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常糖链糖蛋白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东 蔡菲 +2 位作者 刘学飞 樊广业 郑振东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2期166-170,共5页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恶性肿瘤检查手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恶性肿瘤检查手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作为肿瘤标志物在多种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旨在综述TAP在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总结TAP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异常糖链糖蛋白 早期诊断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2019-nCoV感染前后围化疗期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季发和 高金平 朴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9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前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2019-nCoV感染前后的恶性肿瘤患者62例,记录2019-nCoV感染前每周期化疗前后、感染康复后每周期化疗前后以及第4周...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9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前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2019-nCoV感染前后的恶性肿瘤患者62例,记录2019-nCoV感染前每周期化疗前后、感染康复后每周期化疗前后以及第4周期化疗结束后1个月的血常规、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第1周期化疗前比较,化疗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升高,淋巴细胞(LYM)、血小板(PLT)均下降(P<0.05);与第2周期化疗前比较,化疗后NEU、NLR升高,而LYM和PLT下降(P<0.05)。2019-nCoV感染康复后,第3、4周期化疗前后NEU、LYM、NLR、P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9-nCoV感染康复后重启化疗前及第4周期化疗结束后1个月NLR明显升高,而LYM和PLT则仍低于化疗前(P<0.05)。第1周期化疗前和第2周期化疗后比较,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5)。感染2019-nCoV康复后,第3周期化疗前和第4周期化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D-二聚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2019-nCoV康复后重启化疗前及第4周期化疗结束后1个月PT、INR、APTT、FIB和D-二聚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高凝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感染2019-nCoV康复后,化疗不会对凝血功能造成显著影响,在有效控制肿瘤恶性发展的同时不会造成血栓形成风险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2019冠状病毒 化学治疗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消化道肿瘤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宋树玺 徐龙 +2 位作者 刘军灵 李静玉 郑振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9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消化道肿瘤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该院92例消化道肿瘤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使用5-...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消化道肿瘤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该院92例消化道肿瘤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使用5-氟尿嘧啶治疗)和观察组(46例,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持续腹腔灌注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相比对照组更高[71.74%(33/46)vs.39.13%(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血细胞毒性发生率为8.70%(4/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1%(15/46);观察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96%(17/46)vs.71.74%(33/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及疾病预后,安全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恶性腹腔积液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复方苦参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肿瘤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影响与潜在机制
4
作者 夏睿阳 杜成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864-871,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上市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部分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应答或产生耐药,因此如何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迫在眉睫。运动可以降低患癌风险,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甚至增强肿瘤治疗的疗效,但是运动时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上市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部分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应答或产生耐药,因此如何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迫在眉睫。运动可以降低患癌风险,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甚至增强肿瘤治疗的疗效,但是运动时免疫变化的机制十分复杂,因此运动如何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仍不确定。目前,已经有研究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荷瘤小鼠或肿瘤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并探究其抗肿瘤免疫系统以及肿瘤微环境变化的潜在机制,这些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运动可能改善肿瘤患者的抗肿瘤免疫系统和肿瘤微环境。运动旨在诱导免疫细胞动员和再分布、免疫刺激肌因子的释放、免疫细胞代谢的改变以及改善免疫衰老来发挥抗肿瘤作用。“热肿瘤”具有抗肿瘤潜力的免疫细胞的肿瘤微环境,其可能提高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应答率,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增强冷肿瘤(缺乏效应免疫细胞的肿瘤微环境)患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运动主要通过效应T细胞浸润、髓源性抑制细胞耗竭、抗肿瘤肌因子分泌和肿瘤脉管系统正常化促使热肿瘤的产生或重新编程冷肿瘤,然而关于这方面的临床研究还需进一步推进。本综述旨在对运动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的发展以及潜在机制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运动 肿瘤 肿瘤微环境 抗肿瘤免疫 免疫治疗 免疫细胞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生化环境下医疗转运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5
作者 郭放 郑振东 《医疗卫生装备》 2025年第4期82-87,共6页
介绍了医疗转运机器人的主要用途、特点及核生化环境对医疗转运机器人的特殊需求,综述了核生化环境下医疗转运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核生化环境下现有医疗转运机器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指出了智能化、标准化、... 介绍了医疗转运机器人的主要用途、特点及核生化环境对医疗转运机器人的特殊需求,综述了核生化环境下医疗转运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核生化环境下现有医疗转运机器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指出了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一体化是核生化环境下医疗转运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生化 医疗转运 医疗机器人 医学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基材及涂层组合对抗核辐射效果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郭放 姜明泽 +1 位作者 赵东 郑振东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评估不同金属基材与涂层组合对抗核辐射的效果,探讨无铅和少铅陶瓷涂层在核辐射防护中的应用潜力,为开发环保高效的核辐射防护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铝、铜、不锈钢和钛四种金属基材配合少铅、无铅、复合和纳米陶瓷涂层,使用... 目的评估不同金属基材与涂层组合对抗核辐射的效果,探讨无铅和少铅陶瓷涂层在核辐射防护中的应用潜力,为开发环保高效的核辐射防护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铝、铜、不锈钢和钛四种金属基材配合少铅、无铅、复合和纳米陶瓷涂层,使用喷涂法制备样品,并在80 kV、120 kV、160 kV X射线和137Csγ射线条件下分别测量不同材料的透射剂量率(I)和光子衰减率(μ),计算铅当量以评估屏蔽效果,并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在80 kV X射线条件下,在大多数样品中I与μ之间存在正相关性,铅当量与μ之间存在强正相关性。在120 kV X射线条件下,无铅陶瓷涂层样品B2和C2的I均较低,分别为520μSv/h和510μSv/h,而两者μ均较高,分别为0.70 mm^(-1)和0.72 mm^(-1),表明无铅陶瓷涂层样品的屏蔽性能较强,而少铅陶瓷涂层样品D1的I最高,达到710μSv/h,μ为0.35 mm^(-1),铅当量为0.23 mmPb,提示较差的衰减效果。在160 kV X射线条件下,所有样品的I普遍较高,相关系数集中在0.60到0.79之间,说明所有样品表现出较高的I和μ,且μ的增加直接影响I的增加。在137Csγ射线条件下,与X射线相比γ射线的I普遍较低,而μ普遍较高。无铅陶瓷涂层样品B2在137Csγ射线条件下的I为500μSv/h,μ为0.76 mm^(-1),铅当量为0.50 mmPb,表明其对γ射线有较强的衰减作用。相比之下,少铅陶瓷涂层样品D1的I为690μSv/h,μ为0.40 mm^(-1),铅当量为0.26 mmPb,显示对γ射线的透过性较好且衰减效果较弱。结论无铅陶瓷涂层在实验条件下表现出优越的辐射防护能力,尤其对高能X射线和γ射线的屏蔽效果优于传统少铅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辐射涂层 金属基材 陶瓷材料 核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优膳用于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前瞻性、开放标签、非干预性、多中心的临床观察性研究报告 被引量:7
7
作者 苗静 吴瑾 +9 位作者 秦叔逵 潘宏铭 侯小明 毕锋 王东 白威 严冬 张红梅 杨蕾 郑振东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69-775,共7页
目的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预后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本研究旨在评估国人恶性肿瘤患者服用添加免疫营养素的肠内营养补充剂全优膳后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 目的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预后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本研究旨在评估国人恶性肿瘤患者服用添加免疫营养素的肠内营养补充剂全优膳后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开放标签、全国多中心的临床观察性研究。自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参与的10家研究中心入组多种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共206例,以特医食品全优膳作为营养补充制剂,推荐用量为每天2罐,持续服用30天。记录患者服用全优膳期间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营养状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统计分析患者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血脂水平、主观整体营养状况量表(PG-SGA)评分、QLQ-C30 V3.0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服用全优膳30天后,患者的体重和BMI均有明显的增加(均P<0.05),PG-SGA评分状况明显好转,生活质量评分亦较前升高。患者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发生率较高的不良事件依次为轻度恶心、腹泻和腹痛。结论对于国人恶性肿瘤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口服特医食品全优膳,具有良好的营养补充作用且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营养不良 口服营养补充 特医食品 全优膳 临床观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免疫疗法联合放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龙 郑振东 +2 位作者 刘渤娜 高霄丽 芦洪波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观察生物免疫疗法联合放疗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疗组、联合治疗组(联合组),每组31例... 目的观察生物免疫疗法联合放疗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疗组、联合治疗组(联合组),每组31例。放疗组患者采取放疗,联合组患者在放疗基础上联合生物免疫疗法。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FGR)、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高于放疗组的54.84%(χ^(2)=4.723,P=0.029)。与放疗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CYFRA21-1、CEA、VEGFR1、VEGFR2、VEGFR3水平均降低(t=6.600、7.286、5.081、16.900、5.005,P均=0.001);联合组CD4^(+)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t=7.310、7.018,P均=0.001);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放疗组(12.90%vs.35.48%,χ^(2)=4.309,P=0.037)。结论通过生物免疫疗法联合放疗对SCLC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调控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水平,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效抑制癌组织生长,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生物免疫疗法 放射治疗 肿瘤标志物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肿瘤缓解深度与生存期的相关性 被引量:8
9
作者 徐龙 张冠中 +1 位作者 谢晓冬 郑振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591-594,共4页
目的:分析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组条件的50例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评价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与生存期的相关性,应... 目的:分析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组条件的50例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评价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与生存期的相关性,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肿瘤缓解深度对生存期的影响,应用COX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肿瘤缓解深度与PFS及OS均呈中等程度相关。不同缓解深度患者的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体重减少(P <0. 000 1)、缓解深度(P<0. 001)为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体重减少(P <0. 000 1)、体力状态(P=0. 001 2)、缓解深度(P <0. 001)、化疗周期(P=0. 000 2)、二线治疗(P=0. 006 7)为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对患者生存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缓解深度 生存期 小细胞肺癌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实消痞汤联合昂丹司琼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谭林深 朴瑛 郑振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1期211-212,共2页
目的分析枳实消痞汤联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患者,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单用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枳实消痞汤联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患者,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单用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枳实消痞汤联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的15.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患者采用枳实消痞汤联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消痞汤 昂丹司琼 恶性肿瘤化疗 恶心呕吐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握力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入院基线营养风险筛查中的价值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宝磊 王超云 +2 位作者 王美玲 杜成 郑振东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探讨非优势手握力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入院时基线营养风险筛查的价值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的30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与手握力的关系;根... 目的探讨非优势手握力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入院时基线营养风险筛查的价值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的30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与手握力的关系;根据是否存在营养风险,绘制特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男女手握力最佳截点进行握力分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及血液学指标之间的差异及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握力在性别、年龄、NRS2002评分及PG-SGA评分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手握力与体质量、BMI、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计数、KPS评分呈正相关,女性患者手握力与体质量、BMI、前白蛋白、白蛋白、KPS评分呈正相关,男女性患者均与NRS2002、PG-SGA呈负相关。男性、女性握力分别为30.125 kg和19.10 kg时约登指数最大,取两数值为男女握力最佳截点,将患者分为正常握力、低握力两组,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BMI、体质量、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计数、NRS2002、PG-SGA、KPS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白蛋白计数、NRS2002、PG-SGA、KPS评分是影响患者手握力的主要因素。在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握力作为简单易得指标可作为患者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工具,低握力患者应进一步评估营养状况,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握力 消化道肿瘤 营养风险 化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微观到宏观漫谈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成 金山琇 谢晓冬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75-584,共10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新方式,是通过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而达到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消灭的目的。2018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获得诺贝尔奖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成为更加热门的话题。与化疗相比,免疫治疗的细胞毒性低,在临...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新方式,是通过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而达到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消灭的目的。2018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获得诺贝尔奖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成为更加热门的话题。与化疗相比,免疫治疗的细胞毒性低,在临床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所以应用免疫治疗也更安全,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学者对其疗效进行了研究。本文将从微观到宏观,结合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结果,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恶液质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超云 杜成 +3 位作者 关欣 杜晓薇 徐竹轩 郑振东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382-385,共4页
当恶性肿瘤发展到晚期的时候,肿瘤恶液质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临床症状表现为肌肉、骨骼量减少,或存在脂肪含量降低、食欲下降、人体代谢失调,进而导致器官功能缺失。研究发现约五分之一的恶性肿瘤患者因肿瘤恶液质导致死亡,肿... 当恶性肿瘤发展到晚期的时候,肿瘤恶液质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临床症状表现为肌肉、骨骼量减少,或存在脂肪含量降低、食欲下降、人体代谢失调,进而导致器官功能缺失。研究发现约五分之一的恶性肿瘤患者因肿瘤恶液质导致死亡,肿瘤恶液质的发生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本、生活质量下降、减少生存时间。肿瘤恶液质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已知的发病机制包括在肿瘤组织的长期刺激下引发的不可逆转性慢性炎症;炎症反应后影响人体代谢平衡;炎性因子抑制中枢神经有益物质的分泌,减少人体食欲信号等。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发病原理取得一定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认识。针对其发病机制治疗肿瘤恶液质需要多种渠道共同作用,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以及药物联用等。本文将从目前使用较多的食欲刺激类药物(孕激素、胃饥饿素)、抗炎类(非甾体抗炎药、沙利度胺、ω-3脂肪酸)、蛋白降解抑制类、代谢调节类(雄激素受体调节剂、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并针对目前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肿瘤恶液质 食欲刺激 代谢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刘渤娜 李龙 +1 位作者 高霄丽 关丽侠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予以肿瘤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的效果及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肿瘤患者50例,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5例)与参照组(n=25例),参照组选择常规康复,观察... 目的分析予以肿瘤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的效果及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肿瘤患者50例,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5例)与参照组(n=25例),参照组选择常规康复,观察组选择中医综合康复,比较两组效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肿瘤患者选择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具有改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疾病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 临床疗效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纳非尼片联合抗PD-1单抗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古善智 黄满平 +5 位作者 谭玉林 胡鸿涛 朱旭 郑桐森 郑振东 袁牧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多纳非尼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方法这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的临床研究(注册号:NCT04605185)纳入2021年1月至2022... 目的探讨多纳非尼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方法这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的临床研究(注册号:NCT04605185)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手术切除的HCC患者,接受多纳非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TACE。主要研究终点为多纳非尼的最佳Ⅱ期推荐剂量(RP2D),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和耐受性,基于改良RECIST(m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本研究分为剂量递增组和剂量扩展组,剂量递增组得到RP2D后,后续纳入的患者进入剂量扩展组。结果共纳入31例受试者,剂量递增阶段12例,剂量扩展阶段19例。多纳非尼的RP2D为100mg每天2次,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31例受试者均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14例受试者发生3级TRAE,无4级或5级TRAE发生。主要TRAE包括肝功能异常、腹痛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最高的3级TRAE为肝功能异常和血压升高。随访截止于2022年10月,全部受试者中位随访194天,中位TACE治疗2次。共27例合格受试者,获CR 5例、PR 15例、SD 4例、PD 3例;客观缓解率为74.1%,疾病控制率为88.9%。全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2.2%,1年生存率为96.3%,中位PFS和中位OS未达到。结论TACE联合多纳非尼和特瑞普利单抗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HCC患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较高的客观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多纳非尼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安全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癌平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真实世界临床应用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葛亚楠 刘兆喆 +2 位作者 张冠中 李秋华 郑振东 《肿瘤药学》 CAS 2021年第2期207-210,228,共5页
目的探析真实世界消癌平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特征,为其临床合理、规范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电子医疗数据,提取医院临床应用消癌平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的768例患者信息作为观察组,以820例未使用消癌... 目的探析真实世界消癌平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特征,为其临床合理、规范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电子医疗数据,提取医院临床应用消癌平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的768例患者信息作为观察组,以820例未使用消癌平注射液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基于频数与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群的基本特征、诊断特征、用药剂量、住院费用及联合用药特征等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年龄分段主要集中在41~60岁,主要为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入院病情以一般居多;大部分患者住院费别为医保支付,住院费用最常见的区间为10 000~20 000元;疾病诊断分布主要包括结直肠癌、其他恶性肿瘤、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恶性腹腔积液、贫血、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消癌平注射液单次用药剂量为20~100 mL,以40~60 mL为主,用药疗程多为4~7天;主要联合用药品类包括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奥沙利铂注射液、氟尿嘧啶注射液、亚叶酸钙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托烷司琼注射液、泮托拉唑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等,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5-HT3受体拮抗剂、保肝药物等;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人群特征符合疾病的一般规律,其真实世界用药剂量、疗程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相关要求,用药人群特征符合品种定位及结直肠癌疾病规律,联合用药类型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平注射液 结直肠癌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高金平 朴瑛 +1 位作者 陈娟 郑振东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300-306,共7页
目的探究4种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合应用PD-1/PD-L1抑制剂与贝伐珠单抗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验指标、影像学检查、疗效及不良反应(至患者随访截... 目的探究4种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合应用PD-1/PD-L1抑制剂与贝伐珠单抗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验指标、影像学检查、疗效及不良反应(至患者随访截止或失访或死亡)。使用改良版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临床疗效,Kaplan-Meier方法绘制总生存期(OS)生存曲线,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分析。结果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我科收治的37例联合应用PD-1/PD-L1抑制剂与贝伐珠单抗患者,其中进口PD-1/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14例,三种国产PD-1/PD-L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9例,特瑞普利单抗+贝伐珠单抗7例,卡瑞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7例。阿替利珠单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35.7%,疾病控制率(DCR)为71.4%;信迪利单抗组ORR为22.2%,DCR为66.7%;特瑞普利单抗组ORR为28.6%,DCR为71.4%;卡瑞利珠单抗组ORR为28.6%,DCR为57.1%。三组国产PD-1单抗组中位OS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略短于阿替利珠单抗组,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中均未出现因不良反应所导致的死亡病例。结论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剂 贝伐珠单抗 晚期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营养补充剂对胃癌患者辅助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化疗相关毒副反应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关欣 杜成 郑振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2439-2442,共4页
目的:探讨服用口服营养补充剂对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化疗相关毒副反应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胃癌术后首次接受辅助化疗的59名患者,其中28名患者... 目的:探讨服用口服营养补充剂对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化疗相关毒副反应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胃癌术后首次接受辅助化疗的59名患者,其中28名患者自入院起即接受常规营养教育和口服肠内营养补充(ONS)且持续至化疗4周期以上作为ONS组,31名患者仅接受常规营养饮食教育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及4周期化疗后的营养状况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一般情况、PG-SGA评分、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4周期化疗后,ONS组患者PG-SGA评分(12.61±1.93)低于对照组(14.84±2.21)(P<0.05);ONS组患者体重指数BMI(22.32±3.06)kg/m2高于对照组患者(20.49±2.91)kg/m2(P<0.05);ONS组患者血清白蛋白(35.36±3.89)g/L高于对照组(31.32±3.03)g/L(P<0.05);ONS组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及消化道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营养补充剂可以有效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期间的营养不良状态,降低化疗毒副反应严重程度,增加化疗毒副反应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辅助化疗 口服营养补充 营养评估 化疗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葛亚楠 张冠中 +1 位作者 刘兆喆 郑振东 《肿瘤药学》 CAS 2019年第6期892-896,共5页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替吉奥胶囊治疗。持续治疗4个周期,每2个周期进行一次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卡氏评分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55.0%)显著高于对照组(35.0%)(P<0.05),疾病控制率(77.5%)显著高于对照组(52.5%)(P<0.05)。观察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6.2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3.3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12.1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7.2个月)(P<0.05)。观察组血清CEA、CA19-9及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较好,可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平注射液 替吉奥胶囊 晚期胃癌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双膦酸盐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辛天星 郑凯文 +1 位作者 刘兆喆 代晓宁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0期907-910,共4页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双膦酸盐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入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伴发骨转移患者8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GP...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双膦酸盐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入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伴发骨转移患者8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GP方案联合双膦酸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程度(VRS)分级、记忆症状评估简表(MSAS-SF)评分、疼痛缓解评价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VR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SAS-SF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心理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双膦酸盐,可有效缓解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导致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化疗 双膦酸盐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