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自体移植静脉桥血管再内皮化的影响
1
作者 高岩 马骋 +2 位作者 宋艳波 吕冬燕 刘同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7期9331-9334,共4页
背景:传统观念认为内皮修复再生是临近部位成熟内皮细胞迁移、增生的结果。近期研究提示,体内循环血池中的内皮祖细胞参与了损伤部位的内皮修复,而骨髓干细胞中含右大量的内皮祖细胞。目的:观察兔骨髓干细胞植入后,行自体静脉移植的静... 背景:传统观念认为内皮修复再生是临近部位成熟内皮细胞迁移、增生的结果。近期研究提示,体内循环血池中的内皮祖细胞参与了损伤部位的内皮修复,而骨髓干细胞中含右大量的内皮祖细胞。目的:观察兔骨髓干细胞植入后,行自体静脉移植的静脉桥血管再内皮化及内膜增生的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7-05/2008-05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23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13只,空白对照组10只。方法:两组兔均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麻醉后颈前正中切口,游离出左侧颈外静脉及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的上下两端阻断血流后,横断血管,取左侧的颈外静脉4.0~5.0cm,上下倒向后置于同侧颈总动脉之间,采用间断外翻法行端端吻合。细胞移植组于造模后3d抽取自体骨髓,淋巴细胞分离液法提取单个核细胞,行荧光染料DAPI标记后,经耳缘静脉注入100μL细胞悬液(6×108个细胞),培养4周。空白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入100μL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静脉移植段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内膜厚度及内膜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的移植段血管内皮细胞覆盖率明显升高(t=2.654,P<0.05);内膜厚度明显降低(t=3.474,P<0.05);内膜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明显升高(t=2.604,P<0.05)。结论:兔骨髓干细胞植入后,可以促进自体移植静脉桥血管的再内皮化,并抑制内膜的过度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移植 静脉桥血管 再内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移植对移植静脉桥血管再内皮化及内膜增生的影响
2
作者 高岩 马骋 +1 位作者 吕冬燕 刘同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0期10084-10087,共4页
目的:已有实验研究证明,移植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可以促进球囊损伤后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抑制内膜的增生.那么移植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对自体静脉移植术后静脉血管内皮修复和内膜增生是否起同样的作用?观察自体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自体... 目的:已有实验研究证明,移植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可以促进球囊损伤后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抑制内膜的增生.那么移植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对自体静脉移植术后静脉血管内皮修复和内膜增生是否起同样的作用?观察自体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自体静脉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再内皮化及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7-01/08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实验室完成。实验室级别:P2级。①实验材料:6~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5±0.5)kg,清洁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抽取成年兔骨髓分离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法培养出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在培养第7天通过Ac-Dil-LDL、FITC-BS-1双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133、FIK-1表达进行细胞鉴定,应用DAPI荧光染料体外标记培养7 d的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3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13)和对照组(n=10)进行自体左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术,在建模后第3天将DAPI标记的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悬液经耳缘静脉植入细胞移植组动物体内,埘照组植入等量的PBS液③实验评估:细胞移植后4周.观察兔静脉移植段血管性及内膜厚度。结果:23只免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通过体外扩增法培养的骨髓来源内皮组细胞,培养至7 d可见AC-Dil-LDI及FITC-BS-1双染色阳性细胞并表达CD34、CD133及FIK-1。②在呈绿荧光染色的血管内皮中可见有部分不均匀的散发蓝色荧光(DAPI标记细胞的细胞核)。③细胞移植组兔静脉血管内皮有DAPI标记的细胞.且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损伤部位血管内皮的修复.并抑制内膜的过度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骨髓来源 移植 静脉桥血管 再内皮化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I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冬燕 朱艳彬 +2 位作者 孙玉芹 荆雪冰 韩海岭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6期609-610,共2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08例UA患者根据cTnI是否阳性分为cTnI阳性组(41例),cTnI阴性组(67例)。在住院期间行冠脉造影(CAG)并观察其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UA...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08例UA患者根据cTnI是否阳性分为cTnI阳性组(41例),cTnI阴性组(67例)。在住院期间行冠脉造影(CAG)并观察其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UA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预后。结果cTnI阳性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为92.7%。三支病变发生率51.2%,冠脉内血栓形成者为24.3%,均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cTnI阳性组cTnI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有相关性,cTnI阳性组近期(30 d)心脏事件发生率31.6%,亦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且两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cTnI阳性的UA患者复杂病变多,冠脉内血栓形成率高且预后较差,cTnI水平越高,冠脉狭窄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肌钙蛋白I 冠脉造影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冬燕 孙玉芹 +2 位作者 朱艳彬 何海涛 姜欣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27-629,共3页
目的 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4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接受直接PCI治疗,72例接受延迟PCI治疗,86例接受非PCI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 目的 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4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接受直接PCI治疗,72例接受延迟PCI治疗,86例接受非PCI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临床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 ①与非PCI治疗相比,延迟PCI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P<0.05),减少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P<0.05);与直接PCI组相比,延迟PCI平均住院时间及各项临床不良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平均随访(12.5±3.7)个月时,与非PCI组相比,延迟PCI组可减少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各项临床不良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住院期间平均住院2周左右的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延迟PCI组高于非PCI组(P<0.05),而低于直接PCI组(P<0.05).随访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延迟PCI组高于非PCI组(P<0.05),而低于直接PCI组(P<0.05);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E/A,延迟PCI组显著低于非PCI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延迟PCI治疗可防止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改善左心室功能,因而提高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治疗效果,但直接PCI仍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首选,而延迟PCI应尽量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