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性政治经验的普遍化:美国政治学的身份建构--《政治学手册》与《政治科学新手册》的比较阅读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向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136,181,共14页
作为地域性政治经验的知识总结,美国政治学何以成了西方政治学甚至政治学本身?美国政治学如何实现与欧洲政治学的区隔?如何将教学、政治教育与经世致用排除在外而仅仅成为(专业化科学)研究的跛足巨人?又是如何将历史分析驱逐出政治学的... 作为地域性政治经验的知识总结,美国政治学何以成了西方政治学甚至政治学本身?美国政治学如何实现与欧洲政治学的区隔?如何将教学、政治教育与经世致用排除在外而仅仅成为(专业化科学)研究的跛足巨人?又是如何将历史分析驱逐出政治学的方法论领地而书写政治学史?这是我们比较阅读《政治学手册》与《政治科学新手册》看到的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治学 政治学史 国家建设 教学 公民/政治教育 历史—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人类状况与中国教育实践:教育终结抑或终身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哲学思考 被引量:75
2
作者 吴冠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64,共16页
当代中国"教育焦虑"的最深层原因在于,人工智能的指数级发展正急剧拉高"教育投资"的风险。在正在到来的"后人类状况"下,教育面临两种前景:走向自身终结,抑或走向终身教育。后者并非仅仅指学校教育之外的... 当代中国"教育焦虑"的最深层原因在于,人工智能的指数级发展正急剧拉高"教育投资"的风险。在正在到来的"后人类状况"下,教育面临两种前景:走向自身终结,抑或走向终身教育。后者并非仅仅指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实践,而且意味着教育实践的激进更新:(1)后人类主义的"行动者-网络框架",取代进步主义与表征主义的"线性框架";(2)包含人类与非人类在内的所有行动者彼此触动的"内行动",取代成人对孩子的单向规训与"吼妈式"知识灌输。进而,后人类状况,亦恰恰提供了重新思考教育的哲学契机——教育果真仅仅是一个人类的事业吗?先秦思想潜含着关于教育(终身教育)的一种激进阐述,我们可以通过德勒兹式的哲学阐释将之激活,并从该视角出发对当代中国教育实践进行批判和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焦虑 人工智能 终身教育 后人类主义 行动者-网络 先秦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诚信与学术声誉——基于政治哲学与博弈论的思考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冠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86,共12页
因2019年年初的翟天临事件,科研诚信问题成为一个全民关注的社会热点。2017年《肿瘤生物学》集体撤稿事件,则使得中国科研人员的诚信问题被国际学术共同体所关注。本文从政治哲学与博弈论角度出发,来对科研诚信做出一个系统性与原创性... 因2019年年初的翟天临事件,科研诚信问题成为一个全民关注的社会热点。2017年《肿瘤生物学》集体撤稿事件,则使得中国科研人员的诚信问题被国际学术共同体所关注。本文从政治哲学与博弈论角度出发,来对科研诚信做出一个系统性与原创性的学理分析。恪守科研诚信、维护学术声誉,不仅仅是自利性−策略性地捍卫学者个体,同时是政治性−团结性地捍卫学术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诚信 原初信任 声誉−响应性 政治智慧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战争与和平——霍布斯、康德、施米特、罗尔斯的政治哲学史重疏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冠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4-77,共14页
在政治哲学史研究中,施米特被认为继承并发展了霍布斯的政治哲学遗产;而罗尔斯则被认为是康德政治哲学的继承者。施米特将其关于敌友划分与总体国家的论说根植在霍布斯关于"保护与服从的相互关系"的论证上;罗尔斯则声言其民... 在政治哲学史研究中,施米特被认为继承并发展了霍布斯的政治哲学遗产;而罗尔斯则被认为是康德政治哲学的继承者。施米特将其关于敌友划分与总体国家的论说根植在霍布斯关于"保护与服从的相互关系"的论证上;罗尔斯则声言其民主和平论乃是受到康德永久和平论的引导。本文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旨在推翻上述政治哲学"固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组颠覆性的论题:康德并非站在霍布斯对面,他实际上恰恰是霍布斯的继承者;施米特并非霍布斯的继承者,而恰恰是根本性地背离了霍布斯;罗尔斯并非康德的继承者,而是继承并实质性地发展了施米特的敌友划分论与战争正当性论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米特 霍布斯 康德 罗尔斯 敌友划分 战争正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码、数字人与余数生命——技术政治学与生命政治学的反思 被引量:81
5
作者 吴冠军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5-122,159,共9页
在2020年初至今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健康码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政治层面上,健康码恰恰处在技术政治和生命政治的交叉口上:它不仅是当代数字技术的一个"微创新",同时具身化了共同体的免疫边界。建立在数字城市性、算法... 在2020年初至今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健康码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政治层面上,健康码恰恰处在技术政治和生命政治的交叉口上:它不仅是当代数字技术的一个"微创新",同时具身化了共同体的免疫边界。建立在数字城市性、算法化社会性、大数据主义这三大要素之上的"算法治理",系统性地升级了针对人口的"安全技术",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生命政治所指向的"生命治理"。与此同时,它也无可逆转地造成了共同体"成员资格"的重要变化,即"肉身人"向"数字人"的关键转化,而"余数生命",则构成了以健康码为典范的数字化生命治理的真正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码 数字人 余数生命 生命政治 技术政治
原文传递
告别“对抗性模型”——关于人工智能的后人类主义思考 被引量:20
6
作者 吴冠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5,255,共9页
从“阿尔法狗”到《西部世界》,人类VS人工智能的“对抗性模型”,主导性地驱动了人工智能在当代媒体与大众文化中的讨论,而这个讨论形态无可避免地开启出诸种“机器末世论”图景。该图景晚近得到了政治哲学层面上的确认:人工智能将“终... 从“阿尔法狗”到《西部世界》,人类VS人工智能的“对抗性模型”,主导性地驱动了人工智能在当代媒体与大众文化中的讨论,而这个讨论形态无可避免地开启出诸种“机器末世论”图景。该图景晚近得到了政治哲学层面上的确认:人工智能将“终结”人类政治(人类文明)。通过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并解构支配既有政治哲学研究的人类中心主义,可以深入剖析作为“行动元”的人工智能对人类政治的“触动”方式。相对于通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机器末世”,我们已经陷入专用人工智能所开启的“竞速统治”:人工智能作为“介入者”,已然通过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赋能”而快速让人类边缘化。那个为我们所熟悉——或拥抱或批判——的人类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时代,正在谢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末世论 行动者—网络理论 行动元 竞速统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黑格尔与巴迪欧之间的“爱”——从张念的黑格尔批判说起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冠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99,172-173,共9页
张念在其新著中对黑格尔展开了一个女性主义的哲学批判,这个批判的实质,是以黑格尔反对黑格尔:勾画主奴辩证法的黑格尔对抗作为"爱的哲学家"的黑格尔。而巴迪欧开启了另外一条后黑格尔主义的解放路向:继承黑格尔对爱的"... 张念在其新著中对黑格尔展开了一个女性主义的哲学批判,这个批判的实质,是以黑格尔反对黑格尔:勾画主奴辩证法的黑格尔对抗作为"爱的哲学家"的黑格尔。而巴迪欧开启了另外一条后黑格尔主义的解放路向:继承黑格尔对爱的"礼赞",同时实质性地改写黑格尔的辩证法。正是在张念对爱的女性主义批判视野下,巴迪欧的路向更清晰地显现出其思想史上的深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巴迪欧 张念 女性主义 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的本体论:一个巴迪欧主义—后人类主义重构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冠军 《文化艺术研究》 2021年第1期13-26,112,共15页
作为人类主义核心主题(乃至至高价值)的爱,被巴迪欧重构成为一个后人类主义的真理程序——一个通向“绝对差异的真理”的程序。爱不是属人的,而是非人的。然而,恰恰是这个本体论层面的黑洞性—深渊性的肇因,使得人遭遇有潜能引发主体性... 作为人类主义核心主题(乃至至高价值)的爱,被巴迪欧重构成为一个后人类主义的真理程序——一个通向“绝对差异的真理”的程序。爱不是属人的,而是非人的。然而,恰恰是这个本体论层面的黑洞性—深渊性的肇因,使得人遭遇有潜能引发主体性转型的事件。进而,爱是这样一个本体论场域,在那里,事件、实践和时间彼此纠缠。也正因此,爱不只是能够激发主体性转型,并且能够引致新的世界构建。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绝非一件无足轻重之事,而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对于巴迪欧而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出“我爱你”的宣言,就是一场使动物上升到人类、令事件上升到真理、将偶然上升到“命定”(永恒)的激进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真理 触兴 事件 实践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溢出: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溢出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冠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69-81,共13页
从马克思到阿甘本其理论存在一条马克思主义“溢出论”的发展线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诊断出商品的“怪异结构”,当代的阿甘本进一步提出该“怪异结构”实则是从古至今贯穿于人类社会的一个根本性状况,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秩序下已被一... 从马克思到阿甘本其理论存在一条马克思主义“溢出论”的发展线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诊断出商品的“怪异结构”,当代的阿甘本进一步提出该“怪异结构”实则是从古至今贯穿于人类社会的一个根本性状况,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秩序下已被一般化到所有领域之中,抵达了该结构的“纯粹形式”。依循马克思主义“溢出论”所提供的思想视角,进一步深入考察儒教社会的超稳定性之谜与共享经济的革命性潜能可以发现,前者构成一个政治神学-政治哲学的考察,而后者则发展出一个政治经济学-政治人类学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溢出 马克思 阿甘本 宗教 儒教社会 共享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时刻与共同免疫体——新冠疫情的一个哲学分析
10
作者 吴冠军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1年第1期44-58,共15页
2020年的新冠疫情深刻地改写了当代世界面貌。然而,一个致死率并不特别高的病毒,是怎样掀动这个世界,并被认为一举终结了全球化呢?辩证法分析与生物政治学分析能够使我们看到,新冠病毒的刺出,并不纯然是一个"例外性事件",而... 2020年的新冠疫情深刻地改写了当代世界面貌。然而,一个致死率并不特别高的病毒,是怎样掀动这个世界,并被认为一举终结了全球化呢?辩证法分析与生物政治学分析能够使我们看到,新冠病毒的刺出,并不纯然是一个"例外性事件",而是一个已经长期在推展中的序列的最新一个爆裂点。进而,辩证法分析与生物政治学分析能够使我们获得一种思想性的力量:尽管在当下这个时刻,我们满目皆是"逆全球化"的汹涌,然而这个势流,恰恰酝酿着它自身的否定面。历史会开启新的进程,而我们在实践层面可以去做的,就是去改变它到来的时刻,去增加它尽早到来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概率 时刻 共同体 免疫体 生物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政治的“至暗时刻”?——一个思想史重梳 被引量:8
11
作者 虞昊 吴冠军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85,共8页
阿甘本关于新冠疫情的系列文章引发了一片反对声,其生命政治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阿甘本有关意大利政府疫情防控的论断的确失之偏颇,但在简单否定之外,值得追问的是:生命政治分析及其批判,在何种意义上仍然有效?通过对霍布斯、韦伯... 阿甘本关于新冠疫情的系列文章引发了一片反对声,其生命政治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阿甘本有关意大利政府疫情防控的论断的确失之偏颇,但在简单否定之外,值得追问的是:生命政治分析及其批判,在何种意义上仍然有效?通过对霍布斯、韦伯、福柯、阿甘本等人的思想史线索的重梳,我们可以厘清生命政治在捕获生命与扶植生命上的双重面孔,从而给生命政治注入另一股力量,并在此基础上重铸生命政治。捕获、征用生命的权力与保护、扶植生命的权力共同构成了生命权力的两个面向。唯有在对后者进行认肯的基础上,生命政治的批判性潜能才能得到有效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甘本 生命政治 新冠疫情
原文传递
竞速统治与后民主政治——人工智能时代的政治哲学反思 被引量:23
12
作者 吴冠军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36,共9页
“人工智能”已成为定义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之一,它已经深层次地“介入”当下世界,在教育、健康、金融、零售、交通、制造、服务等各个社会领域做出了强有力的赋能。人们正在把越来越多的决策权交给人工智能算法,而这又导致其决策更容易... “人工智能”已成为定义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之一,它已经深层次地“介入”当下世界,在教育、健康、金融、零售、交通、制造、服务等各个社会领域做出了强有力的赋能。人们正在把越来越多的决策权交给人工智能算法,而这又导致其决策更容易被算法处理。人工智能算法的全面赋能,恰恰意味着人类这种“生物化学算法”的全面赋闲。人工智能技术的指数级发展,使人类以同样快的速度陷入“不被需要”的政治困境,其价值正在被数据所取代。与之相应地,民主则正在被算法权力实质性地掏空。民众时代正在迈向黄昏,我们在政治哲学层面上不得不面对思考“后民主政治”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竞速统治 行动者—网络理论 算法权力 后民主政治
原文传递
政治秩序及其不满——论拉康对政治哲学的三重贡献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冠军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4-62,76,共10页
拉康在世时,并不被认为是一个政治哲学家。自1980年代末起,随着齐泽克、巴迪欧等学者的一系列著作的出版,拉康的精神分析论说被越来越多地引入政治哲学研究中,作为激进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学理资源。然而,本文旨在提出,拉康思想同时在规... 拉康在世时,并不被认为是一个政治哲学家。自1980年代末起,随着齐泽克、巴迪欧等学者的一系列著作的出版,拉康的精神分析论说被越来越多地引入政治哲学研究中,作为激进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学理资源。然而,本文旨在提出,拉康思想同时在规范和激进两个面向上对政治哲学做出了独特的学理贡献:对政治秩序的根源提供出一种后基础主义阐释;对政治反抗的根源提供出一种本体论阐释。进而,拉康对"秩序及其反抗"贡献出了一个结构性分析,揭示出政治秩序稳定性的深层秘密、以及实质性地更新政治秩序所需要的反抗形态。基于该分析之上拉康做出了其对68年学生的告诫,这一告诫到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政治哲学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父亲之名 青春期叛逆 内在越界 68革命
原文传递
后新冠政治哲学的好消息与坏消息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冠军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39,共9页
2020年初暴发的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全体当代人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消息。疫情大流行在人际层面造成了“社会距离化”,而在国际层面则造成了“全球距离化”,这次疫情深刻地改写了当代世界的面貌。政治哲学的介入性思考当然并... 2020年初暴发的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全体当代人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消息。疫情大流行在人际层面造成了“社会距离化”,而在国际层面则造成了“全球距离化”,这次疫情深刻地改写了当代世界的面貌。政治哲学的介入性思考当然并不能改变这个坏消息,但却具有在坏消息中重新定位到诸种冲出当下态势的潜能。不同于医者与病毒学家以逆行的方式同新冠病毒直接展开“战疫”,哲人通过在思想层面朝向坏消息的“逆行”,从不同角度同它建立分析性的关系。经由其介入性实践,哲人能够为开启全新的“历史序列”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生命政治 逆全球化 否定面 阿甘本 黑格尔
原文传递
家庭结构的政治哲学考察——论精神分析对政治哲学一个被忽视的贡献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冠军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02,共10页
人被亚里士多德界定为"政治的动物",但自古希腊以降的政治哲学,家庭始终被排斥在政治之外,其结构也被理解为前政治性的"自然联合"。当把精神分析引入政治哲学时,我们恰好可以对家庭展开一个政治哲学考察:家庭不仅... 人被亚里士多德界定为"政治的动物",但自古希腊以降的政治哲学,家庭始终被排斥在政治之外,其结构也被理解为前政治性的"自然联合"。当把精神分析引入政治哲学时,我们恰好可以对家庭展开一个政治哲学考察:家庭不仅典范性地展示了人类共同体的根本性结构,而且映射出了共同体内部"权力"的运作机理。在此意义上,弗洛伊德与拉康关于家庭的精神分析论说,对政治哲学的研究作出了极富价值的学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大他者 父亲之名 俄狄浦斯情结
原文传递
共同体内的奇点——探访政治哲学的“最黑暗秘密”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冠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4,共10页
作为当代天体物理学与技术哲学概念的"奇点",亦是政治哲学的核心研究对象。黑洞性奇点,构成了政治的本体论境况;而话语构型,则构成各种政制的日常状态。话语与奇点,以及其间惊心动魄的往复运动,使政治哲学得以诞生并演化、形... 作为当代天体物理学与技术哲学概念的"奇点",亦是政治哲学的核心研究对象。黑洞性奇点,构成了政治的本体论境况;而话语构型,则构成各种政制的日常状态。话语与奇点,以及其间惊心动魄的往复运动,使政治哲学得以诞生并演化、形成各种纷呈迭起的路向。为了"体面地遮蔽住"共同体根部的黑洞性奇点,各种绝对主义与非绝对主义的应治方案,在政治哲学史上纵横迭出,互相争胜。从奇点这个政治哲学最黑暗的地点出发,我们能够考察到古典以及现代的多种政治智慧及其困境。实际上,整个政治哲学,就是用各种话语构型来填补到奇点上的反复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点 政治 政制 绝对 话语政治
原文传递
速度与智能——人工智能时代的三重哲学反思 被引量:34
17
作者 吴冠军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0,160,共9页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定义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之一。以马斯克、霍金、盖茨为代表的业界领军人物提出了人工智能威胁论,其中尤以马斯克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论引爆了公共媒体。对于如何对待这些当代“乐戴分子”提出的人工智能威胁论,本文...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定义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之一。以马斯克、霍金、盖茨为代表的业界领军人物提出了人工智能威胁论,其中尤以马斯克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论引爆了公共媒体。对于如何对待这些当代“乐戴分子”提出的人工智能威胁论,本文从竞速学、药学与政治哲学三重学术视角出发,作出了层层递进的批判性分析,并提出人工智能并非代表一种更智慧的文明从“外部”整体性地挑战人类文明,其根本性的挑战恰恰是从人类文明--人类既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建制--“内部”刺出。而人工智能时代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实践只能是哲学性的实践,亦即每个个体(爱智者/哲人)投入自身智慧对抗系统性愚蠢的贡献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竞速革命 系统性愚蠢 维利里奥 斯蒂格勒 马斯克
原文传递
作为幽灵性场域的电影——“后电影状态”下重思电影哲学 被引量:24
18
作者 吴冠军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5-92,共8页
随着各种新媒体与新平台快速成为视频生产与传播的主导性形态,"后电影状态"成为电影研究界所争论的核心问题。在"后电影时代"存在着两种捍卫电影的进路:在话语层面上放宽电影定义;在思想层面上重铸电影哲学。卡塞... 随着各种新媒体与新平台快速成为视频生产与传播的主导性形态,"后电影状态"成为电影研究界所争论的核心问题。在"后电影时代"存在着两种捍卫电影的进路:在话语层面上放宽电影定义;在思想层面上重铸电影哲学。卡塞蒂代表前一种进路,但实则无法实质性地捍卫电影。本文则采取后一种进路,系统性地重梳电影的定义性特质、构成性要素及其潜能,并提出作为"幽灵性场域"的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电影 幽灵性场域 事件性地点 主体性转型 蒙太奇
原文传递
从“后理论”到“后自然”——通向一种新的电影本体论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冠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103,共13页
哲学与电影,两者在本体论层面上处于一种对抗关系。"洞穴"与"后窗"这两个隐喻则妥切地标识出这份历史性与结构性的对抗。在那正在到来的"后电影状态"下,电影固然遭遇巨大挑战,然而哲学却并未胜出,那是因... 哲学与电影,两者在本体论层面上处于一种对抗关系。"洞穴"与"后窗"这两个隐喻则妥切地标识出这份历史性与结构性的对抗。在那正在到来的"后电影状态"下,电影固然遭遇巨大挑战,然而哲学却并未胜出,那是因为对抗的双方隐在共享着相似的本体论预设。建立在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成果上,我们应该拒斥"洞穴"与"后窗"所共享的本体论预设,并在两者之间构建一种"中间地带"的电影本体论。从这种新本体论的视野出发,电影研究将不再讨论电影"是"什么,而是以"追随行动者他们自身"作为研究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本体论 中间地带 网络理论 行动者 对抗关系 研究成果 洞穴 后窗
原文传递
一场袭向电影的“大流行”——论流媒体时代观影状态变迁 被引量:21
20
作者 吴冠军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7,共7页
新冠疫情对电影实践做出了"精准打击":同"社交距离"相反,电影院这个封闭空间,成为新冠病毒人际传播的完美地点。疫情大流行横暴地推动了电影的流媒体化。然而,流媒体化这个进程不应被视作电影自身不断"形成&qu... 新冠疫情对电影实践做出了"精准打击":同"社交距离"相反,电影院这个封闭空间,成为新冠病毒人际传播的完美地点。疫情大流行横暴地推动了电影的流媒体化。然而,流媒体化这个进程不应被视作电影自身不断"形成"中的一个变化,而是内在地侵蚀了电影之为电影的内核。流媒体平台对电影院的取代,在电影做什么(是什么)这个根基性的层面上,对电影及其装置造成了致命性的瓦解。电影院中的观影者,正在被"后电影状态"中的观景者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电影院 流媒体 观景者 触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