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北京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振娜 杜玫 +1 位作者 闫晓华 赵慧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4-626,共3页
肺诺卡菌病是由诺卡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易合并肺部其他感染,容易引起误诊、漏诊,已逐渐引起重视[1]。近年来肺部诺卡菌感染多有报道,但由北京诺卡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报道较少,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北京诺卡菌肺部... 肺诺卡菌病是由诺卡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易合并肺部其他感染,容易引起误诊、漏诊,已逐渐引起重视[1]。近年来肺部诺卡菌感染多有报道,但由北京诺卡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报道较少,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北京诺卡菌肺部感染罕见。现报道1例肺部诺卡菌感染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例,复习既往相关文献,以期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诺卡菌 肺部感染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S及MDS/AML患者基因突变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周葭蕤 王芳 +12 位作者 刘铭 张阳 陈雪 袁丽莉 张羽 王明宇 张薇 张净 曹泮翔 房建成 刘明月 王伟 刘红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及MDS转化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血液肿瘤相关的体细胞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诊MDS和MDS/AML患者共111例。采集患者骨髓样...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及MDS转化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血液肿瘤相关的体细胞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诊MDS和MDS/AML患者共111例。采集患者骨髓样本或用初诊时留存的骨髓涂片,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方法检测血液肿瘤相关的58种基因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111例患者中总基因突变阳性率为87.39%(97/111),共检测到28种基因的231例次突变。基因突变阳性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突变阴性组(P<0.001)。突变阳性的患者中,老年组(≥60岁)突变率最高,为100%(14/14),成人(15-59岁)组突变率为89.04%(74/85),儿童(≤14岁)组突变率为75%(9/12)。儿童组人均突变基因数目为1.44个,成人组2.47个,老年组2.5个;成人组突变个数显著大于儿童组(P=0.02)。儿童组信号转导基因突变最常见,突变率为46.15%(6/13),老年组和成人组表观遗传调节基因突变最常见,突变率分别为34.29%(12/35)和22.40%(41/183)。转录因子基因突变率在老年人组突变率高于儿童组(50.00%vs 8.33%)(P=0.036);剪接因子基因突变率在成人组和老年组中均高于儿童组(44.71%vs 8.33%)(P=0.024)、(47.06%vs 8.33%)(P=0.036)。结论:不同年龄组MDS及MDS/AML基因突变有所不同,尤其儿童组与成人组及老年组差异显著,提示儿童MDS的发生可能具有与成人和老年人MDS显著不同的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性白血病 基因突变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免疫缺陷状态患者中人疱疹病毒活化感染谱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袁丽莉 王芳 +11 位作者 陈雪 张阳 张建平 杨君芳 丁娟 甄成亮 王梦楠 陈丹娜 韩璐优 李培余 何远立 刘红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4-319,共6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7年间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4164例患者的8种人类疱疹病毒(HHV)筛查结果,研究血液系统疾病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中HHVs活化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PCR方法筛查8种HHVs的活化感染谱。...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7年间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4164例患者的8种人类疱疹病毒(HHV)筛查结果,研究血液系统疾病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中HHVs活化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PCR方法筛查8种HHVs的活化感染谱。结果:在4164例患者中共检测到HHV+者2052例,总阳性率为49.28%。对其中2994例涉及8种血液系统疾病和allo-HSCT后患者的HHVs感染谱分析表明,EBV+率最高(29.49%),其次为HCMV^+(23.15%)、HHV-6^+(18.77%)、HHV-7^+(17.64%),其他4种HHVs^+率均≤2.1%。除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EBV感染构成比最高外,其他疾病组多种HHVs感染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单一HHV感染。各疾病组间的HHV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9,P<0.05)。分别对每种HHV在各疾病组间的阳性率分析显示,除HHV-8外,其他HHVs+率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血液病患者HHVs活化感染谱不同。活化HHVs感染以EBV、HCMV、HHV-6和HHV-7为最常见,且不同活化感染的HHVs类型与不同血液疾病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 HCMV EBV 血液系统疾病 免疫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受者嵌合状态自动分析和监测平台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房建成 王芳 +10 位作者 袁丽莉 王绵绵 李婷婷 杨颐杭 刘杨 马小丽 陈雪 张阳 聂代静 陈佳琦 刘红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2-1018,共7页
目的:开发一套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标记和毛细管电泳法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嵌合率检测时可自动数据分析和报告的工具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采用Apache+MySQL+PHP+HTML5技术搭建数据库和访问界面,根据基于ST... 目的:开发一套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标记和毛细管电泳法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嵌合率检测时可自动数据分析和报告的工具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采用Apache+MySQL+PHP+HTML5技术搭建数据库和访问界面,根据基于STR和毛细管电泳法判别STR位点基因型和计算嵌合率的规则设定分析逻辑和流程。抽取100例allo-HSCT患者的STR分型和移植后194次嵌合率检测数据,应用此平台进行自动STR位点分型鉴定、嵌合率计算及生成报告。结果:所搭建的分析平台可实现自定义STR位点、基因型智能识别、嵌合比例自动分析、检测信息数据库化管理,可自动生成含该患者多次检测、多种不同成分细胞嵌合比例结果的整合报告和嵌合比例趋势图等功能,并且可通过浏览器多用户同时访问和使用。应用该平台自动分析和有经验人员的手工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并且通过自动化减少了手工分析失误的可能。使用该平台自动分析所用时间约为手工分析的1/6-1/5。结论:本研究搭建的嵌合率自动分析平台运行稳定、位点分型和嵌合率分析结果可信,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报告内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位点鉴定 嵌合率计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动分析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异常波动原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磊 代玉超 +4 位作者 陈佳琦 曹星玉 王红春 于桐桐 刘红星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5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环孢素(CsA)血药浓度异常波动的原因。方法:采用有限取样点法评估该患者体内CsA暴露量(AUC),通过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该患者CsA的体内药动学参数。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方法分析影响CsA代谢的... 目的:探讨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环孢素(CsA)血药浓度异常波动的原因。方法:采用有限取样点法评估该患者体内CsA暴露量(AUC),通过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该患者CsA的体内药动学参数。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方法分析影响CsA代谢的主要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YP3A5和ABCB1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该患者夜间达峰时间为8 h(>3 h,日间达峰时间),存在吸收延迟。患者红细胞计数和总蛋白水平偏低,可能是影响CsA体内分布及其与蛋白结合的因素;肝功异常可能影响CsA代谢;肾功能正常,提示CsA排泄正常。患者的CYP3A5(rs776746)、CYP3A4(rs28371759)和ABCB1(rs1045642,rs1128503)均为变异基因型,且CsA血药浓度昼夜变化趋势与CYP3A5和ABCB1 mRNA表达变化一致。结论:该患者CsA浓度异常与患者的血细胞计数、肝肾功及代谢基因突变有关,同时亦可能受基因表达昼夜节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药动学 药物遗传多态性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血液病患者血浆Venetoclax浓度的HPLC-MS/MS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磊 代玉超 +1 位作者 李梦 刘红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3期413-417,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血液病患者血浆Venetoclax浓度的HPLC-MS/MS法。方法患者血浆经甲醇(含内标Venetoclax-d8)沉淀蛋白处理。色谱柱为Ultimate@XB-C18(4.6×50 mm,5μm),柱温60℃。流动相为含0.1%甲酸和2 mmol·L^(-1)乙酸铵的水溶液... 目的建立测定血液病患者血浆Venetoclax浓度的HPLC-MS/MS法。方法患者血浆经甲醇(含内标Venetoclax-d8)沉淀蛋白处理。色谱柱为Ultimate@XB-C18(4.6×50 mm,5μm),柱温60℃。流动相为含0.1%甲酸和2 mmol·L^(-1)乙酸铵的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流速0.7 m L·min^(-1),梯度洗脱。Venetoclax与Venetoclax-d8质谱检测方式均为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同时监测Venetoclax m/z 868.5~321.7(定量离子),Venetoclax m/z 868.5~177.6(定性离子)及Venetoclax-d8m/z 876.6~329.4(定量离子)。以Venetoclax和Venetoclax-d8峰面积比为定量依据,计算血浆Venetoclax浓度。并对该方法进行性能评价。结果Venetoclax在10~2 000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三批回归方程进行线性拟合后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1 87 X+0.003 15,r=0.996 7;携带污染、重复性、实验室内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均符合性能验证要求。结论所建立的HPLC-MS/MS方法可准确、灵敏、快速地检测血液病患者血浆Venetoclax浓度,可应用于Venetoclax治疗药物监测及其体内药动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etoclax 治疗药物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方法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基因测序在血液肿瘤临床应用的质量管理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祁生 王芳 +3 位作者 聂代静 周晓苏 陈佳琦 刘红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5期845-848,共4页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即下一代测序(NGS)在血液肿瘤的筛查、诊断分型、治疗指导,预后分层、微小残留病监测和复发预测有着重要临床应用价值。虽然已有众多国内外诊疗指南推荐,血液肿瘤NGS的临床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加强NGS实验流程的质...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即下一代测序(NGS)在血液肿瘤的筛查、诊断分型、治疗指导,预后分层、微小残留病监测和复发预测有着重要临床应用价值。虽然已有众多国内外诊疗指南推荐,血液肿瘤NGS的临床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加强NGS实验流程的质量管理是保证技术正确应用的重要环节。NGS技术原理和实验流程复杂,实现高质量的临床检测对"人、机、料、法、环"等质量管理要素的系统管理要求高。本文基于NGS在血液肿瘤临床应用中的质量管理要素现状提出见解,并做以展望,以期为血液肿瘤NGS临床应用的规范化起到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 血液肿瘤 临床应用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肿瘤胚系易患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聂代静 王芳 +3 位作者 周晓苏 刘铭 李绵洋 刘红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8期987-990,1013,F0002,共6页
2016年版世界卫生组织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的一大更新是将具有胚系易患因素的髓系肿瘤(MNGPs)列为独立的分类。MNGPs可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4%~15%。不同的MNGPs内在原因、进展规律和治疗反应各有特征,正确诊断... 2016年版世界卫生组织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的一大更新是将具有胚系易患因素的髓系肿瘤(MNGPs)列为独立的分类。MNGPs可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4%~15%。不同的MNGPs内在原因、进展规律和治疗反应各有特征,正确诊断有利于制定更适合的治疗策略。家系调查鉴定突变携带者,有利于随访和肿瘤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肿瘤 胚系易患因素 高通量基因测序 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恶性血液病替代供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相关性
9
作者 杨梓艺 刘红星 +3 位作者 张建平 王磊 张乾 赵颖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2期2057-2061,共5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替代供体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以及并发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进行血浆25(OH)D浓度检... 目的分析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替代供体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以及并发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进行血浆25(OH)D浓度检测的212例患者,查阅HSCT的病例资料及其临床特点,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33例(15.57%)患者的25(OH)D浓度<12 ng/mL,62例(29.25%)患者的25(OH)D浓度12~20 ng/mL,72例(33.96%)患者的25(OH)D浓度20~30 ng/mL,45例(21.23%)患者的25(OH)D浓度≥30 ng/mL。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25(OH)D2+D3<12 ng/mL(P<0.001)和Ⅳ度aGVHD(P=0.026;0.023)均是无白血病生存LFS和总生存OS的独立风险因素,二次移植是LFS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7)。25(OH)D2+D3<12 ng/mL是aGVHD(P=0.0082)和Ⅱ~Ⅳ度aGVHD(P<0.001)的独立风险因素,年龄≥36岁是aGVHD的独立风险因素(P=0.026)。结论维生素D缺乏是影响HSCT结果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不利于患者预后,容易发生并发症aGVHD,故应及时进行治疗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造血干细胞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液病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指南更新引领血液肿瘤临床诊疗进入精准医学和基因组时代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芳 陈雪 +2 位作者 吴祁生 张阳 刘红星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88-892,共5页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血液肿瘤国际诊疗指南中纳入的基因变异指标越来越多。在2022年更新的多项国际指南中,都进一步强调基因变异对血液肿瘤分型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性。血液肿瘤的临床诊疗已开始进入精准医学和基因组时代,越来越依赖于高...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血液肿瘤国际诊疗指南中纳入的基因变异指标越来越多。在2022年更新的多项国际指南中,都进一步强调基因变异对血液肿瘤分型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性。血液肿瘤的临床诊疗已开始进入精准医学和基因组时代,越来越依赖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白血病 基因 突变 基因融合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原文传递
BCR::ABL1 p210转录水平定量检测多中心比对
11
作者 赵楚婷 倪灿荣 +10 位作者 蔺亚妮 马小丽 吴祁生 王芳 韩晓雪 刘丰 徐阳 刘红星 陈杰 汝昆 朱明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2-677,共6页
目的评估7家独立医学实验室BCR::ABL1 p210转录水平定量检测能力及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可比性。方法比对分两个阶段完成,由参考实验室制备比对样本,每个阶段比对样本的BCR::ABL1 p210定量值均覆盖0.001%~0.01%、0.01%~0.1%、0.1%~1%、1%~10... 目的评估7家独立医学实验室BCR::ABL1 p210转录水平定量检测能力及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可比性。方法比对分两个阶段完成,由参考实验室制备比对样本,每个阶段比对样本的BCR::ABL1 p210定量值均覆盖0.001%~0.01%、0.01%~0.1%、0.1%~1%、1%~10%及>10%。各比对实验室分别采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和数字PCR法(digital PCR,dPCR)进行比对样本的检测,计算并确认各比对实验室转换因子(conversion factor,CF)。结果(1)RT-PCR比对中,1家实验室第一阶段14例样本未检出,其余6家实验室比对结果合格,偏倚<±1.2倍(-0.133~0.338),95%一致性界限<±5倍(上限0.147~0.785,下限-0.770~-0.109),计算并确认CF值;(2)dPCR比对中,1家实验室第二阶段未回报结果,其余6家实验室比对结果合格,偏倚<±1.2倍(-0.026~0.267),95%一致性界限<±5倍(上限0.084~0.991,下限-0.669~-0.135),计算并确认CF值;(3)BCR::ABL1 p210定量值为0.01%~0.1%、0.1%~1%、1%~10%及>10%时,RT-PCR和dPCR均能全部检出;BCR::ABL1 p210定量值为0.001%~0.01%时,dPCR检出率高于RT-PCR法(85.56%比68.00%)。结论各比对实验室结果呈较好一致性,各实验室间BCR::ABL1 p210定量检测通过CF值换算具备可比性;BCR::ABL1 p210深度分子反应定量检测中,dPCR法阳性检出率更高,更有优势;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各实验室应加强日常质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 融合蛋白质类 bcr-abl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单用不同浓度总丹参酮及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研究
12
作者 周晓苏 房建成 +6 位作者 马小丽 张阳 王芳 陈雪 吴祁生 曹泮翔 刘红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514-1520,共7页
目的探讨单用不同浓度总丹参酮及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并研究其分子机制。方法K562和Kasumi-1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TKIs耐药株K562/T315I细胞株由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 目的探讨单用不同浓度总丹参酮及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并研究其分子机制。方法K562和Kasumi-1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TKIs耐药株K562/T315I细胞株由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分子医学研究中心自主构建。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设0、2.19、4.38、8.75、17.50、35.00μg/ml总丹参酮干预组,按1×104个/孔接种于96孔板后,加药处理24 h;另设二甲基亚砜对照组。所有实验独立重复3~5次,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将经总丹参酮处理和未处理的细胞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8.75μg/ml总丹参酮作用K562、K562/T315I和Kasumi-1细胞24 h后,半抑制浓度值(IC 50)分别为(4.11±0.02)、(4.95±0.04)和(3.98±0.01)μg/ml。8.75μg/ml总丹参酮与0.25μmol/L伊马替尼联合应用时,总丹参酮可增强伊马替尼对K562和K562/T315I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分别用4.38、8.75、17.50μg/ml总丹参酮作用于K562、K562/T315I和Kasumi-1细胞株24 h,与对照组比较,总丹参酮可以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Bax比值(均P<0.05)。总丹参酮抑制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相关信号通路和DNA损伤修复通路,激活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结论不同浓度总丹参酮对K562、Kasumi-1以及TKIs耐药的K562/T315I细胞株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与TKIs联合应用时可进一步增强抗白血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总丹参酮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凋亡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吉瑞替尼血药浓度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
13
作者 李梦 王红春 +3 位作者 刘红星 刘瑞 薛洋 王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576-2580,2597,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定量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吉瑞替尼(gilteritinib,GLT)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mass spectrometry,LC-MS/MS),并用于临床GLT治疗药物监测分析。方法:采用GLT-d_8...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定量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吉瑞替尼(gilteritinib,GLT)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mass spectrometry,LC-MS/MS),并用于临床GLT治疗药物监测分析。方法:采用GLT-d_8作为内标,血浆样品经含内标甲醇沉淀蛋白处理。色谱柱为Ultimate XB-C_(18)(4.6×50 mm,5μm),柱温60℃,流动相为含0.1%甲酸和2 mmol·L^(-1)乙酸铵的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流速0.7 mL·min^(-1),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对6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241份GLT血浆样本进行浓度监测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22.0和GraphPad Prism 8.3.0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LT线性范围为10~2 500 ng·mL^(-1),标准曲线为Y=0.001 85X+0.012 2,r=0.999 0,其特异性、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残留和稳定性均符合指南接受标准。6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GLT血药浓度为(186.38±140.37) ng·mL^(-1),中位浓度为151.50 (3.00~984.00) ng·mL^(-1),在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8)。相关性及ROC曲线分析显示,GLT浓度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r>0.3),GLT浓度大于118.5 ng·mL^(-1)(AUC=0.621>0.6,P=0.001)时提示患者心肌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指标异常;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r>0.2),GLT浓度大于159.5 ng·mL^(-1)(AUC=0.616>0.6,P=0.008)时提示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指标异常。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血小板及三唑类药物浓度与GLT浓度均无显著相关(P>0.01,r<0.3;AUC<0.6)。结论:LC-MS/MS法可准确、灵敏、快速地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GLT浓度,且可用于临床GLT治疗药物监测。此外,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可辅助临床调整GLT用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瑞替尼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治疗药物监测 方法学验证
原文传递
遗传整合型人疱疹病毒6A型携带者个体的鉴别诊断
14
作者 马秀娟 王芳 +5 位作者 甄成亮 张乾 王静宇 韩璐优 方芳 刘红星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探讨遗传整合型人疱疹病毒6A型携带者个体(individuals carrying inherited human herpesvirus-6A,iciHHV-6A)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iciHHV-6A病毒载量检测、血培养感染病原菌分析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 目的探讨遗传整合型人疱疹病毒6A型携带者个体(individuals carrying inherited human herpesvirus-6A,iciHHV-6A)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iciHHV-6A病毒载量检测、血培养感染病原菌分析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证据、诊治经过及转归,对3例iciHHV-6A携带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前后病毒载量检测血浆/外周血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持续阳性。1例患者经血培养及mNGS检测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HHV-6A,结合临床表现及颅脑磁共振成像,诊断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血症/脑膜炎;另2例分别在脑脊液和外周血mNGS检测中发现HHV-6A核酸序列,但缺乏典型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3例患者的病毒分型均为HHV-6A型,且血浆/外周血HHV-6 DNA定量检测显示高拷贝状态,不受抗病毒治疗影响,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无关。经mNGS检测家族成员指甲标本,确认3例患者均为iciHHV-6A,其中1例为父系遗传,2例为母系遗传。结论iciHHV-6A会出现HHV-6持续强阳性,mNGS分析可帮助鉴别HHV-6A和HHV-6B分型以及鉴定是否为iciHHV-6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 人疱疹病毒6A 人疱疹病毒6B 遗传性整合型人疱疹病毒6A
原文传递
应重视血液肿瘤相关分子检测实验室人员队伍的建设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瑞 吴祁生 李金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904-907,共4页
分子检测在血液肿瘤诊断分型、预后判断、药物疗效预测、微小残留病监测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我国一些临床实验室正在开展血液肿瘤相关的分子检测。在临床检测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应当重视血液肿瘤相关分子检测实验室人员... 分子检测在血液肿瘤诊断分型、预后判断、药物疗效预测、微小残留病监测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我国一些临床实验室正在开展血液肿瘤相关的分子检测。在临床检测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应当重视血液肿瘤相关分子检测实验室人员队伍的建设,其中具备临床医学知识的实验室试剂与方法研发人员和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的培养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基因 突变 分子诊断技术
原文传递
血液肿瘤二代测序实验室检测规范化的建议 被引量:10
16
作者 许成山 李小青 +4 位作者 刘红星 李臣宾 陈忠 蔡剑平 彭明婷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1期3204-3208,共5页
二代测序技术对血液肿瘤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合理地将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血液肿瘤的筛查、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和复发预测,项目组依据国内外指南及共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在反复讨论与调研的基础上草拟了适用于血液肿瘤... 二代测序技术对血液肿瘤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合理地将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血液肿瘤的筛查、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和复发预测,项目组依据国内外指南及共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在反复讨论与调研的基础上草拟了适用于血液肿瘤二代测序实验室检测的规范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监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嗜肺军团菌感染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丽莉 赵慧铮 +11 位作者 张建平 王芳 李楠楠 赵杏珍 陈雪 张阳 聂代静 曹泮翔 王茫桔 刘铭 刘明月 刘红星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12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技术在少见及难培养病原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于移植后出现感染症状,应用微生物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及mNGS结合生物信息分析等...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技术在少见及难培养病原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于移植后出现感染症状,应用微生物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及mNGS结合生物信息分析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浆和脑脊液等标本中的致病原,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及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后多次送检脑脊液、外周血进行微生物培养及PCR检测常见致病原,均未检测到可疑病原。移植后第23天送检脑脊液mNGS分析,发现嗜肺军团菌基因序列(序列数19655),结合临床表现考虑为致病菌。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调整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并用mNGS方法监测嗜肺军团菌基因序列数。确定为嗜肺军团菌感染后采用阿奇霉素、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等针对性抗生素治疗。患者在5个月间共进行15次mNGS分析,脑脊液中嗜肺军团菌序列数最高2226,最低253,并最终转阴。其临床感染症状及治疗转归与mNGS监测结果相符。结论mNGS技术在少见及难培养病原菌监测中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微生物鉴定和PCR方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宏基因组 造血干细胞移植 军团病杆菌 嗜肺
原文传递
血液肿瘤患者三例ABO基因亚型鉴定及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程明 吴祁生 +11 位作者 于桐桐 魏少平 王芳 房建成 聂代静 袁丽莉 张阳 陈雪 刘铭 周晓苏 周菁 刘红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3期3443-3447,共5页
目的:探讨基因分型、基因测序和基因表达分析在血液肿瘤患者ABO血型鉴定疑难情况中的应用和发现。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科与输血科在血型鉴定时发现血清法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或凝集不典型的患者3例。分别... 目的:探讨基因分型、基因测序和基因表达分析在血液肿瘤患者ABO血型鉴定疑难情况中的应用和发现。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科与输血科在血型鉴定时发现血清法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或凝集不典型的患者3例。分别使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和Sanger测序法鉴定ABO基因型,用转录组测序分析ABO和FUT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例12岁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O.01.02和BA.04基因亚型,对应B(A)血清亚型;ABO基因表达量正常(354.80)。1例41岁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A1.02和B.01基因型,对应A 1B血清型;ABO基因表达显著减低(45.70)。1例42岁男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患者为A1.02和A2.05亚型,分别对应A 1和A 2血清型;ABO基因表达量为0。3例患者FUT1基因表达量均在正常范围。临床根据基因型和对应的血清型制定血制品输注策略,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可因血型基因亚型或基因表达异常导致血清学血型鉴定困难。ABO基因分型和血型基因表达分析可帮助准确判定原因,为血制品输注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ABO血型系统 血液肿瘤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IKZF1转录本分型和定量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泮翔 张广思 +11 位作者 王芳 陈雪 张阳 王明宇 周晓苏 聂代静 陈佳琦 马小丽 房建成 刘铭 吴祁生 刘红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926-933,共8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和生物信息分析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IKZF1基因突变型转录本进行分型和定量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263例B-ALL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一套用RNA-seq数据进行IKZF1...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和生物信息分析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IKZF1基因突变型转录本进行分型和定量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263例B-ALL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一套用RNA-seq数据进行IKZF1转录本分型和定量分析的生物信息分析流程,并应用于这些患者的测序数据分析。将用RNA-seq分析得到的IKZF1突变型转录本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263例B-ALL患者中,RT-PCR结合Sanger测序鉴定出53例患者存在IKZF1突变转录本,其中IK6和IK10转录本分别占67.9%(36/53)和28.3%(15/53),有2例患者IK6和IK10转录本双阳性。RNA-seq分析共鉴定出51例患者存在IKZF1突变转录本。以RT-PCR结果为参考,RNA-seq分析IKZF1突变转录本的敏感度为94.3%(50/53),特异度为99.5%(209/210)。在50例RNA-seq和RT-PCR分析IKZF1突变均阳性的患者中,有6例患者的突变型转录本占IKZF1总表达量的比值(psi值)[M(Q1,Q3)]为0.14(0.11,0.35),低于其他44例患者的0.88(0.35,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45,P<0.001)。IKZF1突变多发生于以JAK-STAT通路异常为特征的Ph+和Ph样B-ALL,以及伴PAX5易位的B-ALL。结论通过优化的生物信息分析流程设计,可以用RNA-seq数据对B-ALL的IKZF1转录本进行分型和定量分析,并且发现了IKZF1突变型转录本的表达量分群现象和IKZF1突变与PAX5易位的伴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细胞 转录组测序 剪接异构体
原文传递
转录组测序鉴定TCF3-ZNF384阳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室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祁生 王芳 +13 位作者 杨君芳 陈雪 马小丽 曹泮翔 张阳 聂代静 陈佳琦 周晓苏 房建成 刘明月 张敏 伍平 王彤 刘红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鉴定1例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 cell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中具有病理意义的融合基因,并探讨其实验室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可能存在的融合基因,并结合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 目的鉴定1例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 cell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中具有病理意义的融合基因,并探讨其实验室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可能存在的融合基因,并结合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鉴定患者携带TCF3 exon 17-ZNF384 exon 7型融合基因,对应的染色体易位为隐匿性,不易通过核型分析发现。肿瘤细胞伴髓系抗原CD13和CD33表达。患者虽经多种化疗方案和CD19、CD22为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仍多次全面复发。患者最终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获得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检测持续阴性。结论转录组测序可有效检测白血病中可能存在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融合基因。TCF3-ZNF384阳性的B-ALL具有独特的实验室和临床特征,可能对化疗和免疫治疗反应不佳,更容易复发,及时行allo-HSCT治疗可帮助这部分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TCF3-ZNF384阳性的B-ALL在儿童患者中并不少见,但未被有效鉴定,应被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TCF3-ZNF384融合基因 转录组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