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家话语生态建设是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主持人按语 |
胡范铸
|
《秘书》
|
2018 |
2
|
|
2
|
“民主国家峰会”与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基于布鲁金斯政策报告话语的框架分析 |
张虹倩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4
|
|
3
|
概念、目标、问题、方法:“国家语言能力”研究的重新思考 |
胡范铸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4
|
我的“新修辞学”研究四十年 |
胡范铸
|
《中国语言战略》
|
2024 |
1
|
|
5
|
作为观念的景观:互文理论视域下的奥运传播景观与国家形象塑造——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例 |
甘莅豪
张虹倩
|
《文化艺术研究》
|
2024 |
0 |
|
6
|
话语生态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
叶治安
胡范铸
|
《上海城市管理》
|
2018 |
1
|
|
7
|
目标、问题、方法:中国当代修辞学研究的重大转向——《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理论、方法、案例》述评 |
陈佳璇
武宁
仁亚
|
《秘书》
|
2019 |
0 |
|
8
|
热搜操控与网络暴力防范 |
甘莅豪
万子琪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9
|
教科书叙事:自我认知、世界图景与国家形象传播 |
樊小玲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2
|
|
10
|
汉语教科书话语实践的功能维度与中国形象的传播 |
樊小玲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11
|
想象到知识:公共空间话语进路与知识图谱中的“中国” |
樊小玲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12
|
从狂欢到共情: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国家形象修辞——一种体育景观观念史的视角 |
甘莅豪
|
《文化艺术研究》
|
2021 |
12
|
|
13
|
近十年修辞构式研究概观及再探讨 |
金志军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4
|
众声喧哗中全球智库的疫情话语——基于布鲁金斯报告的框架分析 |
张虹倩
冷知霖
赵诗篇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5
|
中国称谓语研究综述及前瞻 |
金志军
|
《语文学刊》
|
2021 |
4
|
|
16
|
从社会景观考察语言 从语言考察社会景观——“第六届国家话语生态研究高峰论坛”述评 |
张虹倩
郭晔丹
|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7
|
全球性社会运动视野下的维基百科全书 |
高海芮
甘莅豪
|
《科技传播》
|
2025 |
0 |
|
18
|
国外称谓语理论研究述评 |
金志军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2
|
|
19
|
国外称谓语应用研究述评 |
金志军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20
|
语言推进国家认同何以可能——第三届国家话语生态研究高峰论坛述评 |
裴洲司
孙丹
|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