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肥时期对长江中游稻秸全量还田下免耕飞播油菜产量形成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1
作者 王崇铭 魏步青 +4 位作者 陈玲英 孟孜贞 鲁明星 周志华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为确定免耕飞播油菜的适宜施肥时期,探索长江流域稻油轮作制度下稻秸全量还田油菜免耕飞播种植模式,于2020/2021年度和2021/2022年度在湖北省武穴市和黄陂区连续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7个处理,其中不施肥处理作为对照,其它处理的施肥... 为确定免耕飞播油菜的适宜施肥时期,探索长江流域稻油轮作制度下稻秸全量还田油菜免耕飞播种植模式,于2020/2021年度和2021/2022年度在湖北省武穴市和黄陂区连续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7个处理,其中不施肥处理作为对照,其它处理的施肥时期分别为播种后3、5、7、9、12、17 d。通过调查关键生育期农艺性状、成熟期油菜籽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测定油菜地上部养分积累量,明确适宜的施肥时期。结果表明,施肥时期显著影响油菜生育期农艺性状,相比其它处理,播种后5 d内施肥油菜的平均密度、株高、茎粗、越冬期最大叶面积分别增加43.2%、18.2%、13.9%、37.3%。施肥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所有施肥处理的平均产量是对照(不施肥)的3.57倍;施肥时期显著影响油菜籽产量,2020/2021年度两个试验点在播种后5 d内施肥产量最高,比其它处理平均增产27.5%,2021/2022年度的两个试验点在播种后7 d内施肥产量最高,比其它处理平均增产33.8%。施肥时期显著影响收获密度和单株角果数,相比播种后5 d内施肥,其它处理平均收获密度降低19.9%,平均单株角果数减少16.9%。施肥时期显著影响肥料贡献率和养分积累量,两年试验播种后5 d内施肥对产量的贡献率和油菜地上部氮(N)、磷(P)、钾(K)积累量均达到最大,相比其它处理平均肥料贡献率增加16.2%,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19.2%、32.3%和34.5%。综上所述,免耕飞播油菜的适宜施肥时期为播种后7 d以内,以播种后5 d左右最佳;推迟施肥会降低油菜籽产量,即限制了油菜的养分吸收,阻碍了油菜群体生长构建和个体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时期 免耕飞播 油菜籽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养分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茄烟楚雪10号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2
作者 周浩远 饶雄飞 +3 位作者 李小坤 杨丞 杨春雷 廖世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49-53,共5页
为探究雪茄烟楚雪10号品种的适宜氮、磷、钾肥用量,采用田间“3414”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料处理对雪茄烟楚雪10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不同程度提高雪茄烟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有效叶片数等农艺性状,且雪茄... 为探究雪茄烟楚雪10号品种的适宜氮、磷、钾肥用量,采用田间“3414”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料处理对雪茄烟楚雪10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不同程度提高雪茄烟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有效叶片数等农艺性状,且雪茄烟对氮的依赖性最强,施氮能显著提高雪茄烟单位面积产量,而磷、钾对雪茄烟产量影响不明显;氮、磷、钾对雪茄烟产量的影响有互作效应,低磷、中钾水平利于氮肥效果的发挥,中氮、低钾水平利于磷肥效果的发挥,中磷、低氮水平利于钾肥效果的发挥;根据产量和农艺性状等得出最大产量下的施肥量为纯N 180 kg/hm^(2)、P2O560 kg/hm^(2)、K2O 360 kg/hm^(2)。说明适当控制氮肥和钾肥施用量,增加磷肥施用量,同时将三者进行合理配比,对提高雪茄烟产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楚雪10号 农艺性状 产量 互作效应 肥料效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用量对油稻轮作系统作物产量与磷素吸收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王崇铭 陆志峰 +7 位作者 闫金垚 宋毅 王昆昆 方娅婷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 鲁剑巍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7-458,共12页
油菜-水稻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主要水旱轮作模式,其高产稳产对保障粮油安全至关重要。施用磷肥是油稻种植的常用技术,为探究磷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作用,利用2016—2023年在长江中游地区开展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油菜-水稻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主要水旱轮作模式,其高产稳产对保障粮油安全至关重要。施用磷肥是油稻种植的常用技术,为探究磷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作用,利用2016—2023年在长江中游地区开展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0、45、90、135和180 kg P_(2)O_(5) hm^(-2)共5个磷肥用量处理),对油菜和水稻的产量与磷素吸收量及其稳定性、系统能值及其生产力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磷均显著提高油菜和水稻产量,对油菜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水稻,油菜增产2.3~12.5倍,在磷肥用量90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主要通过增加单株角果数水平提高产量,其次是千粒重和每角粒数;水稻增产4.4%~17.1%,在磷肥用量45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一定程度上通过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提高产量。油菜和水稻地上部磷素积累量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油菜地上部积累量增加5.0~11.8倍,水稻增加22.9%~46.2%,轮作周年增加50.2%~118.8%,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油菜磷肥回收利用率(PRE)在磷肥用量45~90 kg hm^(-2),水稻在45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继续增加磷肥用量PRE下降。施磷显著提高油菜产量稳定性,在磷肥用量45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产量稳定性与磷素积累量、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稻整体产量与磷素积累量稳定性水平高于油菜,磷肥投入对其无显著影响。施磷可显著提高系统周年能值产量和稳定性,磷肥用量分别在油菜季90 kg hm^(-2)和水稻季45~90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使系统在稳产的基础上达成高产的目标。综上所述,当油菜季磷肥用量为90 kg hm^(-2)、水稻季磷肥用量为45 kg hm^(-2)时可在保证系统能值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的同时兼顾系统稳定性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是油稻轮作系统磷肥最佳推荐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轮作 产量 磷素积累量 产量稳定性 系统生产力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追施量对菜油两用油菜籽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孟孜贞 杨佳群 +4 位作者 田贵生 胡兵 鲁君明 任涛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菜油两用是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明确不摘薹和摘薹油菜的追施氮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菜油两用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22-202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和武穴市布置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为不摘薹和摘薹,副处理... 菜油两用是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明确不摘薹和摘薹油菜的追施氮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菜油两用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22-202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和武穴市布置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为不摘薹和摘薹,副处理为追施氮肥(N)0、22.5、45.0、67.5、90.0和112.5 kg/hm^(2)。与不摘薹油菜相比,洪湖和武穴试验点在摘薹(鲜量)分别为6217 kg/hm^(2)和6613 kg/hm^(2)的条件下,两个试验点的油菜籽分别平均减产5.0%和24.7%,其中不追肥和低追肥量处理的减产幅度高于中高追肥量处理。薹期追施氮肥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且摘薹油菜对追施氮肥的响应程度高于不摘薹油菜。洪湖点不摘薹和摘薹油菜分别追施氮肥40.6 kg/hm^(2)和42.2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而武穴点相应的最佳追施氮肥用量分别为33.4 kg/hm^(2)和40.3 kg/hm^(2),说明菜油两用油菜的薹期追施氮肥用量要高于常规油菜。追施氮肥显著增加不摘薹油菜一次分枝上的角果数和摘薹油菜二次分枝上的角果数,摘薹与不摘薹相比能增加油菜的每角粒数但千粒重显著降低。摘薹油菜籽的含油率略高于不摘薹油菜,追施氮肥降低籽粒含油率,适宜追施氮肥能有效提高产油量。研究结果说明在油菜薹期摘薹6.4 t/hm^(2)左右的条件下无论是否追施氮肥均会显著降低油菜籽产量,追施氮肥可以弥补产量的损失,适宜氮肥(N)用量为40 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油两用 追施氮肥用量 油菜籽产量 角果数 每角粒数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锌营养及锌肥高效施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5
作者 叶廷红 张赓 李小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共6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关于锌肥在水稻上的施用已成为水稻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锌在水稻中的营养功能、水稻缺锌及营养诊断和稻田土壤锌含量概况;总结了锌肥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季型和不同施用方式下...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关于锌肥在水稻上的施用已成为水稻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锌在水稻中的营养功能、水稻缺锌及营养诊断和稻田土壤锌含量概况;总结了锌肥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季型和不同施用方式下的增产效果,以及施锌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提出了锌肥高效施用方法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营养品质 施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茄茄衣CX-26品种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艳梅 杨春雷 +3 位作者 饶雄飞 李小坤 刘诗诗 廖世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5-201,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雪茄茄衣CX-26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和氮(N)、磷(P)、钾(K)养分吸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烟株干物质积累和N、P、K养分吸收特征,以期为雪茄茄衣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雪茄茄衣CX-26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和氮(N)、磷(P)、钾(K)养分吸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烟株干物质积累和N、P、K养分吸收特征,以期为雪茄茄衣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S”形曲线增长。移栽后45~60 d是雪茄烟株地上部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期间最大积累速率可达177.90 kg/(hm^(2)·d),积累量占收获期干物质积累总量的57.78%。茎秆、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期的延伸持续增加,快速增长时期在移栽后40~65 d,期间叶片是干物质的分配中心。养分吸收结果显示,N、P、K养分积累在整个生育期均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趋势;N、P、K养分的快速积累时期分别是在移栽后43~55、43~57、42~56 d,最大积累速率分别可达4.96、0.37、6.44 kg/(hm^(2)·d);随着生育期的进行,N、P、K养分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而茎秆与之相反;其中,叶片是N、P、K养分分配中心,收获时叶片中N、P、K养分积累量占烟株地上部总积累量的比例分别为73.08%、62.84%、65.38%。生产100 kg雪茄茄衣CX-26品种的烟叶需要N 3.35 kg、P_(2)O_(5)0.66 kg、K_(2)O 5.80 kg,N、P_(2)O_(5)和K_(2)O吸收比例为1∶0.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 干物质 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硅营养及硅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万洋 李小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1-239,共9页
硅虽然没有被列入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但它在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以及水稻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水稻硅的营养功能、施硅效应及硅肥的高效施用技术,并对水稻硅营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生物胁迫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对植物抗逆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苏素苗 杨春雷 +1 位作者 饶雄飞 李小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0-168,共9页
硅作为有益元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同时硅在增强植物抗逆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硅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深层作用机制,本文综述了硅增强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包括病原菌、害虫等)及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 硅作为有益元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同时硅在增强植物抗逆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硅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深层作用机制,本文综述了硅增强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包括病原菌、害虫等)及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重金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硅可通过改善植物形态、平衡养分吸收、调节激素代谢、改良土壤性状等多种作用机制缓解胁迫。针对硅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如硅抵抗各种胁迫的耦合机制,深入研究硅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生物化学及分子机制以及加强新型硅肥及配套施用技术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干旱胁迫 硅肥 植物抗逆性 重金属胁迫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鄂北区域的两种水稻缓控释肥用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帅 汪本福 +3 位作者 陈斌 陈超 赵永平 李小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缓控释肥料施用对鄂北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缓控释肥料不同用量施用效果的差异,以期为鄂北水稻生产中缓控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料可显...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缓控释肥料施用对鄂北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缓控释肥料不同用量施用效果的差异,以期为鄂北水稻生产中缓控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增产6.6%~17.3%,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增产0.7%~11.9%;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和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分别增产8.4%、2.5%;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与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相比,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对水稻增产效果更明显。水稻产量与两种缓控释肥施用量均呈线性加平台关系。相同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地上部N、P_(2)O_(5)和K_(2)O养分积累量明显高于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两种缓控释肥的肥料回收利用率、肥料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肥料贡献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肥料偏生产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鄂北水稻应优先选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适宜施用量为450 kg/hm^(2),可获得稻谷产量114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缓控释肥 肥料适宜用量 肥料利用率 鄂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玉米-油菜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陈 王昆昆 +5 位作者 廖世鹏 杨佳群 丛日环 任涛 李小坤 鲁剑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67-2077,共11页
旱-旱和水-旱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的典型种植模式,氮养分缺乏是油菜产量主要限制因子。利用2016—2023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布置的裂区同田对比定位试验,探究氮肥用量对不同轮作模式下油菜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差异,为科学施氮提... 旱-旱和水-旱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的典型种植模式,氮养分缺乏是油菜产量主要限制因子。利用2016—2023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布置的裂区同田对比定位试验,探究氮肥用量对不同轮作模式下油菜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差异,为科学施氮提供依据。试验设计的主处理为旱地油菜(玉米-油菜)和水田油菜(水稻-油菜)2种轮作模式,副处理为4个氮肥用量(0 kg N hm^(-2)、75 kg N hm^(-2)、150 kg N hm^(-2)、225 kg N hm^(-2)),分析了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氮素积累量等相关指标。7年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和水田油菜的产量和氮素吸收在不同氮肥投入下的响应存在差异。当不施氮或低施氮(75 kg N hm^(-2))时,水田油菜产量显著高于旱地油菜,分别高出53.9%和20.8%,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分别高出57.8%和18.3%;当施氮量为150 kg N hm^(-2)时,2种轮作无显著差异;在高施氮(225 kg N hm^(-2))时,旱地油菜产量和氮素积累量较水田分别增加11.2%和16.0%。旱地油菜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贡献率和表观利用率较水田油菜分别平均增加16.5%、20.5%和22.0%,氮肥对旱地油菜的增产潜力更大,但水田油菜季土壤基础氮素供应量较旱地高61.5%,对氮肥的依赖性更小。综上,增加氮肥用量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氮素积累,水田油菜在低氮投入下表现出较高的稳产性,而旱地油菜在较高氮投入下丰产潜力更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轮作模式调整油菜施氮量,旱地油菜可以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以获得高产,水田油菜要充分利用土壤供氮能力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以达到油菜高产高效生产和氮肥高效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菜轮作 水稻-油菜轮作 氮肥用量 油菜产量 氮素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用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雯 任涛 +4 位作者 刘方舟 蒋博 鲁明星 张哲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69,共11页
肥料是保障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油菜专用配方肥施用作为油菜轻简化种植的关键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明确兼顾丰产和优质双重目标的油菜专用配方肥适宜用量将为油菜绿色高质生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通过2020-2021年在湖北省江陵县... 肥料是保障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油菜专用配方肥施用作为油菜轻简化种植的关键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明确兼顾丰产和优质双重目标的油菜专用配方肥适宜用量将为油菜绿色高质生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通过2020-2021年在湖北省江陵县、沙洋县及洪湖市等3个地点的田间试验,设置了0、450、600、750和900 kg/hm^(2)5个肥料用量,研究不同专用配方肥用量对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施用专用配方肥可显著提高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及千粒重,进而提升油菜籽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专用配方肥施用量为900kg/hm^(2)时,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及千粒重平均值分别增加277.4%、17.9%和9.2%,油菜籽增产率达300%。油菜专用配方肥的施用显著影响了油菜籽油分及蛋白质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油菜籽蛋白质含量在专用配方肥用量为900 kg/hm^(2)时最高,增长率为16.0%~34.6%,而含油量最低,相较于不施肥降低了4.4%~11.6%。相关性分析表明,增施专用肥显著增加了油菜籽产量、含水率、蛋白质、芥酸及脂肪酸组成,减少了油菜籽硫甙含量。兼顾产量、油菜籽品质和饲用等方面,专用肥用量控制在750~900 kg/hm^(2)时,能够在获得较高的菜籽产量及蛋白质产量的同时,菜籽中硫甙、芥酸及饱和脂肪酸的生成增幅较小并提高了产油量。要在油菜增产的基础上继续追求品质提升,可结合不同地力条件,适量增加中微量元素,以进一步提高油菜籽含油率和改善脂肪酸的组成,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专用肥适宜用量 产量 品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和施锌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籽粒锌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素苗 康天恺 +4 位作者 邹家龙 汪本福 张洋洋 廖世鹏 李小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023-3034,共12页
【目的】明确不同水稻品种对锌肥的响应效果以及锌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籽粒锌有效性的影响差异。【方法】分别于2019和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具体如下:2019年开展第1个田间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施用锌肥的响应效果。选取... 【目的】明确不同水稻品种对锌肥的响应效果以及锌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籽粒锌有效性的影响差异。【方法】分别于2019和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具体如下:2019年开展第1个田间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施用锌肥的响应效果。选取了虾稻一号、虾稻二号、润香玉和隆两优3463等4个水稻品种,设置不施锌(CK)和施锌(+Zn)两个处理,以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施用锌肥响应效果的差异。2020年开展第2个田间试验,旨在探究锌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籽粒锌有效性的影响。在2019年试验基础上,选择虾稻一号和隆两优3463两个产量较高的水稻品种继续开展后续研究,设置不施锌(S0F0)、土壤施锌15 kg·hm^(-2)(S1F0)、土壤施锌30 kg·hm^(-2)(S2F0)、开花期叶面喷施0.5%ZnSO_(4)(S0F1)、土壤施锌15 kg·hm^(-2)+开花期喷施0.5%ZnSO_(4)(S1F1)、土壤施锌30 kg·hm^(-2)+开花期喷施0.5%ZnSO_(4)(S2F1)6个处理,以探究不同施锌方式对两种水稻产量及籽粒锌有效性的影响差异。【结果】试验1中,不同品种水稻对施用锌肥的响应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施锌后,虾稻一号、虾稻二号、润香玉和隆两优3463等4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分别增加4.4%、11.6%、7.9%和4.8%,其增产效果主要表现为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的提高。与CK相比,4个水稻品种施锌处理的有效穗数分别平均增加了19.8%、3.9%、9.9%和24.0%,结实率分别平均增加了5.4%、9.7%、6.7%和4.0%。此外,4个水稻品种施锌处理的糙米植酸与锌摩尔比分别平均降低了24.3%、30.9%、21.3%和37.2%,精米植酸与锌摩尔比分别平均降低了29.5%、32.4%、33.9%和35.3%。试验2中,不同施锌方式对虾稻一号和隆两优3463产量和籽粒锌有效性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施锌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叶面喷锌,且在土壤施锌的基础上配合叶面喷锌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与S0F0相比,S0F1、S1F0、S1F1、S2F0和S2F1处理的虾稻一号产量分别提高了12.1%、14.1%、17.2%、22.2%和29.3%,隆两优3463的产量分别提高了2.0%、10.1%、15.2%、28.3%和31.3%。不同施锌方式对籽粒锌有效性的影响效果有所不同,且两个水稻品种的籽粒锌有效性存在显著差异。叶面喷施对籽粒的锌强化效果明显优于土壤施用,隆两优3463籽粒锌的生物有效性高于虾稻一号。【结论】筛选高产富锌的水稻品种(隆两优3463),并采用合理的锌肥施用方式(土施30 kg·hm^(-2)+开花期叶面喷施0.5%ZnSO_(4)),可实现水稻增产和稻米锌营养强化的目的,助力水稻增收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锌肥 施用方式 产量 籽粒锌有效性 锌营养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施氮磷钾肥对菜油两用油菜籽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孟孜贞 杨佳群 +4 位作者 田贵生 胡兵 鲁君明 任涛 鲁剑巍 《长江蔬菜》 2024年第20期17-20,共4页
为明确摘薹对菜油两用油菜籽产量的影响及追肥对产量的弥补效应,于2022-202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和武穴市布置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摘薹相比,德油杂1号(洪湖点)和中双12号(武穴点)在摘薹条件下的油菜籽产量分别平均降低8.0%和17.1%... 为明确摘薹对菜油两用油菜籽产量的影响及追肥对产量的弥补效应,于2022-202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和武穴市布置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摘薹相比,德油杂1号(洪湖点)和中双12号(武穴点)在摘薹条件下的油菜籽产量分别平均降低8.0%和17.1%;无论摘薹与否,薹期追施氮肥均可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摘薹后的油菜籽增产幅度更大;磷钾肥与氮肥配合追施对摘薹后的油菜籽有明显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油两用 追施氮磷钾肥 油菜籽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稻虾种养体系水稻施肥状况调查与分析
14
作者 张欣蕊 徐鸣爽 +3 位作者 张万洋 马天桥 齐振宏 李小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5年第2期228-235,共8页
为明确湖北省江汉平原稻虾种养体系下水稻施肥的特征及其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差异,为稻虾种养体系的施肥进行科学指导并为其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选取9个稻虾种养体系规模较大的县(市、区),以两种水稻... 为明确湖北省江汉平原稻虾种养体系下水稻施肥的特征及其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差异,为稻虾种养体系的施肥进行科学指导并为其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选取9个稻虾种养体系规模较大的县(市、区),以两种水稻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两种模式下水稻施用肥料的类型、养分用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等信息。研究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稻虾种养体系水稻施用的主要肥料品种是复合肥和尿素;N、P2O5和K_(2)O平均用量分别为164.8、74.3和89.6 kg/hm^(2),与常规水稻相比有降低的趋势,但变异性较大;施肥次数以两次为主(一次基肥、一次追肥),占比为81.7%;施肥方式以人工施肥为主,占比为96.3%,与常规水稻差异不大;平均水稻产量为7742.9 kg/hm^(2),较水稻单作模式降低了932.7 kg/hm^(2),降幅为10.8%;稻虾种养体系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52.42、127.73、102.53 kg/kg,分别提高17.24%、39.29%、9.54%,两种模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肥料偏生产力呈现下降的趋势。建议进一步加强稻虾种养体系养分收支平衡方面研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稻虾种养 施肥现状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冬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宋毅 李静 +6 位作者 谷贺贺 陆志峰 廖世鹏 李小坤 丛日环 任涛 鲁剑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02-2011,共10页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对冬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以及2020/2021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0、90、180、270、360 kg N hm^(-2)5个氮肥施用水平。在成熟期测定油菜籽产量、氮含量和油菜籽品质指标。结果表明,...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对冬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以及2020/2021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0、90、180、270、360 kg N hm^(-2)5个氮肥施用水平。在成熟期测定油菜籽产量、氮含量和油菜籽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冬油菜籽粒产量及氮含量,与不施氮相比,氮肥施用后平均增产1548 kg hm^(-2),平均增产率达32.9%,在施氮量为0~270 kg N hm^(-2)范围内,油菜籽产量随氮肥施用量显著增加,继续增施氮肥,油菜籽产量无明显变化或有下降趋势,施氮主要通过提高单株角果数来提高油菜籽粒产量。施氮显著增加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当施氮量达270 kg N hm^(-2)时籽粒氮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施氮显著降低籽粒含油量,氮肥用量每增加100 kg N hm^(-2),籽粒含油量下降1.6个百分点。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籽粒硫甙、油酸、亚麻酸、芥酸以及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呈升高趋势,亚油酸呈降低趋势,油菜籽粒品质整体呈降低趋势。综上所述,以追求高品质食用油为目标,同时兼顾油菜籽粒产量,氮肥适宜用量约为180kgNhm^(-2);以追求油菜籽粒产量并考虑油菜饼粕作饲料为目标时,氮肥适宜用量约为270 kg N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冬油菜 品质 含油率 蛋白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模式与施氮量互作对水稻茎蘖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丞 汪洋 +4 位作者 张万洋 叶廷红 鲁剑巍 张赓 李小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目的】明确灌溉模式与施氮量及其互作对水稻根系形态、茎蘖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绿色生产及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两优287为材料,设置浸润式灌溉(W1)、常规灌溉(W2)和淹水灌溉(W3)三种灌水模... 【目的】明确灌溉模式与施氮量及其互作对水稻根系形态、茎蘖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绿色生产及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两优287为材料,设置浸润式灌溉(W1)、常规灌溉(W2)和淹水灌溉(W3)三种灌水模式,不施氮(N0,0 kg/hm^(2))、常规施氮(N1,165.0 kg/hm^(2))和高氮(N2,247.5 kg/hm^(2))三个氮肥用量共9个处理。在水稻关键生育期取样,测定根系形态和活力、茎蘖动态、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研究灌溉模式与施氮量及其互作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W2处理相比,尽管W1处理水稻成穗率平均减少9.2%,但主茎、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的产量分别增加32.7%、18.1%和33.4%,总体产量平均增加18.5%;W3处理水稻成穗率平均减少5.0%,主茎、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的产量分别平均增加9.3%、2.0%和46.4%,总体产量无显著差异。与N0处理相比,各施氮处理的水稻成穗率平均增加6.1%,主茎和一次分蘖的产量分别平均增加8.1%和92.6%,二次分蘖产量平均增加0.57 t/hm^(2)(N0处理无二次分蘖),总体产量平均增加88.0%。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灌溉模式与施氮量对茎蘖产量、总体产量及每穗粒数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此外,灌溉模式与施氮量对根系形态、根系活力、氮素吸收以及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灌溉模式与施氮量对总根长、根体积、根尖数、根系伤流速度以及根、茎、叶、穗各器官生物量、群体生长速率等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结论】灌溉模式和施氮量显著影响水稻根系形态、分蘖形成及产量,且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本试验条件下,浸润式灌溉模式下施用适量氮肥(165.0 kg/hm^(2))可在获得较高产量的同时提高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并改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模式 施氮量 水氮互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旱地和水田油菜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差异 被引量:8
17
作者 方娅婷 任涛 +5 位作者 张顺涛 周橡棋 赵剑 廖世鹏 丛日环 鲁剑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2-783,共12页
氮磷钾肥施用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增产措施,旱-旱和水-旱周年复种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的主要种植模式。为探究氮磷钾养分对不同轮作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差异,于2017—2020年在湖北省沙洋县连续3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采... 氮磷钾肥施用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增产措施,旱-旱和水-旱周年复种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的主要种植模式。为探究氮磷钾养分对不同轮作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差异,于2017—2020年在湖北省沙洋县连续3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采用旱地油菜(玉米-油菜)和水田油菜(水稻-油菜)2种轮作模式,各轮作分别设置氮磷钾(NPK)、不施氮(–N)、不施磷(–P)和不施钾(–K)4个处理,分析了油菜籽产量、产量构成和养分吸收情况,并对肥料利用率和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进行了评估。3年试验的平均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N、–P和–K处理的旱地油菜分别减产68.4%、89.6%和7.0%;水田油菜分别减产71.0%、84.7%和6.4%。对产量构成因子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旱地油菜还是水田油菜,施肥对角果数影响最大,其次是每角粒数,对千粒重影响最小。与NPK处理相比,旱地和水田油菜的角果数因缺氮、缺磷和缺钾分别减少61.6%和52.0%、82.0%和67.8%、16.2%和19.7%。相同施肥处理的旱地和水田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均存在显著差异,在–N、–K和NPK处理,旱地油菜产量均高于水田油菜,分别高27.2%、15.9%和16.7%,而–P处理的旱地油菜产量比水田油菜低20.8%;养分积累量趋势与产量相似,除–P处理外,其余3个处理的旱地油菜地上部养分积累量均高于水田,NPK处理的旱地油菜地上部氮、磷和钾积累量分别比水田油菜高20.4%、37.3%和4.2%。旱地油菜季的年均土壤本底氮和钾供应量分别比水田高15.0%和20.9%,而磷供应量比水田低39.2%。旱地油菜季氮肥和磷肥回收利用率均高于水田,而钾肥回收利用率低于水田。综上,养分的配合施用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旱-旱轮作和水-旱轮作油菜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并受养分种类的影响。与旱地油菜相比,水田油菜种植需格外注重氮肥和钾肥的施用,而旱地油菜较水田油菜则需适当增施磷肥,以针对性地补充土壤缺乏养分和实现油菜高产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菜轮作 水稻-油菜轮作 油菜籽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闫金垚 宋毅 +2 位作者 陆志峰 任涛 鲁剑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8-1677,共10页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对缺磷敏感,我国油菜主产区土壤供磷状况较差,缺磷常导致油菜籽减产。于2019—2021年度2季在长江中游地区进行磷肥用量田间试验,设置0、45、90、135和180 kg P_(2)O_(5)hm^(-2)5个施磷水平,探究磷营养供应状况同...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对缺磷敏感,我国油菜主产区土壤供磷状况较差,缺磷常导致油菜籽减产。于2019—2021年度2季在长江中游地区进行磷肥用量田间试验,设置0、45、90、135和180 kg P_(2)O_(5)hm^(-2)5个施磷水平,探究磷营养供应状况同时对油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显著增加油菜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进而增加了油菜产量。不施磷处理的平均产量仅190 kg hm^(-2),施磷增产8.5~12.5倍,根据产量效应得到的最高产量施磷量为51.8~65.0 kg P_(2)O_(5)hm^(-2)。油菜籽磷含量、含水率、含油率、蛋白质、硫甙、油酸、亚麻酸和硬脂酸对磷肥用量的响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芥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的响应较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油菜籽含油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施磷90 kg P_(2)O_(5)hm^(-2)和135 kg P_(2)O_(5)hm^(-2)最高),蛋白质含量呈缓慢升高趋势,硫甙含量显著降低。在磷肥投入量为90~135 kg P_(2)O_(5)hm^(-2)时获得最大油分产量和蛋白质产量。过量的磷肥施用会降低油菜籽的油酸含量,提高了亚麻酸含量。通径分析表明,籽粒磷含量、含油率和亚麻酸含量对产量有较大的直接正作用,含水率、蛋白质和亚麻酸通过籽粒磷含量对产量有较大的间接正作用,硫甙、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通过籽粒磷含量对产量有较大的间接负作用。综合结果显示,以油菜籽产量和食用油品质为目标的推荐磷肥用量为45~90 kg P_(2)O_(5)hm^(-2),以追求饲用饼粕蛋白质产量为目标,推荐磷肥用量为90~135 kg P_(2)O_(5)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用量 油菜 产量 品质 产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谷贺贺 崔鑫 +7 位作者 李静 周杨果 陆志峰 张洋洋 丛日环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102,共12页
【目的】我国南方大多数农田土壤有效钾含量偏低,缺钾胁迫已经成为一些地区油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探明不同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为冬油菜生产中钾肥合理施用实现油菜高产、优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9—2021年... 【目的】我国南方大多数农田土壤有效钾含量偏低,缺钾胁迫已经成为一些地区油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探明不同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为冬油菜生产中钾肥合理施用实现油菜高产、优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9—2021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了连续2年田间试验,设置5个K_(2)O施用水平,分别为0(K_(0))、60(K_(60))、120(K_(120))、180(K_(180))和240(K_(240))kg/hm^(2)。从进入盛花期第15天起,每6天在K_(0)和K_(120)处理取样一次,测定角果不同部位氮钾含量。成熟期分析了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含油量、蛋白质含量、脂肪酸组成、硫甙含量、籽粒氮钾含量。【结果】1)钾肥施用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与K_(0)处理相比,施钾处理2019—2020和2020—2021年油菜产量分别提高了62.9%~103.7%和31.0%~59.2%,随着K_(2)O用量的增加油菜产量增加,当K_(2)O施用量达到120~180 kg/hm^(2)后,继续增施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施钾增加了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进而提高油菜产量。2)钾肥施用改善了油菜籽的营养和饲用品质,与K_(0)相比,2019—2020年K_(180)处理、2020—2021年K_(120)处理油菜籽含油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8%和6.9%;蛋白质含量则随着K_(2)O用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2019—2020年的K_(180)和K_(240)处理、2020—2021年的K_(240)处理蛋白质含量的降幅达到显著水平,较K_(0)处理分别降低了9.1%和14.2%、12.1%;随着K_(2)O用量的增加,油菜籽油酸含量呈上升趋势,而硫甙含量呈下降趋势。施钾显著提高了油菜籽油分和蛋白质产量,随着K_(2)O用量的增加油分产量先显著增加,当K_(2)O施用量达到180 kg/hm^(2)后,继续增施钾肥油分产量不再显著增加,施钾处理间蛋白质产量没有显著差异。施钾显著降低了籽粒氮含量,与K_(0)处理相比,施钾处理2019—2020和2020—2021年籽粒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3.1%~21.9%和15.9%~22.0%;籽粒钾含量随着K_(2)O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K_(0)相比,施钾处理2019—2020和2020—2021年籽粒钾含量分别增加了8.1%~37.8%和6.3%~27.1%。角果发育过程中,K_(0)处理籽粒氮含量始终高于K_(120)处理,而籽粒钾含量始终低于K_(120)处理。施钾还显著提高了角果的光合能力,与K_(0)处理相比,K_(120)处理角果的净光合速率(p_(n))提高了35.5%。【结论】钾肥施用能显著提高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进而提高籽粒产量。施钾显著降低了籽粒的氮含量,提高了籽粒钾含量以及角果的光合能力,促进了籽粒油分的合成,提高了籽粒油分及蛋白质产量,同时改善了脂肪酸的组成,降低了硫甙含量。钾肥用量控制在K_(2)O 131~160 kg/hm^(2)范围内,能够在获得较高油分和蛋白质产量的同时,改善油菜籽的营养和饲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用量 冬油菜 产量 品质 养分含量 角果光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及其影响因素整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郜紫依 鲁剑巍 +5 位作者 任涛 丛日环 陆志峰 张洋洋 廖世鹏 李小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7-1596,共10页
【目的】明确生产100 kg稻谷所需要吸收的氮(N)、磷(P_(2)O_(5))、钾(K_(2)O)、硅(SiO_(2))、钙(CaO)、镁(MgO)、硫(S)、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和氯(Cl)养分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 【目的】明确生产100 kg稻谷所需要吸收的氮(N)、磷(P_(2)O_(5))、钾(K_(2)O)、硅(SiO_(2))、钙(CaO)、镁(MgO)、硫(S)、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和氯(Cl)养分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养分吸收、氮、磷、钾、硅、钙、镁、硫、铁、锰、锌、铜、硼、钼、氯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199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27篇,共提取数据2763组。计算生产单位质量稻谷所需吸收的养分量,分析水稻类型、种植区域和施肥量对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的影响。【结果】每生产100 kg稻谷需要吸收N 0.63~3.29 kg、P_(2)O_(5)0.23~3.26 kg、K_(2)O 0.54~5.23 kg、SiO_(2)4.04~18.21 kg、CaO 0.23~0.71 kg、MgO 0.17~1.19 kg、S 0.11~0.82 kg、Fe 15.02~95.35 g、Mn 31.25~94.45 g、Zn 1.73~14.97 g、Cu 152.38~831.14 mg、B 409.24~1806.15 mg、Mo 79.33~334.94 mg和Cl 0.20~0.71 kg。与粳稻相比,籼稻每生产100 kg稻谷的P_(2)O_(5)吸收量低26.0%,K_(2)O的吸收量高5.4%;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生产100 kg稻谷需要吸收的N增加2.7%,P_(2)O_(5)降低17.4%。单季稻磷和钾养分吸收量最高,分别为1.04和2.74 kg,双季晚稻最少,分别为0.91和2.45 kg;东北地区水稻氮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54和2.03 kg,显著低于其他区域,而磷养分吸收量为1.40 kg,显著高于其他区域。水稻的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生产100 kg稻谷需要吸收养分量平均分别为N(1.85±0.39)kg、P_(2)O_(5)(1.00±0.45)kg、K_(2)O(2.66±0.73)kg、SiO_(2)(11.47±4.59)kg、CaO(0.39±0.14)kg、MgO(0.50±0.28)kg、S(0.41±0.18)kg、Fe(44.66±20.38)g、Mn(67.34±18.22)g、Zn(6.09±3.45)g、Cu(447.82±201.07)mg、B(968.41±367.06)mg、Mo(196.69±70.07)mg和(Cl 0.40±0.14)kg,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受水稻类型、种植区域和施肥量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应基于水稻品种和种植区域确定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和计算养分用量,以实现水稻科学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 养分吸收 科学施肥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