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高质量党建激发高校教师队伍创新活力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罗丽华 《教师教育论坛》 2022年第1期4-7,共4页
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高校基层党建围绕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来开展是党管人才原则的时代内涵,也是提升基层党建质量的应有之义。基层党建要发挥好政治引领作用,通过信念引领、目标引领、政... 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高校基层党建围绕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来开展是党管人才原则的时代内涵,也是提升基层党建质量的应有之义。基层党建要发挥好政治引领作用,通过信念引领、目标引领、政策引领,把创新理念变成教师队伍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追求;要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教师队伍的创新基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自主创新,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党建 高校教师队伍 创新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访《教师数字素养》主要起草人之一、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吴砥教授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兰枝 刘源 吴砥 《教师教育论坛》 2023年第12期5-8,共4页
进入21世纪,数字技术发展迅猛,推动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为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202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组织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 进入21世纪,数字技术发展迅猛,推动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为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202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组织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部教授吴砥认为,推进数字化教育转型,最为关键的要素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化设备或者资源、工具,而是使用这些设备、资源、工具开展教学的教师。可见,要促进教育数字化改革,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关键。那应采取怎样的策略培育和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有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探究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吴砥教授进行了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强国 数字化设备 主要起草人 人工智能 行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均衡视角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推进、难点及优化——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3
作者 范雅琳 王继新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8,共10页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是全面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研究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分析了相关政策与推进行动...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是全面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研究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分析了相关政策与推进行动,并从资源配置与行动规则两方面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难点。针对智能设施不均衡、师资配置不均衡、社会资源不均衡,以及配套资源亟需优化、教学模式有待创新、普及效果难以衡量等问题,研究从健全经费保障与成本分担机制、完善人才供给与在职选育制度、优化知识体系与配套资源、建立科学监测评价机制几方面提出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均衡 人工智能教育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价值内涵、实践框架及发展路向 被引量:1
4
作者 叶俊民 尹兴翰 +2 位作者 于爽 刘清堂 罗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2,共7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其在数据处理、分析和生成方面的出色表现,为解决学习分析面临的利益相关者素养不足、技术可信性不强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机遇,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意义深远。然而,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价...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其在数据处理、分析和生成方面的出色表现,为解决学习分析面临的利益相关者素养不足、技术可信性不强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机遇,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意义深远。然而,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价值内涵、实践框架及发展路向尚不清晰。因此,研究首先从“术用”与“器用”的双重角度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价值内涵。其次,从确立目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智慧应用四个主要方面构建并阐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实践框架,以为学习分析实践提供参考。最后,立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现状,研究认为未来应该关注智能素养培育,以转向人智协同的学习分析范式;注重多种技术兼容,以促进分析变革培养的创新发展;重视分析伦理规范,以推动可信学习分析生态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习分析 价值内涵 实践框架 发展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赋能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基于信息科技课程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朱莎 李嘉源 +1 位作者 况秀林 白洁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数字素养是培养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理念过于强调技术工具的操作使用,忽视了智能时代倡导的人机协同自主学习,这已成为制约...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数字素养是培养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理念过于强调技术工具的操作使用,忽视了智能时代倡导的人机协同自主学习,这已成为制约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瓶颈。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创设灵活开放、包容共享的人机协同环境,引导学生自组织学习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为破解上述困境提供新的契机。鉴于此,该文构建了基于自组织学习理论的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模型,提出面向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GAiSOLEs教学模式,并在信息科技课程中开展准实验研究,验证GAiSOLEs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GAiSOLEs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整体水平,以及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维度水平,但对信息社会责任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应该重视技术伦理安全,构建可控教育大模型,关注学生数字知识技能发展,避免陷入认知陷阱,并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人机协同 生成式人工智能 信息科技课程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向
6
作者 黄涛 黄文娟 张振梅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当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认知、行为与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阻碍,已有的专业发展模型主要是外源性的,缺乏对教师主体性的观照。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人...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当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认知、行为与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阻碍,已有的专业发展模型主要是外源性的,缺乏对教师主体性的观照。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作为赋能因子的关键在于通过智能技术确定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消除和减少发展阶段间的各种阻碍因素,达成专业发展进入下一阶段的条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阶。以此为切入点从教师主体性的视角,在现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模型中融入人工智能因子构建的人工智能增强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型(AIeTPD),具备发展计划可定制、发展过程可调控、发展成效可评价的特点,可通过教师学习、智能研修、教学创新三条路径,支持诊断式学习预测、个性化在线学习、混合式智能研修、交互式虚拟教研、孪生式混合课堂、智能化教学反馈以及综合化教师评价等应用场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演化,重塑教师学习者、互学者、促学者角色,为数字时代大规模个性化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专业发展 AIeTPD模型 实践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医学教育应用研究的国际图景与趋势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峰 黄国祯 +2 位作者 诸葛晶 俞林伟 余新国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1,F0003,共6页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近10年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人工智能医学教育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开展关联、聚类、突变等可视化分析,探究国际人工智能医学教育应用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发现机器人辅助手术培训、智能评价...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近10年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人工智能医学教育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开展关联、聚类、突变等可视化分析,探究国际人工智能医学教育应用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发现机器人辅助手术培训、智能评价反馈系统和智能虚拟仿真系统是国际人工智能医学教育的研究热点,其研究演进遵循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从实体空间到虚实融合、从关注独立思考到人机协同决策这一脉络,以期为我国人工智能医学教育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情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学教育 文献计量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生智慧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与应用思考——以华中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
8
作者 宁国勤 郭鑫 +1 位作者 杨九民 陈迪 《教师教育论坛》 2023年第7期11-17,88,共8页
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师范院校需建设智慧教学实训室以满足智能化时代对师范生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技能训练的需求。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国内师范生教学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依据“SMART”概念模型提出新... 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师范院校需建设智慧教学实训室以满足智能化时代对师范生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技能训练的需求。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国内师范生教学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依据“SMART”概念模型提出新型智慧教学实训室系统架构,并以华中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慧教学实训室建设为例,介绍新型智慧教学实训室的系统组成、教学功能与应用成效,对其他师范院校智慧教学实训室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智慧教学实训室 师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师范生情感能力培养
9
作者 汪丽梅 李昕妍 黄诗情 《教师教育论坛》 2024年第11期59-64,96,共7页
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对教师素养、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的情感能力是区别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能力之一。职前教育阶段,师范生情感能力培养对促进其职业认同、凸显育人角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防范师范生... 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对教师素养、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的情感能力是区别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能力之一。职前教育阶段,师范生情感能力培养对促进其职业认同、凸显育人角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防范师范生情感识别唯数据化、情感表达媒介化、情感调控非理智化、情感运用理想化等问题风险,我们要认识到智能技术的不足,并发挥人工智能优势,通过加强认知训练、拓宽沟通渠道、深化情感教育、开发多元情境等路径培养师范生情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师范生 情感能力 风险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人工智能赋能学生数字素养发展
10
作者 吴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第12期1-1,共1页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知识创新加速推进,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加快驱动教育变革与转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落实“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教育。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学生的必备素养,全面提...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知识创新加速推进,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加快驱动教育变革与转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落实“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教育。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学生的必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数字素养是培养大批数字时代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政府工作报告 产业变革 知识创新 数字时代 数字素养 创新人才 变革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前景与启示》评介
11
作者 彭清思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共1页
在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教育变革的驱动力的今天,《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深刻洞见和实用指导。《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一书由美国课程再设计中心的专家团队撰写,玛雅·比利亚克和查尔斯·菲德尔是主要作者。书中,作者... 在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教育变革的驱动力的今天,《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深刻洞见和实用指导。《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一书由美国课程再设计中心的专家团队撰写,玛雅·比利亚克和查尔斯·菲德尔是主要作者。书中,作者主张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学必须进行变革,学习内容应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核心。在基本知识的学习中,教育者应重视核心概念和知识结构的构建;在基本能力的学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变革 专家团队 比利亚 知识结构 菲德尔 基础知识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创新思维培养:内在机理与模式构建 被引量:15
12
作者 董艳 陈辉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4期5-15,共11页
在学科融合趋势日益迅猛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思维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突破性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技术赋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文章聚焦跨学科教育领域,首先阐释了跨学科创新... 在学科融合趋势日益迅猛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思维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突破性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技术赋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文章聚焦跨学科教育领域,首先阐释了跨学科创新思维的基本内涵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跨学科创新思维的四个发生要素:多学科知识基础、基本的创新思维、团队沟通与协作、产出导向。然后,文章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创新思维培养的四个核心功能:高效信息检索与整合、多轮对话与角色模拟、评价与反馈、生成与创作。在此基础上,文章厘清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创新思维培养的内在机理。最后,文章从“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评一体化的视角,基于面向设计的产生式学习模式(Design-oriented Production-Based Learning,DoPBL),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文章通过研究,旨在为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思维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跨学科创新思维 面向设计的产生式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师评语研究:基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恒 廖小芳 +1 位作者 茹琦琦 王志锋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6,共9页
教师评语是形成性评价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但现有教师评语生成的质量在社会性、客观性和个性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师评语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可能。生成式教师评语是指教师通过认知诊断技术得到的智能诊断数据与... 教师评语是形成性评价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但现有教师评语生成的质量在社会性、客观性和个性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师评语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可能。生成式教师评语是指教师通过认知诊断技术得到的智能诊断数据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进行交互,从而让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模拟教师社会性语言,生成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师评语。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证研究发现:生成式教师评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Cohen's d=1.08,p=0.000)和学习动机(Cohen's d=0.59,p=0.003),对学生的深度访谈结果表明,生成式评语能作为考试的一种总结反思工具,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性化的关注和鼓励。研究结果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个性化、精准化教学提供了研究思路,为教育环境中持续评估和改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评语 智能评测 个性化教学 初中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数字资源建设的优势与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卫东 杨雅雯 《教师教育论坛》 2024年第2期84-87,共4页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对促进乡村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满足乡村教师职后培训需求和适应乡村教师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数字教育资源多样性不足、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过程脱节、资...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对促进乡村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满足乡村教师职后培训需求和适应乡村教师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数字教育资源多样性不足、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过程脱节、资源互用效果差、乡村教师数字素养不高和资源常态化应用频次低等现实问题。为此,特提出:多主体协同创新,构建丰富的数字资源库;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优化职后培训模式,促进数字资源常态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乡村教师 职前职后一体化 数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分析视角下对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认知的探究
15
作者 杨九民 张祺晖 +1 位作者 徐珂 章仪 《现代教育技术》 2025年第2期128-136,共9页
“互联网+”背景下,技术赋能教学对师范生的能力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当前师范生对教学中技术应用的认知对提升其专业技术素养至关重要。为此,文章首先以华中师范大学的86名师范生为例,通过隐喻分析探究其对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认识,... “互联网+”背景下,技术赋能教学对师范生的能力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当前师范生对教学中技术应用的认知对提升其专业技术素养至关重要。为此,文章首先以华中师范大学的86名师范生为例,通过隐喻分析探究其对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认识,发现这些师范生共产生了47种不同的隐喻,可分为发展、便利、必要、动力和威胁五个类别。然后,文章利用非参数检验和认知网络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隐喻类别组的师范生在实践表现和认知思维结构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必要组最佳、发展组最次,同时发现元认知能力对技术应用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研究,旨在利用隐喻来分析评估师范生对技术应用的认识,挖掘改善教学的有效信息,从而为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意识态度 师范生 课程表现 认知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课程中概念支架与程序支架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张屹 林裕如 +2 位作者 杨玉芹 任旭 高智敏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探究不同类型支架对计算思维培养的作用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支持。研究设计了概念支架和程序支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将63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分为两组,进行了为期6周的教学实验。通过认知网络和滞后序列分析等方法,探索了这... 探究不同类型支架对计算思维培养的作用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支持。研究设计了概念支架和程序支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将63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分为两组,进行了为期6周的教学实验。通过认知网络和滞后序列分析等方法,探索了这两种支架对小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的影响。在计算思维的认知网络结构方面,研究发现概念支架组主要关注抽象与调试要素,而程序支架组涉及的计算思维要素更为丰富,分解、调试与迭代三者紧密相连。在计算思维要素的转换路径方面,概念支架组展现出“分解→抽象→调试”和“算法→迭代→算法”两条显著路径,而程序支架组则形成了从分解问题到迭代优化的完整路径。研究结果不仅深入揭示了概念支架和程序支架在促进小学生计算思维发展中的不同作用,还为致力于小学阶段人工智能课程设计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思维 人工智能课程 支架策略 基础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驱动的教育多智能体系统应用研究——技术架构、发展现状、实践路径与未来展望
17
作者 刘石奇 刘智 +2 位作者 段会敏 粟柱 彭晛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5,共13页
随着生成式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模型驱动的单智能体在教育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然而,在处理需要多角色协作的教育任务时,如教育资源开发、模拟协作学习等复杂场景,单智能体仍面临认知视角单一和角色定位固定等局限,难以满足教育领... 随着生成式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模型驱动的单智能体在教育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然而,在处理需要多角色协作的教育任务时,如教育资源开发、模拟协作学习等复杂场景,单智能体仍面临认知视角单一和角色定位固定等局限,难以满足教育领域深层次的发展需求。本研究系统探讨了大模型驱动的教育多智能体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首先,构建了教育多智能体的多层次应用技术架构体系,为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从教学辅助、学习支持、教育评价和教育研究四个维度,深入分析了教育多智能体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典型案例;再次,从应用机制、技术实现和教育效果三个层面,系统阐释了多智能体系统赋能教育的内在机理,并提出“机制设计-系统建模-效果评估”的闭环实践路径;最后,探讨了教育多智能体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成果对推动多智能体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智能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多智能体系统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应用 教育变革 智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的非线性学习智能体模型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红涛 余琳 王继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8,共8页
该研究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赋能的非线性学习智能体模型建构,分析了非线性学习的特点,并预设了自学、混合和协作三种学习场境。基于这些场境推导出智能体模型的功能需求,进而抽象出模型的核心能力。该文界定了非线性学习智能体... 该研究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赋能的非线性学习智能体模型建构,分析了非线性学习的特点,并预设了自学、混合和协作三种学习场境。基于这些场境推导出智能体模型的功能需求,进而抽象出模型的核心能力。该文界定了非线性学习智能体的含义、数学表达式及核心算法,并阐述智能体模型的核心是一个改进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旨在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动态优化的学习支持,有效提升非线性学习的效率,为AIGC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模型构建方法,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和个性化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非线性学习 智能体模型 个性化学习 教育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高年段学生的人工智能学习观念研究——基于图画的认知网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晗蕊 张屹 +3 位作者 王康 王莹 赵苏楠 从相淼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8期90-100,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持续推进,小学高年段学生对人工智能学习萌发了更多的思考,但当前对小学高年段学生的人工智能学习观念及其与计算思维关系的研究仍不充分。因此,文章收集了285名五年级学生的现实和理想中人工智能学习的图画,采... 随着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持续推进,小学高年段学生对人工智能学习萌发了更多的思考,但当前对小学高年段学生的人工智能学习观念及其与计算思维关系的研究仍不充分。因此,文章收集了285名五年级学生的现实和理想中人工智能学习的图画,采用基于图画的认知网络分析方法,将学生的图画编码为6个维度19个元素,并可视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学习观念元素之间的关系结构。研究发现,小学高年段学生的人工智能学习观念现实状态偏重编程实践;小学高年段学生的人工智能学习观念理想状态偏重智能技术的体验与应用;计算思维高分组学生关注学习活动,低分组学生关注学习材料,期待参与学习活动。文章通过呈现小学高年段学生对现有人工智能学习的感知与理解,以及对未来人工智能学习的期待,旨在为推动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高年段 人工智能学习观念 计算思维 认知网络分析 图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助推教育变革的现实图景——教师对ChatGPT的应对策略分析 被引量:45
20
作者 陈增照 石雅文 王梦珂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75-85,共11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变革中展现了巨大的活力。ChatGPT作为一种语言处理工具,不仅可以回答用户的问题,还可以完成用户设定的某些任务,甚至还可以持续实现任务的优化。ChatGPT具有强大功能的同时,也伴随着亟需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变革中展现了巨大的活力。ChatGPT作为一种语言处理工具,不仅可以回答用户的问题,还可以完成用户设定的某些任务,甚至还可以持续实现任务的优化。ChatGPT具有强大功能的同时,也伴随着亟需弥补的短板: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不足,数据污染问题,伦理与安全问题和知识剽窃风险。在助推学校教育变革过程中应用ChatGPT既存在机遇,也有挑战;ChatGPT的出现给予了教师反思人师存在价值的契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教师应用 教育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