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创面疗效观察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丽艳
李万同
+4 位作者
修一平
钱学义
冯葳
李泰然
李妍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1期23-25,27,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膝关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应用VSD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膝关节创面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上采用Ⅰ期VSD,Ⅱ期结合隐动脉逆...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膝关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应用VSD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膝关节创面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上采用Ⅰ期VSD,Ⅱ期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进行封闭创面的综合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0例膝关节创面经过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良好,愈合时间30~54 d。随访6个月,其中,2例患者膝关节负重时略疼痛,其余均未见明显关节功能不良、关节障碍等影响下肢活动的情况。结论 VSD促进膝关节创面肉芽生长,减少细菌定植,保持湿润环境,防止骨质进一步外露及坏死,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可完好地封闭膝关节创面,术后关节活动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膝关节创面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脉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难愈创面疗效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冯葳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1期60-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脉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难愈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的48例创面长期不愈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24)与观察组(n=24)。常规组患...
目的探讨脉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难愈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的48例创面长期不愈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24)与观察组(n=24)。常规组患者创面应用3%双氧水、0.01%苯扎氯铵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彻底清创,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敏感药物局部包扎换药治疗,并给予全身抗菌素支持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清创并应用脉冲冲洗创面后,给予VSD治疗,待创面感染控制,肉芽新鲜后再行手术治疗封闭创面。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坏死组织清洁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坏死组织清洁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脉冲冲洗联合VSD技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可减少换药带来的痛苦,有效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术后肠梗阻
原因
对策脉冲冲洗
负压封闭引流术
感染
难愈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润烧伤膏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丽艳
袁继龙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76例临床难愈性创面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8例,予分别常规有效清创后康复新液湿敷包扎和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统计2组患者创面明显肉芽出现时...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76例临床难愈性创面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8例,予分别常规有效清创后康复新液湿敷包扎和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统计2组患者创面明显肉芽出现时间和愈合时间,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难愈性创面明显肉芽出现时间和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难愈性创面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康复新液
难愈性创面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HIF-1α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2
4
作者
岳欣欣
付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8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中HIF-1α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4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作为DM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ON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IF-1α的数值,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分析其诊...
目的 探讨血清中HIF-1α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4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作为DM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ON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IF-1α的数值,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分析其诊断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价值.结果 DM组患者血清中HIF-1α的数值为(1.55±0.63) ng/ml,明显高于CON组的(0.38±0.17) ng/ml(P< 0.05).计算血清中HIF-1仪对诊断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1 (P<0.01).分析在最优诊断截断点,血清中HIF-1α的数值是1.05 ng/ml时,诊断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6.67%,阳性预测值为73.00%,阴性预测值为27.00%.结论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中HIF-1α的数值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诊断价值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慢性创面愈合影响及应用时机
被引量:
9
5
作者
修一平
张丽艳
+3 位作者
钱学义
李妍
李万同
唐颖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最佳应用时间。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0例准备通过游离植皮与皮瓣转移修复慢性创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组织块样本取材于VSD负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7...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最佳应用时间。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0例准备通过游离植皮与皮瓣转移修复慢性创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组织块样本取材于VSD负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7、10~12天的创缘或基底肉芽组织。观察3个时间点的慢性创面愈合及血管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完成观察。在VSD负压治疗后第5~7、10~12天,创面血管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以治疗后第5~7天血管密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后行单纯游离植皮患者8例、皮瓣转移患者6例、皮瓣转移结合游离植皮患者6例,患者均于创面达到乙级愈合后出院。结论 VSD治疗慢性创面的最佳时间段为第5~7天,在这个时间段内,VSD治疗可使创面由病理性愈合向生理性愈合转化,便于后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创面愈合
血管生成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负压吸引技术在脑膜瘤术后骨瓣下感染中应用
被引量:
1
6
作者
冯葳
杨玲玲
+1 位作者
李泰然
钱学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技术在脑膜瘤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的脑膜瘤术后切口及骨瓣下感染不愈的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清创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结合创面...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技术在脑膜瘤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的脑膜瘤术后切口及骨瓣下感染不愈的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清创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结合创面冲洗治疗,待创面清洁后再行皮瓣复位封闭创面,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创面清洁时间为7 d,再次手术后痊愈32例,复发1例,考虑为该例患者乳突部位骨质疏松,存在较多小残腔术中存留细菌,VSD冲洗再次手术时,存留死腔,导致感染复发。结论 VSD配合冲洗治疗脑膜瘤术后感染,方法简单易行,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有效地控制感染、愈合伤口,避免创面长期迁延不愈导致颅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术后
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氧诱导因子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7
作者
付洋
傅全威
韩涛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9年第4期58-61,共4页
目的 分析低氧诱导因子(HIF-1)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北部战区总医院创伤实验室提供的小鼠构建HIRI小鼠模型,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0只,5~7周龄,质量约20 g,将小鼠随机分为HIRI组及常规组,每组10只,分...
目的 分析低氧诱导因子(HIF-1)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北部战区总医院创伤实验室提供的小鼠构建HIRI小鼠模型,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0只,5~7周龄,质量约20 g,将小鼠随机分为HIRI组及常规组,每组10只,分析两组小鼠血清肝功能变化及组织活性氧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HIF-1的表达差异,采用GSEA功能富集分析HIF-1分子作用HIRI过程的可能机制.结果 HIRI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为[(893. 70 ± 61. 48)I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为[(890. 80 ± 76. 93) IU/L],含量均高于常规组[(547. 10 ± 58. 86)IU/L、(587. 20 ± 63. 93) IU/L],组织活性氧水平[(2. 94 ± 0. 67)% ]高于常规组[(1. 70 ± 0. 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常规组比较,HIF-1 分子在HIRI组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HIF-1分子发挥生物学作用可能与人抑癌P53信号通路、蛋白质WNT相关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造血系细胞等信号通路相关.结论 HIF-1分子可能在创伤引起HIRI中起到维持氧稳态,从而达到保护组织器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低氧诱导因子
小鼠模型
原文传递
题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创面疗效观察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丽艳
李万同
修一平
钱学义
冯葳
李泰然
李妍
机构
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
出处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1期23-25,27,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膝关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应用VSD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膝关节创面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上采用Ⅰ期VSD,Ⅱ期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进行封闭创面的综合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0例膝关节创面经过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良好,愈合时间30~54 d。随访6个月,其中,2例患者膝关节负重时略疼痛,其余均未见明显关节功能不良、关节障碍等影响下肢活动的情况。结论 VSD促进膝关节创面肉芽生长,减少细菌定植,保持湿润环境,防止骨质进一步外露及坏死,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可完好地封闭膝关节创面,术后关节活动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膝关节创面
修复
Keywords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Retrograde saphenous artery island flap
Knee joint
Repair
分类号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脉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难愈创面疗效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冯葳
机构
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
出处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1期60-61,63,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脉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难愈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的48例创面长期不愈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24)与观察组(n=24)。常规组患者创面应用3%双氧水、0.01%苯扎氯铵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彻底清创,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敏感药物局部包扎换药治疗,并给予全身抗菌素支持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清创并应用脉冲冲洗创面后,给予VSD治疗,待创面感染控制,肉芽新鲜后再行手术治疗封闭创面。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坏死组织清洁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坏死组织清洁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脉冲冲洗联合VSD技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可减少换药带来的痛苦,有效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术后肠梗阻
原因
对策脉冲冲洗
负压封闭引流术
感染
难愈创面
Keywords
Colorectal carcinoma
Postoperative obstruction
Cause
Counterplan Pulsed Irrigation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Infection
Refractory wound
分类号
R64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润烧伤膏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丽艳
袁继龙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
辽宁省人民
医院
整形美容科
出处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53-55,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76例临床难愈性创面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8例,予分别常规有效清创后康复新液湿敷包扎和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统计2组患者创面明显肉芽出现时间和愈合时间,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难愈性创面明显肉芽出现时间和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难愈性创面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康复新液
难愈性创面
疗效观察
Keywords
MEBO
Kangfuxin Liquid
Refractory wound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分类号
R64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HIF-1α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2
4
作者
岳欣欣
付洋
机构
沈阳铁西仁康
医院
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
出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8期1298-1300,共3页
文摘
目的 探讨血清中HIF-1α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4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作为DM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ON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IF-1α的数值,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分析其诊断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价值.结果 DM组患者血清中HIF-1α的数值为(1.55±0.63) ng/ml,明显高于CON组的(0.38±0.17) ng/ml(P< 0.05).计算血清中HIF-1仪对诊断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1 (P<0.01).分析在最优诊断截断点,血清中HIF-1α的数值是1.05 ng/ml时,诊断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6.67%,阳性预测值为73.00%,阴性预测值为27.00%.结论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中HIF-1α的数值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标志物.
关键词
HIF-1Α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诊断价值
ROC曲线
分类号
R587.2 [医药卫生—内分泌]
R543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慢性创面愈合影响及应用时机
被引量:
9
5
作者
修一平
张丽艳
钱学义
李妍
李万同
唐颖
机构
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
出处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329-1331,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最佳应用时间。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0例准备通过游离植皮与皮瓣转移修复慢性创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组织块样本取材于VSD负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7、10~12天的创缘或基底肉芽组织。观察3个时间点的慢性创面愈合及血管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完成观察。在VSD负压治疗后第5~7、10~12天,创面血管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以治疗后第5~7天血管密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后行单纯游离植皮患者8例、皮瓣转移患者6例、皮瓣转移结合游离植皮患者6例,患者均于创面达到乙级愈合后出院。结论 VSD治疗慢性创面的最佳时间段为第5~7天,在这个时间段内,VSD治疗可使创面由病理性愈合向生理性愈合转化,便于后续治疗。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创面愈合
血管生成
生长因子
Keywords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Wound healing
Angiogenesis
Growth factor
分类号
R6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负压吸引技术在脑膜瘤术后骨瓣下感染中应用
被引量:
1
6
作者
冯葳
杨玲玲
李泰然
钱学义
机构
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
出处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69-71,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技术在脑膜瘤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的脑膜瘤术后切口及骨瓣下感染不愈的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清创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结合创面冲洗治疗,待创面清洁后再行皮瓣复位封闭创面,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创面清洁时间为7 d,再次手术后痊愈32例,复发1例,考虑为该例患者乳突部位骨质疏松,存在较多小残腔术中存留细菌,VSD冲洗再次手术时,存留死腔,导致感染复发。结论 VSD配合冲洗治疗脑膜瘤术后感染,方法简单易行,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有效地控制感染、愈合伤口,避免创面长期迁延不愈导致颅内感染。
关键词
脑膜瘤术后
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术
Keywords
Postoperative meningioma
Infection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分类号
R739.4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氧诱导因子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7
作者
付洋
傅全威
韩涛
机构
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
北部
战区
总
医院
肿瘤科
出处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9年第4期58-61,共4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计划(项目编号:20170540944).
文摘
目的 分析低氧诱导因子(HIF-1)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北部战区总医院创伤实验室提供的小鼠构建HIRI小鼠模型,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0只,5~7周龄,质量约20 g,将小鼠随机分为HIRI组及常规组,每组10只,分析两组小鼠血清肝功能变化及组织活性氧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HIF-1的表达差异,采用GSEA功能富集分析HIF-1分子作用HIRI过程的可能机制.结果 HIRI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为[(893. 70 ± 61. 48)I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为[(890. 80 ± 76. 93) IU/L],含量均高于常规组[(547. 10 ± 58. 86)IU/L、(587. 20 ± 63. 93) IU/L],组织活性氧水平[(2. 94 ± 0. 67)% ]高于常规组[(1. 70 ± 0. 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常规组比较,HIF-1 分子在HIRI组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HIF-1分子发挥生物学作用可能与人抑癌P53信号通路、蛋白质WNT相关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造血系细胞等信号通路相关.结论 HIF-1分子可能在创伤引起HIRI中起到维持氧稳态,从而达到保护组织器官的作用.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低氧诱导因子
小鼠模型
Keywords
Liv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Mouse model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创面疗效观察
张丽艳
李万同
修一平
钱学义
冯葳
李泰然
李妍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脉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难愈创面疗效研究
冯葳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湿润烧伤膏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丽艳
袁继龙
《辽宁医学杂志》
2019
10
原文传递
4
HIF-1α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诊断的应用价值
岳欣欣
付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慢性创面愈合影响及应用时机
修一平
张丽艳
钱学义
李妍
李万同
唐颖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负压吸引技术在脑膜瘤术后骨瓣下感染中应用
冯葳
杨玲玲
李泰然
钱学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低氧诱导因子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付洋
傅全威
韩涛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