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高山到大地——王阳明的人格美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
王德岩
|
《中国文艺评论》
|
2025 |
0 |
|
2
|
高校大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新思考 |
张英伟
刘妍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3
|
从张平的小说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
冯雷
|
《艺术广角》
|
2011 |
1
|
|
4
|
审美:难以落实的老生常谈——兼及大学语文的定位与任务 |
冯雷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4 |
0 |
|
5
|
诵读涵泳 兴发感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探索 |
赵晓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3 |
0 |
|
6
|
从“游戏的人”到“审美的人”:数字媒介时代审美研究的新视域与新发展 |
董树宝
|
《艺术学研究》
|
2024 |
2
|
|
7
|
《博雅汉语》教材语料难度的定量分析——兼谈影响教材语言难度的因素和题材的选择 |
李燕
张英伟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0 |
9
|
|
8
|
当代陕西儿童文学创作述论 |
许军娥
谭旭东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9
|
电子文化语境与文学类型化趋势 |
张晶
谭旭东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0
|
“五四”后新文学作家古诗词创作探因 |
谭旭东
卢力刚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1
|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儿童文学之路 |
伍美珍
谭旭东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2
|
电视文化的实质及其对童年的影响 |
谭旭东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3
|
莫言叙事中的文化恋母与大地寓言 |
张英伟
李刚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4
|
|
14
|
全媒体环境中网络电视的定位与内容探析 |
于隽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5
|
有限生命的无限关爱——毕淑敏《拯救乳房》的再解读 |
张英伟
王科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6
|
全媒体语境中电视媒体优势的再思考 |
于隽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7
|
语境、文化实践与问题缘起——电子媒介对童年及儿童文学的影响之研究 |
谭旭东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8
|
超越于童年生命的书写——评黄蓓佳儿童小说新作 |
谭旭东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9
|
趋向补语的非范畴化研究——基于语料库“V上”与“V下”的比较 |
李燕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20
|
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国际化传播研究 |
李燕
|
《语文学刊》
|
2016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