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银型无机缓释抗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5
1
作者 汪山 程继健 陈奇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9,共3页
介绍了银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及评价方法 ,并对载银无机缓释抗菌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杀菌剂 银离子 无机缓释抗菌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ialon-ZrO_2-C系材料抗Al_2O_3沉积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柯昌明 李楠 +1 位作者 李永全 孙承绪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5-127,共3页
研究了O’-Sialon-ZrO2-C系材料的抗Al2O3沉积性能,并与Al2O3-C质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O’-Sialon-ZrO2-C系材料的抗Al2O3沉积性能明显优于Al2O3-C质材料,其抗Al2O3沉积机理主要为浇钢温度下O’-Sialon与钢液中夹杂的Al... 研究了O’-Sialon-ZrO2-C系材料的抗Al2O3沉积性能,并与Al2O3-C质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O’-Sialon-ZrO2-C系材料的抗Al2O3沉积性能明显优于Al2O3-C质材料,其抗Al2O3沉积机理主要为浇钢温度下O’-Sialon与钢液中夹杂的Al2O3接触并反应生成了低熔相而被钢水冲刷掉,从而阻碍了Al2O3在材料表面的沉积附着。O’-Sialon-ZrO2-C系材料的抗侵蚀能力随材料中ZrO2含量的提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氧化铝 沉积 连续铸钢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透红外硫系玻璃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国荣 程继健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63-69,共7页
高性能透红外硫系玻璃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杂质对透过性能影响的制约。本综述系统地阐述了存在于不同硫系玻璃中的杂质之种类、来源、形成过程及其对玻璃透过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旨在有效地消除杂质,降低玻璃的非本征损... 高性能透红外硫系玻璃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杂质对透过性能影响的制约。本综述系统地阐述了存在于不同硫系玻璃中的杂质之种类、来源、形成过程及其对玻璃透过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旨在有效地消除杂质,降低玻璃的非本征损耗的原料纯化措施和与此相关的硫系玻璃制备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系玻璃 杂质 制备工艺 光学玻璃 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炼钢包渣对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侵蚀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树江 程继健 田风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3-304,308,共3页
以轻烧镁粉和轻烧白云石粉为原料,合成镁钙砂并制砖;利用高温显微镜和岩相分析,将材料抗水化性与抗渣性结合起来,研究了精炼钢包渣对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的侵蚀。结果表明: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对碱性渣有很好的抵抗性;
关键词 抗渣性 精炼钢包渣 合成 镁钙系 耐火材料 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无机功能材料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祖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简要介绍了一种通过层状结构材料剥离成单分子层的无机二维功能材料。
关键词 二维 单分子层 功能材料 无机材料 插层 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大孔双孔结构二氧化硅块状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洪斌 李静 +2 位作者 陈奇 宋鹂 陆剑英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聚乙二醇、碳粉、乙醇、水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压块成型工艺制备了具有介孔大孔双孔结构的块状SiO2多孔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温度下样品的红外光谱、差热与热重曲线和孔结构。结果表明:600℃的热处理工艺... 以正硅酸乙酯、聚乙二醇、碳粉、乙醇、水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压块成型工艺制备了具有介孔大孔双孔结构的块状SiO2多孔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温度下样品的红外光谱、差热与热重曲线和孔结构。结果表明:600℃的热处理工艺可以除去样品中的聚乙二醇和碳粉,使之形成硅氧网络结构,得到介孔平均孔径为16~17nm、大孔孔径约为10μm的介孔大孔双孔结构SiO2块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 块体材料 有机-无机杂化 溶胶-凝胶 造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碱涂层对GRC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奇 田孝胜 +3 位作者 宋鹂 王以群 李会平 陆剑英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为提高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材料的耐久性和降低GRC产品的成本,以溶胶-凝胶工艺在普通硅酸盐E-玻璃纤维上涂覆一层BaO-TiO2-SiO2系耐碱膜.该涂层能有效阻挡60℃的1 mol/L NaOH溶液、80℃的饱和Ca(OH)2溶液和80℃的水泥浸出液至少144 h... 为提高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材料的耐久性和降低GRC产品的成本,以溶胶-凝胶工艺在普通硅酸盐E-玻璃纤维上涂覆一层BaO-TiO2-SiO2系耐碱膜.该涂层能有效阻挡60℃的1 mol/L NaOH溶液、80℃的饱和Ca(OH)2溶液和80℃的水泥浸出液至少144 h的加速强碱侵蚀,显示出优异的耐碱性.涂层后的普通硅酸盐E-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其力学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对GRC材料的显微结构研究表明,耐碱涂层改变了玻璃纤维和水泥基体间的界面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 溶胶-凝胶法 耐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型可溶性玻璃抗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汪山 程继健 陈奇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50,共5页
介绍载银型可溶性玻璃抗菌剂的抗菌机理及其特点 。
关键词 缓释 杀菌剂 银离子 玻璃 抗菌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铝基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智恩 袁建君 方玉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9-285,共7页
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β-Al_2TiO_5-莫来石(MAT)与SiC_W/MAT复合材料,研究了MAT复相陶瓷的显微结构与莫来石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高强度的MAT复合材料。名义组成为30%(质量含量)SiC_... 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β-Al_2TiO_5-莫来石(MAT)与SiC_W/MAT复合材料,研究了MAT复相陶瓷的显微结构与莫来石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高强度的MAT复合材料。名义组成为30%(质量含量)SiC_w/MAT4复合材料的三点抗弯强度与断裂韧性分别为325MPa与4.94MPa·m ̄(1/2)。通过有关计算,分析、讨论了SiC_w/MAT复合材料在热压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铝陶瓷 陶瓷复合材料 莫来石 碳化硅晶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载银抗菌二氧化硅多孔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海荣 陈奇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8-442,共5页
用有机无机杂化工艺制备载银抗菌二氧化硅多孔块体材料。考察热处理制度对抗菌块体的制备及结构、银价态、银离子释放速度、抗菌性能的影响。600 ℃热处理的抗菌块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SiO2载体中富含银离子,并且此抗菌块体在水中能... 用有机无机杂化工艺制备载银抗菌二氧化硅多孔块体材料。考察热处理制度对抗菌块体的制备及结构、银价态、银离子释放速度、抗菌性能的影响。600 ℃热处理的抗菌块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SiO2载体中富含银离子,并且此抗菌块体在水中能保持较长期(14 d)的稳定溶出。抗菌实验显示此材料对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银块材 抗菌性 溶胶-凝胶法 多孔二氧化硅 有机-无机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玻璃缓释材料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汪山 程继健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3-57,71,共6页
介绍了缓释型磷酸盐玻璃的结构特点,并对磷酸盐玻璃缓释材料的研究及其在杀菌、水处理、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磷酸盐玻璃 杀菌剂 水处理剂 缓释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高岭土材料的制备与性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祖熊 张建中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4-57,共4页
通过脲插入高岭土层间并分解成气体的方法,以剥离高岭土的层状结构,从而制得了二维高岭土材料。它的性质与未剥离的高岭土有很大的差别,比表面积增大五倍以上,结构水脱除温度低150~300多度。经XRD、DTA、TG、IR测... 通过脲插入高岭土层间并分解成气体的方法,以剥离高岭土的层状结构,从而制得了二维高岭土材料。它的性质与未剥离的高岭土有很大的差别,比表面积增大五倍以上,结构水脱除温度低150~300多度。经XRD、DTA、TG、IR测定和SEM观察,证明了这样制得的二维高岭土接近于单分子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剥片 嵌入 二维材料 高岭石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实际课题为载体进行毕业实习 加强本科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建华 李会平 刘学良 《化工高等教育》 2005年第1期106-108,113,共4页
毕业实习是一次在毕业环节(论文或设计)前去工厂进行实习的工科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在6年的相关教改工作中,用工厂实际课题为载体来组织毕业实习,取得了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毕业实习 工程能力 实际 课题 培养 本科学生 实践性教学环节 工厂 组织 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国荣 沈浩 程继健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7-53,共7页
全光学装置成功的关键是材料的选择与开发。此类材料必须具备足够高的非线性折射率和亚皮秒级的响应时间。在这方面光学玻璃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对不同玻璃系统进行的旨在提高玻璃非线性光学折射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非线性折射... 全光学装置成功的关键是材料的选择与开发。此类材料必须具备足够高的非线性折射率和亚皮秒级的响应时间。在这方面光学玻璃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对不同玻璃系统进行的旨在提高玻璃非线性光学折射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非线性折射率n2大致随其线性折射率n0的增加而提高,通常认为,低折射率玻璃的非线性光学效应主要受阴离子极化的影响,而网络形成和调整阳离子的作用可忽略不计。与此相反,当易极化的阳离子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则阳离子的极化对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影响将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材料 全光学装置 超折射度 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材料微波加热特性计算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会平 李糜 张家伟 《玻璃与搪瓷》 CAS 2016年第5期10-14,共5页
为更清楚和准确了解材料微波加热行为,提出了球形陶瓷材料微波加热升温过程的一个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隐式格式推导了离散方程,通过编程进行了数值迭代计算,得到了Si C陶瓷球加热升温过程动态温度曲线,并分析了其加热基本特性。在此基... 为更清楚和准确了解材料微波加热行为,提出了球形陶瓷材料微波加热升温过程的一个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隐式格式推导了离散方程,通过编程进行了数值迭代计算,得到了Si C陶瓷球加热升温过程动态温度曲线,并分析了其加热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材料热导率和微波功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微波体积加热效应决定了物体内部温度分布比较均匀;与普通加热方式不同,微波加热的物体内部温差随时间逐渐增加,加热初期温差比较小,这一特性决定了微波加热特别适合快速加热;对每一微波功率,有一个最大稳定温度值,因此烧结不同材料,所用微波功率应不同。材料热导率越大,物体内部温度分布越均匀,但能达到的稳定温度越低;微波功率越大,物体能达到的稳定温度越高,但物体内部温度均匀性越差,因此,为保证材料均匀烧结,不宜用大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升温特性 数学模型 数值计算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PEG制备双孔块状SiO_2载体材料及其酶活力
16
作者 杨洪斌 陈奇 +3 位作者 宋鹂 叶蕊芳 候凤珍 陆剑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54-1160,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聚乙二醇为介孔造孔剂、淀粉为大孔造孔剂,经过600℃热处理,制得介孔平均孔径为10nm左右、大孔平均孔径为8-11μm的SiO2块状材料.样品的最小密度为0.34g·cm-3,最大气孔率为76%.引入30%淀粉制备多孔样品作...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聚乙二醇为介孔造孔剂、淀粉为大孔造孔剂,经过600℃热处理,制得介孔平均孔径为10nm左右、大孔平均孔径为8-11μm的SiO2块状材料.样品的最小密度为0.34g·cm-3,最大气孔率为76%.引入30%淀粉制备多孔样品作固定葡萄糖淀粉酶的载体,可使初始酶活力由原来的5994U提高至14702U.且连续使用五次之后仍具有一定的酶活力.另外在80℃水中浸泡7天之后,多孔样品对酶的吸附量均有提高.浸泡前后,酶活力相差不大.这些结果表明:此类多孔材料在固定葡萄糖淀粉酶方面可长时间使用,便于酶的回收、保存和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结构 多孔块体 溶胶-凝胶法 酶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性质和环境因素对微波加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会平 甘超宇 刘者羽 《玻璃与搪瓷》 CAS 2019年第6期15-19,共5页
微波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制备材料的技术,材料性质和环境因素对微波的影响还缺乏足够研究。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通过数值方法计算研究了材料介电损耗和材料表面物性参数(主要是黑度)及环境条件变化等对材料微波加热行为的影响。材料表... 微波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制备材料的技术,材料性质和环境因素对微波的影响还缺乏足够研究。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通过数值方法计算研究了材料介电损耗和材料表面物性参数(主要是黑度)及环境条件变化等对材料微波加热行为的影响。材料表面黑度越大,材料向外散热越多,物体升温越缓慢,材料内部温度均匀性越差。材料介电损耗越大,材料吸收微波的能力越强,物体可以达到的最高升温温度越高;在给定材料的条件下,通过调节微波功率,可以实现好的烧结实践。环境温度越低,材料内部温差越大,温度均匀性越差。材料与环境间温差越低,材料表面与环境的传热越小。因此,在加热早、中期阶段采用辐射加热,后期用微波加热的混合加热是一种能保持微波加热和传统加热模式各自优点的一种良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物理性质影响 微波加热特性 计算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熔耐火材料的无损检测
18
作者 张景贤 孙承绪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1-45,共5页
介绍了电熔耐火材料无损检测的重要性,超声检测和微波检测的原理、方法和装置,以及国外关于电熔耐火材料无损检测的概况。
关键词 电熔耐火材料 无损检测 超声波 微波 玻璃熔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2S∶Eu^(3+),Mg^(2+),Ti^(4+)长余辉材料制备中烧结条件和助熔剂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雅姝 张金朝 宋鹂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42-1346,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测试技术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颗粒的大小、形貌,分析了有助于晶体颗粒生长的烧结温度、气氛以及助熔剂对它的影响,还对荧光体的发光光谱、相...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测试技术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颗粒的大小、形貌,分析了有助于晶体颗粒生长的烧结温度、气氛以及助熔剂对它的影响,还对荧光体的发光光谱、相对亮度、余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体系相态纯净,有较完整和均匀的晶形,完整的晶体结构有利于提高荧光体的发光性质。制备中合适的烧结温度为1 150℃,要选择弱还原气氛。加入L i3PO4可以使晶体颗粒的晶型完整,粒径增大,并且粒度分布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2S EU^3+ MG^2+ Ti^4+ 烧结条件 助熔剂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改性双孔块状SiO_2载体材料及其酶活力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玉玲 陈奇 +3 位作者 叶蕊芳 宋鹂 张金朝 候凤珍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68,73,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PEG为价孔造孔剂,50~100 nm的聚苯乙烯为大孔造孔剂,制得具有双孔结构的SiO2块体材料。制得的块体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明胶溶液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并通过吸附法将葡萄糖淀粉酶进行固定化。经过明胶改...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PEG为价孔造孔剂,50~100 nm的聚苯乙烯为大孔造孔剂,制得具有双孔结构的SiO2块体材料。制得的块体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明胶溶液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并通过吸附法将葡萄糖淀粉酶进行固定化。经过明胶改性后,固定化酶的初酶活力回收率由未改性的62.8%分别提高到84.1%(高分子量明胶)和86.7%(低分子量明胶)。连续使用5次后,低的相对分子质量明胶改性后块体固定化酶的相对活性仍达到7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 明胶改性 固定化酶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