.61,95%CI 0.17—0.99,P=0.04),入院血糖水平(OR=1.96,95%CI1.02~5.78,P=0.03),梗死前心绞痛史(OR=0.65,95%CI 0.18~0.98,P=0.04)及心脏功能水平(OR=1.78,95%CI 1.06~6.91,P=0.04)。结论序贯再通PCI治疗在改善STEMI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同时,使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减少,优于传统的直接PC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 再灌注心律失常 冠脉介入治疗(PCI) 抽吸血栓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姜忠滨(综述) 王怀新(综述) 胡奉环(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碎裂QRS波(fragmentedQRS,fQRS)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无创心电学指标。fQRs最常见于冠心病患者,近年来研究发现,fQRs的出现和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心肌灌注情况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风险评估和预后... 碎裂QRS波(fragmentedQRS,fQRS)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无创心电学指标。fQRs最常见于冠心病患者,近年来研究发现,fQRs的出现和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心肌灌注情况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风险评估和预后判断等都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fQRS) 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脏介入治疗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裂QRS波群变化对心肌梗死诊治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童雨田 王怀新 胡奉环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4期4529-4531,共3页
碎裂QRS波(f QRS波)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指标,具有简单、用途广泛等特点。f QRS波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f QRS波出现和消失及动态变化对AMI的诊断、心肌灌注情况判断、直接介入治疗效... 碎裂QRS波(f QRS波)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指标,具有简单、用途广泛等特点。f QRS波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f QRS波出现和消失及动态变化对AMI的诊断、心肌灌注情况判断、直接介入治疗效果的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风险评估和预后判断等都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介入治疗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月霞 王怀新 胡奉环 《医学综述》 2015年第4期595-597,共3页
新型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 Tn)较传统的肌钙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其敏感性是传统肌钙蛋白的10倍,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hs-c Tn不仅实现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而且对心力衰竭、心肌炎的诊断,甚至一般人群的心血管事件... 新型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 Tn)较传统的肌钙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其敏感性是传统肌钙蛋白的10倍,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hs-c Tn不仅实现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而且对心力衰竭、心肌炎的诊断,甚至一般人群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均具有重要的价值。hs-c Tn在临床应用方面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包括诊断界值的确定、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等,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力衰竭 心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 被引量:9
8
作者 乔树宾 袁建松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期9-13,共5页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非全身或心脏因素引起的心室肥厚。多数患者没有症状,部分出现流出道梗阻,仅有小部分患者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有效剂量内引起严重不良反应,需要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近...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非全身或心脏因素引起的心室肥厚。多数患者没有症状,部分出现流出道梗阻,仅有小部分患者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有效剂量内引起严重不良反应,需要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近年来,通过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有症状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者,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治疗效果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严重不良反应 遗传性疾病 流出道梗阻 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中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尖部室壁瘤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明宽 梁柳丹 +3 位作者 贾玉和 汪英男 刘浩 孔令兴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719-3720,共2页
关于肥厚性心肌病的报道很多。到目前为止有关左室中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室心尖部室壁瘤报道罕见。现报道左室中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室心尖部室壁瘤1例。
关键词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心尖部室壁瘤 左室 肥厚性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血对老年慢性重度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天民 董利平 +4 位作者 李方江 王立新 高云英 张万森 张健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4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收治的心功能为Ⅲ~Ⅳ级(NYHA分级)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按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Hb正常组、轻度贫血组及中度贫血组,采用前瞻性队...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收治的心功能为Ⅲ~Ⅳ级(NYHA分级)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按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Hb正常组、轻度贫血组及中度贫血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在接受常规控制心力衰竭治疗情况下,分析贫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合并贫血的老年CHF患者的再住院率、病死率显著高于不合并贫血的患者(P〈0.05);中度贫血的老年CHF患者的再住院率、病死率显著高于轻度贫血组及Hb正常组(P〈0.05);1年后中度贫血的老年CHF患者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V)及6min步行距离(6MWT)与住院时及正常组比较其心功能更差(P〈0.05)。结论:老年CHF合并贫血的患者其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较高;且贫血的程度越重,其病情也越严重,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慢性心力衰竭 再住院率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例66:57岁女性阵发性心悸,颈动脉窦按摩无法缓解
11
作者 何秉贤 吴海英 +7 位作者 陈鹏 邓君曙 傅洪喜 蒋雄京 王福军 于东汇 赵玉玲 本刊编辑部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7-429,共3页
关键词 颈动脉窦按摩 阵发性心悸 女性 缓解 阵发性心动过速 病例 发作次数 心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30年痴心不改降压情——剂型不同 疗效各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德裕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3年第8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硝苯地平 降压药 剂型 疗效 片剂 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硝苯地平痴心不改降压情
13
作者 陈国伟 郑德裕 郑安琳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3年第8期20-21,共2页
硝苯地平,又名心痛定,是一种有30多年历史,比较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目前,降压新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而作为降压药“老前辈”的硝苯地平还能“坚守阵地”吗?是退出历史舞台,还是老树发新枝?让我们一起走近硝苯地平的“内心... 硝苯地平,又名心痛定,是一种有30多年历史,比较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目前,降压新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而作为降压药“老前辈”的硝苯地平还能“坚守阵地”吗?是退出历史舞台,还是老树发新枝?让我们一起走近硝苯地平的“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降压药 高血压 心痛定 心绞痛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
14
作者 荆媛 王平 +1 位作者 任绪功 程显声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87-187,共1页
患者,男,49岁,汉族.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个月而入院.2个月前患者于饭后1 h坐车时觉心前区烧灼样疼痛,向左肩放射,较剧烈,伴出汗、恶心、呕吐,持续2~3 h后缓解,查心电图(ECG)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未溶栓,经治疗好转出院.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急性心肌梗死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左心室肌致密化不全的相关研究进展
15
作者 高莹 《中国医药》 2008年第11期735-736,共2页
孤立性左心室肌致密化不全(isolated noncompaction of the left ventficular myocardium,INVM)是一种少见的心肌病。1984年,Engberding等首次报道了INVM。现在普遍认为该疾病是由于心内膜形成时正常致密化过程停滞造成的。心肌致... 孤立性左心室肌致密化不全(isolated noncompaction of the left ventficular myocardium,INVM)是一种少见的心肌病。1984年,Engberding等首次报道了INVM。现在普遍认为该疾病是由于心内膜形成时正常致密化过程停滞造成的。心肌致密化不全经常伴随有其他的先天性心脏缺损,但也可以独立出现。超声心动图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一家系分析
16
作者 韦丙奇 倪新海 +1 位作者 柳志红 程显声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90-192,共3页
关键词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 家系分析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收缩功能障碍 临床上表现 前瞻性研究 无临床症状 遗传学研究 心肌疾病 心室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无创检查应用常见误区 被引量:1
17
作者 顼志敏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1年第6期455-456,共2页
顼志敏:临床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诊断不准确谈不上准确用药.但临床常见医生对诊断技术的应用把握不太好,要么偏重高科技,过度诊断;要么只重视基础诊断方法,不利用高科技.今天简单讨论一下心血管无创检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
关键词 心血管 无创检查 应用 临床诊断 诊断技术 过度诊断 诊断方法 无创检测
原文传递
经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途径植入永久性起搏器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明宽 梁柳丹 +5 位作者 贾玉和 刘志敏 华伟 张澍 刘浩 唐梅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446-2446,共1页
患者,女,70岁。因反复心悸3年,加重2个月,于2012年11月17日入院。体格检查:脉搏60次/min,血压125/75 mmHg,体温36.8℃。双肺(-),心界稍大,心率60次/min,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动态心电图:心率28~130次/min,平均63次/min,大于2.0 ... 患者,女,70岁。因反复心悸3年,加重2个月,于2012年11月17日入院。体格检查:脉搏60次/min,血压125/75 mmHg,体温36.8℃。双肺(-),心界稍大,心率60次/min,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动态心电图:心率28~130次/min,平均63次/min,大于2.0 s的长R-R间期195次,二度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行心脏彩超提示:LA 43 mm,LV 56 mmLVEF 55%,左房增大,左室壁增厚,主动脉瓣少量反流。植入永久性起搏器ST.JUDE SSIR 5620 AAI。植入过程:穿刺右锁骨下静脉置入指引钢丝,由于右上腔静脉缺如(图1),无法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起搏器 左上腔静脉 冠状静脉窦 植入 右上腔静脉缺如 长R-R间期 窦性心动过缓 右锁骨下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正常血脂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炎症因子的干预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平 楚建民 宋执敬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正常血脂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辛伐他汀早期治疗对其干预效果。方法将血脂水平正常的 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代他汀治疗组(20 mg/d×4周)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0... 目的观察正常血脂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辛伐他汀早期治疗对其干预效果。方法将血脂水平正常的 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代他汀治疗组(20 mg/d×4周)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CS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但其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治疗2周时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但IL-6和hs—CPP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P<0.01)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正常的ACS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调脂的抗炎作用,其快速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正常血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初步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国权 刘冠男 张健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合并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2例膜周部VSD合并膜部瘤形成患者,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6.4±10.7岁(3—45岁)。采用国产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在...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合并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2例膜周部VSD合并膜部瘤形成患者,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6.4±10.7岁(3—45岁)。采用国产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进行VSD封堵术,术后即刻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验证即刻疗效,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心电图、TTE、X线胸片随访复查。结果 11例患者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91.6%(11/12),其中包括漏斗状膜部瘤5例,菜花状膜部瘤3例,囊袋状膜部瘤3例。1例囊袋状膜部瘤患者因封堵后仍有直径3mm的中量残余分流,放弃封堵。11例患者中7例术后即刻达到完全封堵;4例术后即刻造影及TTE检查显示少量残余分流,24h后超声检查证实残余分流消失3例,另1例1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总完全封堵率达100%。1例患者术后新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患者术后24h出现交界性逸博心律,2天后恢复正常,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平均随访10.2±5.2个月(3~18个月),无封堵器移位、晚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对合并膜部瘤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是可行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膜部瘤 心脏导管插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