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IMC5桥臂逆变器双电机矢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梅杨
常娜卿
王立鹏
李正熙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变频技术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0700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KM201010009006)
-
文摘
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接矩阵变换器(IMC)5桥臂逆变器的双电机矢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将IMC 5桥臂逆变器的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策略与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相结合,实现了2台异步电机的独立控制和较好的动静态性能。相比于传统IMC双电机传动系统,该系统的开关器件数目进一步减少,从而降低了系统成本,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另外,该系统也可以作为传统IMC双电机传动系统一个桥臂故障情况下的容错运行模式。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关键词
间接矩阵变换器
多机传动
矢量控制
控制策略
5桥臂逆变器
-
Keywords
indirect matrix converter
multi-drive system
vector control
control strategy
five-leg inverter
-
分类号
TM921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题名新型同相供电系统并联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周京华
潘逸菎
李津
蓝志茂
陈亚爱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变频技术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先行电气有限公司
-
出处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2,80,共6页
-
基金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2009B01)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项目资助(2012D005002000009)
-
文摘
我国的电气化铁路单相工频供电系统存在电分相、能量回馈效率低的问题,并向公共电网注入无功、负序及谐波电流,且造成三相不平衡。现有的解决方案是给牵引变压器并联电能质量补偿装置,存在无法彻底取消电分相的不足,是一种被动补偿方式。基于一种能量回馈级联型多电平同相供电系统拓扑,提出多台电压源并联无环流控制策略,解决电分相的问题;针对大功率应用场合开关频率低这一共性问题,提出一种准自然采样方法,解决系统控制性能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并联控制策略能够实现电气化铁路的同相供电,可以有效解决同相供电系统中存在的三相不平衡以及牵引网线路环流问题,大大提高线路运力。
-
关键词
级联多电平
同相供电
并联控制策略
环流
-
Keywords
cascaded multilevel
cophase power supply
parallel control strategy
circulation
-
分类号
TM89
[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
题名级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优化控制方法
被引量:32
- 3
-
-
作者
梅杨
陈丽莎
黄伟超
李晓晴
孙凯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变频技术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
出处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53-159,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700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4152013)
+1 种基金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Z161100004916049)
北方工业大学"长城学者后备人才培养计划"(XN070007)资助项目
-
文摘
级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传统双闭环比例-积分(PI)控制方法存在调节器参数多、整定工作量大等不足,而且受限于PI控制的内在局限性,系统的动态性能不够理想。针对级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实际控制需求,综合考虑传统双闭环PI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的各自优势,将二者有机结合,构建了一套折中优化的控制方法,即在第一级双向DC-DC变换器中采用传统双闭环PI控制,而在第二级双向DC-DC变换器中设计并实现改进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将提出的优化控制方法与传统双闭环控制和经典模型预测控制分别进行了仿真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双闭环控制,采用提出的优化控制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级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动态性能,而相对于经典的模型预测控制,该优化控制方法运算量减少了45.22%。
-
关键词
级联
双向DC-DC变换器
模型预测控制
直流母线
动静态性能
-
Keywords
Cascaded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DC bus
dynamic/static performance
-
分类号
TK51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
-
题名三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被引量:4
- 4
-
-
作者
梅杨
李晓晴
齐园园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变频技术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39,共4页
-
基金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CIT&TCD20140400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2013)
-
文摘
针对传统双闭环控制动态响应慢、PI控制器控制参数选择困难的缺点,提出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对三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进行控制。该方法通过预测模型的建立和目标函数的最小化两个环节实现对控制目标性能的优化。对传统PI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可以使直流母线电压超调量控制在0.25%以内,使蓄电池充放电电流波动范围控制在0.1%以内,由此证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优化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同时,采用模型预测方法控制三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可以实现中点电压的自平衡。
-
关键词
三电平
双向DC-DC变换器
模型预测控制
直流母线
中点电压
-
Keywords
three-level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DC bus
mid-point voltage
-
分类号
TK51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
-
题名新型同相供电拓扑中功率单元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4
- 5
-
-
作者
周京华
潘逸菎
李津
蓝志茂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变频技术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先行电气有限公司
-
出处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1,共6页
-
基金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2009B01)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项目(2012D005002000009)
-
文摘
给出了一种用于电气化铁路的无牵引变压器新型多电平同相供电拓扑,从谐波、无功功率及负序电流方面对该拓扑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拓扑用于同相供电的优越性。针对该拓扑中功率单元的单相H-H结构,采用迭代的方法,对直流母线电压及输入电流的谐波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带有电网电压、直流母线电流、直流母线电压全前馈的功率单元整流侧控制策略。基于功率单元控制系统硬件平台,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关键词
同相供电
单相H-H结构
谐波特性
全前馈控制策略
-
Keywords
cophase power supply
single phase H-H
harmonic character
full feedforward control strategy
-
分类号
TM89
[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
题名级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7
- 6
-
-
作者
梅杨
李晓晴
黄伟超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变频技术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电气工程学报》
2017年第3期10-15,共6页
-
基金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CIT&TCD201404003)
北方工业大学长城学者后备计划(XN130)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2013)
-
文摘
级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密度高且适用于大变比变换场合等优点,但其传统的双闭环控制方法中,控制结构复杂,PI参数设置困难。据此引入模型预测控制(MPC)思想对级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进行控制。模型预测控制具有控制思想简单、易于包含系统的约束条件及控制器易于实现等优点,该控制策略包括建立变换器模型和其可能的开关状态、定义代价函数两个步骤。本文对级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模型预测控制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同时,将其与传统双闭环控制方法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能够使母线电压准确追踪给定值,与传统双闭环控制相比,动态过程中母线电压的超调减小6.25%左右,变换器的动态响应时间减少0.3s。由此证明所提出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
关键词
级联
双向DC-DC变换器
模型预测控制
直流母线
代价函数
-
Keywords
Cascaded,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DC bus, cost function
-
分类号
TM46
[电气工程—电器]
-
-
题名基于输入电压观测的间接矩阵变换器MPC方法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梅杨
王闪闪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变频技术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13,共5页
-
基金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CIT&TCD20140400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2013)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7003)
北方工业大学长城学者后备(XN070007)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xx2016003)
-
文摘
针对间接矩阵变换器-异步电机(IMC-IM)调速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电压观测的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该方法对网侧电能质量和电机调速性能进行优化控制,并解决传统MPC方法检测量众多、采样调理成本高、时延长等问题。此方法基于IMC输入滤波器数学模型,设计了输入电压观测器,同时利用二阶差商法实现输入无功功率预测与输入电压的解耦,降低预测控制对观测模型的依赖。仿真结果表明IMC可实现正弦输入输出电流,且网侧功率因数接近于1;在设定转速及负载阶跃变化时,响应快、超调小。证明了该方法可实现电机良好动静态性能及网侧单位功率因数,并减少了3路输入电压采样及相应的硬件电路,最终简化AD采样、数字滤波和处理延时。
-
关键词
间接矩阵变换器
输入电压观测
模型预测控制
-
Keywords
indirect matrix converter
input voltage observati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
分类号
TM92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题名含风光接入的微电网可靠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7
- 8
-
-
作者
翁志鹏
周京华
李津
詹政东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变频技术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3年第1期67-74,共8页
-
基金
北京市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IDHT20180502)。
-
文摘
提高风光接入率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但风电、光电的随机性会影响微电网可靠运行。通过可靠性分析环节可为风光友好接入微电网提供评估依据。建立了含随机性的风光输出功率模型,引入概率、频率及持续时间等指标分析了微电网的可靠性,研究了光伏模型中光伏输出功率的Beta分布参数(α和β)、风速和风光渗透率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α和β可以影响光伏输出功率,进而影响系统可靠性水平;风速也是影响可靠性的因素之一,在避免因风速过大损坏风电机组的前提下,选择风力资源丰富区域开展风电接入有利于系统可靠性;当α=2.00,β=0.80时,在一定风光渗透率下,提高光伏发电所占比例可改善概率性指标和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但系统平均停电频率会持续增加。
-
关键词
风光接入
微电网可靠性
碳达峰
碳中和
随机性
风光渗透率
-
Keywords
wind and solar power access
microgrid reliability
carbon peaking
carbon neutrality
randomness
wind and solar permeability
-
分类号
TK0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TM76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