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成在久 日进无疆 为纪念《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百期刊成而作
1
作者 张舜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6期2-2,共1页
时间过的真快,从1955年华中师大创办学报以来,已经快四十年了。在这悠长的岁月里,由于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全校师生员工的支持,服务其间的全体工作同志们的共同努力,终于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按时出版一期,到今天已有一百期向社会发... 时间过的真快,从1955年华中师大创办学报以来,已经快四十年了。在这悠长的岁月里,由于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全校师生员工的支持,服务其间的全体工作同志们的共同努力,终于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按时出版一期,到今天已有一百期向社会发行了。这一百期刊物的出版,非有毅力、恒心,不能做到几十年没有间断,并且精益求精,一天天走上健康发展、日新月异的道路。据校内外读者的反应,认为这一刊物的质量,是随着国家的兴旺发达,时代的飞跃前进而变化发展的。所以人们都肯定它,推崇它。这一成绩的取得,却不是一件偶然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师范大学 四十年 健康发展 学报 变化发展 党政领导 师生员工 共同努力 出版 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谈历史文献学的定位定性及其面临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恩林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5,共3页
历史文献学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虽然从摸索、创建到发展,已走过八十余年历程,但由于受历代学者重实践、轻理论习尚以及"术先学后"发展规律的影响,加之历史文献工作本身又有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而历史文献学... 历史文献学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虽然从摸索、创建到发展,已走过八十余年历程,但由于受历代学者重实践、轻理论习尚以及"术先学后"发展规律的影响,加之历史文献工作本身又有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而历史文献学理论的总结向来不是很发达。因此,本刊特意组织了这次笔谈,就历史文献学理论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以期推动这一学科的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学 古文献学 专家学者 理论界定 体系 专著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历史文献散亡的一般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全晓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6年第3期15-18,共4页
我国历史文献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散亡数量极其惊人。本文在回顾了文献坎坷曲折的发展历程之后,从八个方面总结了文献散亡的一般特征。
关键词 历史文献 文献散亡 一般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舜徽先生的西北文献与敦煌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国林 邱亚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3-180,共8页
1946年至1948年,张舜徽先生任教于国立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在西北任教的两年多时间,是他学术研究生命中的重要时段。教学、读书之余,他凭借地理之便,积极搜求西北文献和敦煌学文献,最终利用敦煌古写本《说苑·反质》残卷,撰成... 1946年至1948年,张舜徽先生任教于国立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在西北任教的两年多时间,是他学术研究生命中的重要时段。教学、读书之余,他凭借地理之便,积极搜求西北文献和敦煌学文献,最终利用敦煌古写本《说苑·反质》残卷,撰成了《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一文。《校勘记》是张先生敦煌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不仅对研究《说苑·反质》有所补益,对后世研究敦煌学文献、开展文献学理论探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舜徽 西北文献 敦煌古写本 《说苑》残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大学》研究的新趋向 被引量:1
5
作者 涂耀威 周国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8-92,共5页
清代《大学》研究,有三个新的趋向:一是重考据学的方法;二是《大学》研究经学化;三是《大学》研究经世化。当然,清代仍然存在大量"述朱"、"述王"的《大学》研究之作。从学术史角度而言,清人《大学》说,仍是承宋、... 清代《大学》研究,有三个新的趋向:一是重考据学的方法;二是《大学》研究经学化;三是《大学》研究经世化。当然,清代仍然存在大量"述朱"、"述王"的《大学》研究之作。从学术史角度而言,清人《大学》说,仍是承宋、明儒而来,完成了《大学》研究的"否定之否定",也能对前人的研究做出更为全面的评价。对清人《大学》研究的梳理,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清代理学发展更复杂的一些层面,也能深切感受到清人朴学研究方式与义理阐发内在的矛盾与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清代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学术文化与20世纪古文献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涂耀威 《云梦学刊》 2009年第2期35-38,共4页
古文献学研究在20世纪初有一些新变化。五四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之风、整理国故、古史辨运动以及学术专业化的发展等现代学术文化风潮,对古文献学研究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间梁启超、胡适、顾颉刚等人对古文献学的新发展起到了... 古文献学研究在20世纪初有一些新变化。五四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之风、整理国故、古史辨运动以及学术专业化的发展等现代学术文化风潮,对古文献学研究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间梁启超、胡适、顾颉刚等人对古文献学的新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学 西学东渐 整理国故 古史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重建——学术史视野下的王船山《大学》研究
7
作者 涂耀威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王船山的《大学》研究,重考证。其对经典阐释也有独特之认识。王船山对《大学》真实性与否的问题并不关心,极力批判王阳明欲回复古本重新改造《大学》的举动。王船山在反思心学对《大学》危害的同时,又在朱子《章句》基础上,对《大学》... 王船山的《大学》研究,重考证。其对经典阐释也有独特之认识。王船山对《大学》真实性与否的问题并不关心,极力批判王阳明欲回复古本重新改造《大学》的举动。王船山在反思心学对《大学》危害的同时,又在朱子《章句》基础上,对《大学》重新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大学》 考证 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料征引原则与价值透析——王圻《续文献通考·职官考》的个案研究
8
作者 吴娜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3-86,共4页
王圻所撰《续文献通考.职官考》,系统保存了官制史料,尤其是明代第一手的档案资料,这对于后人修史、考史、辑佚、辨伪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更是他严谨的史料征引原则在史料价值上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王圻 《续文献通考·职官考》 史料征引原则 史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華中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程家穎批校本《有獲齋文集》述略
9
作者 陳冬冬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5年第1期85-90,共6页
附:李道平小傳及李道平著述簡目《有獲齋文集》十卷,清李道平撰。李道平(1788—1844),湖北安陸人,字尊王,號遠山、涓上先生,私謐端文。嘉慶二十三年(1818)舉人,曾候選直隸州判、注選知縣,又曾任國史館謄録、嘉魚縣教諭。有《周易集解纂... 附:李道平小傳及李道平著述簡目《有獲齋文集》十卷,清李道平撰。李道平(1788—1844),湖北安陸人,字尊王,號遠山、涓上先生,私謐端文。嘉慶二十三年(1818)舉人,曾候選直隸州判、注選知縣,又曾任國史館謄録、嘉魚縣教諭。有《周易集解纂疏》《易筮遺占》《有獲齋文集》、道光《安陸縣誌》等著作多部。其中以《纂疏》最爲知名,是清代《易》學注疏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齋文 李道平 批校本 易集解 本朝 易筮 州判 遺占 國史 時文
原文传递
《春秋谷梁传注疏》例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廷海 周国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5期12-17,共6页
范宁集解《谷梁传》时商定了三种例法:传例、注例、略例。"传例"是范宁归纳《谷梁传》传释《春秋》的原文,绝大多数保存在注文中;"注例"是范宁归纳《春秋》经文,以作为注解《谷梁传》的指导,处于经文之后;"略... 范宁集解《谷梁传》时商定了三种例法:传例、注例、略例。"传例"是范宁归纳《谷梁传》传释《春秋》的原文,绝大多数保存在注文中;"注例"是范宁归纳《春秋》经文,以作为注解《谷梁传》的指导,处于经文之后;"略例"是范宁根据《春秋》同类纪事经文而总结的例法,被杨士勋散入义疏中。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传例"被杨士勋"散入注疏中"有二不妥:一是仅指出"传例"一种,而忽视"注例、略例";二是"散入疏中"者不是"传例"而是"略例"。另外,杨士勋在义疏范宁集解时也提出了一系列解释例法的名词和术语。可见,范宁、杨士勋对《春秋谷梁传注疏》的例法总结和研究作了开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宁 《春秋谷梁传注疏》 传例 注例 略例 杨士勋 例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恩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119,共6页
"文献"内涵有古今之分,不宜模糊;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的文本"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献";"分类"与"编目"是目录学两大基本内容,不宜混而不清;目录学中的书目分类应分为综合性... "文献"内涵有古今之分,不宜模糊;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的文本"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献";"分类"与"编目"是目录学两大基本内容,不宜混而不清;目录学中的书目分类应分为综合性书目、专门性书目两大类,不宜再继续所谓专科目录、特种目录等旧的分类方法;版本学中的版本分类宜分为写本与印本两大类,其下写本再分为稿本、抄本、影写本,印本再分为刻本、活字本、石印本,刻本之下再根据时间、地区、主体、工艺等划分类别,这样方可层次清楚、泾渭分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献学 书目分类 版本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台湾方志中所见郑氏政权之“灾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冬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2,共6页
郑氏集团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在台湾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方志中记载了数量繁多、类型丰富的有关郑氏政权的超自然的"灾祥",往往象征着政权更迭等重要史事。早期记载较为简略的"灾祥",经过比附、... 郑氏集团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在台湾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方志中记载了数量繁多、类型丰富的有关郑氏政权的超自然的"灾祥",往往象征着政权更迭等重要史事。早期记载较为简略的"灾祥",经过比附、因果关系的构拟以及串联等手法,会层累地造成情节更加复杂的"灾祥"。清代方志中有关郑氏集团的"灾祥"反映了相信"灾祥"、官方意识与民间意识混合的历史观念,也保存了不少台湾地区气象、灾荒的材料和郑氏集团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方志 郑氏集团 灾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佚名《汉书疏证》作者研究补证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恩林 汤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本文从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对佚名《汉书疏证》作者为杭世骏进行补证:直接补证的是从佚名《史记疏证》中新发现一条互注“详见《汉书疏证》”材料,检佚名《汉书疏证》得验;间接补证的是近代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小川茂树、平冈武夫和中... 本文从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对佚名《汉书疏证》作者为杭世骏进行补证:直接补证的是从佚名《史记疏证》中新发现一条互注“详见《汉书疏证》”材料,检佚名《汉书疏证》得验;间接补证的是近代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小川茂树、平冈武夫和中国学者孙海波、朱希祖等人对该书作者为杭世骏的推定,以及根据该书提到的杭世骏与清代学者张永祚、齐召南、赵一清的关系,杭世骏学说思想与佚名《汉书疏证》中相关论述的契合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疏证》 作者 补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法律文献编纂史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蔚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96-100,共5页
本文概述战国至晚清法律文献编纂史 ,对历代重要法典的体制、内容 ,及有关编纂机构的建置沿革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法制史 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典籍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41届年会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冬冬 向尚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80,共2页
2020年11月13—16日,汉唐典籍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41届年会在江苏徐州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共提交论文128篇。会议围绕以下主题展开:一、经学专题。吴柱《〈周礼〉所见天子与诸侯会盟制度通论》以《周礼》记载为中... 2020年11月13—16日,汉唐典籍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41届年会在江苏徐州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共提交论文128篇。会议围绕以下主题展开:一、经学专题。吴柱《〈周礼〉所见天子与诸侯会盟制度通论》以《周礼》记载为中心,梳理其中的会盟礼制。高中正《重论〈书序〉的今古文问题与汉初〈尚书〉学》讨论《尚书》今古文问题,说明《史记》所载伏生"二十九篇"是加上《泰誓》的今文二十九篇总括而成,并非伏生原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中国历史文献 江苏徐州 《尚书》 伏生 诸侯会盟 今古文
原文传递
秦始皇与隋文帝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恩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57,共5页
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曾建立过重新统一中国的伟大功勋,分别创造性地建立过以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集权制,都曾为国家边疆的开拓与巩固立下汗马功劳,都曾为经济文化的统一与发展采取过国家标准化措施,都经历了极为相似的选择... 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曾建立过重新统一中国的伟大功勋,分别创造性地建立过以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集权制,都曾为国家边疆的开拓与巩固立下汗马功劳,都曾为经济文化的统一与发展采取过国家标准化措施,都经历了极为相似的选择接班人的悲剧性过程。但令人不解的是,秦始皇在当代史学研究中所获评价很高,隋文帝则大为逊色。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在历史研究中往往只从政治角度去衡量一个人的功过得失。实际上,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任何政治领袖的功过得失,最终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秦始皇固然创建了全新政治制度,但并没有因此带来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因此,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隋文帝在历史上的地位应当高于秦始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隋文帝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饮食调配规则与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伟钧 《文献》 2000年第4期264-272,共9页
  科学地饮食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与人类的兴衰、繁衍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而言,掌握科学、合理地饮食调配规则和方法,对于延年益寿更是大有裨益.因此,如何科学地饮食,中国历代人民从来未停止过对它的探讨和研究.我们的祖...   科学地饮食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与人类的兴衰、繁衍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而言,掌握科学、合理地饮食调配规则和方法,对于延年益寿更是大有裨益.因此,如何科学地饮食,中国历代人民从来未停止过对它的探讨和研究.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了膳食模式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 食医 古代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原文传递
张舜徽先生之“《史通》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刚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5-60,共6页
张舜徽先生,当代著名文献学家,于《史通》“治之三反”,撰《史通平议》,“书以评议为主,辅以考据,于刘氏底蕴多所发抒”。本文暂示三例,略述先生之《史通》学研究,由窥先生于子玄服赞之意。
关键词 《史通》 张舜徽 《史通平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舜徽湘学研究述评
19
作者 单晓娜 涂耀威 《云梦学刊》 2011年第6期15-19,共5页
湘学是一个特指的学术文化概念。张舜徽在其著述中有大量有关湘学的论述,既有全景式的观照,又有个人的特写,生动地展现了湘籍学人的行事和学术风范,全面、客观的论述了湘学的学术渊源、学术特征,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湘学显著的地域文化... 湘学是一个特指的学术文化概念。张舜徽在其著述中有大量有关湘学的论述,既有全景式的观照,又有个人的特写,生动地展现了湘籍学人的行事和学术风范,全面、客观的论述了湘学的学术渊源、学术特征,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湘学显著的地域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舜徽 湘学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学之门径,读书之方法——论张舜徽的《汉志》目录学研究
20
作者 许刚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54,共3页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的目录学研究,就《汉志》著录诸书,具体剖析,授人以研读之法,是其较此前研究诸作改进完善的闪光点,作为目录学治学门径中的具体应用手段,有着极大的价值。今天我们凭借前贤的成果对传统目录学进行更为深入、系统...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的目录学研究,就《汉志》著录诸书,具体剖析,授人以研读之法,是其较此前研究诸作改进完善的闪光点,作为目录学治学门径中的具体应用手段,有着极大的价值。今天我们凭借前贤的成果对传统目录学进行更为深入、系统、全新之研究,对于张舜徽的目录学成就不能不给予相当的重视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舜徽 目录学 《汉书·艺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