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土地利用:区位与规模——华中师范大学在市内土地的利用
1
作者 宁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541-543,共3页
华中师范大学在市内的土地分为7个自然片,它们大致位于武昌中山路以西.昙华林路以南,得胜桥路以东,粮道街以北的范围内。土地面积近50000m^2,其中住房占地只约占土地面积的1/4,是市区内空地相对较多的地方。从建筑物的情况看,全部65栋... 华中师范大学在市内的土地分为7个自然片,它们大致位于武昌中山路以西.昙华林路以南,得胜桥路以东,粮道街以北的范围内。土地面积近50000m^2,其中住房占地只约占土地面积的1/4,是市区内空地相对较多的地方。从建筑物的情况看,全部65栋房屋中三层楼房2栋,二层楼房21栋,平房42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区位 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传钧院士的人文地理思想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盛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1期12-18,共7页
值吴传钧院士八十华诞(1918~1998)之际,本文谨以他的人文地理思想与人地关系系统学说为题来祝贺。他在人文地理学中系统阐发了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系统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思想,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 值吴传钧院士八十华诞(1918~1998)之际,本文谨以他的人文地理思想与人地关系系统学说为题来祝贺。他在人文地理学中系统阐发了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系统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思想,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科学方法论,是我国最杰出的地理学大师之一,也是世界上知名的地理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传钧 边缘科学 人地关系 地域系统 人文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Star的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孔春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4-126,共3页
通过系统分析城市交通的现状,提出了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模型,并推导出交通网络流数学模型,作为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子模块,挂接到Geostar中,实现了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原型,模型的研究并给出了武汉市建成区的一个实例.
关键词 GEOSTAR 地理信息系统 查询系统 城市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地名、地图、地理产生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盛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11-516,共6页
认为地名、地图、地理在古代都是揭示地理实体的学问.根据古今文献记载的分析,人类认识地理实体的过程是由个体开始,继而研究各别个体的空间关系,进而揭示实体的构成、联系和性质,这一认识过程正好是由地名到地图再到地理;由其产... 认为地名、地图、地理在古代都是揭示地理实体的学问.根据古今文献记载的分析,人类认识地理实体的过程是由个体开始,继而研究各别个体的空间关系,进而揭示实体的构成、联系和性质,这一认识过程正好是由地名到地图再到地理;由其产生的渊源关系也揭示出三者皆是共同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地图 地理 渊源关系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改革的新构造体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明曾 菊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76-380,共5页
在国内率先提出“中国经济地理”教学新构造体系,全面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在理论上探索按照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区域系统论设计新体系,编制新的教学大纲;在实施新体系教学实践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改革和新构... 在国内率先提出“中国经济地理”教学新构造体系,全面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在理论上探索按照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区域系统论设计新体系,编制新的教学大纲;在实施新体系教学实践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改革和新构造体系,正带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对中国经济地理教学进行全面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地理 构造体系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区域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卢武强 李家成 黄爱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研究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及组成要素,分析了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以武汉市为例确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关键词 城市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 被引量:21
7
作者 龚胜生 何小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50-454,共5页
旅游地与文化区有着时空间上的内在联系,旅游活动是文化扩散的重要渠道,文化扩散是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文化扩散过程中,旅游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融合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激受效应、累积效应是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旅游地文... 旅游地与文化区有着时空间上的内在联系,旅游活动是文化扩散的重要渠道,文化扩散是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文化扩散过程中,旅游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融合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激受效应、累积效应是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旅游地文化变迁有良性变迁与负态变迁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以及旅游地内部不同的功能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变迁内容和形式.旅游地文化整合是旅游地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文化特质在功能上的相互协调,这一过程有赖于旅游地政府、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区 旅游地 文化扩散 文化变迁 文化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海经》的医学地理学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龚胜生 罗碧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1-357,共7页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山经》各列山系中记载的疾病、药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疾病和药物的地理分布情况.大体而言,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精神与神经性疾病在豫西山地及南粤山地较为集中;地甲病和皮肤...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山经》各列山系中记载的疾病、药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疾病和药物的地理分布情况.大体而言,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精神与神经性疾病在豫西山地及南粤山地较为集中;地甲病和皮肤病主要分布在秦岭山脉;黄土高原外围的贺兰山、阴山、秦岭山脉分布着痈、疽、瘘、疣、痤等肿瘤、疮疡;湿病则主要分布在岭南地区和渭河南岸地区.《山海经》记载的药物和疾病,数量上可与《神农本草经》和《皇帝内经》相媲美,具有重要的医学地理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疾病分布 药物分布 医学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系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宝亮 刘卫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95-99,共5页
本文通过对土地系统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认为土地系统研究应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对土地进行全面研究;土地系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是多种学科在土地研究中的交叉与综合的产物;土地研究必须按照系统工程方法确定工作程序,有步骤地进行。
关键词 土地系统 土地类型 土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城市体系分形特征及其规模结构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家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21-524,共4页
在简要介绍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哲夫法规计算了湖北省城市体系三项规模指标——非农业人口数、全部工业总产值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分维值,分析了分维值的变化和规模结构自反现状特征,提出了湖北省城市体系培育的方向.
关键词 城市体系 分形特征 哲夫法则 规模结构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阴县氏族移民地理研究(121-1735年) 被引量:3
11
作者 龚胜生 于颖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6-1106,共11页
历史人口迁移是历史时期区域人地关系演变的最直接的动力。通过对121~1375年问湘阴县外来氏族移民过程与空间分布的分析,发现:他们无论是直接迁入还是辗转迁入,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土地和生存而来;67.2%的氏族祖籍江西,地缘上的亲... 历史人口迁移是历史时期区域人地关系演变的最直接的动力。通过对121~1375年问湘阴县外来氏族移民过程与空间分布的分析,发现:他们无论是直接迁入还是辗转迁入,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土地和生存而来;67.2%的氏族祖籍江西,地缘上的亲和力和血缘上的凝聚力导致了氏族移民迁出地的邻近性和人居地的集聚性;69.6%的外来氏族在明代迁入。后唐同光年问,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为三个氏族移民高峰期;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氏族移民来源地,不同时期的氏族移民入居到不同的地理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湘阴县氏族移民人居地从丘陵平原向河湖滩地拓展的演变,反映了湘阴县域乃至整个洞庭湖区从丘陵到平原再到湖区的区域开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氏族 原籍地 迁出地 人居地 湘阴县 历史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疟疾地理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龚胜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89-494,共6页
利用历史文献探讨了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疟疾的流行、危害及其地理分布.认为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有疟疾流行的记载,疟疾是先秦两汉时期最主要的流行病之一;疟疾流行不仅是促使商王盘庚迁殷的直接原因,也是当时长江流域落后于黄... 利用历史文献探讨了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疟疾的流行、危害及其地理分布.认为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有疟疾流行的记载,疟疾是先秦两汉时期最主要的流行病之一;疟疾流行不仅是促使商王盘庚迁殷的直接原因,也是当时长江流域落后于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该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大,是疟疾的主要流行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是恶性疟的潜在发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地理分布 中国 秦朝 汉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洪灾的历史地理考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龚胜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5-488,共4页
从历史地理角度考察,长江中游洪灾是其地形水系缺陷,流域环境恶化,堤防修筑草率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历史时期相比,现代大型水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地形水系的缺陷,但与此同时,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堤防抗洪能力依然薄弱,人类环境管理... 从历史地理角度考察,长江中游洪灾是其地形水系缺陷,流域环境恶化,堤防修筑草率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历史时期相比,现代大型水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地形水系的缺陷,但与此同时,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堤防抗洪能力依然薄弱,人类环境管理失败所致的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依然是长江中游洪灾的根本原因,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战略是减轻长江中游洪灾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洪水灾害 环境管理 综合治理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人文地理学思想史的范式——中国20世纪人文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与表达的基本构架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玉君 王兴中 +1 位作者 刘盛佳 武友德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7-128,71,共3页
21世纪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势必在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中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对于20世纪及其初初叶以来的人文地理学思想的系统评价与科学继承。而应该怎样研究与构建人文地理学思想史就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任... 21世纪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势必在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中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对于20世纪及其初初叶以来的人文地理学思想的系统评价与科学继承。而应该怎样研究与构建人文地理学思想史就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思想史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百岁老人地理分布及其长寿区的形成原因 被引量:9
15
作者 龚胜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98-503,共6页
百岁老人比率及其地理分布是判断长寿区的重要指标,长江上游川渝地区百岁老人呈空间集聚型分布,成都平原自古以来为长寿老人集中区;其百岁老人比率总体上由西向东递减而呈梯度型分布,其中川西北高原和成都平原百岁老人比率最高,为... 百岁老人比率及其地理分布是判断长寿区的重要指标,长江上游川渝地区百岁老人呈空间集聚型分布,成都平原自古以来为长寿老人集中区;其百岁老人比率总体上由西向东递减而呈梯度型分布,其中川西北高原和成都平原百岁老人比率最高,为我国长寿区之一.川西北高原为“高原山地型长寿区”,其主要形成原因是高寒气候对山地居民生长期的延长、社会环境闭塞和食物结构简单对山地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严酷条件下自然的优胜劣汰对人口结构的作用等;成都平原为“平原丘陵型长寿区”,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经济相对发达、生活水平较高、崇尚儒学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区 长寿原因 百岁老人 四川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与创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家清 陈实 +1 位作者 张丽英 陈芳 《地理教学》 2003年第12期8-9,共2页
地理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教学设计是围绕新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学"进行的规划。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 地理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教学设计是围绕新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学"进行的规划。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课程理念,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构建了完整的中学地理课程新体系,现已逐步进入地理课程的实施阶段。地理课程实施就是地理教学过程,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地理新课程 创新 教学认识 地理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热带OLR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乃孚 蒲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4期495-500,共6页
本文根据10个测站1952~1987年和上海近115年1月平均气温资料,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冬季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冷、暖冬的500 hPa环流特点,并着重分析了同热带OLR的关系。发现长江中下游冷(暖)冬伴随OLR负(正)距平,并同在印尼—菲律宾... 本文根据10个测站1952~1987年和上海近115年1月平均气温资料,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冬季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冷、暖冬的500 hPa环流特点,并着重分析了同热带OLR的关系。发现长江中下游冷(暖)冬伴随OLR负(正)距平,并同在印尼—菲律宾上升、赤道中太平洋下沉的Walker环流的强弱振动有密切关系。冷(暖)冬同强(弱)Walker环流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气温 活克环流 向外长波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被引量:2
18
作者 喻光明 李新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系统地论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的内涵,分析了“能量循环”佯谬,并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及质能关系等三大理论论证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的观点符合近代物理学思想。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提出了“生物机”的概念... 系统地论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的内涵,分析了“能量循环”佯谬,并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及质能关系等三大理论论证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的观点符合近代物理学思想。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提出了“生物机”的概念,它有利于人们从能量等方面对生态系统作定量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能量流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发展与地理学之管见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盛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9-367,共9页
影响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在分布失衡状态下的不协调关系,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加快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口、能量、物质、信息的合理流动.面对持续发展问题,地理学必须将地域差异规律和分布不平衡规律统一起来,... 影响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在分布失衡状态下的不协调关系,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加快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口、能量、物质、信息的合理流动.面对持续发展问题,地理学必须将地域差异规律和分布不平衡规律统一起来,将流、网络、界线构成空间系统,并将流的建设——地理建设作为服务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地理学 空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初探 被引量:7
20
作者 赫兴无 李家清 《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 2004年第4期47-48,共2页
地理教学目标有以下重要功能:它决定着地理教学活动的方向,统率着地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依据。是评价地理教学效果的依据。因此,搞好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对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来说是至关重... 地理教学目标有以下重要功能:它决定着地理教学活动的方向,统率着地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依据。是评价地理教学效果的依据。因此,搞好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对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