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芸薹属作物的渗入杂交与种质资源创新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再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5,共6页
通过人工合成的种间杂种或异源多倍体与栽培种连续回交与选择,可使近缘种或野生种的目标性状与基因渗入作物。本文总结了本课题组30年间所开展的芸薹属栽培种与几个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间的族间杂交、特异的细胞遗传学行为及种质资源创... 通过人工合成的种间杂种或异源多倍体与栽培种连续回交与选择,可使近缘种或野生种的目标性状与基因渗入作物。本文总结了本课题组30年间所开展的芸薹属栽培种与几个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间的族间杂交、特异的细胞遗传学行为及种质资源创建。由于这些族间杂交中发生父本染色体的部分消除,产生的杂种具有母本栽培种的全部或大部分染色体、附加少数的外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经回交与自交后获得的渗入系表现父本的一些特征、遗传与表观遗传发生变化、但恢复母本的染色体数。讨论了此类亲缘关系较远的杂交在创建新种质资源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作物 渗入杂交 种质资源 染色体消除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花油菜的创建及遗传育种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道宗 刘镒 +2 位作者 付文芹 葛贤宏 李再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9-316,共8页
油菜既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大田作物,成片的油菜花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近年来,随着农业旅游项目的不断研发,油菜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而且以黄色为主的菜花正在被白色、红色、紫色等彩色菜花所丰富,花色油菜... 油菜既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大田作物,成片的油菜花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近年来,随着农业旅游项目的不断研发,油菜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而且以黄色为主的菜花正在被白色、红色、紫色等彩色菜花所丰富,花色油菜种质的创制也被越来越多的育种家所突破。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远缘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人工诱变、基因工程等方法获得的不同花色油菜新种质,概述了有关油菜花色的遗传机理、进化与选择等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彩花油菜育种的最新进展,并就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花色 观赏价值 花青素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陆地棉经济性状优异等位基因位点的遗传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雷杰杰 邵盘霞 +10 位作者 郭春平 张大伟 唐秉晖 努日曼古丽·艾尼 彭亚娟 崔天宇 张奥深 林海荣 林忠旭 尤春源 聂新辉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5-198,共14页
【目的】基于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序列)标记展开对陆地棉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挖掘优异等位变异位点,解析新疆陆地棉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为新疆陆地棉的遗传机理研究和高效的陆地棉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 【目的】基于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序列)标记展开对陆地棉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挖掘优异等位变异位点,解析新疆陆地棉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为新疆陆地棉的遗传机理研究和高效的陆地棉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筛选出覆盖棉花全基因组的73对SSR标记对新疆156份陆地棉品种进行多态性扫描;采用R语言绘制boxplot图,利用TASSEL软件进行关联分析,挖掘与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相关联的优异等位变异位点。【结果】通过对6个环境下新疆陆地棉品种的产量、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获得与产量性状相关的等位变异位点10个,表型变异解释率为6.69%~9.88%,平均值为8.43%;与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等位变异位点23个,表型变异解释率为3.73%~13.22%,平均值为7.52%。其中22个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已被报道,有10个QTL的关联性状与前人研究一致。【结论】新疆陆地棉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简单,连锁不平衡水平低,6个环境条件下表型性状变化趋势较稳定。基于SSR的关联分析,发掘了与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基因及聚合优异等位基因位点的典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新疆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NAi技术调控GhCAD1-A基因创制低酚棉材料 被引量:2
4
作者 刚琳霞 任丹凤 +2 位作者 程林林 杨细燕 郭小平 《中国棉花》 2020年第7期13-19,F0003,共8页
棉酚作为棉花的主要植保素之一,抵抗病虫害侵害的同时也对单胃动物和人具有毒害性。本研究利用RNAi技术结合种子特异启动子,降低杜松烯合酶GhCAD1-A基因在种子中的表达,可用于选育棉花种子低酚而植株其它组织棉酚含量正常的材料。此类... 棉酚作为棉花的主要植保素之一,抵抗病虫害侵害的同时也对单胃动物和人具有毒害性。本研究利用RNAi技术结合种子特异启动子,降低杜松烯合酶GhCAD1-A基因在种子中的表达,可用于选育棉花种子低酚而植株其它组织棉酚含量正常的材料。此类棉花既可以控制病虫害的侵害,又可以消除棉酚对棉籽的抗营养作用,对充分利用棉籽副产品、增加人类植物营养来源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酚棉 杜松烯合酶(GhCAD1-A) 棉酚 色素腺体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形态和生理特性的QTL定位 被引量:28
5
作者 童汉华 梅捍卫 +4 位作者 邢永忠 曹一平 余新桥 章善庆 罗利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3-499,共7页
为了探讨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尤其是剑叶的形态性状及生理特性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利用来源于籼稻珍汕97/HR5后代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生长后期剑叶形态(长、宽、长宽比)、剑叶代谢产物(鲜质量、干质量、含水量)和剑叶叶绿素含... 为了探讨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尤其是剑叶的形态性状及生理特性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利用来源于籼稻珍汕97/HR5后代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生长后期剑叶形态(长、宽、长宽比)、剑叶代谢产物(鲜质量、干质量、含水量)和剑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进行了考查分析和QTL定位。共检测到26个QTL,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4.77%~31.67%。其中控制剑叶形态的QTL主要位于第1和第4染色体,控制剑叶代谢产物的QTL主要位于第3、7和10染色体,控制剑叶叶绿素含量的QTL主要位于第3、4和9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QTL,在后期功能型超级稻育种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剑叶性状 数量性状座位 形态性状 生理性状 叶绿素含量 重组自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号及其亲本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沈俊儒 吴建勇 +2 位作者 张剑 刘平武 杨光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杂种优势机理,以期为最终揭示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积累试验数据。方法应用拟南芥cDNA芯片,以华油杂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杂种和亲本在花蕾中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杂种和母本8086A之间,有83个上调...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杂种优势机理,以期为最终揭示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积累试验数据。方法应用拟南芥cDNA芯片,以华油杂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杂种和亲本在花蕾中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杂种和母本8086A之间,有83个上调的转录本和331个下调的转录本;杂种和父本7-5之间,有94个上调表达的转录本和423个下调表达的转录本。在上调表达的转录本中,存在较多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讨论了这些基因和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号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磷酸核酮糖(PRK)的Northern印迹结果与芯片显示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基础代谢基因对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的形成影响较大。拟南芥cDNA芯片可以广泛应用于甘蓝型油菜及其近源物种的基因表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 拟南芥cDNA芯片 华油杂6号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类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2
7
作者 万正杰 李海渤 +5 位作者 姚培杰 刘旭佳 徐玉颖 傅廷栋 邹瑞昌 徐跃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芥菜起源于中国,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现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特色蔬菜,主要包括叶用芥菜、茎用芥菜、根用芥菜以及薹用芥菜等,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由于芥菜是常自花授粉作物,花器官小,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 芥菜起源于中国,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现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特色蔬菜,主要包括叶用芥菜、茎用芥菜、根用芥菜以及薹用芥菜等,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由于芥菜是常自花授粉作物,花器官小,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芥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hau CMS、ogu CMS和oxa CMS等。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芥菜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芥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方向和目标,为芥菜类蔬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材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杂种优势 细胞质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常用激素组合下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华国 张献龙 +1 位作者 金双侠 刘冠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6,共8页
MSB培养基添加两种常用植物激素组合,Indole-3-butyric acid(IBA)+kinetin(KT)和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KT,分别命名为IK和DK处理用来诱导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陆地棉品系YZ1下胚轴切段作为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 MSB培养基添加两种常用植物激素组合,Indole-3-butyric acid(IBA)+kinetin(KT)和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KT,分别命名为IK和DK处理用来诱导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陆地棉品系YZ1下胚轴切段作为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4周后,继代到分化培养基上促进体细胞胚胎发生。结果表明,两种处理均有体细胞胚胎发生,其中IK处理上外植体嫁接33 d后就可见体细胞胚出现,分化率高达97.6%,大多数外植体表现为体细胞胚较胚性愈伤早出现。DK处理中体细胞胚胎发生慢,体细胞胚都是经过明显的胚性愈伤发育而来,胚性愈伤分化率明显低于IK处理,仅为28.6%。此外,IK处理中的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大部分都出现了须根,而DK处理中则没有。两种处理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DK和IK处理中的体细胞胚分别主要起源于初生形成层和皮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体细胞胚胎发生 组织学观察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陆地棉MAGIC群体定位产量、生育期和株高性状的QTL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聪 李晓方 +1 位作者 李定国 林忠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0-1333,共14页
棉花的产量、生育期和株高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决定着棉花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方式。为了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基础,利用8个亲本构建的包含960个株系的陆地棉MAGIC(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群体和SSR标记对这些性状进行... 棉花的产量、生育期和株高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决定着棉花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方式。为了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基础,利用8个亲本构建的包含960个株系的陆地棉MAGIC(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群体和SSR标记对这些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对产量、生育期和株高共8个相关性状进行了3年3个地点共5个环境的田间试验。经过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综合多环境的表型数据,发现MAGIC群体比亲本有更丰富的表型变异。8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变化范围为0.17~0.71。结合284个SSR标记基因型数据,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对产量、生育期和株高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分别检测到51、27和9个显著关联的位点,这些位点都表现出微效性,表明该陆地棉MAGIC群体在性状位点的挖掘方面具有高效性。检测到20个标记位点或区间控制多个性状,还发现单株有效铃数、单铃皮棉重、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存在染色体热点区域,对多性状综合研究或单性状深入挖掘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为后续深入利用MAGIC群体进行遗传研究提供参考,一些表型优良的材料和关联到的位点为育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MAGIC群体 产量 生育期 株高 SSR标记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NP芯片构建我国冬油菜参试品种DNA指纹图谱 被引量:22
10
作者 赵仁欣 李森业 +7 位作者 郭瑞星 曾新华 文静 马朝芝 沈金雄 涂金星 傅廷栋 易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56-965,共10页
以2016?2017年度187份国家油菜参试品种及2015?2016年度33份续试品种为材料,利用油菜60K Illumina Infinium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进行基因分型,得到52 157个SNP标记。按照分型为AA和BB频率不为0、最小基因型频率(mi... 以2016?2017年度187份国家油菜参试品种及2015?2016年度33份续试品种为材料,利用油菜60K Illumina Infinium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进行基因分型,得到52 157个SNP标记。按照分型为AA和BB频率不为0、最小基因型频率(minor freq)大于0.05、SNP得率(call freq)大于0.80、样品缺失率小于5%及分型明晰的要求筛选出5374个SNP标记。这些标记的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均值为0.27,PIC值大于0.25的SNP标记占55.94%。其中有5143个SNP标记能对应到A1~A10、C1~C9连锁群上,且比较全面地覆盖了油菜的基因组。用Power Marker、MEGA等软件对224份样品的5374个标记分析,结果显示:(1)设置8个品种重复2次点样对照,得出Infinium芯片的技术误差为0.36%,与Illumina公司公布的0.1%的技术误差十分接近。(2)NJ(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中,97.86%的区试品种的相似系数小于95%、87.88%的续试品种相似系数大于95%,相似系数95%可作为品种特异性及一致性鉴定的阈值。这5374个SNP标记在油菜全基因组上分布均匀、多态性高、区分度好,可用于甘蓝型油菜品种特异性和一致性的鉴定分析及甘蓝型油菜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DNA指纹图谱 SNP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石治鹏 李敏 +2 位作者 林忠旭 李晓方 李定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共8页
在棉花生产过程中运用缩节胺进行化学调控是我国发展轻简化棉花栽培技术的必然趋势。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可以分为基本效应和复合效应2类,基本效应指喷施缩节胺后棉花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直接变化,如农艺性状变化等;复合效应是... 在棉花生产过程中运用缩节胺进行化学调控是我国发展轻简化棉花栽培技术的必然趋势。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可以分为基本效应和复合效应2类,基本效应指喷施缩节胺后棉花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直接变化,如农艺性状变化等;复合效应是指在基本效应的基础上,结合外界环境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后形成的变化,如产量性状变化等。重点讨论了缩节胺在棉花栽培上的使用技术,以及缩节胺对棉花种子萌发、根系活力、农艺性状、生理生化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纤维品质和抗性的影响,同时还总结了缩节胺在目前生产中应用面临的问题,并对缩节胺化控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缩节胺 生长发育 基本效应 复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程明 陈松 +4 位作者 彭琦 张维 易斌 张洁夫 傅廷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03-1310,I0016-I0029,共22页
角果长度是油菜重要的农艺性状,适度增加角果长度有利于扩大角果库容量,增加光合面积,提高油菜的籽粒产量。本研究利用Illumina 60K SNP芯片对496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群体在4个环境中的角果长度表型,利用MLM和GL... 角果长度是油菜重要的农艺性状,适度增加角果长度有利于扩大角果库容量,增加光合面积,提高油菜的籽粒产量。本研究利用Illumina 60K SNP芯片对496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群体在4个环境中的角果长度表型,利用MLM和G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MLM模型检测到7个位点,联合解释25.01%的表型变异;GLM模型检测到25个位点,联合解释41.77%的表型变异。合并共同位点后得到27个位点,其中7个与前人报道的QTL重叠,其余20个是新鉴定的位点。效应最大的位点Bn-A09-p29991443位于A09染色体,在MLM和GLM模型中分别解释13.89%和12.86%的表型变异,携带其优异等位基因的材料平均角果长度增加0.89cm。同时,在该位点附近找到已克隆的油菜角果长度基因ARF18和BnaA9.CYP78A9。此外,在5个位点附近发现拟南芥已知角果长度基因GID1b、FUL、EOD3、DOF4.4和GA20ox1的同源拷贝。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角果长度的遗传基础,为研究角果长度的调控机理,指导角果长度的遗传改良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 角果长度 关联分析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千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春 赵小珍 +10 位作者 庞承珂 彭门路 王晓东 陈锋 张维 陈松 彭琦 易斌 孙程明 张洁夫 傅廷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0-659,共10页
千粒重是油菜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高通量SNP芯片对496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群体在3个环境(14NJ、15TZ、16TZ)中的千粒重表型,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和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千粒重是油菜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高通量SNP芯片对496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群体在3个环境(14NJ、15TZ、16TZ)中的千粒重表型,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和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本群体在3个环境中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为63.12%。MLM模型检测到6个显著位点,解释28.92%的表型变异;GLM模型检测到61个显著位点,解释47.08%的表型变异。合并共同位点后得到62个显著位点,联合解释47.31%的表型变异。这些位点分布在基因组所有染色体上,在A07、A03和C06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数目最多的9、8和7个位点。其中效应最大的位点Bn-scaff_17526_1-p1066214位于C09染色体,在MLM和GLM模型中表型贡献值分别为5.55%和15.26%。21个位点与前人报道的QTL重叠,其中8个位点得到至少2个群体的验证。其余41个位点为新鉴定的位点,其中多个位点效应高且在多环境中被检测到,如位点Bn-A03-p560769、Bn-scaff_15743_1-p599416和Bn-scaff_15743_1-p590955等。在11个位点附近找到DGAT、EOD3、AGL61、WRI1、DA2、RAV1等拟南芥已报道千粒重基因的同源基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甘蓝型油菜千粒重的遗传基础,为研究千粒重的调控机制、指导千粒重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千粒重 产量 关联分析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每角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程明 陈锋 +5 位作者 陈松 彭琦 张维 易斌 张洁夫 傅廷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53,I0002-I0010,共16页
每角粒数是油菜重要的产量构成因子,增加每角粒数有助于提高油菜的籽粒产量。利用Illumina 60K SNP芯片对496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该群体在2个环境中的每角粒数,利用MLM和G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 每角粒数是油菜重要的产量构成因子,增加每角粒数有助于提高油菜的籽粒产量。利用Illumina 60K SNP芯片对496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该群体在2个环境中的每角粒数,利用MLM和G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本群体在2个环境中每角粒数的广义遗传力为57.7%。利用MLM和GLM模型分别检测到9个和20个位点,所有MLM位点均得到GLM结果的验证。6个位点与前人定位的QTL重叠,其中2个位点得到2次验证,其余14个是新位点。在7个位点附近找到了候选基因,其中在C09染色体的位点Bn-scaff155761-p74980附近找到已克隆的油菜每角粒数基因BnaC9.SMG7b,在其余6个位点附近找到GRDP1、SPATULA、HVA22D、DA2等已知的拟南芥每角粒数基因的同源基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油菜每角粒数的遗传基础及其调控机制,为每角粒数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 每角粒数 关联分析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测序的陆地棉InDel标记开发与评价 被引量:20
15
作者 吴迷 汪念 +3 位作者 沈超 黄聪 温天旺 林忠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6-203,共8页
碱基插入/缺失(InDel)是基因组中丰富的遗传变异形式。InDel以其密度高、易于基因型分型等优点成为分子标记开发的理想来源。本研究利用262份陆地棉品系重测序数据鉴定的InDel位点,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设计了3206个InDel标记并挑选均匀分布... 碱基插入/缺失(InDel)是基因组中丰富的遗传变异形式。InDel以其密度高、易于基因型分型等优点成为分子标记开发的理想来源。本研究利用262份陆地棉品系重测序数据鉴定的InDel位点,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设计了3206个InDel标记并挑选均匀分布的320个标记进行验证。320个标记筛选出87个多态性标记,多态性率为26.88%。利用多态性标记对不同地理来源的262份陆地棉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型,共检测到160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836~0.3750,平均值为0.3073;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0874~0.5000,平均值为0.3876,表明我国陆地棉遗传基础相对狭窄。群体结构分析将262份陆地棉品系大致划分为2个亚群,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之基本一致。采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对6个纤维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检测到65个关联位点(P <0.01),各位点对表型变异贡献率为2.57%~8.12%。本研究旨在利用重测序数据开发全基因组范围的可用于凝胶检测的InDel标记,为棉花种质资源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便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INDEL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组数据解析中国油菜品种演化历程及方向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毅 伍向苹 +3 位作者 张芳 罗莉霞 郭瑞星 涂金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5-333,共9页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的飞速发展,利用基因组数据大规模解析油菜遗传多样性,获得了一些重要结果。基于这些结果,本文对我国油菜品种发展历程及其遗传解析进行总结,重点概述了油菜品种生育期演化、系谱育种及杂交种系谱育种的遗传解析,...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的飞速发展,利用基因组数据大规模解析油菜遗传多样性,获得了一些重要结果。基于这些结果,本文对我国油菜品种发展历程及其遗传解析进行总结,重点概述了油菜品种生育期演化、系谱育种及杂交种系谱育种的遗传解析,加深人们对油菜起源、变异和进化的认识;并针对我国油菜生产现状,提出降低油菜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有关建议,探讨了我国未来油菜品种改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品种演化 遗传解析 育种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子叶黄化致死突变体ytl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4
17
作者 邬瑜锦 徐凯 +7 位作者 宋居荣 赵伦 文静 易斌 马朝芝 沈金雄 傅廷栋 涂金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2-769,共8页
甘蓝型油菜子叶黄化致死直接影响油菜出苗率和成苗率,深入研究子叶黄化致死的分子机制可为探究植物生理相关的基础研究提供便利。本文报道了甘蓝型油菜子叶黄化致死突变体ytl(yellow to lethal)的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结果。该突变体... 甘蓝型油菜子叶黄化致死直接影响油菜出苗率和成苗率,深入研究子叶黄化致死的分子机制可为探究植物生理相关的基础研究提供便利。本文报道了甘蓝型油菜子叶黄化致死突变体ytl(yellow to lethal)的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结果。该突变体来自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体的自交后代株系,发芽出土后子叶一直处于黄化状态,播种9~15 d后死亡。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ytl的叶绿素、叶黄素含量显著降低。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突变体叶绿体发育仍处于质体阶段,类囊体基粒片层模糊。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油菜60K SNP芯片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C09染色体的标记SSR-140和标记PBZIN-1之间198 kb的物理区间。该研究为进一步克隆基因BnaC09.YTL及后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子叶黄化致死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叶用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组合的加工模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灿洁 李德超 +4 位作者 袁贞贞 李金萍 徐跃进 傅廷栋 万正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3,共7页
以新型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hau CMS所获的杂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选育获得1个叶用芥菜强优势组合(0912A×X2),在已经明确杂种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杂交组合(0912A×X2)腌制加工过程中安全标准的硝酸盐和亚硝... 以新型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hau CMS所获的杂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选育获得1个叶用芥菜强优势组合(0912A×X2),在已经明确杂种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杂交组合(0912A×X2)腌制加工过程中安全标准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最优处理模式。结果表明:腌制前期(0~15 d),低含量硝酸盐的优化组合是腌制温度为30℃,亚硫酸钠添加量为75 mg/kg,食盐质量分数为3%,Vc添加量为0.02 g/kg;低含量的亚硝酸盐优化组合模式为腌制温度为10.7℃,亚硫酸钠添加量为50 mg/kg,食盐质量分数为1%,Vc添加量为0.01 g/kg;腌制后期(16~31 d)低含量硝酸盐的优化组合是腌制温度为25℃,亚硫酸钠添加量为0 mg/kg,食盐质量分数为1%,Vc添加量为0.03 g/kg;低含量的亚硝酸盐优化组合是腌制温度为10.7℃,亚硫酸钠添加量为50mg/kg,食盐质量分数为1%,Vc添加量为0.01 g/kg。利用新型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源选育而成的叶用芥菜杂交组合不仅杂种优势明显,而且腌制加工品质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芥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au CMS 0912A×X2 加工品质 硝酸盐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批海岛棉基因组来源的微卫星标记的分离、评价和定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培培 王夏青 +3 位作者 余杨 余渝 林忠旭 张献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3-1020,共8页
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棉种之一。海岛棉纤维品质优良,是优质棉的重要产源。为了研究海岛棉的遗传多样性,为海岛棉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从海岛棉遗传标准系中分离基因组来源的微卫星标记用于海岛棉遗传评价。... 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棉种之一。海岛棉纤维品质优良,是优质棉的重要产源。为了研究海岛棉的遗传多样性,为海岛棉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从海岛棉遗传标准系中分离基因组来源的微卫星标记用于海岛棉遗传评价。采用两种方法分离微卫星标记,一是用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扩增Pima3-79,克隆测序后从中开发微卫星标记;二是利用简并引物扩增Pima3-79,克隆测序后从中开发微卫星标记。共挑选1 447个克隆,筛选出239个独立克隆。测序后得到214个单一序列,其中包含微卫星并可用于引物设计的序列70个,获得86对引物。86对引物用于扩增56个海岛棉材料和4个陆地棉材料,16对引物没有扩增,43对引物在所有材料中没有多态性;27对引物在海岛棉和陆地棉之间有多态性,19对引物在海岛棉中表现多态性。利用Jaccard相似系数和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明显区分陆地棉和海岛棉,并且将海岛棉分为4类。14对引物在BC1群体中表现多态性,产生14个位点。9个位点整合到BC1连锁图的7个染色体上,4个位于A亚基因组,5个位于D亚基因组。海岛棉微卫星标记扩展了棉花微卫星标记,有助于海岛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有利于棉花遗传图谱的进一步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微卫星标记 遗传变异 遗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CO同源基因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伍向苹 王直新 +6 位作者 卓宸剑 文静 易斌 马朝芝 沈金雄 傅廷栋 涂金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4,共9页
CONSTANS(CO)基因是植物光周期途径中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为了探究甘蓝型油菜CO同源基因的功能,以拟南芥CO基因的CDS序列为参考序列,从甘蓝型油菜品种Westar的cDNA中分离得到CO的两个同源基因(基因编号:BnaC09g41990D和BnaA10g18430D)... CONSTANS(CO)基因是植物光周期途径中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为了探究甘蓝型油菜CO同源基因的功能,以拟南芥CO基因的CDS序列为参考序列,从甘蓝型油菜品种Westar的cDNA中分离得到CO的两个同源基因(基因编号:BnaC09g41990D和BnaA10g18430D),命名为BnaC09CO和BnaA10CO。构建双35S超表达载体转化哥伦比亚拟南芥,得到超表达转基因株系,观察表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超表达转基因株系的开花时间比野生型早3~5 d,BnaC09CO、BnaA10CO、FT与SOC1表达量较野生型显著升高。说明在长日照条件下甘蓝型油菜BnaC09CO和BnaA10CO基因起到了与CO基因类似的作用,能够引起拟南芥FT和SOC1的上调表达,从而促进拟南芥的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CO同源基因 光周期 开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