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体西用”的破产与中国哲学的近代化
1
作者 丁祯彦 陈卫平 《浙江学刊》 1986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文章从宏观角度纵论了中国哲学围绕“中体西用”口号之争的近代化过程,魏源、龚自珍开“中体西用”争论之绪,早期改良派企图在此口号下调和中西学矛盾,洋务派则据此对抗变法。康有为在托古改制主张下仍对“中体西用”有所保留,惟有严复... 文章从宏观角度纵论了中国哲学围绕“中体西用”口号之争的近代化过程,魏源、龚自珍开“中体西用”争论之绪,早期改良派企图在此口号下调和中西学矛盾,洋务派则据此对抗变法。康有为在托古改制主张下仍对“中体西用”有所保留,惟有严复彻底批判了“中体西用”口号,为中国哲学近代化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康有为 历史观 严复 托古改制 西学 进化论 认识论 哲学理论 公羊三世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黄宗羲学术讨论会发言摘登
2
作者 冯契 成中英 +8 位作者 高桥进 吴光 仓修良 白砥民 朱维铮 李汉武 王政尧 周瀚光 李存山 《浙江学刊》 1987年第1期12-24,11,共14页
黄宗羲与近代历史主义方法冯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我认为,黄宗羲是一位立足于当时的现实而又一脚跨进了未来的伟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充满了辩证法的光辉。他第一个为中国近代勾画了一幅民主主义的蓝图(尽管是粗略的),并以“风雷... 黄宗羲与近代历史主义方法冯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我认为,黄宗羲是一位立足于当时的现实而又一脚跨进了未来的伟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充满了辩证法的光辉。他第一个为中国近代勾画了一幅民主主义的蓝图(尽管是粗略的),并以“风雷之文”召唤“豪杰之士”起来冲破“囚缚”,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而斗争。黄宗羲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我这里主要就历史主义这一侧面对此作一简要阐述。中国近代经历了社会大变革,也经历了一次哲学革命,后者是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合流过程中实现的,它现在还在继续着。哲学革命是思维方式的根本革命,包括有逻辑和方法论的革命。近代哲学家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探索。他们力图把西方文化中最优秀的成果移植到中国的合适土壤,找到中西哲学在逻辑方法上的交接点,以便促使中国哲学近代化,或者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学术讨论会 历史主义方法 明清之际 哲学革命 中国哲学 方法论 明夷待访录 哲学思想 思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何以必要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国荣 《哲学门》 2000年第1期102-130,共29页
从古希腊到近代,善何以必要构成了道德哲学沉思的主要问题之一。就其内在逻辑而言,“善何以必要”与“存在(人的存在)何以可能”两重提问之间很难截然加以分离;二者的这种相关性,也决定了对前一问题的思考,无法离开伦理学与本体论相统... 从古希腊到近代,善何以必要构成了道德哲学沉思的主要问题之一。就其内在逻辑而言,“善何以必要”与“存在(人的存在)何以可能”两重提问之间很难截然加以分离;二者的这种相关性,也决定了对前一问题的思考,无法离开伦理学与本体论相统一的视域。人的存在所展示的两重向度(类与个体),同时关联着具体的(真实的)存在何以可能性的问题。通过在类的层面制约生活秩序、社会整合、体制系统,以及在个体之维作用于自我的统一和境界的提升,道德从社会系统中的一个侧面,为走向具体、真实、自由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担保,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道德同时对“善何以必要”的问题作了历史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具体存在 秩序 境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