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联合CBL教学在消化内科见习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贾宝洋 杨志平 +2 位作者 黄唯莉 关晓辉 徐洪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824-2825,共2页
医学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涉及各个方面;而临床见习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立体式教学思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这需要带教老师带领见习医生到各科室与患者接触,对教学内容采取普遍联系,将课本理论知识现实化,理论与实际相结... 医学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涉及各个方面;而临床见习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立体式教学思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这需要带教老师带领见习医生到各科室与患者接触,对教学内容采取普遍联系,将课本理论知识现实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时间、空间等多个方面,全景展示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1-3]。本研究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将见习医生分为综合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对两组见习医生的考核成绩及反馈意见进行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消化内科 PBL CBL 应用 见习医生 教学内容 医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科见习生实施PBL教学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贾宝洋 关晓辉 +2 位作者 杨志平 曲志威 于明俊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7-198,共2页
消化内科学是内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见习生的培养中有重要地位。消化内科实践性较强,因此,除了授课教学以外,对疾病的认知过程需要更多临床经验的积累。传统教学主要围绕传授知识这个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书本、课堂为平台,学生经... 消化内科学是内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见习生的培养中有重要地位。消化内科实践性较强,因此,除了授课教学以外,对疾病的认知过程需要更多临床经验的积累。传统教学主要围绕传授知识这个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书本、课堂为平台,学生经常是填鸭式地接受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见习生 消化科 消化内科学 临床经验 认知过程 传统教学 教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爱荣 别会鑫 +1 位作者 王荣 胡海燕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6期5514-5515,共2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急救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止血的护理...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急救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止血的护理、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抢救和护理措施,37例好转。病情得到控制;2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结论:及时诊断、积极抢救、严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21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志平 张爱荣 关晓辉 《中国民康医学》 2011年第7期815-816,共2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1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2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3.8岁,消化性溃疡11例(52.38%),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19.05%),胃癌3例(14.29%),消化道血管畸形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1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2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3.8岁,消化性溃疡11例(52.38%),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19.05%),胃癌3例(14.29%),消化道血管畸形2例(9.52%),贲门黏膜撕裂症1例(4.76%),均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11例(57.89%)为大出血,6例使用抗纤溶药物,15例(71.43%)伴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既往患脑梗死等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因素,发生脑梗死的平均时间为3.9天。上消化道出血后并发大面积梗死多见。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者,如伴有与动脉硬化相关的因素,尤其是老年人、大出血者,应警惕近期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应加强告知制度,治疗上应及时补充血容量,抑制胃酸为主,禁用或慎用抗纤溶止血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晚期癌症36例的临终关怀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晓杰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12期1402-1403,共2页
近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逐年增高,消化系统癌症也逐年增多。我科对36例消化系统晚期癌症患者采用基础护理、疼痛控制、营养支持、心理安慰等全面关怀与照料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缓解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和生理上... 近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逐年增高,消化系统癌症也逐年增多。我科对36例消化系统晚期癌症患者采用基础护理、疼痛控制、营养支持、心理安慰等全面关怀与照料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缓解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和生理上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 临终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症状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及药敏试验指导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8
6
作者 崔岩 段金雨 +2 位作者 苏健坤 曲智威 关晓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649-5650,共2页
目的通过对10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及药敏试验,探讨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患者54例作为试验组,碳呼气实验及快速尿素酶实验均阳性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两种敏感抗生素加兰索拉唑和胶体... 目的通过对10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及药敏试验,探讨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患者54例作为试验组,碳呼气实验及快速尿素酶实验均阳性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两种敏感抗生素加兰索拉唑和胶体果胶铋治疗,疗程10 d,停药1个月后通过13C呼气实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根除前后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及炎症程度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根除率分别是86.8%和61.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根除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炎症程度较未根除患者改善明显。结论幽门螺杆菌检测及细菌培养对指导临床治疗有较大意义,个体化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并减轻炎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药敏试验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因子家族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汪芸竹 黄维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365-370,共6页
三叶因子家族(TFF)是一类具有三叶因子结构域的小的分泌蛋白,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氨基酸序列同一性和二硫化物桥的数量和定位。二硫化物键的特定模式形成了典型的三叶形状,称为三叶结构域。三叶因子家族具有耐酶、耐热和耐酸等特性,研究... 三叶因子家族(TFF)是一类具有三叶因子结构域的小的分泌蛋白,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氨基酸序列同一性和二硫化物桥的数量和定位。二硫化物键的特定模式形成了典型的三叶形状,称为三叶结构域。三叶因子家族具有耐酶、耐热和耐酸等特性,研究表明,TFFs与多种肿瘤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正在逐步揭示这一点。TFFs的表达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有上调,包括胃癌、结肠癌、肝细胞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此外,这些肿瘤组织或患者血清中的TFFs水平与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TFFs通过增强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以及抑制细胞凋亡来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但主要在胃肠道中的研究较多,以下就三叶因子的蛋白质结构、组织表达和分布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更好地了解该肽家族及其在胃癌中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提供指导。The Trefoil Factor Family (TFF) is a class of small secreted proteins with trefoil factor domains because of their high amino acid sequence identity and number and localization of disulfide bridges. The specific pattern of disulphide bonds forms the typical trefoil shape, called the trefoil domain. The trefoil factor family is characterized by enzyme, heat and acid resistance, which has shown a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TFFs and multiple tumors, and some recent studies are revealing this step by step.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FFs 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everal types of malignant tumors, such as gastric cancer, colon canc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reast cancer, and prostate cancer, among others. Additionally, the concentration of TFFs found in tumor tissues or patient serum correlates closely with the severity of malignancy and overall prognosis. TFFs facilitate tumor development and spread by promoting cell proliferation, invasion, metastasis, and angiogenesis, as well as inhibiting apoptosi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studies mainly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e protein structure, tissue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refoil factor are reviewed below. It provides guidance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eptide family and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fect in gastric cancer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因子家族 胃癌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UC中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瑶 黄维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485-1489,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弥漫性、非消退性肠道粘膜炎症性肠病。目前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 NEU)浸润在U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研究,其可释放活性氧、嗜中性粒细胞陷阱、中性粒细胞弹...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弥漫性、非消退性肠道粘膜炎症性肠病。目前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 NEU)浸润在U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研究,其可释放活性氧、嗜中性粒细胞陷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及相关炎性因子从而导致组织损伤。同时,中性粒细胞及其相关炎症因子在疾病诊断、评估活动性、预测临床预后等方面有着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就NEU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活性氧 嗜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醇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9
作者 崔涛 钟秀宏 +3 位作者 孙艳美 赵丽微 杨淑艳 关晓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691-3693,共3页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醇(Inotodiol)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Inotodiol与胃癌BGC-823细胞共同培养48 h后,采用HE染色、AO/EB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yclinA、增殖细...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醇(Inotodiol)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Inotodiol与胃癌BGC-823细胞共同培养48 h后,采用HE染色、AO/EB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yclin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Inotodiol引起胃癌BGC-823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引起CyclinA、PCNA蛋白水平的表达降低,P21蛋白水平表达增加(P<0.01)。结论 Inotodiol通过减少CyclinA、PCNA细胞周期蛋白的生成和上调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p21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致使产生S期阻滞,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醇 胃癌 CYCLINA CDK2 P21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芷香豆素的镇痛作用部位及其机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海莉 王春梅 +1 位作者 李贺 崔新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902-1904,共3页
目的观察白芷香豆素(Coumarin of Angelicae Dahuricae,CAD)的镇痛作用部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小鼠福尔马林实验及侧脑室注射CAD对小鼠热板痛反应潜伏期的影响以分析CAD的镇痛作用部位;观察CAD对甲醛所致伤害性疼痛模型小鼠血清一氧化氮... 目的观察白芷香豆素(Coumarin of Angelicae Dahuricae,CAD)的镇痛作用部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小鼠福尔马林实验及侧脑室注射CAD对小鼠热板痛反应潜伏期的影响以分析CAD的镇痛作用部位;观察CAD对甲醛所致伤害性疼痛模型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脑组织中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CAD(30,60,120 mg/kg)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小鼠福尔马林实验第一和第二时相反应。侧脑室注射CAD(6 mg/kg)明显延长小鼠热板痛反应潜伏期。CAD(30,60,120 mg/kg)连续给药4 d,使甲醛所致伤害性疼痛模型小鼠血清NO含量和脑中β-EP含量明显下降。结论CAD对物理、化学等伤害性刺激具有明显镇痛作用,作用部位可能既在中枢也在外周,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NO的合成或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香草醛 镇痛作用 一氧化氮 Β-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与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黄旭宏 宋玉国 +1 位作者 刘春雷 关晓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2331-2335,共5页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T淋巴细胞不仅是人体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而且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在杀伤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当外周T淋巴细...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T淋巴细胞不仅是人体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而且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在杀伤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当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在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可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并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进而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T淋巴细胞亚群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就胃癌与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胃癌 研究进展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创方法治疗老年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邓放 徐洪军 +5 位作者 蔡俊 马跃 徐岩松 李鹏 肖福斌 王宏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087-509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LC)与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病人分别采用LCBDE...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LC)与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病人分别采用LCBDE+LC术(16例)、ERCP/EST联合LC术(20例)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结石数量、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总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总住院费用等方面的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术式的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费用、总住院费用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者的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相比较有差别(P<0.01)。结论 LCBDE+LC与ERCP/EST+LC治疗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安全可行,都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和微创优点,LCBDE+LC的手术费用和总的费用要低。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术者经验和医疗条件决定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胆管造影 括约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曲智威 温春阳 +4 位作者 王爱平 鞠文博 任爱华 刘卯阳 周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酒精性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7)用玉米油+500g/L葡萄糖20mL/(kg?d)灌胃,模型组(n=7)用400mL/L乙醇按8g/(kg?d)+玉米油灌胃,葛根素组(n=6):葛根素+酒精,按葛根素5mg/(kg?d)腹...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酒精性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7)用玉米油+500g/L葡萄糖20mL/(kg?d)灌胃,模型组(n=7)用400mL/L乙醇按8g/(kg?d)+玉米油灌胃,葛根素组(n=6):葛根素+酒精,按葛根素5mg/(kg?d)腹腔注射给药.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ST,ALT及GST,放免法测定血浆PGE2,TNF及IL-6,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COX-2表达,并通过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血浆ALT,AST及GST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107.5±6.81vs33.20±10.55,138.29±9.72vs47.86±14.3,3.57±0.53vs1.43±0.43,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组血浆ALT及AST水平(52.33±13.19,63.33±7.03)有明显下降(P<0.01).GST有下降趋势,但无明显著意义;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PGE2,TNF及IL-6明显上升(274.13±26.15vs193.84±23.97,1.85±0.11vs0.90±0.18,68.07±12.64vs40.50±5.09,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组血浆PGE2,TNF及IL-6明显下降(227.05±21.55,1.35±0.19,53.16±5.62,均P<0.01),COX-2正常对照组呈弱表达,模型组显著高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1),葛根素组COX-2表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下调(F=27.94,P<0.01).结论:葛根素通过抑制肝脏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炎症介质PGE2、TNF及IL-6的生成,最终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酒精性肝炎 前列腺素2 肿瘤坏死 因子 白介素6 环氧化物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与介入治疗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孟晓明 贾宝洋 徐洪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549-3550,共2页
目前对于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而对于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则会选择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姑息手段〔1〕。本文拟对比分析手术与介入治疗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手术 介入 中晚期 肝门部胆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P家族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海莉 李晓莹 +2 位作者 韩笑 安丽萍 关晓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9-663,I0006,共6页
目的:研究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阐明ASPP家族在结肠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结肠癌组织45例、健康人正常结肠组织20例。45例结肠癌组织分为高分化组(11例)、中分化组(21例... 目的:研究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阐明ASPP家族在结肠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结肠癌组织45例、健康人正常结肠组织20例。45例结肠癌组织分为高分化组(11例)、中分化组(21例)和低分化组(13例);按TNM分期分为T1组(7例)、T2组(8例)、T3组(25例)和T4组(5例);有淋巴转移N1组(19例)和无淋巴转移N0组(2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ASPP1、ASPP2和iASPP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①ASPP家族成员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均有表达,结肠癌组织中ASPP1和ASPP2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结肠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iASPP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1)。②结肠癌组织中ASPP1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rs=0.163,P>0.05);ASPP2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递减,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s=0.454,P<0.01);结肠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rs=-0.171,P>0.05)。③结肠癌组织中ASPP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无相关性(rs=-0.268,P>0.05);ASPP2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浸润程度增加而递减,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s=-0.348,P<0.05);结肠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无相关性(rs=0.231,P>0.05)。④结肠癌组织中ASPP1、ASPP2和iASPP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rs=0.089、rs=0.044和rs=0.210,P>0.05)。结论:iASPP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不同,提示其有可能成为良恶性结肠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指标;ASPP2与结肠癌病理分级和分期有相关性,可以成为结肠癌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凋亡刺激蛋白 结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的不同提取物对胃癌BGC-823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的体外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涛 钟秀宏 +2 位作者 杨淑艳 赵丽微 关晓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442-4443,共2页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桦褐孔菌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醚提物)、乙酸乙酯提取物(酯提物)后,采用MTT法,测定3种提取物作用下的胃癌BGC-823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桦褐孔菌水提...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桦褐孔菌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醚提物)、乙酸乙酯提取物(酯提物)后,采用MTT法,测定3种提取物作用下的胃癌BGC-823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桦褐孔菌水提取物、醚提取物、酯提取物对胃癌BGC-823细胞株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终浓度在80 g/ml、48 h,体外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51%、60%、62%。结论桦褐孔菌的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高于水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提取物 胃肿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爱荣 梁丽梅 +1 位作者 许颖 胡海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612-3613,共2页
胃癌发病与原癌基因的高表达有密切的相关性。多梳基因(PcG)家族由多种与细胞周期和增殖相关的转录抑制子组成,是一类重要的与发育相关的基因。Bmi-1基因是PcG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1〕,可协同c-myc基因共同促进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使... 胃癌发病与原癌基因的高表达有密切的相关性。多梳基因(PcG)家族由多种与细胞周期和增殖相关的转录抑制子组成,是一类重要的与发育相关的基因。Bmi-1基因是PcG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1〕,可协同c-myc基因共同促进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使肿瘤细胞逃逸凋亡〔2〕。目前证实Bmi-1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均呈高表达〔3〕,且与患者预后有关。本文拟研究Bm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1基因 胃癌 原癌基因 生存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miR-1915-3p和Bcl-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维莉 吕永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3-459,共7页
目的:探讨miR-1915-3p和Bcl-2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阐明miR-1915-3p和Bcl-2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各40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目的:探讨miR-1915-3p和Bcl-2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阐明miR-1915-3p和Bcl-2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各40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iR-1915-3p和Bcl-2 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1915-3p表达水平与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分析miR-1915-3p和Bcl-2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差异行Log-rank检验。结果:RT-qPCR检测,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miR-1915-3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结肠癌组织中miR-1915-3p与Bcl-2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42,P<0.05)。结肠癌组织中,miR-1915-3p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关联(P<0.05),miR-1915-3p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TNM分期无关联(P>0.05)。结肠癌组织中Bcl-2 mRNA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联(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miR-1915-3p高表达组结肠癌患者总生存期(OS)长于miR-1915-3p低表达组(χ~2=3.641,P<0.05),而Bcl-2 mRNA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预后无关联(χ~2=0.571,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1915-3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结肠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miR-1915-3p B细胞淋巴瘤2 生存分析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隔膜型布加综合征患者血凝的测定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帆 庄建宏 +2 位作者 金鲁明 于振海 郭成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了解下腔静脉隔膜型(MOIVC)布加综合征(BCS)患者的凝血机能特点,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28例MOIVC型BCS患者,取血浆后,用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 目的:了解下腔静脉隔膜型(MOIVC)布加综合征(BCS)患者的凝血机能特点,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28例MOIVC型BCS患者,取血浆后,用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时间(Fbg)、纤维蛋白原浓度(Fbg-c)、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DD二聚体(DD)。结果:与正常组比,患者PT、PT-INR、Fbg-Time、TT和APTT数值升高,Fbg-c数值降低,2组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机能导致的血栓形成不是MOIVC型BCS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 布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洪军 关晓辉 关兴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3期8481-8484,共4页
背景:提供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微环境可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目的:实验拟验证并简化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肝细胞的诱导分化。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6-10/2008—05在北华大学完成。材料:实验... 背景:提供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微环境可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目的:实验拟验证并简化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肝细胞的诱导分化。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6-10/2008—05在北华大学完成。材料:实验动物为成年SD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180~230g。方法: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方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1×10^8L^-1加入含有2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培养液培养,定期更换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和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细胞类型。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分化过程的形态学变化。培养的1,3,7,14,21,28d以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8和清蛋白的表达。结果:接种后,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多样贴壁细胞分化为体积较大的多角形和部分棱形,胞浆丰富,可见多核,接种早期细胞生长比接种晚期生长较快。分离纯化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为CD29^+,CD44^+,CD34^-,CD45^-和CD90^+,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细胞纯度达98%以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甲胎蛋白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培养第7天即出现阳性,第14天清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论: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2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