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药浓度安全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磊 赵颖 +3 位作者 孙文利 卢光泽 刘瑞 刘红星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11期1969-1975,共7页
目的:探索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血药浓度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儿童ALL病例109例,依据ALL患儿甲氨蝶呤静滴结束后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结果,分为甲氨蝶呤用药结束后0 h血药浓度(A组)、24 ... 目的:探索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血药浓度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儿童ALL病例109例,依据ALL患儿甲氨蝶呤静滴结束后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结果,分为甲氨蝶呤用药结束后0 h血药浓度(A组)、24 h血药浓度(B组)、48 h血药浓度(C组)及72 h血药浓度(D组),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后4周内不同血药浓度与骨髓抑制、肝肾损伤及其他不良反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甲氨蝶呤用药后不同时间血药浓度在预测其不良反应是否发生中的价值。结果:ROC分析显示,停药后48 h血药浓度对于肾脏损伤的发生具有预警作用,最佳警戒值为0.13μmol·L^(-1),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0.601,0.869,P<0.05);停药后72 h血药浓度对于肝损伤具有预警作用,最佳警戒值为0.02μmol·L^(-1),曲线下面积为0.717(95%CI:0.389,1.000,P>0.05);停药后72 h血药浓度对于患者是否发生骨髓抑制毒性具有提示作用,辅助参考浓度为0.02μmol·L^(-1),曲线下面积为0.635(95%CI:0.346,0.924,P>0.05)。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检测对患者是否发生毒性反应具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0.813,0.958,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ALL,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对是否发生毒性反应具有预测价值,及时准确进行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可较好地指导ALL患儿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血药浓度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血液病患者血浆Venetoclax浓度的HPLC-MS/MS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磊 代玉超 +1 位作者 李梦 刘红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3期413-417,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血液病患者血浆Venetoclax浓度的HPLC-MS/MS法。方法患者血浆经甲醇(含内标Venetoclax-d8)沉淀蛋白处理。色谱柱为Ultimate@XB-C18(4.6×50 mm,5μm),柱温60℃。流动相为含0.1%甲酸和2 mmol·L^(-1)乙酸铵的水溶液... 目的建立测定血液病患者血浆Venetoclax浓度的HPLC-MS/MS法。方法患者血浆经甲醇(含内标Venetoclax-d8)沉淀蛋白处理。色谱柱为Ultimate@XB-C18(4.6×50 mm,5μm),柱温60℃。流动相为含0.1%甲酸和2 mmol·L^(-1)乙酸铵的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流速0.7 m L·min^(-1),梯度洗脱。Venetoclax与Venetoclax-d8质谱检测方式均为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同时监测Venetoclax m/z 868.5~321.7(定量离子),Venetoclax m/z 868.5~177.6(定性离子)及Venetoclax-d8m/z 876.6~329.4(定量离子)。以Venetoclax和Venetoclax-d8峰面积比为定量依据,计算血浆Venetoclax浓度。并对该方法进行性能评价。结果Venetoclax在10~2 000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三批回归方程进行线性拟合后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1 87 X+0.003 15,r=0.996 7;携带污染、重复性、实验室内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均符合性能验证要求。结论所建立的HPLC-MS/MS方法可准确、灵敏、快速地检测血液病患者血浆Venetoclax浓度,可应用于Venetoclax治疗药物监测及其体内药动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etoclax 治疗药物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方法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质谱仪测定血液环孢素A浓度性能确证和优选研究
3
作者 王磊 赵颖 刘红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18-123,共6页
目的比较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测定在TRIPLE QUADTM 4500 MD,4000 Q TRAP和API 3200 MD三台质谱仪上的性能确证结果,优选出一台更适合环孢素A血药浓度测定的质谱仪。方法对三台质谱仪上环孢素A血药浓度测定的方法学、定量下限、精密度... 目的比较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测定在TRIPLE QUADTM 4500 MD,4000 Q TRAP和API 3200 MD三台质谱仪上的性能确证结果,优选出一台更适合环孢素A血药浓度测定的质谱仪。方法对三台质谱仪上环孢素A血药浓度测定的方法学、定量下限、精密度、准确度、残留、基质效应和稳定性进行比较,并对同一批临床样本在三台质谱仪上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环孢素A在TRIPLE QUADTM 4500 MD,4000 Q TRAP和API 3200 MD上的检测时间分别为3.0,3.0和4.0min,峰型均良好;最低定量限分别为1.7,0.7和2.1 ng/ml;批内及批间标准偏差均小于5%,回收率均大于90%,残留均小于5%,内标归一化基质因子分别为94.96%~106.02%,88.96%~95.47%和99.14%~107.82%;24h的CV在TRIPLE QUADTM 4500 MD和4000 Q TRAP上均小于10%,在API 3200 MD上CV小于5%。同一批临床样本在三台质谱仪上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结论环孢素A血药浓度测定在三台质谱仪上均可进行,但从合规性和检测通量上宜选用TRIPLE QUADTM 4500 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性能确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检测血液病患者体内鲁索替尼血药浓度
4
作者 王磊 代玉超 +1 位作者 王红春 刘红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血液病患者鲁索替尼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并用于血液病患者鲁索替尼的个体化给药。方法采用同位素内标法,通过含内标(鲁索替尼-d9)的甲醇沉淀蛋白,萃取鲁索替尼,用HPLC-MS/MS分离和测定鲁索替尼... 目的建立测定血液病患者鲁索替尼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并用于血液病患者鲁索替尼的个体化给药。方法采用同位素内标法,通过含内标(鲁索替尼-d9)的甲醇沉淀蛋白,萃取鲁索替尼,用HPLC-MS/MS分离和测定鲁索替尼和鲁索替尼-d9。以鲁索替尼和鲁索替尼-d9峰面积比为定量依据,计算血浆鲁索替尼浓度,并考察其性能。结果鲁索替尼在2.5~250.0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3个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均≥0.9950,携带污染率、重复性、实验室内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均符合性能验证要求。结论HPLC-MS/MS可快速、特异和准确地检测血液病患者血浆鲁索替尼浓度,能为临床合理使用鲁索替尼提供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索替尼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恶性血液病替代供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相关性
5
作者 杨梓艺 刘红星 +3 位作者 张建平 王磊 张乾 赵颖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2期2057-2061,共5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替代供体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以及并发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进行血浆25(OH)D浓度检... 目的分析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替代供体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以及并发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进行血浆25(OH)D浓度检测的212例患者,查阅HSCT的病例资料及其临床特点,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33例(15.57%)患者的25(OH)D浓度<12 ng/mL,62例(29.25%)患者的25(OH)D浓度12~20 ng/mL,72例(33.96%)患者的25(OH)D浓度20~30 ng/mL,45例(21.23%)患者的25(OH)D浓度≥30 ng/mL。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25(OH)D2+D3<12 ng/mL(P<0.001)和Ⅳ度aGVHD(P=0.026;0.023)均是无白血病生存LFS和总生存OS的独立风险因素,二次移植是LFS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7)。25(OH)D2+D3<12 ng/mL是aGVHD(P=0.0082)和Ⅱ~Ⅳ度aGVHD(P<0.001)的独立风险因素,年龄≥36岁是aGVHD的独立风险因素(P=0.026)。结论维生素D缺乏是影响HSCT结果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不利于患者预后,容易发生并发症aGVHD,故应及时进行治疗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造血干细胞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液病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监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王红春 王磊 +4 位作者 李梦 时磊 孙慧慧 刘红星 欧红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5-951,共7页
目的:探索移植后植入前(即移植后+1至+30 d)伏立康唑(voriconazole,VRCZ)及其代谢产物氮氧化物(voriconazole N-oxide,VNO)浓度监测在VRCZ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 目的:探索移植后植入前(即移植后+1至+30 d)伏立康唑(voriconazole,VRCZ)及其代谢产物氮氧化物(voriconazole N-oxide,VNO)浓度监测在VRCZ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防治真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VRCZ、VNO浓度及MR(CVNO/CVRCZ)的影响因素及在VRCZ防治真菌感染和发生肝肾损伤中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其进行分析(将曲线上约登指数最大一点对应值设定为临界值),确证其临界值。结果:影响VRCZ浓度(CVRCZ)、VNO浓度(CVNO)和MR的因素为:患者体重、VRCZ每日给药量及移植类型等(均P<0.05)。有效组CVRCZ和CVNO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01),MR则相反(P<0.001);肝、肾功能损伤组MR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ROC显示,CVRCZ、CVNO和MR预测allo-HSCT患者移植后植入前VRCZ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界值分别为0.95μg/ml、1.35μg/ml、1.645(AUC分别为0.9677、0.7634、0.9564)。CVRCZ和MR可以辅助提示患者肝[其临界值分别为0.65μg/ml、1.96(AUC分别为0.5971、0.6663)]、肾损伤[其临界值分别为0.95μg/ml、1.705(AUC分别为0.6039、0.6164)]。结论:同时监测VRCZ、VNO浓度及MR对预测allo-HSCT患者移植后植入前VRCZ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重要价值,CVRCZ预测有效的准确性高于MR及CVNO;CVRCZ升高、MR降低会增加肝肾损伤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氮氧化物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药物监测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92例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6种融合基因筛查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建平 杨君芳 +11 位作者 王芳 房建成 张阳 朱平 张英 聂代静 马小丽 张羽 王明宇 张薇 陈雪 刘红星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5期956-960,共5页
目的:分析1 39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的36种融合基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7年4月1 392例[1 185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cyt ic leukemia,B-ALL)和207例急性T... 目的:分析1 39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的36种融合基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7年4月1 392例[1 185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cyt ic leukemia,B-ALL)和207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 l acute lymphocyt ic leukemia,T-ALL)]初诊儿童(≤14岁)ALL患者的36种融合基因筛查结果。采集初诊儿童AL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采用多重巢式PCR方法进行36种融合基因筛查。χ~2检验比较B-ALL和T-ALL之间融合基因阳性率差异。结果:1 392例患者中,411例(29.53%)检测到17种融合基因,其中2例(0.49%)同时携带2种融合基因。B-ALL患者中融合基因总阳性率显著高于T-ALL患者(31.73%vs 16.91%,P<0.001)。BCR-ABL1,E2A-PBX1和TEL-AML1基因型常见于B-ALL,而SILTAL1仅见于T-ALL。结论:各种融合基因在ALL中的阳性率及其在B-ALL和T-ALL中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改进临床适用的融合基因检测方案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儿童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5例初诊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6种融合基因筛查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雪 王芳 +9 位作者 房建成 张阳 朱平 张英 聂代静 马小丽 张薇 张羽 王明宇 刘红星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6期1202-1207,共6页
目的:分析初诊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36种融合基因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6至2017年595例初诊儿童(≤14岁)AML患者的36种融合基因筛查结果。采集初诊儿童AM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采用多重巢式PCR方法进... 目的:分析初诊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36种融合基因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6至2017年595例初诊儿童(≤14岁)AML患者的36种融合基因筛查结果。采集初诊儿童AM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采用多重巢式PCR方法进行36种融合基因筛查。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之间融合基因阳性率差异。结果:共纳入AML患儿595例,最终在338例(56.81%)患儿中检测到17种不同的融合基因。其中1例(0.17%)诊断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亚型(acut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with eosinophilia,AML-M4EO)的患儿同时存在CBFBMYH11和BCR-ABL1(e1a2型)两种融合基因。与>2岁患儿相比,≤2岁患儿融合基因总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融合基因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LS-ERG,CBFB-MYH11和MLL-AF9在≤2岁患儿中更常见,而AML1-ETO主要见于>2岁患儿。结论:各种融合基因在AML中的阳性率及其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不同,为进一步改进临床适用的融合基因检测方案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融合基因 儿童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检测骨髓移植患者全血环孢素A(CsA)浓度及与AM1和AM4N代谢产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磊 孙文利 +2 位作者 刘瑞 王红春 刘红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52-55,129,共5页
目的探索环孢素A(CsA)在骨髓移植患者代谢产物AM1和AM4N与母药CsA的关系,为CsA在临床合理使用提供支持。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骨髓移植患者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全血样本进行CsA,AM1和AM4N血药浓度检测。结果 CsA个... 目的探索环孢素A(CsA)在骨髓移植患者代谢产物AM1和AM4N与母药CsA的关系,为CsA在临床合理使用提供支持。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骨髓移植患者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全血样本进行CsA,AM1和AM4N血药浓度检测。结果 CsA个体内代谢:AM1与CsA相关性不好(r=0.79),AM4N与CsA和AM1相关性均较好(r>0.9),代谢产物AM1和AM4N含量及比率各异;CsA个体间代谢:个体间CsA和AM1的相关性较差(r=0.59),AM4N和CsA及AM1在个体间不存在相关性(r<0.5),代谢产物AM1和AM4N含量及比率各异。结论 CsA代谢存在个体差异;HPLC-MS/MS法可用于骨髓移植患者CsA血药浓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血药浓度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检测血浆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伊曲康唑浓度的方法建立及在白血病患者用药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磊 孙文利 +2 位作者 刘瑞 王红春 刘红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0-14,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血病患者血浆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伊曲康唑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并应用于此三种药物的常规治疗药物监测,为其在临床合理使用提供血药浓度依据。方法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温60℃,流动相...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血病患者血浆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伊曲康唑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并应用于此三种药物的常规治疗药物监测,为其在临床合理使用提供血药浓度依据。方法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温60℃,流动相:甲醇(0.1 ml/dl甲酸)和水(0.1 ml/dl甲酸和2 mmol/L乙酸铵),流速:0.8 ml/min,梯度洗脱。质谱检测方式为电喷雾离子阱正离子模式,MRM扫描,监测伏立康唑m/z 350.1>281.2和伏立康唑-d3 m/z 353.1>284.2;泊沙康唑m/z 701.4>683.4和泊沙康唑-d4 m/z 705.4>687.4;伊曲康唑m/z 705.3>392.2和伊曲康唑-d9 m/z 714.5>401.4。用含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与伊曲康唑相应同位素内标甲醇液对白血病患者血浆样本进行蛋白沉淀处理,进行质谱检测,内标法定量,对各自检测结果作四分位分析。结果在0.1~10.0μg/ml范围内,伏立康唑峰面积/伏立康唑-d3峰面积与伏立康唑浓度线性关系良好,Y=1.58X+0.011 6(R=0.998 7);泊沙康唑峰面积/泊沙康唑-d4峰面积与泊沙康唑浓度线性关系良好,Y=1.38X+0.021 7(r=0.998 2);伊曲康唑峰面积/伊曲康唑-d9峰面积与伊曲康唑浓度线性关系良好,Y=1.42X+0.032 5(r=0.999 1)。此三种药物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为95%~105%。1 000份白血病患者伏立康唑浓度四分位结果为Q1~Q3:0.3~1.7μg/ml;1 000份白血病患者泊沙康唑浓度四分位结果为Q1~Q3:0.4~1.4μg/ml。结论建立了同时测定白血病患者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伊曲康唑浓度的HPLC-MS/MS法,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检测耗时短,检测结果准确度和稳定性好,可适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伊曲康唑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同时测定白血病患者全血环孢素A、他克莫司和西罗莫司水平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磊 王红春 刘红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1期3103-3106,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白血病移植患者全血中免疫抑制治疗药物环孢素A(CsA)、他克莫司和西罗莫司血药水平的方法。方法通过含有内标的甲醇对免疫抑制剂全血标本进行处理,利用HPLC-MS/MS以ESI+模式的多离子反...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白血病移植患者全血中免疫抑制治疗药物环孢素A(CsA)、他克莫司和西罗莫司血药水平的方法。方法通过含有内标的甲醇对免疫抑制剂全血标本进行处理,利用HPLC-MS/MS以ESI+模式的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同时对CsA、他克莫司和西罗莫司进行监测,以2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B)-0.1%甲酸甲醇溶液(A)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该方法中CsA、他克莫司和西罗莫司在检测范围内线性良好,各r均大于0.99;各精密度均小于8.33%;3个水平的标本稳定性均良好(RSD≤11.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稳定性好,适用于移植患者服用免疫抑制类药物的血药水平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环孢素A 他克莫司 西罗莫司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免疫缺陷状态患者中人疱疹病毒活化感染谱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丽莉 王芳 +11 位作者 陈雪 张阳 张建平 杨君芳 丁娟 甄成亮 王梦楠 陈丹娜 韩璐优 李培余 何远立 刘红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4-319,共6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7年间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4164例患者的8种人类疱疹病毒(HHV)筛查结果,研究血液系统疾病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中HHVs活化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PCR方法筛查8种HHVs的活化感染谱。...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7年间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4164例患者的8种人类疱疹病毒(HHV)筛查结果,研究血液系统疾病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中HHVs活化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PCR方法筛查8种HHVs的活化感染谱。结果:在4164例患者中共检测到HHV+者2052例,总阳性率为49.28%。对其中2994例涉及8种血液系统疾病和allo-HSCT后患者的HHVs感染谱分析表明,EBV+率最高(29.49%),其次为HCMV^+(23.15%)、HHV-6^+(18.77%)、HHV-7^+(17.64%),其他4种HHVs^+率均≤2.1%。除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EBV感染构成比最高外,其他疾病组多种HHVs感染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单一HHV感染。各疾病组间的HHV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9,P<0.05)。分别对每种HHV在各疾病组间的阳性率分析显示,除HHV-8外,其他HHVs+率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血液病患者HHVs活化感染谱不同。活化HHVs感染以EBV、HCMV、HHV-6和HHV-7为最常见,且不同活化感染的HHVs类型与不同血液疾病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 HCMV EBV 血液系统疾病 免疫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在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帕纳替尼血药浓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磊 刘瑞 +1 位作者 孙文利 刘红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39-42,52,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患者血浆帕纳替尼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并应用于帕纳替尼血药浓度日常监测,为帕纳替尼合理使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含内标(帕纳替尼-d8)... 目的建立测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患者血浆帕纳替尼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并应用于帕纳替尼血药浓度日常监测,为帕纳替尼合理使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含内标(帕纳替尼-d8)的甲醇对患者血浆进行沉淀蛋白处理。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温60℃,流动相为甲醇相(0.1%甲酸)和水相(0.1%甲酸和2 mmol/L乙酸铵),梯度洗脱。质谱检测方式为电喷雾离子阱正离子模式,MRM扫描,同时监测帕纳替尼m/z 533.1>260.1和帕纳替尼-d8 m/z 541.2>260.1。采用内标法定量,以帕纳替尼和帕纳替尼-d8峰面积比为定量依据,计算血浆帕纳替尼浓度,并分别对其线性、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及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帕纳替尼浓度在(1~250) 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0.019 3X+0.028 4(r=0.999 1)。专属性较好,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帕纳替尼及其内标的测定;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5%;相对回收率为100.91%~105.18%;室温放置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RSD均小于5%。结论该文建立的HPLC-MS/MS法,前处理简单,特异度及灵敏度高,能准确、快速地检测血浆帕纳替尼浓度,适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帕纳替尼血药浓度的日常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纳替尼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基因测序在血液肿瘤临床应用的质量管理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祁生 王芳 +3 位作者 聂代静 周晓苏 陈佳琦 刘红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5期845-848,共4页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即下一代测序(NGS)在血液肿瘤的筛查、诊断分型、治疗指导,预后分层、微小残留病监测和复发预测有着重要临床应用价值。虽然已有众多国内外诊疗指南推荐,血液肿瘤NGS的临床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加强NGS实验流程的质...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即下一代测序(NGS)在血液肿瘤的筛查、诊断分型、治疗指导,预后分层、微小残留病监测和复发预测有着重要临床应用价值。虽然已有众多国内外诊疗指南推荐,血液肿瘤NGS的临床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加强NGS实验流程的质量管理是保证技术正确应用的重要环节。NGS技术原理和实验流程复杂,实现高质量的临床检测对"人、机、料、法、环"等质量管理要素的系统管理要求高。本文基于NGS在血液肿瘤临床应用中的质量管理要素现状提出见解,并做以展望,以期为血液肿瘤NGS临床应用的规范化起到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 血液肿瘤 临床应用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肿瘤胚系易患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代静 王芳 +3 位作者 周晓苏 刘铭 李绵洋 刘红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8期987-990,1013,F0002,共6页
2016年版世界卫生组织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的一大更新是将具有胚系易患因素的髓系肿瘤(MNGPs)列为独立的分类。MNGPs可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4%~15%。不同的MNGPs内在原因、进展规律和治疗反应各有特征,正确诊断... 2016年版世界卫生组织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的一大更新是将具有胚系易患因素的髓系肿瘤(MNGPs)列为独立的分类。MNGPs可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4%~15%。不同的MNGPs内在原因、进展规律和治疗反应各有特征,正确诊断有利于制定更适合的治疗策略。家系调查鉴定突变携带者,有利于随访和肿瘤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肿瘤 胚系易患因素 高通量基因测序 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突变筛查对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诊疗的获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阳 王芳 +9 位作者 房建成 王明宇 刘洪 徐雯 陈雪 曹泮翔 虞亚菲 马小丽 李绵洋 刘红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2期174-177,18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三种包含不同基因数目基因突变筛查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应用及帮助临床诊疗获益的情况。方法采用靶向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方法,对721例初诊AML患者分别进行包括了9种、16种和58种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筛查9种、16种... 目的对比分析三种包含不同基因数目基因突变筛查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应用及帮助临床诊疗获益的情况。方法采用靶向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方法,对721例初诊AML患者分别进行包括了9种、16种和58种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筛查9种、16种和58种基因的突变阳性率分别为66.2%、79.6%和86.4%;分别有23.2%、39.4%和56.3%的患者携带两种及以上基因突变;分别检出66种、186种和329种不同的突变组合。相比于只检测9种、16种基因指标,检测58种基因总体上能为62.4%、37.9%的患者提供更多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信息。结论全面的基因突变筛查有助于更加全面的评估病情,本研究为基因突变筛查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意义的量化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急性髓性白血病 临床获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用不同浓度总丹参酮及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研究
17
作者 周晓苏 房建成 +6 位作者 马小丽 张阳 王芳 陈雪 吴祁生 曹泮翔 刘红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514-1520,共7页
目的探讨单用不同浓度总丹参酮及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并研究其分子机制。方法K562和Kasumi-1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TKIs耐药株K562/T315I细胞株由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 目的探讨单用不同浓度总丹参酮及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并研究其分子机制。方法K562和Kasumi-1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TKIs耐药株K562/T315I细胞株由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分子医学研究中心自主构建。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设0、2.19、4.38、8.75、17.50、35.00μg/ml总丹参酮干预组,按1×104个/孔接种于96孔板后,加药处理24 h;另设二甲基亚砜对照组。所有实验独立重复3~5次,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将经总丹参酮处理和未处理的细胞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8.75μg/ml总丹参酮作用K562、K562/T315I和Kasumi-1细胞24 h后,半抑制浓度值(IC 50)分别为(4.11±0.02)、(4.95±0.04)和(3.98±0.01)μg/ml。8.75μg/ml总丹参酮与0.25μmol/L伊马替尼联合应用时,总丹参酮可增强伊马替尼对K562和K562/T315I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分别用4.38、8.75、17.50μg/ml总丹参酮作用于K562、K562/T315I和Kasumi-1细胞株24 h,与对照组比较,总丹参酮可以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Bax比值(均P<0.05)。总丹参酮抑制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相关信号通路和DNA损伤修复通路,激活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结论不同浓度总丹参酮对K562、Kasumi-1以及TKIs耐药的K562/T315I细胞株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与TKIs联合应用时可进一步增强抗白血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总丹参酮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凋亡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不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关键发病和全反式维甲酸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周晓苏 陈佳琦 +1 位作者 陈雪 刘红星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的成功应用,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已经获得极大成功。但仍有部分患者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和基因表达谱表现为APL表型,但PML::RARA阴性,也被称为不典型APL。在不典型APL... 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的成功应用,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已经获得极大成功。但仍有部分患者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和基因表达谱表现为APL表型,但PML::RARA阴性,也被称为不典型APL。在不典型APL患者中已报道20余种维甲酸受体相关的融合基因,并且发现所有可评估的RARG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和约半数少见型RARA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对ATRA耐药,但目前缺乏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结合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告,对我国在不典型APL的关键发病和ATRA耐药机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全反式维甲酸 耐药
原文传递
MDS及MDS/AML患者基因突变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葭蕤 王芳 +12 位作者 刘铭 张阳 陈雪 袁丽莉 张羽 王明宇 张薇 张净 曹泮翔 房建成 刘明月 王伟 刘红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及MDS转化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血液肿瘤相关的体细胞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诊MDS和MDS/AML患者共111例。采集患者骨髓样...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及MDS转化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血液肿瘤相关的体细胞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诊MDS和MDS/AML患者共111例。采集患者骨髓样本或用初诊时留存的骨髓涂片,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方法检测血液肿瘤相关的58种基因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111例患者中总基因突变阳性率为87.39%(97/111),共检测到28种基因的231例次突变。基因突变阳性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突变阴性组(P<0.001)。突变阳性的患者中,老年组(≥60岁)突变率最高,为100%(14/14),成人(15-59岁)组突变率为89.04%(74/85),儿童(≤14岁)组突变率为75%(9/12)。儿童组人均突变基因数目为1.44个,成人组2.47个,老年组2.5个;成人组突变个数显著大于儿童组(P=0.02)。儿童组信号转导基因突变最常见,突变率为46.15%(6/13),老年组和成人组表观遗传调节基因突变最常见,突变率分别为34.29%(12/35)和22.40%(41/183)。转录因子基因突变率在老年人组突变率高于儿童组(50.00%vs 8.33%)(P=0.036);剪接因子基因突变率在成人组和老年组中均高于儿童组(44.71%vs 8.33%)(P=0.024)、(47.06%vs 8.33%)(P=0.036)。结论:不同年龄组MDS及MDS/AML基因突变有所不同,尤其儿童组与成人组及老年组差异显著,提示儿童MDS的发生可能具有与成人和老年人MDS显著不同的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性白血病 基因突变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基因测序监测BCR-ABL1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激酶区耐药突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佳琦 王芳 +1 位作者 聂代静 刘红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970-974,共5页
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靶向治疗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基因突变(KMs)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经典的Sanger基因测序是当前筛查BCR-ABL1-KMs的金标准,但存在检测灵敏度低、无法获得变异等位基... 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靶向治疗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基因突变(KMs)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经典的Sanger基因测序是当前筛查BCR-ABL1-KMs的金标准,但存在检测灵敏度低、无法获得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不能鉴定复合突变、不能分析多个突变克隆的组成及演变等局限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将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NGS)应用于靶向检测BCR-ABL1-KMs。NGS相对于Sanger测序具有检测灵敏度更高、可准确计算VAF、可分析复合突变和克隆组成等优势,已被国际专家共识推荐为TKIs耐药突变的首选筛查方法。本文对相关进展做一介绍,并建议应重视NGS在BCR-ABL1-KMs检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细胞 分子诊断技术 高通量基因测序 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